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摘自圖書《音樂漫遊記》

/ 聆聽音樂: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專輯 /

我們這場藝術旅行的第一個行程,就是帶大家穿越歐洲大陸。

在本節的開頭,我推薦的這張巴赫的音樂唱片,和我們這一節的文字有很多的聯繫,因為我在這些動聽的大提琴音樂中,聽到了建築的結構感。在美妙音樂的陪伴下,讓我們開啟這場藝術旅程。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專輯唱片封面,

麥可·戈德施拉格演奏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熟悉,但大家知道這句話的由來嗎?

當我漫步在歐洲不同的城市,看到那些經典、唯美的輝煌建築時,內心總會想起這句話。藝術史上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句話的創造,但只有歌德和黑格爾闡述得較為明確。德國文學家歌德在看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時,曾讚嘆:「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後來黑格爾進一步概括了音樂與建築的關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就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重點放在比例和結構上。的確,很多精美的歐洲建築作為一種造型藝術,不是簡單的鋼筋、水泥的堆砌,它能激起與聽音樂相近的情感反應。而我們也能從音樂的形式美裡把握某些建築的因素。比如浪漫派作曲家舒曼就曾在《萊茵交響曲》中表現了科隆大教堂外觀的壯麗與雄偉。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闡述音樂與建築關係的美妙傳說,因為兩者的確存在相似性與關聯性。不同的藝術門類儘管各具特性,但是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這種聯繫使藝術家得以從不同的藝術中得到靈感,也使各種藝術門類可以互相交融、跨界。

位於德國科隆的科隆大教堂,就像建築中的交響樂

如果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那麼古典音樂中的交響樂則可以說是音樂王國中的摩天大樓,歷史上每一部經典的交響樂作品,都是音樂世界裡輝煌的流動建築。交響樂有非常多的聲部以及音響的層次感,創作交響樂,一定要有立體創作思維,就像建築設計師設計一座精美的建築一樣,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樂句,都是構成音樂建築的基本元素。貝多芬在創作《英雄交響曲》時,就曾受到巴黎某些建築群的啟發。

人類自古以來就在追求藝術帶來的心靈慰藉,人類總是自願接受藝術的薰陶,提升靈魂的美感。如果身處充滿藝術氛圍的建築環境中,人更會潛移默化地受到藝術氣息的感染,更容易培養對美的

感知,更容易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科隆大教堂外景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存在於時間裡,建築是空間的藝術, 建築的美需要在空間中體現。音樂能在時間中展示空間,建築能在空間中體現時間。所有經典的音樂和建築,都是穿越時空的偉大藝術作品。

當我們聆聽古典音樂世界裡那些經典的交響樂作品時,樂曲旋律的跌宕起伏,音樂和弦的層疊組合,讓我們可以在音樂中感受到一個恢宏的空間世界,所以說音樂可以體現出一種空間感,這就是為什麼音樂被稱作流動的建築。同樣,當我們漫步在華麗的中世紀哥德式建築中,精美的建築結構與完美的空間布局就像音樂中層疊的和弦,典雅的建築裝飾就像音樂中的美妙旋律,這就是為什麼建築被稱作凝固的音樂。世界上那些著名的音樂廳、歌劇院就是音樂與建築的完美結合,它們大部分都在歐洲。

接下來,跟著音樂去旅行,我將帶大家開啟一場歐洲著名歌劇院、音樂廳之旅。

01

維也納金色大廳

(旅行地點:奧地利 維也納)

談到歐洲的音樂廳,無論你是不是音樂專業人士,腦海裡首先浮現的,可能都是維也納金色大廳。這是一座著名的音樂殿堂,全稱為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金色大廳是世界古典音樂的代表地點之一,也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年演出駐地。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就在這裡上演。金色大廳最早建於 1867 年,是典型的文藝復興式建築。金色大廳的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的雕像,精緻唯美。金色大廳是奧地利皇家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一部分,該建築包含多個音樂廳,除金色大廳外,還包括勃拉姆斯廳和莫扎特廳等演出大廳。

