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78年12月5日,伊朗爆發了大規模的石油工人罷工運動,運動直到1979年2月才結束。這場運動導致伊朗政府損失了四分之三的石油收入,使國家經濟一蹶不振,民眾不滿情緒日益加劇。這種形勢,為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創造了有利條件和鋪平了道路。
伊斯蘭革命前的伊朗(來自網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豪傑,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普遍現象,並沒有民族、國家之分。在伊朗70年代末石油工人罷工的大危機中,出現的英雄人物便是後來鼎鼎大名的霍梅尼,他後來成為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締造者。
霍梅尼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在於他成功地將伊朗的民族主義與伊斯蘭教無縫地相融合,這使他得到了大批的擁護者。在霍梅尼的領導下,伊朗革命力量打倒了美國政府支持的擁有44萬大軍的世俗政權,最終致使親西方的巴列維王朝垮臺了。
而霍梅尼,自此登上了伊朗的政治舞臺。
伊斯蘭革命(來自網絡)
收回石油工業的控制權
霍梅尼上臺後,第一個大措施便是收回了國家對石油工業的控制權,這是伊朗的一個開創性的做法,之前國家石油工業幾乎都掌握在西方資本手中。
新生的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伊朗應防止外國經濟力量主導伊朗經濟。這就意味著,伊朗將禁止一切向外國出讓主權的行為。並且,伊朗政府還向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支付巨額費用,以保證它們的年均投資回報率維持在15%~18%,這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初期對本國石油工業的一種有力保護舉措。
伊斯蘭革命(來自網絡)
伊朗的做法,對中東諸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他產油國也紛紛效仿伊朗的做法,伊朗也因此得到了一大批其它產油國的極力支持。但伊朗的做法卻使西方國家很不高興,因為這顯然極大地犧牲了西方石油企業利益,特別是美國更是損失慘重。要知道,在蒙受損失的世界7大石油公司中,有5家是來自美國的企業。
伊朗與西方(特別是美國)的矛盾,從伊朗收回對石油工業的控制權而開始變得尖銳起來,更何況伊朗還大大削弱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這更是讓美難以容忍的。
伊斯蘭革命(來自網絡)
伊美矛盾激化
伊美兩國,自霍梅尼主政伊朗以來矛盾就開始產生,而卡特總統的一個舉措又大大激化了原有的矛盾。原因是,卡特總統違背了自己的承諾,允許流亡國外的伊朗國王進入美國。
於是,伊朗國內民眾開始普遍敵視美國,包括什葉派穆斯林在內的伊朗民族主義者,自此產生了與美國人不共戴天的仇視情緒,雙方之間相互敵視的情緒突然變得公開化,並呈不斷升級的趨勢發展著。
霍梅尼(來自網絡)
兩國的人質危機
霍梅尼無疑是一個敢做敢為的豪傑式人物,在美國施加的巨大壓力面前他不僅沒有妥協退讓,反而號召伊朗人民發動反對美國的運動。在他的號召下,一些激進的學生佔領了位於德黑蘭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並扣押了53名美外交官作為人質。他們的條件是,用美國人質交換被廢黜的國王巴列維,要求美國將巴列維遣返回國。
人質危機(來自網絡)
因為,伊朗的伊斯蘭政權已經認定巴列維有罪,要求前國王巴列維必須回國受審。而美國,對伊朗提出的要求始終置若罔聞。人質危機發生以後,卡特凍結了伊朗在美國的財產,還與伊朗斷絕了所有外交關係,並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巴列維國王(來自網絡)
但是,美國的斷交與制裁,其實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自殘行為。多年來,伊朗一直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政策關注焦點之一,其重要地位不亞於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巴列維統治時期,在美國的幫助下伊朗與以色列在外交、經濟和情報方面都保持著非常緊密的聯繫。現在失去伊朗的合作,這對美國來說必定是一個可怕的打擊。
巴列維皇后法拉赫(來自網絡)
為了挽回在伊朗的損失,卡特政府開始將政策重心東移,竭力與巴基斯坦修好。1979年12月,蘇聯對阿富汗的武裝幹涉,更是推動了美國對這一行動計劃的實施。
巴列維國王一家(來自網絡)
霍梅尼的第二次革命
霍梅尼將推翻巴列維王朝的統治視為伊朗的第一次革命,把伊朗與美國斷絕關係稱為「第二次革命」。霍梅尼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要在伊朗國內肅清美國的影響。為此,霍梅尼與以色列決裂,並將反對以色列的任務轉交給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霍梅尼的策略進行得非常順利,他不僅得到了伊斯蘭教教徒的極力支持,而且還獲得了大量愛國左翼世俗力量的鼎力支持,並且在國際上,伊朗同樣得到了很多阿拉伯人的支持。這使霍梅尼政權日益穩固,有了對抗美國的雄厚資本,他在人質危機中對美態度十分強硬。
人質危機(來自網絡)
由於伊朗的強硬態度,使卡特解救美國人質的數次努力,最終都歸於失敗,而這給他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1980年美國總統大選,民眾對卡特無力處理美國人質危機非常不滿,這是導致他敗給裡根的主要原因之一。卡特失敗的另一個重大原因也與伊朗有關,那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運動導致油價飛漲,致使美國國內經濟的衰退,這是壓倒卡特政治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霍梅尼的第二次革命,取得了重大勝利。
卡特總統(來自網絡)
結 語
卡特的繼任者裡根總統曾表示,美國今後將不再幹涉伊朗國內的事務,並將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但是,從卡特做出保證起,至今幾十年已經過去了,時間證明美國的承諾從來都是不可信的。兩國根本性的矛盾始終存在,因此他們的角鬥還將一直延續到下去。美國,還是那個為所欲為巨無霸;伊朗,始終繼承著霍梅尼的性格,還是那個頑強的、打不死的「小強」!這種狀況,讓人們至今仍沒能看到二者和解的一點微弱曙光!對此,您有何評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