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依靠什麼生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2020-12-27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儒家思想」曾長期作為中華民族的主流思想,對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非常大。儒家思想追求入世的態度,倡導人們要有家國情懷,要不斷完善自我道德,增長個人的學識和智慧,然後進入仕途,投身於社會去創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古代讀書人要實現入世的目標,無非就是經過寒窗苦讀後,再參加科舉考試,若通過考試,就能擁有一官半職,從此衣食無憂,乃至飛黃騰達。同時,還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才幹,實現人生抱負。

古代讀書人改變自身命運,轉身為朝廷管理者的過程,被稱作進入仕途。

實際上,古代讀書人進入仕途並不容易,要經過層層考試和篩選方能如願。已經進入仕途的人都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沒有人會隨隨便便離任或辭官。

況且,在古代,上級也不允許官員隨隨便便辭官,哪怕被貶,被發配到蠻荒之地,也不能說走就走。要想辭官,必須給出正當理由。

厭倦官場的人如果提出兩種理由,通常情況下,上級不會過於為難辭官者。

一是「守制」,二是「乞骸骨」。

守制是指官員的父親或母親去世了,官員必須回到老家守孝2——3年時間。不想做官的人,正好可以用守制的藉口而辭官。

遇到這種情況,上級都會批准,因為「百善孝為先」,古人對孝道精神非常看重,任何人都不會阻止別人去履行孝道精神,皇帝也不能。

乞骸骨是指,某個官員的年紀已經很大,感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沒有過多精力去處理繁瑣事務,在這時他就會向上級提出書面申請,希望上級解除他的職務,讓他回老家安度晚年。

作為朝廷,也不希望自己的臣子病倒在工作崗位上,甚至殉職在崗位,因此,樂意放行官員離去,遇到明君,還會贈給一筆可觀的養老費。如果過了幾年沒有聽到申請者病故的消息,不好意思,皇帝會一紙詔書讓申請者回到朝廷繼續當官,由不得你。

辭官的理由,不管是守制還是乞骸骨,只要事實確鑿,很少有人設置障礙。如果辭官者胡編亂造,那就犯了欺君之罪,不是鬧著玩的。

然而,古代還是有不少像陶淵明、李白那樣傲骨錚錚的文人,他們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看到周圍人黑白不分時,不願同流合汙,就頭也不回地辭官了。正是他們,讓文人的脊梁變得正直起來,人格偉大起來。

真正遇到陶淵明這樣的高傲不屈的文人官員,朝廷也沒有辦法,就由他去吧。

那麼,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到底靠什麼生活呢?還是以陶淵明為例來談。

陶淵明(365年——427年)是東晉時期出生在潯陽郡柴桑(今江西省九江)的大詩人,他最後一次做官是在405年,出任彭澤縣令。

當他上任80多天後,遇到尋陽郡的督郵劉雲來彭澤縣檢查公務,督郵相當於太守的秘書。

縣吏告訴陶淵明,劉雲是遠近聞名的貪官,常常藉助檢查公務之名向管轄的縣索要賄賂,若不給,就回去向太守栽贓陷害。並且,督郵還要求縣令要備好禮品,穿戴正式服裝去迎接他。

陶淵明聽到後非常氣憤,索性摘下官帽,說道:我豈能為五鬥米向鄉裡小兒折腰。由此貢獻出「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

《晉百官表注》裡記載,東晉時期,官員的俸祿實行「半錢半谷」制,就是說,給官員發放薪水時,錢和米各佔一半。陶淵明作為縣令,他當時的俸祿是「月錢2500文,米15斛」。一斛為十鬥,一鬥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5斤左右。由此算來,陶淵明一天的薪水為83文錢和五鬥米。除過俸祿,古代官員還有補貼,以及其它福利。

陶淵明的總收入放在當時已經相當可觀了,但是,面對這麼優厚的工作待遇,他還是辭官了,並寫下了著名的辭賦《歸去來兮辭》,表達了自己的高風亮節。之後回到老家歸隱田園,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並寫下大量田園詩。

陶淵明在歸隱期間,寫下著名組詩《飲酒二十首》,記錄了自己的生活狀態。透過這些詩句,我們完全能看到他當時的生活狀態。如:

《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十四·故人賞我趣》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飲酒·其五》描述了他在農田裡勞作的場景和感受,《飲酒·十四》則表達了好友來看望他的場景和心情。

陶淵明這兩首詩的信息量很大,可以看出,古代官員辭官後,為了保證自己的正常生活,會像普通農民一樣,過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自己種糧食,種蔬菜,甚至種麻、養蠶來織布和做衣服,大部分生活資料依靠雙手都可以滿足。

所需的農田和工具,都是在做官期間依靠俸祿一點一點在老家置辦下來的,因為古人把田產看作是最重要的家庭資產,每年會拿出一部分俸祿購買田地。

東晉時期,由於戰亂較多,農田並不值錢,一畝農田大約在800文錢左右,陶淵明月薪2500文能買到3畝多,他做官13年,積攢的田產不在少數。辭官後,他完全可以把自家田產利用起來,保證自己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陶淵明畢竟做過官,在文壇的影響力也很大,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他的生活走到捉襟見肘的境地,也會有朋友來資助和接濟他。《飲酒·十四》明確告訴人們,有一名友人提著美酒和其它東西前來看望他,兩人把酒當歌,相談甚歡。