維也納金色大廳外景

奧地利皇家音樂之友協會,是音樂愛好者值得一去的地方。這裡擁有豐富的音樂史、樂譜、樂器等藏品,如莫扎特的樂稿——「最後一部交響曲」《朱庇特交響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響曲》等。其檔案室曾經是勃拉姆斯的辦公室,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 7000 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如果去維也納旅行,金色大廳是必去的地方。

維也納金色大廳

黃金穹頂

02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旅行地點:奧地利 維也納)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我心目中的世界音樂藝術殿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也是維也納的音樂地標。這座歌劇院建於1861年,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其前身也是維也納歷史悠久的古老劇院。它於 1869 年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國家歌劇院是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的重要文化象徵,歷史上很多著名的音樂家,如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卡拉揚等都曾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任職。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外景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築富麗堂皇,是一座高大的羅馬式建築, 一年一度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新年舞會就在這裡舉行。維也納歌劇院舞會被稱作「歐洲最後一個上流社會的盛大節日」。舉辦舞會時, 100 多對經過嚴格挑選的少男少女為舞會開場,女舞者頭戴鑲嵌寶石的冠冕,身著白紗長裙,男舞者身穿黑色禮服與其共同起舞。置身於舞會現場,仿佛回到了 19 世紀。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華麗的內部

空間

03

巴黎歌劇院

(旅行地點:法國 巴黎)

巴黎歌劇院,是我非常喜歡的歐洲歌劇院之一,由建築師查爾斯·加尼葉於 1861 年設計,所以它又被稱為加尼葉歌劇院。巴黎歌劇院是《歌劇魅影》的故事發生地。巴黎歌劇院將羅馬風格、巴洛克風格等幾種建築風格完美融合,規模宏大,金碧輝煌,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完美建築,猶如詩歌般美妙。透過歌劇院廣場及歌劇院大街,可以看到羅浮宮。

巴黎歌劇院的外景

傳說巴黎歌劇院象徵了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的愛情,建築頂部的字母「N」和「E」就是證明。如今巴黎歌劇院被稱作「巴黎最知名的約會地點」,當年很多富家子弟就在歌劇院正面的入口處和心愛的姑娘約會,心儀後跑去歌劇院旁的旺姆廣場去買鑽石戒指,後來演變為「贈送鑽石戒指訂婚」的習俗。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歌劇院,據說巴黎歌劇院具有十分複雜的建築結構,劇院有2531個門,7593把鑰匙,6英裡(約合9656 米)長的地下暗道。歌劇院的地下層,藏有一個容量極大的地下暗湖,湖深6米。由法國著名的偵探、懸念小說家加斯通·勒魯(1868 —1927)寫下的《歌劇魅影》(後又被改編成電影、音樂劇)正是發生在這座有故事的建築裡。

巴黎歌劇院奢華

內部空間

04

馬林斯基劇院

(旅行地點:俄羅斯 聖彼得堡)

馬林斯基劇院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是芭蕾界的藝術殿堂。其前身是 18 世紀聖彼得堡非常著名的劇院,後來在 1860 年重新建成並投入使用,以當時皇后的名字命名為「馬林斯基劇院」。在那個時代,俄羅斯很多知名音樂家,如格林卡、穆索爾斯基、柴可夫斯基、裡姆斯基 - 科薩科夫、普羅科菲耶夫等,他們的很多作品均是在馬林斯基劇院及其前身的大劇院首演的。1886 年,皇家芭蕾舞團和皇家歌劇團全部轉到馬林斯基劇院,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等都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這座劇院是一座有故事的建築,它見證了很多輝煌的音樂時刻,是當今世界上經營最成功的幾大劇院之一,也是音樂愛好者們到聖彼得堡必去的音樂聖地。

馬林斯基劇院的

芭蕾舞演出

05

加泰隆尼亞音樂廳

(旅行地點:西班牙 巴塞隆納)

