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下)

2020-12-15 每天學習身體好

繼續解讀第27章第六段的內容。

第34句說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馬可福音15:23卻寫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究竟是苦膽酒還是沒藥酒,耶穌究竟嘗沒嘗呢。還有路加福音23:36寫兵丁拿醋給耶穌喝,不過沒有寫耶穌喝不喝。約翰福音則在19:25-30寫耶穌將他母親託付給一個門徒,然後就放心喝一口醋,馬上就死去。從這句話看,約翰福音的作者是個孝子。

經學家說兵丁給耶穌喝的苦酒是為了減輕釘刑痛苦的麻醉性飲料,耶穌不喝是因為決心要完全清醒地經受一切他所必須經受的。釘刑目的就是要給犯人痛苦,怎麼可能行刑時又給犯人減輕痛苦呢,顯然作者的原意肯定不是這樣的。沒藥在舊約中本來是上等香料,不過混在酒裡,當然不是取其味香,而是取其味苦,這明顯是要讓犯人既痛又苦、加大犯人痛苦感覺的,經學家竟然能作出相反的解釋,真是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理解力啊。馬太福音作者可能就是怕人不能理解,所以將沒藥改成苦膽,說耶穌嘗了嘗,但是不肯喝。馬可福音作者寫耶穌不肯喝,可能意思是該受的他受,不該受的他不受,或者是被釘死身體是痛,但是內心是不苦的,他不要苦。不但不苦,而且還是解脫。馬太福音作者寫耶穌嘗過才不喝,把耶穌的神性給改沒掉了,難道神的兒子苦都看不出來嗎。

路加福音把苦的改成酸的也是一個意思,在以色列人的傳說裡,酸也是不好的,會把牙齒酸倒。以西結書18:2說,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呢。這句話寫兒子的牙酸倒了,其實是比喻被擄的以色列人後裔日子不好過。還有詩篇73:21說,因而我心裡發酸,肺腑被刺。由此可見,心裡發酸也是表示心裡很難過的意思。

有經學家說,別人拿苦膽給耶穌吃,是要應驗詩篇69:21所說: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也許馬可福音的作者寫的時候有想起這句話也說不定,不過馬太福音的作者應該沒想起,否則的話他會寫上應驗了經上的話。要是這麼說的話,下一段說有人拿醋給耶穌喝,耶穌喝了後死去,也可以說是因為此句,還有,後面說行路的人、祭司和長老、甚至一起行刑的強盜都譏誚耶穌,可以說是為「應驗」上一句、詩篇69:20所說:辱罵傷破了我的心,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著一個。實際上詩篇第69首所說的是被擄之人在外邦堅持信仰很難,因為同伴們紛紛入鄉隨俗,他們就被人嘲笑戲弄。

第35句說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我們看到耶穌被釘的畫像是耶穌光著身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全身只有關鍵部位有點遮擋。其實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的古人是沒有穿內褲的,如果衣服脫掉之後,就沒有遮羞布。經學家說犯人在釘死前允許在下體裹一塊很薄的紗布(纏腰布)或者穿一條紗布短褲,我們剛才說過紗布短褲當時是沒有的,很薄的紗布纏腰布一般人也不會有,特別是釘死幾千人的時候,哪裡來那麼多纏腰布呢。所以我覺得如果是要脫衣服釘死的,實際上基本就是身子全光,經學家想出纏腰布,主要是為了「耶穌」的體面,還有後來社會變文明,全光基督徒也不好接受。試想,一進教堂信徒就看到耶穌的小弟弟,那怎麼好意思呢。而且耶穌作為神或者神的兒子,他的弟弟畫(做)多大才好也是個問題,跟普通人一樣不大好,畫(做)太大同樣也不大好。

在舊約裡寫,敵人打敗仗之後,人們就上戰場去收戰利品,他們特別提到的戰利品就是衣服。我們現在不信神的時候,人們都嫌死人的衣服不乾淨,沒人會要,那時人們普遍信神,人們卻不嫌死人的衣服不乾淨,大家搶著要。因為以前布料缺乏,人們缺衣少食,一塊破布都有人要,死人衣服拿來洗都不用洗就可穿上。在冬天,加多一層布,就多暖一點、並少一點被凍死的可能。

