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舊影與現代之美,芝加哥展考古學家的攝影作品

2020-12-15 澎湃新聞

在約翰·比斯利·格林(John Beasley Greene)關於埃及的照片中,在優雅簡潔的構圖與散落四處的石像之間,我們也許會發現現代主義的情感碎片,即在未完成的、被損壞的、半掩映的事物中發現美。

在攝影史上,格林的名字並不突出。19世紀50年代,在攝影術興起之初,他便從法國前往埃及,進行考古與拍攝工作。格林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24歲,但他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在為後世提供考古學信息的同時,展現出難得的現代主義藝術之美。近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行「符號與奇蹟:約翰·比斯利·格林攝影作品」展(),以近70件作品帶領人們了解這個重新被發現的天才。

澎湃新聞注,因疫情從3月14日-27日閉館

19世紀50年代,約翰·比斯利·格林(John Beasley Greene)作為考古學家踏上埃及之旅。而在他的照片中,在那些殘缺的雕像和荒涼的沙地中,人們看到了鏡頭背後詩人的眼睛。那些半埋在土裡的紀念碑正在腐爛,揭示著一個昔日的強大文明,讓人聯想到雪萊的十四行詩《奧茲曼迪亞斯》中苦澀的諷刺。

《無題(拉美西斯神殿,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的頭顱)》,1854-55

和當代攝影相比,格林的照片具有水彩的微妙美感,柔和的對比和粉末的肌理為顯示出紙張負片的特點。即使這些照片記錄的是象形文字碑文,看起來也頗具浪漫色彩。不幸的是,格林與東方的交集是短暫的,1856年,年僅24歲的格林去世,死因可能是肺結核。

在格林的生平中,「可能」隨處可見,唯獨他的天賦毋庸置疑。展覽「符號與奇蹟」(Signs and Wonders)以近70件作品帶領人們走入格林短暫而神秘的一生,探索他的作品所蘊含的美學與科學價值。

《獅身人面像》,1853-54

在今天,格林的攝影喚起了一個時代:在那時候,旅行意味著冒險,古老文明神秘莫測,攝影則剛剛誕生。而格林的作品之所以引人入勝,一大原因便是他利用了媒介的限制,來突顯他想要的效果。

和溼版攝影的玻璃板相比,紙張負片對光沒有那麼敏感,因此在表現細節或任務移動上不那麼適合。與格林同時代的一些攝影師都是用溼版攝影,而他卻將這個缺陷發展成自己的優勢,讓照片像繪畫一樣具有柔和的陰影。由於他所使用的感光乳劑對於光譜中的藍光尤為敏感,照片裡的藍天都被漂白了。有時候,他會故意用顏料將天空完全漂白,有時候,在一些未經處理的照片中,明亮的天空上不小心留下了某些汙跡。不管怎樣,在格林的攝影中,沙漠的天空總是無情地散發著光芒。紙張底片與沙漠風景的獨特性為相片賦予了一種抽象感。

《盧克索的柱廊》,1854

格林生於法國的富人家庭,父母來自美國,父親是銀行家。他曾在雷·格瑞(Gustave Le Gray)的巴黎工作室裡學習,後者是攝影領域的先鋒,為蠟紙底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第一次踏上埃及的土地之前,格林曾和雷·格瑞一起去過楓丹白露森林,記錄過巴黎的地標。

《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1853-54

埃及是歐洲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尤其是法國人。18世紀末,拿破崙曾短暫地佔領埃及,除了派軍駐地,他帶領了一批學者遠赴埃及,對於那裡新發現的奇觀進行測繪,由此完成了一項百科全書式的研究。他們將整整23卷的研究成果帶回法國,使西方世界對這個古老的文明萌生了興趣。

1839年,法國政府買下達蓋爾攝影法的專利權,宣告攝影術的誕生。人們很快發現,這種技術可以用於記錄徵服地的廢墟。馬克西姆·杜·坎普(Maxime du Camp)成為了這一領域的開拓者,他曾在1849年的冬天前往埃及,為許多地方拍攝了照片。1853年,格林也跟隨他的足跡去了埃及。這兩個人的照片在風格上有很強的相似性,但格林的作品更多地描繪了一種極簡主義的風景,讓人聯想到諸如詹姆斯·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等後世畫家的作品。

《基奧普斯金字塔》,1853-54

杜·坎普的照片裡常常出現大量的工人或遊客,以凸顯出那些遺蹟的壯觀。而格林則有意地避開遊客與其他的「入侵者」,不願打破景色本身的「咒語」,在格林的照片裡,即使有人類生活的痕跡,人本身卻始終是缺席的——你會看到帳篷、 晾衣繩、房子和小船,就是看不見人。他的照片因此而擁有了永恆性。在當時,前往埃及拍攝通常帶有考古發現的目的,但是在格林拍得最好的那些照片裡,你看不見任何文明的廢墟,只有自然地貌。不是說他沒有忠實地去記錄那些古蹟與碑文,只是,如果他所留下的都是那樣的照片的話,他就不會在今天成為博物館展覽的對象。