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加泰隆尼亞音樂廳,是建築大師蒙塔內爾1908年的作品,它充滿了設計感,是巴塞隆納最令人震撼的現代派風格建築之一,極具視覺衝擊力,於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果你既是一個建築迷,又是一個古典音樂愛好者,那麼加泰隆尼亞音樂廳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西班牙旅行勝地。加泰隆尼亞音樂廳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現代主義傑作,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建築瑰寶竟然深藏在巴塞隆納老城區一個非常擁擠的街區的一條小巷中。巴塞隆納是一個神奇的城市,漫步其中,你總會發現令人驚奇的建築。加泰隆尼亞音樂廳的設計師大膽地使用了當時極其前衛的玻璃幕牆技術,使整個音樂廳沐浴在充足的自然光線之中,它是歐洲唯一一個白天靠自然光照明的音樂大廳。這裡有一些旅行小建議, 如果你想來這裡聽音樂會,一定要選擇白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透過白天的自然光欣賞到彩色玻璃上那些色彩絢麗的圖畫。聆聽著音樂,讓心靈沉浸在自然光照下的室內音樂廳裡,簡直就是夢幻般的場景。

加泰隆尼亞音樂廳的內部空間

06

柏林愛樂音樂廳

(旅行地點:德國 柏林)

柏林愛樂音樂廳,對於世界上的古典音樂愛好者而言,是一個殿堂級的、又帶有些許神秘色彩的音樂聖地。作為世界頂級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的主場,柏林愛樂音樂廳是一座音樂的聖神殿

堂,卡拉揚、阿巴多、西蒙·拉特爾以及所有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過的世界一線指揮家、歌唱家、獨奏家都曾在這裡登臺。柏林愛樂音樂廳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現在看到的柏林愛樂音樂廳所在的這座建築,是 1956 年由德國設計師漢斯·夏隆設計的。音樂廳的內部空間採用了極具現代感的設計,考究而嚴謹的設計方式使音樂廳本身就變成了一件唯美的樂器。柏林愛樂音樂廳有著絕佳的聲學效果, 在這裡聆聽一場音樂會是一種非常完美的體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音樂視頻就是卡拉揚在柏林愛樂音樂廳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奏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如果有一天你去柏林旅行,柏林愛樂音樂廳絕對值得一去。

柏林愛樂大廳

內景

07

斯卡拉歌劇院

(旅行地點:義大利 米蘭)

斯卡拉歌劇院位於義大利米蘭,是世界上極負盛名的歌劇院之一,它不僅是一座華美經典的建築,也是義大利歌劇的象徵。這棟建築有著傳奇般的經歷與故事,見證了幾百年的風雲變幻。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這座新古典風格的歌劇院,由於建在拆除了的聖瑪麗亞斯卡拉教堂的房基上,故被命名為斯卡拉歌劇院。劇院投入使用的當天上演了安東尼奧·薩列裡的歌劇《重建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遭到轟炸。

斯卡拉歌劇院裡的小型音樂

博物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政府撥出巨款,以當時的最高標準重建此建築,使之重獲新生,並躋身於世界知名歌劇院之列。法國小說家司湯達在這裡看過演出後宣稱,斯卡拉歌劇院將成為「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院」。此建築也是米蘭這座城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斯卡拉歌劇院的華麗包廂

08

威尼斯鳳凰劇院

(旅行地點:義大利 威尼斯)

威尼斯鳳凰劇院,坐落於美麗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是一個與火結緣的音樂殿堂,從 18 世紀開始建造以來,它多次遭遇大火,但又多次浴火重生。該劇院於 1790 年開始興建,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歌劇都在這裡首演,這棟建築見證了一個時代。當你走進這棟建築時,你會被這裡的輝煌與光芒所震撼,這裡極具夢幻色彩,置身其間,聆聽一場經典的歌劇,仿佛能穿越時空。威尼斯是一座浪漫的城市,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歐洲城市之一,坐落於此的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劇院更是歷史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威尼斯鳳凰劇院內景