在當時這樣的情況和傳統之下,如果犯人被處死,兵丁要分他的衣服也有可能是真的,不過也不排除作者這麼編只是為了迎和舊約的語句。分衣服的情節,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都是簡單地寫「拈鬮分他的衣服」,約翰福音卻寫得很詳細,說外衣怎麼分,裡衣怎麼拈鬮。路加福音什麼都沒有寫。

約翰福音19:23-24說: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為四份,每兵一份;又拿他的裡衣;這件裡衣,原是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兵丁果然作了這事。

這裡說的經上的話,是指詩篇22:18寫的: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這句話其實只是被擄之人假託大衛寫詩訴說他們的悲慘情形,跟新約的事根本是沒有關係的。我們在解讀詩篇的時候就說過,如果像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那樣,只寫「拈鬮分他的衣服」,還有點像真的,約翰福音那樣寫卻一點也不像現實。

當時以色列民間最普遍的服裝一種是罩衫,就是像現在穆斯林穿的那樣,一塊布圍起來的,作者寫的裡衣沒有縫的就是這種。另一種是丘尼卡便衣,它由兩片方形布料縫製而成並在頸部留有開口,這樣的衣服整件可以穿,半件也可以蓋暖。他寫外衣被分成四份,那麼外衣至少得穿兩件以上。逾越節一般在公曆的4月,早的話就在3月底,這個時候的天氣已經轉暖。比如說2019年的復活節,與以色列同緯度的杭州已經可以穿短袖,就算兩千年前天氣不同,我想也不至於穿3-5件衣服吧。

有人說,笑話,亞熱帶氣候跟地中海氣候能一樣得來嗎。亞熱帶氣候跟地中海氣候是不一樣,地中海氣候就是副熱帶夏幹氣候,特點是冬季溫暖溼潤,夏季乾燥少雨,以色列春天的天氣按理說應該不會比同緯度的杭州冷。事實上我在寫之前就查過,以色列4月平均最高溫度 26°c,最低溫度 15°c。

上世紀大家都很窮的時候,很多人冬天零下十來度也就兩、三件單衣過冬。在舊約裡,有些地方寫衣服抵押給別人晚上就沒有蓋的,新約時期窮人也不可能有很多衣服,更不可能天氣很暖了還穿那麼多的衣服,所以約翰福音的這個情節肯定是編造的。

第36句說兵丁又坐在那裡看守他。在馬可福音裡沒有這句話,而是寫明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是巳初的時候。我們前面介紹過,當時古羅馬的時間是從日出到日落分成十二時那麼算的,所以冬天的時短、夏天的時長,夏天的時早、冬天的時晚(早上,下午的則相反)。在逾越節的時候,三時大約是早上八、九點,中文翻譯成巳初也是可以的。接著下面還有午正和申初,原文分別是寫六時和九時,逾越節時一時的長度大約跟我們現在的一小時差不多,如果三時算九點的話,六時是十二點,九時是下午三點,確實約是午正和申初。

馬太福音因為沒有寫明耶穌幾時釘上去的,如果不結合馬可福音的話,就只能按下一段寫的從午正開始,那就要比馬可福音寫的少掛好幾時。路加福音也沒有寫幾時開始,約翰福音則幾時開始到幾時結束都沒有寫。

第37句寫他們在耶穌的頭上面放了一個牌子,寫著他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這句抄自馬可福音,路加福音沒有寫。這句話寫的好像不太對,既然是罪狀,就應該寫他自稱是猶太人的王,而不能寫這是猶太人的王。如果他確實就是猶太人的王,這又有什麼罪呢。經學家說,這個罪名這麼寫,明顯是表示諷刺,還有,牌子能放在耶穌的頭上面,就說明他的十字架是真正的十字架,而不是T字架。

如果說這個牌子是兵丁寫的,經學家的「諷刺說」勉強可以解釋得通,但是按照約翰福音,這個牌子可是同情耶穌的彼拉多寫的,他怎麼會諷刺耶穌呢。至於十字架、T字架的問題,前面說得夠多,我們認為就算真的有耶穌被釘死這件事,他應該也不是死於十字架上。說釘死在十字架上要寫罪名的事,應該也是根據福音書所寫的,實際上是不是這樣不是很確定。如果說一定要在上面放牌子的話,T字架上面也是可以放的,因為人掛在那裡會懸下來,不管十字還是T字,有那個橫梁不表示行刑時犯人的手臂是水平的,也不表示犯人的頭一定高於橫梁。

