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時代精神底色 匯聚強大發展動能
——2019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亮點回眸
時針滴答,歲序更替。
當陽光再次喚醒大地,曙光升騰,一幅豐盈溫厚的長卷徐徐打開:
始終有一面旗幟引領前行。入腦入心的理論學習、通俗易懂的理論宣講,春風化雨般凝聚共識、引領方向,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湘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始終有一種力量令人銘記。傳承紅色基因,追尋紅色足跡,踐行初心使命,390多萬名黨員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經受了思想大洗禮、政治大淬鍊。
始終有一個聲音宏亮充沛。為發展加油,為民生呼籲,為時代立傳,輿論主旋律鞏固發展主陣地,奏響湖南改革創新開放強音。
始終有一份感動讓人溫暖。袁隆平、張超、餘元君、姜開斌、夏昭炎……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無數的「湖南好人」,彰顯湖湘精神能到達的廣度與高度。
始終有一縷清風縈繞心田。豐富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正逐步打通著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文明新風拂綠三湘大地。
一個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一個民族的復興,關鍵在精神。
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精神激勵、文化支撐。今天,當我們回眸2019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走過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文明的正能量已融入尋常百姓,正為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建設注入源源不絕的精神動力。
1.理論學習貫穿始終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剛剛過去的2019年,一場觸及靈魂的思想滌蕩,一場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永葆初心、勇擔使命的自我革命,在三湘大地如火如荼開展。
全省18萬個黨組織、390多萬名黨員聚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根本任務,把理論學習貫穿始終,通過深學深悟、研機析理,加深了理解,增強了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提高了真信篤行、知行合一的意識和能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閉幕後,湖南迅速行動,省市縣三級組建宣講團,分赴市州、機關、高校、企業和基層一線宣講四中全會精神,與基層群眾面對面互動交流,共完成集中宣講5600多場。
「天天見、天天新、天天深」,推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建好用好「學習強國」平臺,全省發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編寫《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學習要點》,組織「寧心」「晨風」「辛湘言」系列言論評論文章,推出相關報導5500餘篇。
2.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唱響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昂揚旋律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精彩不斷。
主題新聞報導出新出彩。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南專場新聞發布會,向世界講述自強不息的湖湘故事;12場國慶專題新聞發布會細數湖南70年巨變,靚麗答卷催人奮進;國慶大典報導濃墨重彩,湖南聲音、湖南身影、湖南故事感人至深,袁隆平、張超等先進典型的事跡令三湘兒女為之驕傲,湖南彩車背後的故事刷爆朋友圈;大型電視理論片《長江黃河如此奔騰——解讀共和國70年》邀請年輕嘉賓用「潮」語言講述共和國從哪裡來、為什麼出發、往哪裡去。
紀念活動豐富多彩。成功舉辦湖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省會各界向烈士敬獻花籃儀式。「瀟湘今朝」湖南彩車榮獲國慶70周年群眾遊行地方彩車「華美獎」。「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激發全民熱情。
文藝宣傳有聲有色。策劃主題出版選題300餘種,《大國飛躍——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和我的祖國》《「共和國記憶」系列》3項入選中宣部重點出版物選題。電視劇《那座城這家人》、電影《香港大營救》、歌曲《奔馳在祖國大地上》獻禮新中國。經典紅色電影進千村萬戶,為群眾免費放映41672場。
3.賡續紅色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將紅色基因植入精神血脈
湖南紅色資源豐富,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湖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賡續紅色歷史,凝聚紅色力量,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提質改造汝城縣「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道縣「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館等紅色基地,新增楊開慧故居、林伯渠故居2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打造踐行初心使命、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編輯出版《湖湘紅色英雄烈士譜》,在全省開展「瀟湘紅色故事匯」集中宣講200餘場次;主題教育先進典型報告團走進省直單位和市州,用湘籍共產黨人的初心故事,立起催人奮進的旗幟;新聞媒體踏尋革命先輩足跡,挖掘和講述紅色故事,推出《記者重走長徵路》《回望初心——紅色檔案背後的故事》《連線紅土地》等專題專欄,形成立體傳播之勢;「寧心」文章闡釋如何讓理論學習「學得進、記得牢、信得過、用得上」,「學習筆談」以談心式表達直抵人心,讓理論通透好學……廣大黨員幹部在對照先烈檢驗初心、尋找差距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紅色基因植入精神血脈之中。
4.媒體融合走向深入
湖南聲音、湖南形象傳播得更廣更遠
2019年11月29日,2019中國新媒體大會在長沙開幕。在「有容乃大 深融致遠」的聚光燈下,專家「大咖」、領軍人物匯聚一堂,把脈媒體融合進程,探路新媒體發展前景。
深入踐行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湖南媒體融合走向深入,新湖南、時刻新聞客戶端安裝激活用戶數分別突破2000萬,湖南日報「湘伴」等主流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明顯上升。全省123個縣市區掛牌成立縣級融媒體中心。
湖南聲音、湖南形象傳播得更廣更遠。經濟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產業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主題報導有聲有色,《走上高質量發展「專業跑道」》《年度盤點·湖南亮點》等鮮活報導強信心、促發展,「晨風」系列文章發揮了主流媒體一錘定音作用;全國全省兩會、2019網際網路嶽麓峰會、「港洽周」、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中非經貿博覽會等重大活動吸引大批國內外記者目光。17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