09

阿迪庫斯露天劇場

(旅行地點:希臘 雅典)

希臘雅典的阿迪庫斯露天劇場建於公元 161 年,由羅馬大帝時代的哲學家阿迪庫斯建造,它歷經了近 2000 年的風霜,穿越了漫漫的歷史長河,至今依然有無數的世人膜拜與仰望。正是因為這斑駁、滄桑的天然背景,阿迪庫斯露天劇場才顯得如此獨特,在這裡演出, 仿佛在和幾千年的世界歷史對話。2004 年的雅典歐洲聖城音樂會, 西蒙·拉特爾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在這裡上演了一場經典的露天音樂會,我們從音樂會的視頻中,能感受到阿迪庫斯露天劇場的歷史厚重感,不禁感嘆近 2000 年前人類的智慧。建築是石頭的交響樂,那些經典的建築將永遠閃耀在人類文明的燦爛星河之中。雅典的阿迪庫斯露天劇場,是來希臘旅行的必去之地。

10

米奈克劇場

(旅行地點:英國 康沃爾郡)

米奈克劇場是一座建造於懸崖之上的海濱露天劇場,它地處大不列顛島最西南角,面對著無邊無際的蔚藍大海,鑿建在陡峭的懸崖之巔,以天然的海岸景觀作為舞臺背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點的露天劇場。這座坐落在海邊,看似古羅馬遺蹟的扇形露天劇院,其實是一位英國女士——羅伊娜·凱德家的後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她和母親來到波斯科諾這個小漁村,她們看中了劇院所在地的這處懸崖,就以100英鎊(據2020年7月28日參考匯率,1英鎊可兌換9.0005 人民幣)的價格買了下來,並在附近建造了一棟自己居住的房子,同時把自己家的後院改造成了一座純天然的露天劇場。這座劇場曾經出現在很多影視劇中,莎拉·布萊曼的歌曲《斯卡布羅集市》也曾在這裡拍攝音樂錄影帶。

莫斯科大劇院

華麗的包廂

漫步歐洲大陸,除了剛才提到的這些經典的音樂殿堂,還有很多特別棒的歌劇院和音樂廳,如摩納哥的蒙特卡洛歌劇院、德國黑森州國家劇院、德國拜羅伊特的侯爵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俄羅斯的莫斯科大劇院、羅馬尼亞的雅典娜音樂廳、義大利維琴察的奧林匹克劇場等。就像本節剛開始所說的,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我們從這些經典永恆的建築中感受到了音樂的靈魂,感受到了藝術的滋養。漫步歐洲,帶著感悟藝術之心去旅行, 接下來還會有更加精彩的旅程。

莫斯科大劇院

的芭蕾舞演出

還想繼續跟著作者一起漫遊歐洲?

想要了解更多歐洲地標和古典音樂之間的故事?

世界菌為你推薦這一本古典樂讀物

它不僅是一本專業的古典音樂欣賞書

還是一本旅行遊記+旅行攝影集

著名音樂評論家劉雪楓

國內專業的古典音樂平臺庫客音樂

音樂之友公眾號

聯合推薦

《音樂漫遊記》

古典樂愛好者必入

!!!