《無題》,1856

1854年至1855年,格林踏上了第二次埃及之旅。這一次,他的身份主要是對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進行挖掘的考古學家,這是一個位於尼羅河西岸的廟宇群,毗鄰現代城市盧克索。在這趟旅程中,他拍的照片不多,最終選出來的也大抵是些提供信息的圖像,例如對碑文的拍攝,這些內容對於學者來說至關重要。

《埃爾阿薩西夫墓地》,1853-54

事實上,格林對於攝影的應用反映了攝影誕生早期的兩大方向——作為藝術與作為科學的攝影。格林的照片無疑是二者合一。他是第一個用照片記錄埃及考古過程的人,也是拍攝埃及的攝影師中第一個在實地工作過的考古學家。1856年5月底,他回到了巴黎。當他於同年秋天最後一次前往埃及時,已經病入膏肓。11月,格林在開羅去世。

《獅身人面像左側的挖掘》,1853

從照片中隱約透出的憂鬱中,也許可以想像格林對於自己的早逝已有預感。在1854年的一幅底比斯城法老的石像照片中,巨大的雕像從沙漠中聳立而出。石像曾經守護著一座敬拜法老的廟宇。這座宏偉的建築早已被地震洪水所吞噬,只留下了它的守護者。格林拍攝了石像的正面,他從低處仰視那被時間侵蝕的面龐,那張毫無表情的臉茫然地回望著他。

《底比斯城,巨人石像》,1854

格林最常被複印的一張照片是1854年《底比斯城的尼羅河畔》(Banks of the Nile at Thebes),這張風景照展現了無與倫比的美。構圖分成了三個水平區域:上方的天空佔據了超過一半的畫面;下方的河流綴著大片的斑點,也許是岸邊的映像;中間薄薄的一層是島嶼和棕櫚樹叢。遠山和近處的河水呈現同樣的色調,浮於水天之界上。

《底比斯城的尼羅河畔》,1854

格林的照片在他生前曾屢屢展出,但隨著他的去世逐漸被人遺忘。直到大約四十年前,他的作品才開始重新受到藝術市場的關注,並引發人們對於攝影、殖民歷史與現代主義之間複雜關係的思考。在格林的照片中,在優雅簡潔的構圖與散落四處的石像之間,我們也許會發現現代主義的情感碎片,即在未完成的、被損壞的、半掩映的事物中發現美。

