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轉載自:INSIGHT視界
最近李子柒又上熱搜了,不過這次,是被韓國網友給鬧的。
李子柒選了「蘿蔔的一生」作為她「一物一生」系列的最後篇章,她在視頻裡給大家展示了泡菜的製作過程。
眾所周知,韓國是萬物的起源,宇宙大爆炸都是韓國人點的火,聽到泡菜這兩個字,聰明的你大概就知道大事不妙了吧。
沒錯,這條視頻的評論區很快就被韓國的陰陽人給佔據了:
好傢夥,敢情李子柒做個泡菜就成韓國文化宣傳大使了。
但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李子柒被韓國網友欺負的事上了熱搜之後,中國網友熱烈地討論起了韓國的歸屬問題。
別鬧了別鬧了,畢竟我國「文化貧瘠」,還要靠剝奪人家韓國文化為生呢。
不用給他點讚,給主頁君點個在看,主頁君讓世界知道真相,順便給這些韓國人上上歷史課。
據商周時期的《詩經·小雅·信南山》記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這其中的「菹」就是酸菜的意思。
也就是說,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武丁時期,我國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雛形——鹽漬菜。
而在北魏時期,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裡寫道:「作菘鹹葅法。水四鬥,鹽三升,攪之,令殺菜。又法,菘一斤,女麴間之。」這是早期較為系統介紹泡漬蔬菜的加工方法。
直到唐太宗時期,泡菜才被唐朝名將薛仁貴的隨從帶到韓國。
(圖源:維基百科)
一個題外話,「朝鮮」這個詞出自我國古籍《山海經》,而「朝鮮」這個國號,都還是明太祖朱元璋給的。
泡菜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今仍有多個地區的居民掌握著製作泡菜的傳統手藝,這其中就包括東北的朝鮮族,以及被稱為「中國泡菜之鄉」的四川眉山。
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會做泡菜合情合理。
主頁君接下來要說的一點,恐怕又要讓韓國網友集體心碎了——韓國的進口泡菜中,99%來自中國。
所以你們韓國振興泡菜的計劃,是用鍵盤?
雖然那些在李子柒視頻底下留言的韓國網友,不遺餘力的展露著自己的無知,但是有些評論主頁君還是贊同的,例如下面這一條:
我們確實不是頓頓吃泡菜,畢竟,中國除了好吃的泡菜之外,還有其他數不盡的傳統美食。
這起「泡菜事件」還牽扯出了另一件食物發源地之爭。
去年12月9日,李子柒在視頻裡給大家展示了柿餅和柿子醋的製作過程。
韓國網友火速出警,趕到李子柒這條視頻底下留言。
韓國人是又想上歷史課了是嗎?沒問題。
李成桂創建的李氏朝鮮,曾經是明朝和清朝的藩屬國,而在我國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就有關於柿子的記載:
柿有七德:「一壽,二多陰,三無鳥窠,四無蟲蛀,五霜葉窠玩,六嘉實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
說到韓國獨一無二的傳統食物,韓國駐華大使館不是早就給過答案了嗎,其中包括橡子涼粉、蘇子葉、甜瓜、黃豆芽啥的。
且不說我國東北人民從小吃蘇子葉,陝西人民從小吃橡子涼粉,主頁君尋思,這黃豆芽我在家就能種啊...
文化自信,也得先有文化,再談自信吧。
韓國人搶我國文化,也不是第一次了。
前段時間,關於漢服和韓服之爭就還鬧得沸沸揚揚,這事還得從中國漫畫家「old先」發的一條推特說起。
看似一條平平無奇的漫畫推文,也能成為韓國人民為民族文化辯駁的陣地。
主要問題出在漫畫人物佩戴的帽子上,韓國人認為,他們國家的帽子頂部是平的,而中國的帽頂是圓的,old先在剽竊韓國文化之前,應該提前標註好。
old先本人拿出自己作圖參考下場解釋,引經據典,有理有據。
但架不住韓國人充耳不聞,還帶有侮辱性地給中國人科普起了中國歷史:
是是是,啥都是你們韓國的,就連我國網上扒的商品圖,也是你們的韓服。
(圖源:微博@臺灣傻事)
無獨有偶,於正旗下藝人許凱在曬出明朝影視作品的劇照後,也被韓國網友給噴了,說我們抄襲韓服。
於正哪受得了這個氣啊,原地就給韓國網友上了堂歷史課。
前面提過,李氏朝鮮曾經是明朝和清朝的藩屬國,再加上各國的貿易往來,韓國早期很多傳統服飾的靈感都來源於明朝,之後又有了自己的創新和發展,兩國傳統服飾有相似之處很正常。
我們坦然地把這種現象說成是文化的延續和傳承,結果韓國倒打一耙把起源說成抄襲,這就很過分了。
如果主頁君告訴大家,韓國並不重視歷史,大家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
畢竟韓國2016年才宣布,韓國史將作為韓國高考必考科目,在這之前,他們比較關注的只有韓文、數學和英語。
理解萬歲。
大家都知道,韓國酷愛申遺,但申的很多都是別國的遺,除了申遺咱中國的端午節,以及在聯合國連續五次申遺太極拳之外,韓國早年甚至還打起了暖炕的主意,沒錯,就是咱們北方人民熟知的那個炕。
申遺也就意味著搶佔了所申遺物的發明權,據可考證資料顯示,2006年,河北省徐水縣發現了出自西漢時期的火炕遺蹟,距今兩千多年,不過目前火炕的起源問題在考古研究上仍未有定論。
雖然韓方稱暖炕是本國固有技術,但他們還是擔心中國的暖炕文化對他們造成威脅,於是,就先下手為強,對暖炕進行了申遺。
如果韓國申遺成功,那《鄉村愛情故事》豈不成韓劇了?