關於作者馬辰

這是一本穿越時空的音樂旅行遊記

分為時間和空間兩個主線

時間主線的部分

囊括了從中世紀到浪漫主義幾個時期

空間主線的部分

介紹了不同國家和城市的音樂漫遊

再通過這些圖片

感受下美妙的音樂之旅吧

更多美好製造優選好物

相關焦點

  • 建築設計知識資料:薩伏伊別墅包括哪些建築評論?
    薩伏伊別墅包括哪些建築評論?  歌德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薩伏伊別墅內則更像一個音樂小品。其室內與室外、空間與實體、構想與細部、理性與感性等等都以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我們面前,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這一切靠的不是豪華的材料或附加的裝飾,而是設計師強烈的人文精神、深厚的藝術修養和旺盛的創造活力,從中可以深切感到現代建築設計思想,是表現為一種詩意而富有生命力的創造。著名建築師崔愷用這樣詩意的語言來描述它:「那一天小雨,當我們推開院門穿過綠籬,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樓便靜靜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了。
  • 為音符打造一個家:音樂建築的詩意表達
    作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法國人,建築師包贊·巴克最擅長設計音樂建築。他極富想像力的建築風格以其鮮明特色而著稱,例如大膽的設計,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及他作為水彩畫家的創造力。從側面看,這座建築像一條船,停泊在港口靜待出發;從正面看,它又像在流動的飄帶,攪動一池春水;而唯有從天空俯視,才能看到它的全貌:像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環,將音樂裹在期間,任憑遊走——又一次,法國著名建築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為音樂打造了一個「家」。
  • 傳承了真正英倫風格的建築
    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 ——黑格爾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句話及其形象地道出了音樂和建築之間內在、外在的聯繫,共通的美學信息,以及極其深刻的藝術內涵。
  • 世界上首座「會跳舞」的建築,只要音樂一出來,建築就會翩翩起舞
    中國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地標性建築,這些建築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能帶給這座城市更多的關注度。說到北京最有名的建築,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宏偉的萬裡長城。萬裡長城的存在可以說,見證了我國在漫漫歷史中不斷成長的過程。
  • 有多少建築真正傳承了英倫風格?
    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一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 ——黑格爾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句話及其形象地道出了音樂和建築之間內在、外在的聯繫,共通的美學信息,以及極其深刻的藝術內涵。 作為擁有500年歷史的英倫建築來說,這一點無疑更為恰當。
  • 高級灰+藍色系,冰雪季的獻禮,流動柔軟時光!
    點上方藍字西安裝修設計課堂,關注在右上方 ··· 設為星標 ★讓每一篇的設計作品,陪你一起吟唱搖擺設計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設計不同藝術類儘管各具特性,卻有內在聯繫,把建築比作凝固的音樂,意思是說,如果使音樂的時間流動全都凝固下來,我們從音樂中便可以看到諸如嚴格數學化的比例、對稱、均衡的造型特點以及樂曲形式同建築結構的聯繫。
  • 廣東佛山最奇特的建築——佛山鹽步小提琴教堂,音樂的魅力
    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的南海永平村有一棟非常奇特的建築,這棟建築的特別之處就是它的外形很像一把小提琴。這棟建築其實就是當地的一座教堂,是以基督教的教會的殿堂,因為它的造型獨一無二,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網紅建築,很多遊客也是紛紛前去拍照留影。
  • DIAMOND CLUB音樂酒吧 | 拓起建築裝飾
    DIAMOND CLUB位於CHARCOHOL樓上,同屬於一棟上海靜安豐盛裡的老建築,DIAMOND CLUB音樂酒吧區別於周邊輕酒吧。EDEN設計師以PARK97以藝術藍本,承載90年代喜愛夜生活弄潮兒們的回憶。
  • 長江音樂廳、長江音樂學院概念性建築設計方案國際徵集公告
    Design content本次徵集旨在邀請具有相關建築設計經驗的高水平團隊按照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整體規劃發展要求,體現「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提供高水準的建築方案,為音樂半島的建設出謀劃策,塑造重慶藝術精神殿堂和音樂人才孵化搖籃。
  • 棲息的本質與建築的意義:凝固的意識形態
    ,人類與建築和土地的聯繫一直是哲學家關心的問題。義大利著名哲學家、政治活動家馬西莫·卡奇亞裡(Massimo Cacciari)在其著作《建築與虛無主義:論現代建築的哲學》中討論了大城市的本質、建築的形上學以及現代人的棲息困境等問題。對於卡奇亞裡而言,在各種建築學意識形態得到徹底批判與清算之前,一切關於「建築現象學」的討論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 東城區建築小區模型製作報價
