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張鵬 凡是攝影
| 凡 | 是 | 攝 | 影 |
山東省沂水縣因沂河而名。作為土生土長的沂水人,我自小在沂河邊長大,親眼見證了一座座沂河大橋的崛起,也見證了沂河兩岸人們生活的變化。
2016年,沂水縣政府又準備在沂河上準備新建一座正陽路大橋,該橋設計造型為飛燕展翅,是省內唯一一座中承式連續鋼桁架拱橋,該橋於2017年初春動工,到年底完成,歷經一年時間。從最初的勘察取樣,到橋墩打樁和整個大橋的建設,我都對大橋進行了跟蹤拍攝。
每隔幾天,都會背著相機去轉轉,先後50多次到建橋工地一線,用鏡頭去記錄一座橋梁成長的過程,用心靈來感受這座大橋的誕生和成長。在拍攝期間,得到了工程項目部的支持,也結交了不少工人朋友,無時不被工人兄弟頑強堅毅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感動著......
瑞雪中的大沂河公園棧橋,因讓道大橋建設,拍攝完2小時候被拆除,隨著這處地標景觀的倒下,正陽路沂河大橋建設全面展開。攝於2017年2月22日。
橋梁樁基施工作業,十幾臺鑽機同時鑽進地下巖層,使橋梁整個坐落在巖層上,牢固可靠。攝於2017年2月22日。
主橋橋墩是整個主橋的承重結構,橋墩混凝土體積巨大,為防止模板鼓模,需要使用挖掘機進行輔助加固。攝於2017年5月16日。
鋼結構拼裝中,需要多個工人緊密配合,同步進行。攝於2017年5月24日。
工人在大橋西側空地進行梁箱預製作業。攝於2017年6月5日。
大橋建設工程吸引了周邊市民群眾的熱情關注,茶餘飯後到現場觀看施工作業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攝於2017年6月18日。
整個鋼結構在成橋之前需要支撐在鋼立柱上,整個鋼立柱需要樹立的牢固,同時連接成一個整體。攝於2017年6月18日。
箱梁預製完成之後,使用龍門吊將重大百噸的箱梁吊起轉移到炮車上後,運到橋梁現場安裝到蓋梁。攝於2017年7月2日。
兩名沂水籍工人下班後的簡單晚餐。攝於2017年7月12日。
前小河街一名大小在河邊長大的老人晚飯後在大橋下遊的河心島遛彎時觀看大橋施工。攝於2017年7月24日。
忙累一天後,年輕的工人在沂河裡撒網捕魚。攝於2017年7月24日。
兩名工人下班後在沂河裡遊泳洗澡,衝洗一天的勞累。攝於2017年8月6日。
腹杆是連接上弦與下弦的構件,需要安裝位置準確零偏差。攝於2017年9月20日。
工人老高49歲,幹了一輩子鋼結構安裝工作,脾氣隨和,工友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高樂高」。攝於2017年10月2日。
鋼橋面板由鋼板焊接而成,橋面焊接採用二保焊和自動埋弧焊的先進技術進行作業,速度快,質量好。攝於2017年10月2日。
主橋鋼結構由重達幾噸的鋼構件組裝而成,高峰時同時擁有十幾臺吊機進行施工。攝於2017年10月12日。
橋梁鋼結構構件較大,施工平臺是一般由施工人自行製作,牢固可靠。攝於2017年10月12日。
吊車支設在橋下便道上,為確保構件準確吊裝到位,需要一個優秀的司索工來進行現場指揮。攝於2017年10月12日。
鋼結構安裝工人在十幾米的高空行走自如,不由得令人佩服「藝高人膽大」。攝於2017年10月12日。
橋梁主體完成,工人正在清理橋面,噴塗防鏽漆。攝於2017年11月4日。
工人在安裝機動車道與人行道隔離護欄,大橋建設進入衝刺階段。攝於2017年12月10日。
全縣重點工程項目點評會期間,縣領導在橋面聽取工程項目部工作介紹後宣布大橋建成通車,沒有剪彩,沒有鮮花,沒有鞭炮,「儀式」簡短樸素。攝於2017年12月20日。
縣工程指揮部工作人員和工程項目部人員合影留念,他們是這座橋梁的親身參與者和見證者。攝於2017年12月20日。
END
張鵬
1974年出生於山東沂水。機關幹部,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攝影作品多次刊登和發表在國內攝影刊物和相關網站,並參與《區域性影像採集和應用》的攝影項目。
● 圖文均來自張鵬。
●本欄目歡迎影友們投稿,請將照片、文字發送到 914104431@qq.com
點擊查看「凡是」影友佳作欣賞專題回顧
—【凡是攝影】—
(長按二維碼可識別、關注)
| 帶你進入攝影大師的世界 |
投稿、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 Antphotos
法律顧問:江蘇袁勝寒律師事務所 13776609922
原標題:《《一座橋的誕生》--張鵬攝影作品》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