展覽「符號與奇蹟」將持續至2020年5月25日。

(本文編譯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官網信息及《紐約時報》、hyperallergic網站相關報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徵稿|「鄭和杯」大美瀏河全國攝影作品展
    2020年「鄭和杯」——大美瀏河全國攝影作品展徵稿啟事瀏河,東沿長江,南臨上海,西連蘇州,北靠太倉港。是全國重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江海河三鮮美食之鄉。2015年,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獲評長三角最美鄉鎮。瀏河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綜合實力,被譽為「江尾海頭第一鎮」。
  • 現代建築局部攝影之美
    中國古代建築以人為本,地上財富與地下永生世界都是享樂為主,埃及金字塔是權力至高象徵意義,而古希臘以宗教儀式是在與神建築場景,這是我們人類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後代表內外主要三樣方式。中外現代建築都是源於西方思維理念為主,與傳統建築不同材料、審美、空間利用又加入了如今環保運用。
  • 中國攝影藝術節|張崇岫抗美援朝作品展
    展覽中除了1900餘件文物之外,還包含540餘張照片,在這些照片背後,是一大批不同背景的攝影工作者。他們用手中的相機,和志願軍戰士一道,贏得了這場偉大的勝利,共築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1950年11月,志願軍在冰天雪地的山區,向長津湖戰場前進,迎戰向北推進的美海軍陸戰一師。
  • 全國攝影大展「醉美平潭藍」在嵐啟幕
    全國攝影大展「醉美平潭藍」在嵐啟幕 2020-10-16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芝加哥的旁觀者:羅伯特·弗蘭克
    > 2007年,攝影評論家林路出版了《瞬間與永恆:90位攝影名家作品解讀》一書,書中選擇了近現代國內外部分攝影家的作品,分成都市、時尚等七個系列進行分類並解讀。
  • 「醉美陶都 樂遊宜興」全國攝影作品展啟動
    12月12日下午,由中國攝影報社、中共宜興市委宣傳部、江蘇省攝影家協會主辦,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宜興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的 「醉美陶都 樂遊宜興」全國攝影作品展,在位於宜興陽羨國家旅遊度假區的中交陽羨美廬舉行活動啟動儀式。
  • 感受現代設計之美!江蘇優秀平面設計展亮相
    12月15日,「尋計江南」——江蘇優秀平面設計展亮相南京江蘇大劇院美術館,全國設計界中堅力量的近40位江蘇優秀平面設計師的80套本平面設計作品集中展出,涵蓋海報作品和書籍裝幀作品,其中不乏國內外大型比賽的獲獎設計,讓觀眾充分領略現代設計的藝術之美
  • 考古學家宣稱找到埃及豔后墳墓 一生傳聞逸事有望揭開
    埃及豔后這個詞想必不少人都曾聽過,但是你也許不知道,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傳奇人物。現在,這位傳奇人物的神秘面紗有望揭開了。6月18日,據外媒報導,在被毒蛇咬死2000年多後,埃及豔后克莉奧帕特拉七世的陵墓或將出土了。
  • 埃及法老墓「詛咒」成真,逃離古墓之前,考古學家發現天外之物
    在埃及一直流傳著關於法老的「詛咒」的傳說,法老的詛咒是真的存在的嗎?反正埃及的人們非常的相信詛咒的存在,探險家和考古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法老的寶藏,解開金字塔的秘密,可是幾百年過去了,依舊一無所獲。埃及除了金字塔,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帝王谷」,金字塔是法老的衣冠冢,而帝王谷是法老的墳墓。
  • Instagram時代的攝影——回顧MoMA"大紐約"展
    大紐約"展覽系列始於2000年,是為了紀念PS1和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合併而辦;2010年, "大紐約 "展來到了攝影界的一個拐點,這一年,Instagram成立,蘋果公司推出了擁有後置自拍功能的攝像頭的iPhone 4,同時,博物館和藝術機構開始打破特定媒介部門之間的狹隘界限,藝術家們將圖片作為手邊的另一種工具,迅速顛覆傳統學科的限制。
  • 「中華之美」著名攝影家趙建偉攝影作品絲巾展在京展出
    「中華之美」著名攝影家趙建偉攝影作品絲巾展在京展出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響應「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發展倡議,傳播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弘揚中華之美。
  • 東曼偉野生鳥類攝影作品展成功舉辦
    由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主辦的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東曼偉「野生鳥類攝影作品展」,在陝西省圖書館展覽廳舉辦。在繪畫和攝影的藝術追求中,他是那種馬不揚鞭自奮蹄的人,也是那種追求完美極致的人。近些年來,他已先後舉辦過東曼偉油畫作品展、東曼偉非洲馬塞馬拉動物攝影作品展等多項展項。都說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正是由於他對生活充滿熱愛、勇於付出,才使其藝術作品在開拓視野,豐富人生的道路上得到了不斷升華。
  • 「攝影社會」作者昆汀·巴耶克 親臨第八屆三影堂攝影獎頒獎現場
    Bajac),將作為本屆攝影獎評委之一親臨現場:2008-2015年三影堂攝影獎獲獎者作品回顧 無量:2016年第八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攝影部總策展人町口覺:MATCH and Company總監及設計師巫鴻:芝加哥大學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開幕式及頒獎典禮:2016年4月9日下午3
  • ...年「我選湖北」雲推介暨徵文攝影優秀作品展文稿及攝影作品的通知
    為了進一步宣傳「我選湖北」就業創業政策,營造「了解湖北、愛上湖北、留在湖北」的良好氛圍, 將更多大學生留在湖北就業創業,助力湖北省全面「復工復產」,擬通過搭建「我選湖北」專題網絡宣傳展示平臺,持續面向全省乃至全國開展2020年「我選湖北」雲推介暨徵文攝影優秀作品展活動。
  • 中國農民——2020逄小威攝影作品展首站在煙臺成功舉辦
    本次展覽既是2020年市民文化節「冬之樂」篇章的壓軸大展,也是2021年全市文化事業的重磅開篇,拉開了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的序幕。希望全市廣大攝影及藝術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堅守初心和使命,以更多更好的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驛城區作品在「大決戰——河南省脫貧攻堅優秀攝影作品展」上露臉
    驛城區攝協選送的三幅作品在「大決戰——河南省脫貧攻堅優秀攝影作品展」上露臉了天中晚報客戶端 2020-12-09 18:48:43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侯喜才12月6日上午,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聯主辦,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河南省作家協會承辦的「大決戰——河南省脫貧攻堅優秀攝影作品展」在河南省美術館隆重開幕。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即將開啟
    為展現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人民幸福的偉大徵程,也為了展示大連市美術各界藝術家、美術作者的創作風貌,由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主辦,中共大連市中山區委宣傳部、大連市文化館、中山美術館承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1周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即將於9月30日在中山美術館開幕。
  • 埃及考古學家又發現大量2500年前石棺,位於古埃及王國首都所在地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20日報導,埃及一名考古學家在塞加拉(Saqqara)發現了另外一大批未開封的棺木,此前曾在這個古墓地發現近60具棺木。 儘管細節尚未公布,但埃及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經出土了「大量」木質棺材。
  • 《荒木經惟·花幽攝影作品展》長沙開展
    《荒木經惟·花幽攝影作品展》長沙開展。 唐小晴 攝中新網長沙4月25日電 (記者 唐小晴 通訊員 龍世星)《荒木經惟·花幽攝影作品展》4月25日在地處長沙的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展。這是荒木經惟迄今為止在全球最大規模以「花」為主題的攝影展。
  • 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開幕 3000件攝影作品展現「城市先行」
    ▲市民現場觀展。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是由中國文聯批准,中國攝影家協會和深圳市文聯聯合打造的國家級、國際性文化品牌,被中國文聯列入工作要點,為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的重點項目。本次大展以「城市·先行」為主題,設6大板塊內容,薈萃近3000件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