    東城區建築小區模型製作報價  知道做沙盤模型需要什麼技術。聲的技能多媒體的運用大大促進了人們對傳統修建模型的賞識,模型具有共同的多媒體體系製造,選用新電子晶片將項目介紹合作背景音樂製造成與模型融為一體的操控體系,使參觀者愈加清楚的了解本項目。
  • 凝固於紙上的音樂
    克萊夫·巴達被譽為當今最著名的舞臺藝術攝影師之一,他的照片也被稱為是「凝固於紙上的音樂」。作為「藝述英國———英國藝術及創意產業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克萊夫·巴達2012攝影作品回顧展」於3月31日至7月1日在廣州歌劇院舉行,這是中國觀眾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克萊夫·巴達的作品。開幕那天下午,在攝影展開幕式結束之後,還舉行了一堂「大師公開課」。
  • ...廢物利用|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建築|歇山頂|建築工程
    看到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基建達人」手工製作的古代中國建築模型,仿佛聆聽凝固的音樂,感受撼人心魄的美。設計匠心獨運 製作巧奪天工「這座建築叫歇山頂 ,在宋朝稱為九脊殿,明清時期又改稱歇山頂,比較有代表性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怡園等大型私家園林為常見。這是古代中國建築屋頂樣式之一。現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築是五臺山的唐代南禪寺大殿。」
  • 英諾曼式建築杜倫教堂: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取景地
    簡淺  去年文藝座談會時,習大大說「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一時間網絡上掀起了盤點奇怪建築的風潮。建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伴隨著人類文明一步步發展,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如建築大師密斯·凡得羅在《LESS IS MORE》裡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 音樂是什麼?音樂給我們帶來什麼!
    音樂!什麼是音樂?音樂的作用是什麼?在遠古,古老的文化中,音樂即已產生。希臘人把音樂當作與天文、醫學一樣可以澄清人類心魂的一種工具。柏拉圖認為音樂家有教育的使命。在希臘人心目中,音樂不只是一組悅耳的聲音的聯合,而是許多具有確切內容的建築。音樂固然是個人的親切的藝術,可也算社會的藝術。
  • 西方古典主義音樂——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產生與特點
    巴洛克這一藝術風格最早在建築和繪畫中出現並逐漸形成一種建築風格,在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以後才慢慢在音樂中出現,並形成了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從其時間上來看,巴洛克時期大約是從1600到1750年之間。現在「巴洛克」一詞常用在建築和音樂中,成為一個特定的藝術風格時期的代名詞。
  • 音樂創作時期——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在當時人們看來這種最早興起於建築和繪畫中的藝術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世風漸頹的表現,因而貶之為「巴洛克」(Baroque,葡萄牙語),意即「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風格逐漸浸入到音樂領域要晚於建築和繪畫領域約半個世紀,現在「巴洛克」一詞已經不含貶義,經常被用在建築和音樂領域之中。
  • 通過《認識建築》來認識建築,我覺得根本不行!上篇
    如果說九大藝術形式分別是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劇、建築、電影、遊戲。 那麼,最讓人有距離感的莫過於【建築】——畢竟,相較於其他形式的「體積」,【建築】顯得過於龐大,我們欣賞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劇、電影、遊戲等藝術(形式),某一款大概只需要消耗1小時,但「鑑賞」一座建築,也許消耗1小時,也只能了解到一些皮毛。
  • 廣東粵北水西村距南雄市27公裡,老建築眾多古韻濃,鄉村景象熟悉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更是凝固的歷史。時光流失,卻留下經歷了無數風雨和輝煌的中國老建築,這些瀕臨消失的青磚舊瓦,封藏著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屬於中國的另一面。它是中國文化中最具獨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國文化的標誌和象徵。
  • 松巴版權音樂|當設計師們玩起幾何
    這些強烈的視覺呈現,就像音樂的節奏韻律,給人以藝術感和趣味性。在藝術創作中,除了藝術思維和創造思維的運用,許多設計師們還具備數學思維能力,他們將幾何的圖案造型,應用在藝術、海報、工業、建築還有遊戲等許多設計領域,創造出一個個獨具特色且鮮活生動的創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