5. 3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5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年近九旬的肖光盛28年如一日致力助學幫困;大學退休教師夏昭炎10多年來在家鄉崇文興教、涵育鄉風、反哺桑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機電負責人姜開斌,在國家財產和同事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挺身而出,捨生取義……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3位湖南人的名字熠熠生輝,溫暖了無數人。
更多凡人善舉被「美的眼睛」挖掘和發現。持續開展「湖南好人」推選評議活動,評選推出340人組「湖南好人」,其中5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22個縣(市、區)入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全省註冊志願者超過1030萬,註冊團隊2.4萬餘個,一大批文明實踐工作品牌在城鄉基層建立起來,全省上下掀起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熱潮。「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引導和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83.16萬貧困人口從中受益。
精神文明繁花似錦,一批省級文明城市、文明城區、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獲評,讓城鄉更文明,生活更美好。
6.四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奏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美好樂章
一部行走出來的心血之作,圖書《鄉村國是》充滿著思辨和溫暖;用電影語言來展現時代的脈搏,《十八洞村》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首次全面展現劉少奇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創造了同類題材電視劇收視率最高紀錄;無IP、無高顏值、無流量明星的電視劇《那座城這家人》收穫良好口碑。這4部湘字號作品,獲得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從「高原」邁向「高峰」,「文藝湘軍」正在發力。
湖南美術館開館、長沙交響樂團入駐長沙音樂廳、全面完成15萬戶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建設、「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文藝輕騎隊深入全省各地演出、開展「祖國常盛·非遺常青」湖南省非遺展示活動、新增國保單位45處、新增革命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安化等縣市區23處文物點被列入申遺範圍……
文藝創作熠熠生輝,惠民工程不斷「開發」,群眾文體活動全面「開花」,文化遺產璀璨綻放……湖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美好樂章正在奏響,三湘民眾的幸福生活不斷「加碼」。
7.廣電、出版、報業、演藝湘軍各顯風流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把愛好做成了興趣,把興趣做成了事業,把事業做成了信仰」,這是湖南廣電人的自況;「能吃辣椒會出書」,這是加持給湖南出版人的美譽。「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報業湘軍」「演藝湘軍」等品牌進一步擦亮,推動全省文化產業邁向高質量。
改革走向深入。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等加速內部業務整合融合。中南傳媒、芒果超媒、電廣傳媒入列第十一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創歷屆最好成績。
產業更多收穫。湖南文化企業出徵深圳文博會,斬獲25億元大單。湖南日報社、中國移動、華為達成三方合作。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獲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和「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北有中關村、南有馬欄山」,「中國V谷」的影響與日俱增。
文旅融合開創新局面。韶山市、武陵源區、南嶽區成功創建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11個村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文化+科技」「文化+體育」……創新融合發展路徑,賦予文化更多想像,帶來更多真金白銀。
8.精彩講述中國故事湖南篇章
向世界展現湖南魅力
2019年9月12日,一場以「新時代的中國:創新湖南 融入世界」為主題的全球推介活動,讓湖南成了外交部藍廳的「主角」。三湘四水發展巨變的畫卷,濃縮在由照片、視頻、實物和現場演示組成的多彩「名片」裡,遞交給世界各地的外賓。
融媒體大平臺聚合發力,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動全網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過90億,創造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動傳播峰值,成為全媒體時代「現象級」傳播樣本。
在湖南故事中傳遞中國形象,在國際表達中演繹湖湘精彩。第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122個國家的157名大學生赴湘參賽;2019長沙媒體藝術節暨「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85個國家的124名青年代表參加;中非經貿博覽會,吸引33個非洲國家主流媒體記者來湘採訪,創歷史之最;湖南國際頻道通過各大網絡運營平臺,成功落地五大洲大部分國家及臺灣、澳門等地區的付費電視網絡……
9.入基層,強「四力」
鍛造過硬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訪最偏的村,翻最深的山,寫最真的扶貧,值!」從2019年4月起,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和省記協,從省直新聞單位和央媒駐湘機構選派20名編輯記者深入20個貧困縣,開展為期9個月的「記者在扶貧一線」報導活動。記者們走進「看到屋、走到哭」的茫茫大山,進村入戶、訪貧問苦,用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講述扶貧路上的精彩故事,呈現三湘四水脫貧攻堅生動畫面,展示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與貧困決戰的精神風貌和取得的實實在在成效。
「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戰線的殷切囑託,湖南全面鋪開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開展青年幹部春節回鄉微調研活動,鼓勵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抓活魚,舉辦「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開展「增強『四力』推動融合發展」專題培訓班……在火熱的基層實踐中錘鍊作風,鍛造過硬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編輯:黃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