在約翰福音裡,將這件事寫在兵丁分耶穌的衣服之前,而且說這個牌子是彼拉多寫的,內容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跟「馬可」和「馬太」所寫的略有不同。他還說,這個牌子是希伯來文、希臘文(和合本:希利尼)、拉丁文(和合本:羅馬文)三種語言同寫。作者應該將希伯來文換成亞蘭文,因為那個時候猶太地通行亞蘭文,希伯來文沒什麼人認識。還有,作者應該沒有想過三種語言寫這一塊牌子得有多大,他是要在十字架上做廣告牌嗎。作者接著又說,祭司長看到這牌子,就跟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說自己是猶太人的王,不過彼拉多拒絕修改。這個情節明顯是約翰福音自己編造的,如果是真實之事,很難想像其它福音書為什麼不寫。他寫彼拉多用三種語言寫耶穌是猶太人的王,並且拒絕修改,作者的意思應該是彼拉多承認耶穌是猶太人的王。不過既然他承認耶穌是猶太人的王,為何又要將他處死,這就未免有矛盾。

第38句說有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馬可福音15:28寫,有古卷說「這就應了經上的話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這個經上的話是指以賽亞書53:12: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為什麼作者要寫有兩個強盜與耶穌一起被處死,確實有可能是為了迎合以賽亞書的這句話。不過比較愛引用舊約的馬太福音都沒有寫,而馬可福音有的版本也沒有這句話,說明馬可福音最初版本應該是沒有這句話的,不排除作者原來只是想安排兩個人與耶穌一起被釘死,使他編的這個故事顯得較真實一些,接著後來有人覺得符合以賽亞書上的話,就給加上15:28這一句,但是他的修改沒有得到普遍承認,所以很多版本都沒有這句話。

這個情節本身其實也不是很合理,按作者編的故事,兩個強盜應該是早就被判決收監的,而耶穌剛剛才判決,如果按順序的話,要不兩個都在耶穌左邊,要不兩個都在耶穌右邊,這樣才合理。但是作者要不就是想突出耶穌,要不就是因為以賽亞書的那句話,所以就把耶穌安排在中間。其實要是按照以賽亞書的那句話,倒不一定要放在中間。因為那句話原意是他被算為罪犯,而不是說一定要放在罪犯的中間。

第39-44句分別寫過路人、祭司長和文士長老、和他同釘的強盜都譏誚耶穌,說他自稱拆毀聖殿、三日就能建造起來,自稱自己是神的兒子,自稱是以色列的王,如果他能救自己、使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大家就相信他,他如果真的倚靠神、神如果真的喜歡他,神現在就會救他。馬可福音的版本稍有不同,他沒有寫神的兒子這一部分。

作者寫所有人都譏誚耶穌,跟前面說百姓視耶穌為先知、抓他怕民間生亂的說法是矛盾的。但是我們從猶太人很少信仰基督教就可以看出,當時猶太人確實基本上不接受他們教派,估計對他們教派的信徒是經常出言譏諷的。作者所寫的這些譏誚的話,說不定就是他曾經聽別人譏誚過他的,或者是別人曾經這樣譏誚過他的教友。

拋開與耶穌一起被釘的強盜也譏誚耶穌的不合理部分,馬太福音寫的這段譏誚的話其實很有道理。這些話我們在解讀舊約的時候也是經常說的,核心一點就是,如果真的有神,不要總是託夢給先知,請當大家的面多多顯示神跡,只要幾十年顯示一次實實在在的神跡,大家準能相信神,神根本不用煩惱人們不相信他這個問題。

像這幾句話其實就說得很對,如果耶穌真是神的兒子,他在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正好是顯示神跡的大好機會,他只要在眾人面前使他自己從十字架上神奇地得救,然後再顯示一些誇張的神跡,比如還可以升到半空、放出光芒、跟大家說聲Hi,這樣猶太人看到了,自然馬上就會相信他。新約的意思是只要猶太人都相信耶穌就可以得救,那麼如果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時候顯示個大神跡就能做到,又何必一定要經歷「釘死又復活、然後等過幾千年還不能使猶太人相信」這樣費時耗力又無效的程序呢。

我們用這些話質疑舊約中的神,新約寫猶太人用這些話質疑耶穌,說明其實從古到今,人們都知道怎麼質疑神的存在。只不過有些人明明自己並不怎麼信神,卻要編出神話來騙人,有些人呢,在質疑其它教派的時候都很清醒,唯獨對自己迷信的事就犯迷糊。

