雖然大概率在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經濟有望回復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但由目前至在2021年1月20日,資本市場則較大機會進入黎明前的黑暗,對於面對經濟、疫情及政治共同的危機環境,金價有望在這周期下看高一線。
雖然輝瑞、莫德納(Moderna)及牛津在11月中旬傳出疫苗利好消息,並有機會在12月投產,但疫情已經演變為全球周期性傳染病,而疫苗的短期產量則不足以滿足美國3億多人需要,更別說滿足全球,從科學觀點出發,若不實施有效檢測、追蹤及隔離等措施,即使疫苗有效,但若注射普及率達不到80%以上,該國亦不能撤銷社交限制,而實體經濟亦會持續受疫情影響。即使以樂觀態度看,預期每月能有7000萬劑量供應美國,最快也要等到2021年3月,才可以達到有關基準,別說目前有關生產量遠比這樂觀預期低,以及其他生產及運輸問題尚未解決。
即使某國達80%以上有效疫苗注射,也只能跟其他同樣具備高注射比率國家恢復正常貿易、旅遊及航運等經濟活動,這樣全球經濟復甦,就需要最低限度等待G20國家40億人口也同時達到80%的注射,即使非常樂觀地預計,最快也要到2022年。
目前疫苗消息帶來的市場興奮只屬於炒作概念,趁著美國大選的炒作,以及過度的寬鬆資金,造成的市場假象,借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解釋,不是真正經濟效益的條件反射,而是大量盲目炒作疫苗推動經濟復甦的資金,借疫苗消息入場,造成非理性的市場泡沫。
這種概念炒作,當憧憬未落實時,市場的反身性投入效率會最大;但當概念落實,市場則會認真評估落實後的實質經濟效益。概念炒作期間泡沫性最大,但面對落實時的預期落差,以及大量同等概念的失敗者出現,則會出現概念板塊的資金恐慌。
在美國大選年、疫情後美聯儲無限量寬及購買資產、以及大選行情的炒作,造成了完美的灰犀牛假象,並使投資者忽略了市場風險。但海市蜃樓始終是假象,而索羅斯反身性理論背後指出,當反常及失衡的市場現象出現,往往在投資者盲目興奮的一刻,會有投機者進入市場博弈市場回歸合理價值,而這種回歸現實的過程,可以在某些特殊因素下爆發。
面對資金看似充裕的市場,只要達到三種條件,過度興奮及忽視風險的情緒,就會出現改變,一是樂觀情緒大幅落空,二是出現重大發酵性危機憂慮,三是媒體、銷售至專家集體廣泛傳播。
條件一及二已經開始生效:首先疫苗利好只屬炒作,除了上文有所解釋,該類公司股價在消息後不升反跌,而美元及美股期貨做空比率急升,而科網與傳統板塊疲軟,因為疫情造成的消費升級已放緩,再度疫情升級下,不見有大型援助金,也不會預見疫情受惠板塊盈收會大幅增加,而美聯儲有機會縮減入市,可見美股至美元正在準備進入較大調整。
疫情在美國逐步升溫是不爭事實,已可預見黑色聖誕即將到來。加上疫苗並不能解決負債比率上升及違約遞增的問題。現在就待條件三的爆發,當遇上名人風險事件或重大經濟政治意外,有關爆發點則推動資金輪轉,而市場則由風險忽視轉為恐慌性避險。
金價往往在明確宏觀升勢前,先會受壓,因為大戶在重大預期行情下,會先壓價入市,以積聚低平均成本持倉。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操作指南,依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