實際上,陶淵明在晚年結交了一名非常要好的忘年交,名叫顏延之(384年——456年),是始安郡(今廣西桂林一帶)太守,同時也是著名文學家,非常仰慕陶淵明的才華,經常接濟陶淵明。

相關焦點

  • 古代官吏退休叫做「致仕」,那他們退休後,福利待遇怎麼樣?
    和現代人一樣,古代的人也有工作年限,依據我國現今所實行的公務員法,我國現代人的工作年限應不超過六十歲,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男性到了60周歲可以退休,女性則為50周歲。且公民拿到退休金證後,可以享受國家或企業的福利待遇。既然現代都有明確的退休福利規定,那麼古代退休之後都有什麼樣的福利待遇呢?
  • 官員為此辭官,道光差點崩潰
    悲哀的「白鴨者」上文是一位官員子弟陳其元寫的筆記,講得是其父親在當官的時候審理一個打架鬥毆的案件,兇手的年齡將將十六歲。仵作檢查被害人屍體的時候發現其身上的創傷多達十多處,很明顯不是一個人能夠做到的。且兇手的不僅小,明顯還體弱,不太像是其一人可以做到。
  • 「掛冠」,其實就是夥計炒老闆,古代人辭官或歸隱的雅稱
    「掛冠」,其實就是現在的夥計炒老闆魷魚,在古代叫辭官或歸隱。夥計炒老闆魷魚,在古代是不容易的,古人想要出人頭地的途徑不多,一個是學而優則仕,做官一條道;二個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造反,讓天下利益重新洗牌;三個就是乾花錢買官、行賄、溜須拍馬等見不得陽光的勾當。
  •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何一定要回到家鄉?現在為何都要留在北京
    當今社會,無論是為了詩和遠方還是其他,很多人都會在外地工作打拼,並且計劃留在所工作的城市,留在北上廣深地方的人,也會盡力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退休後能夠留下來。但在歷史朝代上,京官退休後,卻一定要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就職地養老,這是為什麼?
  • 清朝流行的「宰白鴨」,到底指什麼?官員為此辭官,道光很是頭疼
    (可以簡單粗暴理解為:替人去死。)這些頂替死刑的人,基本上都是無辜之人,性命如草芥一般,為了錢財任人隨意玩弄,主動將自己送上斷頭臺,故而被稱為「宰白鴨」。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的人,並不是自己自願成為「白鴨」的,有的,只是被自己的親生父母給賣了。
  • 古時候官員退休後,為何不在就任地方養老,而是一定要回故鄉?
    說到退休制度在我古代就已經開始了,文人武將進京為官當到了了一定的年紀就可以申請退休,退休之後,並沒有任何一條規章制度,命令要求退休之後必須回到自己的家鄉,可是為什麼大多數官員退休或者辭官之後,選擇回了自己的家鄉呢?難道留在京城裡生活不好嗎?
  • 此人實現了嶽飛的願望,得勝回朝後卻被罵為奸臣,只好辭官回鄉
    因政績突出,葉夢熊幾年後就升任山西道監察御史,擔任御史期間,葉夢熊仗義執言,不畏權貴。後因上疏反對朝廷對韃靼的納降封貢而被貶為郃陽縣丞。對於被貶,葉夢熊並不氣惱,依然兢兢業業地做事,即使是個小小的縣丞,他也幹得有聲有色。之後,葉夢熊先後到河南、安徽、江西、雲南等地擔任地方官,都表現非凡,頗有作為。
  • 遠謫貴州,遭人嫉妒,唯有回鄉教學
    公元1499年,王陽明考得進士功名,成為了朝廷中的博學之士,他的後來又經歷了什麼呢?△貴陽修文陽明洞王陽明生活在一種寧靜而條件艱苦的環境中,歷年來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王陽明屢建奇功,後因功高遭忌,辭官回鄉講學,在紹興、餘姚帶創建書院,廣收門徒,宣講「王學」。
  • 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漢唐宋清年終獎介紹
    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最近玩螞蟻莊園的玩家都在問,1月8日的問題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了?這道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給出了兩個選項,裝有金銀的荷包和表揚政績的詔書。大家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螞蟻莊園1月8日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的答案了,來看看吧。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 古代官員的年終獎是什麼螞蟻莊園答案[多圖]
    即使是現在的打工一族每到年底的時候公司都會發放一定的年終獎勵,那麼在古代的時候官員們的年終是什麼呢?皇帝給自己的大臣們會發放什麼獎勵?可能這個問題就讓大家意想不到,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來揭曉一下真正的答案吧!
  • 古代官員俸祿多少?古時候沒有銀行,偏遠地區官員怎麼領取薪資?