路加福音卻沒有寫路人和祭司長等譏誚他,他寫兩個與耶穌一起被處決的強盜其中的一個出言譏諷耶穌,而另一人卻批評同伴不應該這麼說,並求耶穌說,你的國來臨時請帶帶我,耶穌說,好,今日我們就同赴樂園。約翰福音則完全沒有寫有人譏誚耶穌。總之各個人寫的話都不一樣,很明顯,他們都是愛怎麼編就怎麼編。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上)
    第27章第六段,耶穌被釘十字架。作者說,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到了一個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髑髏地。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裡看守他。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之死(下)耶穌死時有發生地震嗎
    這句話顯示耶穌寧死也不喝醋,可見這個醋確實不是經學家說的醋酸飲料。不過約翰福音19:30寫耶穌喝了醋才死,顯得這個醋像毒藥一樣。其實其它福音書並沒有寫明耶穌有沒有喝,估計是約翰福音的作者理解為他有喝,所以就這麼寫。我們前面說過,釘刑其實是一個人被釘在柱上幾天,餓、渴、痛、得不到好的休息、甚至還有日曬等各種因素,最終使人虛脫昏迷然後致死。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之死(上)耶穌死時發生日食了嗎
    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忽然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盤石也崩裂。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裡出來,進了聖城,向許多人顯現。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並所經歷的事,就極其害怕,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有好些婦女在那裡遠遠的觀看。他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在暗中說話嗎
    退一步說,人如果真的有不滅的靈魂,那麼就像人都會死一樣,它去的地方也是一樣的,不可能按迷信說的那樣,基督教說信耶穌的就去天國、不信耶穌的就去地獄、被毀滅,伊斯蘭教則說信真主安拉的進樂園、不信的下火獄。有人可能會問,基督教的天國和伊斯蘭教的樂園會不會是一個地方。兩個宗教想出來的寶地怎麼可能是一個地方呢。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福音書究竟寫耶穌承認自己是王沒有
    第27章中文版分成九段,標題分別是:耶穌被交給彼拉多、猶大的死、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耶穌被判死刑、兵丁戲弄耶穌、耶穌被釘十字架、耶穌的死、耶穌的安葬、封石妥守。第一段內容只有兩句:到了早晨,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大家商議,要治死耶穌。就把他捆綁解去交給巡撫彼拉多。
  • 救贖的奧跡:主耶穌為什麼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若3:16-17)在一次教友分享會上,我們談到一個話題:主耶穌為什麼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實,對於每個持有基督信仰的人來說 ,明認十字架上的耶穌是偉大救主是勿庸置疑的,這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所在,也是造物主的救贖奧跡。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怎麼說耶穌又是大衛子孫又不是大衛子孫
    路加福音這個故事寫在10:25-28,他也是寫「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不過這個律法師向耶穌提的問題與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都不同,他問的不是「最大的誡命」是什麼,而是「我該作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接著並不是寫耶穌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寫耶穌反問他「律法上寫的是什麼」,這個律法師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經學家說接著上一段,耶穌受完魔鬼測試後,還在曠野跟天使們在一起呢,所以他聽到約翰被擄的消息,這才回到加利利去接著傳道。接受完測試他還在曠野幹什麼呢,難道像修道人一樣要在人少的地方清修,肚子餓了就用石頭變一點麵包吃吃嗎。實際上這句話作者是抄自馬可福音1:14,在馬可福音中可沒有寫耶穌是「退」到加利利。經學家說耶穌退到加利利,這是「戰術上的撤退」。
  • 我們的舊人與他同釘十字架
    求主耶穌不斷光照我們屬靈的眼睛,開我們心竅明白聖經,能聽見、看見屬靈的真理→明白我們舊人與聯合基督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阿們!以上禱告、祈求、代求、感謝、祝謝!是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太人的習俗安葬死人時要塗膏油嗎
    作者說,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裡。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他。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本段結束。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真假