主頁君客觀地說句公道話啊,韓國最應該申遺的,應該是這句——「XX是韓國的!」。
在韓國人民的認知裡,中國沒有什麼文化是他們不能搶的,如果實在搶不了,那麼那種文化一定是亞洲共享文化!
比如說,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很重要的——春節。
2014年,紐約市長給在紐約的韓裔送去了新春的祝福,並提到春節是中國人節日,韓裔們不幹了,聯合起來給紐約市長寫了封抗議信,信中稱:「春節不僅僅是中國,更是韓國、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的節日。」「市長應該對亞洲文化有正確的認識」。
用你們韓國那句古話來說,這種厚臉皮的程度,還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
(圖源:韓國旅遊發展局微博發布的中文宣傳片)
韓國人民在民族文化方面,一般是兩手抓,一邊萬眾一心在各地搶別國文化,一邊也會有愛國人士進行本國文化的宣揚。
例如前段時間,韓國美妝大神Pony在新年的第一天發布了一條視頻,標題裡有Hanbok(傳統韓服)、Korean Traditional等關鍵詞,這很明顯是一個宣揚韓國傳統文化的美妝視頻。
但很快就被中國網友扒出,視頻裡出現的「韓國傳統髮簪」,在淘寶只賣20塊不到,還給包郵。
敢情韓國文化的發源地,竟是在中國的淘寶?
主頁君鬥膽看了下油管上韓國朋友的評論,果然,還是一如既往的讓人糟心...
我跟你說髮簪淘寶20塊錢包郵,你跟我扯韓服是韓國文化,甚至還能藉此用新冠肺炎來侮辱中國?
那請問,如果Pony女士不是心虛,為什麼唯獨這條「宣揚韓國文化」的視頻沒有同步在中國的各大社交媒體呢?
(圖源:主頁君自己做的)
飯,可不是這麼恰的。
當然,也有韓國的雙標人士站出來指責咱們中國人小題大做:
不就一個小小的髮簪嗎,你們中國人也太過激了吧,這玩意兒滿世界都是。
怎麼?只能你們韓國人說中國剽竊了你們源於中國的「韓國傳統文化」,不許我們展示淘寶的服務已經擴展到了韓國的土地嗎?
看到這裡,相信你們的血壓已經升高了不少,那主頁君就來帶大家找找平衡。
韓國是「一碗水端平大師」,搶完中國,還不忘搶搶隔壁鄰居日本的文化。
早年就有韓媒稱:日本櫻花中最著名的品種染井吉野的起源在韓國的濟州島,賞櫻也是韓國文化。
這件事情很快就引發了日韓雙方的唇槍舌戰。
但中國櫻花產業協會執行主席何宗儒出來闢謠說:莫打了莫打了,櫻花起源於中國,發揚光大於日本,沒韓國什麼事。
不過,讓日本人最最最受不了的,是韓國人說日本人是他們的後裔,體內流淌著的是他們韓國人的血。
主頁君給韓國人一視同仁的精神,點個大大的贊!
不得不說,韓國在某些方面的文化輸出確實做得不錯,例如韓國歐巴以及很多人都愛看的韓劇。
但這也是主頁君擔心的地方,隨著韓流的席捲而來,有一部分網友被深深地誤導,就比如前幾年熱播的《女醫·明妃傳》,裡邊的明朝服裝,明明都是導演考究後的呈現,卻被一些網友指出:一股濃濃的思密達味,抄襲韓服,國劇的恥辱!
(《女醫·明妃傳》劇照)
希望大家在看完主頁君今天的文章之後,會記住一點:韓服起源於漢服。
韓國人對本國文化過於自負,我們中國人是不是也應該對源遠流長的本國文化更加自信一點呢?
當然,為了避免以上類似的烏龍再發生,我們也應該對中國的文化更加了解,這樣在面對莫須有的侵犯時,才能更有底氣。
文化需要多樣性,但面對無理的文化搶奪,我們也絕不姑息!
re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A1%E8%8F%9C#cite_note-4
https://news.naver.com/main/ranking/read.nhn?mid=etc&sid1=111&rankingType=popular_day&oid=001&aid=0006733112&date=20140204&type=1&ran
https://news.livedoor.com/article/detail/710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