    古代官員領取俸祿的方法在古代大臣們在朝堂之上盡職盡責,為了天下穩定也付出了一定努力,同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官員們也要有一定的收入,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所以皇帝就會定期給他們發放俸祿。現代人發工資有專門的財務進行核對,然後可以用網絡工具將錢發放到員工手中。
  • 今穿古耽美文:現代學渣與古代解甲歸田將軍的甜蜜夫夫生活
    今天小編推薦的是一本穿越文,這是一個現代學農業的學渣帶著有關農業的知識穿越到古代和自家小浣熊發家致富的甜蜜故事。《穿越之遠山茶農》作者:楓香推薦文案:溫綸因給父親衝喜被家中嫁給了和他有婚約的熊將軍。而且要娶他的那個人還不知道是死是活,只知道從軍後就沒有消息傳來。溫綸嫁過去也只是給家中父親衝喜順便履行承諾。溫綸醒過來後人已經在半路上了,後背被打的火辣辣的疼。到了山裡家中的時候,屋子破的不行,什麼東西都沒有,就只有溫綸帶過來的生活用品。溫綸傷好後就開始著手收拾屋子,不管他那個「丈夫」還會不會回來,他總要有一個安身之處。
  • 中國古代官員是怎樣過休息日呢?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無奈,需要不斷地工作,才能換來你想要的生活。當然,如果您在下班休息的時候,無聊的翻閱手機能看到我寫的東西後能讓您心情輕鬆一些,那我就沒白忙乎。別看在古代並沒有星期六和星期天休息的這個概念,但是並非沒有休假這個概念,畢竟人總是要休息的嘛。但是,在秦朝及以前或許是個例外。
  • 什麼魚味道最鮮美?有人為了吃到它,竟然官也不做,辭官回鄉了
    鄉情是什麼?是媽媽的味道,是家鄉特有的清歡,是魂牽夢縈的悠悠歲月。現今多少人為了心中的夢想,遠離家鄉親人,獨自漂泊,積年累月不得回家看看。雖然現在交通四通八達,飛機,高鐵,各種的方便快捷,但是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牽絆住了歸家的腳步。
  • 王安石辭官回鄉卻遭百姓謾罵,這是為什麼?是因為變法失敗了嗎?
    神宗天子初登大寶後,勵精圖治,求賢若渴,聽說了王安石的賢名,特意把王安石宣召入宮,封了翰林學士,神宗天子問「為治何法」?王安石當了宰相後,當即提出了一套新法,神宗皇帝,對他言聽計從。他推行的新法中有許多不合理的,一眾官員一看都勸不動他,很多都辭官而去了,另外百姓們終日裡人心惶惶,導致了萬民失業,尤其是青苗法的實施更是導致民間怨聲載道。
  • 古代官員自稱「父母官」,合不合適?
    古代的官員喜歡自稱「父母官」。最開始「父母官」其實不是自稱的,是老百姓叫的。據《後漢書·杜詩傳》記載,南陽郡有個叫杜詩的好官,擔任郡功曹時,愛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升任太守後,誅暴立威,愛民罷役,造作水排(水力鼓風機,煉鐵之用),鑄造農具,開通溝瀆,廣墾農田,把全郡治理得糧豐衣足。
  • 古代官員被抄家後,家裡妻妾侍女何去何從,網友:幸好我生在現代
    其實除了這些細軟之外,還有就是官員的妻妾侍女的下場會更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古代官員被抄家後,家裡的妻妾侍女該何去何從,網友:還好我生在現代!1、靠「賣」這裡的「賣」並不僅僅是賣身,可以賣身,也可以賣藝,具體的是這樣的(1)賣身,就是徹底淪為青樓女子,好一點的是賣給另外一個大官做妾。要知道官員被抄家後,剩下的女眷一沒靠山,二沒錢財,想要繼續活下去就只能去「賣」。
  • 古代官員是如何「上班」的?遠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
    前言:上班是每個成年人的生活常態,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早出晚歸也是伴隨著我們。歷史上古代的官員也會「上班」,參加朝會也就是他們的「上班」了,其實與現在社會相比,古代官員們的生活並不輕鬆,那我們就來說一下清朝時官員們上班的一天。
  • 雍正王朝29:戶部官員集體辭官,雍正直接設立軍機處,八爺秒慫
    他可以不在影響大局的情況下機動行事,以此來制衡年羹堯,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咱們今天接著往下看。雍正出招年羹堯也有相對應的策略,他先冷淡了這些自視不凡的大內侍衛。把他們的火都激了出來與大帳親兵打了起來,年羹堯一句去手。十幾名親兵齊刷刷的都把左手砍了下來,穆香阿他們的氣焰立刻被削去了一半。只能靠身上的黃馬褂強撐,但看到大帳中一個個將軍無不穿黃馬褂。
  • 《歸去來兮辭》《瓦爾登湖》:不同國籍下的同一種生活態度和妥協
    這篇文章寫於陶淵明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這篇文章除了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更表達了陶淵明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所寫的一本散文合集。這本書共由18篇散文組成,在四季循環更替的過程中,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後再次渴望的複雜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