    在基督教發展壯大後,使徒也被稱為福音大使、基督的專員。因為聖經裡說耶穌賜給他們驅鬼治病的權柄,所以通常認為使徒像耶穌那樣,也具有神奇的能力。或者可以這麼說,使徒就是有特殊能力的門徒。不過實際上新約裡只有使徒行傳很少的內容寫到使徒的超能力,比如使徒行傳第3章寫彼得醫好瘸腿的人、第9章寫彼得治好癱瘓的人。這些事不能寫太多,因為超能力寫太多,但是大家卻都沒見過,就容易穿幫。
  • 耶穌被釘十字架是為了外星人?
    耶穌的地位就相當於盤古,都被譽為宇宙的創始者。可是耶穌最後卻慘遭被十字架釘死的命運。對於耶穌的死亡學者眾說紛紜。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出生於伯利恆 (巴勒斯坦中部),三十歲左右開始傳道,三十三歲時在總督本丟彼拉多執政時受難、為了全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並向門徒顯現四十天後升天,坐在全能天父的右邊,他必要在世界窮盡的審判之日在光榮中降來,建立榮耀的天國,給「善」帶來最後的勝利。
  • 為什麼耶穌要被釘在十字架?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除非他對神有信心。我們首先應該知道的是:人是上帝依照他自己的榮耀和美德而造的(聖經中說:上帝依照他自己的形象和風格)。更讓人傷心的是:人要死了,離開親人和朋友,和自己所愛的一切。也不知道該向何處去,心中充滿了恐懼。耶穌是神的獨子(神的獨子,有獨特的生命,是所有生命的本源)。它是人類完美聖潔生活的原型。兩千多年前他出生,來到人間,是為了和人類一起體驗人生的艱辛和辛酸,體味人生的艱辛和辛酸。祂的到來,更是為了為人類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道德規範,並以此為第一個信祂的人的榮耀。
  • 《聖經》四福音書中記載了很多耶穌所行的神跡,你相信嗎?
    信耶穌所說的話,信耶穌所做的事;相信耶穌來自天國,相信耶穌所講的那些天國的道理;相信耶穌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並且相信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是為我們贖罪,相信耶穌死而復活,回到了天家;相信有聖靈帶領我們走正確的路。
  • 耶穌為了全人類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今天就是受難節,我們應當紀念
    耶穌為了全人類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今天就是受難節,我們應當紀念耶穌為我們受死、埋葬、復活,升天並坐在天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再來),審判活人死人。【太二十七46】「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 聽耶穌並得建立!
    (馬太福音 17:3-5 和合本)律法是藉著摩西頒布的,恩典和真理是藉著耶穌基督而來的。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馬太福音 17:6-8 和合本)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天父說:你們要聽祂。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26:14-16,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2:3-6。三個版本大體差不多,區別是馬可福音只寫祭司長應許給他錢,路加福音22:5也只寫約定給他錢,而馬太福音則寫他們給了他三十個銀幣。為什麼馬太福音要寫三十個銀幣,有人說是因為出埃及記21:32寫一個奴隸的價錢是三十合客勒,所以猶大出賣耶穌就是三十塊錢,他們怎麼能把耶穌當成跟奴隸一樣呢。
  • 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
    最近一直在讀希臘作家尼可斯·卡贊扎基斯的《基督的最後誘惑》,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耶穌、基督、上帝之間的關係沒有一點概念。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耶穌,書中講訴了他出生、傳教以及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耶穌受過痛苦,從那時起痛苦就成為神聖的義務;耶穌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一直在同誘惑鬥爭,誘惑終於被擊敗;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從這一時刻起,死亡就永遠被徵服了。」二、基督教是什麼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大的一個,另外兩個是佛教和伊斯蘭教。基督教本身包含三個分支,分別為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使人和睦的人會被稱為神的兒子是真的嗎
    上一章說耶穌在加利利治好了各種疼痛、被鬼附、癲癇的、癱瘓的病人,很多人就從猶太的各地來追隨他。這話在馬可福音裡是沒有的,馬太福音作者是想在這裡先插入一些訓道的內容,馬可福音接下去寫的治好各種病人的故事,他就先簡而言之,寫耶穌治好了各種疼痛、被鬼附、癲癇的、癱瘓的病人,把那些故事推到訓道之後再寫。
  • 考古學家發掘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前的禱告之地,充分印證聖經的真實
    據說是耶穌基督經常禱告與默想之處。根據新約聖經和基督教記載,在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並在被釘十字架的前夜,耶穌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前往此處禱告。近日,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客西馬尼園發現了一座古老的儀式浴教堂的遺蹟,據《聖經》記載,這裡耶穌被猶大出賣並被逮捕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