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政府網發布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裡仁巷等20條道路和11座地鐵站命名方案的批覆。20條道路和11座地鐵站命名方案已經市政府批准。
此次公布的11座地鐵站中,10號線三期5個站點、18號線三期6個站點被命名。看看有你家附近的不?
(點擊查看大圖)
地鐵站名是市民最關注的問題,站名一方面要方便大家出行,另一方面還承載著某一區域的文化。
地鐵站命名會經過哪些程序呢?
首先,成都軌道集團將把相關申請、地鐵線網規劃等資料報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民政局會依據《成都市地名管理條例》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隨後,成都市民政局徵求多方意見後最終確定各地鐵站如何命名。
最後,經由市政府批覆後,再出正式文件。成都軌道集團會根據文件完成地鐵站站名、導向、車站列車語音的更新建設工作。
地鐵站命名有哪些講究?
地鐵站命名時,周邊地名資源都有可能成為備選名稱。在具體命名方式上,各地通常有自己的規則。
成都地鐵站名一般以歷史地名、地面道路、知名建築或景點、周邊院校或機構、交通樞紐名稱等為主要命名內容。
地鐵站的命名從初稿到最終文件的發布,期間的討論過程可謂嚴謹,民政部門、交通部門、軌道管理單位、社會學者、當地居民都將參與其中,有些站名甚至幾經易稿。
站名不僅要考慮其服務片區的情況,還要保證遵循精準原則、唯一原則,在符合如上條件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同一地點出現幾個站名的備選。此時還將繼續研討,充分考慮該名稱的知名程度、文化底蘊、認同度以及是否會穩定的長期的存在,每一個站名的確認可謂繁瑣。
了解完站點如何命名
小夥伴們是不是還想知道新線的最新進展?
馬上安排!
↓↓
10號線三期
已打圍4個車站(人民公園站、紅牌樓站、高升橋站、武侯祠站),3個車站(人民公園站、高升橋站、武侯祠站)進行綠化遷移或管線遷改,1個車站(紅牌樓站)進行圍護結構施工。
18號線三期
圍護樁施工已完成1個站點(機臨中間風井);正在進行圍護樁施工3個站點:騾馬市站,倪家橋~火車南站區間明挖段、臨江站。4個站點進行土方開挖施工:機臨中間風井、臨江站、臨江停車場明挖區間、臨江停車場。
17號線二期
已臨時打圍2個站點(航空西路站、龍潭商務區站)。圍護樁施工已完成1個站點(高洪村站);正在進行8個站點的圍護樁施工(五桐廟車輛段、龍爪堰站、北門大橋站、紅星橋站、廠北路口站、二仙橋站、機車廠站、航空西路站)。1個站點完成土方開挖(五桐廟車輛段);1個站點正在進行土方開挖施工(高洪村站)。
13號線一期
全線20個車站全部進場打圍。除青羊宮站外,其餘19個車站均開始綠化遷移、管線改遷。6個車站(七裡溝站、老馬堰站、淨居寺站、嬌子立交站、三聖花鄉站、龍華寺站)進行圍護結構施工,1個車站(公園大道站)完成主體圍護結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