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會逐漸凋零;為何強悍的魏武卒不可複製?

2020-12-22 一品鏟史官

關於戰國時期軍隊的戰鬥力,流傳著這樣一句經典的評判:「齊技擊不如魏武卒,魏武卒不如秦銳士」。

但實際上,所謂齊技擊不過是對齊軍訓練度高,單兵素質高的形容;而秦銳士是在軍功爵位制獎勵下,秦軍展現出的可怕戰鬥力的形容。

從本質上說,所謂秦銳士指代的是秦軍野戰部隊,而齊技擊更是直接指代齊軍,但魏武卒卻不是,它單指吳起選拔訓練的一支魏國步兵部隊,而不是吳起或魏文侯時期的魏國部隊。

所以,魏武卒和秦銳士、齊技擊不同,它並不是指魏國的軍隊戰鬥力有多強,而是滲透著一種古代的特種兵思維。

一、特種兵魏武卒

且看吳起是如何打造出這支戰國特種部隊的:

第一,嚴格選拔,單兵素質高。

戰國時期因為戰事頻繁,各國大多採用徵兵制,全國18-60歲的男子皆在徵兵之列。這種兵制的優勢在於兵員充足,可以應付全民戰爭的需要,但劣勢是兵員素質參差不齊。

吳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採取了募兵制,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參加魏武卒。吳起的條件是「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主要是體力方面的考核,負重甲冑和武器,一天內急行軍100裡。

寧缺毋濫,通過這樣的考核,首先可以保證,魏武卒的士兵單兵兵員素質是比較高的,體力超於常人。

第二,訓練嚴苛,組織嚴密規範。

吳起不僅選拔素質優異的兵員,並且單獨請教員訓練部隊的戰鬥力。在這個過程中,吳起注重發揮骨幹兵員的作用,「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訓練什麼呢?這個沒有記載,大約應該是如何聽懂號令,統一行動,而不是單兵素質。因為除了訓練,吳起還對這支軍隊的基層組織進行了嚴格的編伍。

要形成軍隊戰鬥力,基層組織很關鍵,吳起幾乎是第一個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吳起將5人、10人、50人、100人、500人、1000人分別設置為伍、什、屯、佰、伍佰、二伍佰,並設置將官統領,這樣既便於將領傳達和理解,又便於嚴密的基層組織。如臂使指,這樣軍隊的凝聚力就起來了。

第三,裝備精良,攻防齊備。

春秋時期,戰爭是貴族的專利,因為戰場的主力是戰車,而戰車的組建和維護費用都十分巨大,不適合於長期作戰。於是,吳起在魏武卒率先改革軍制,以重甲步兵為魏武卒的主要兵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讓步兵具有強大的戰鬥力,吳起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他為魏武卒裝備的甲冑、武器之全面,幾乎是冷兵器時代之最:

防禦方面,有三屬之甲;武器方面,帶劍一把、戈一支、弩一隻、箭矢50支;還隨身攜帶三天的口糧。而且,魏國將青銅武器全部改良為鐵器,武器的精良性大大提高。

第四,重賞厚罰,嚴明軍紀。

硬體條件一般考察的都是國家的財力和物力,但一支軍隊最難的是,將士用命。為了讓士卒聽命,吳起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日常與士兵同甘共苦,體恤士卒什麼的就不用多說了,吳起開出最優厚的條件是土地、房宅和免稅。他以河西之地作為士卒的田畝和房屋,有軍功的還賞及家人,一方面士卒會拼命保衛自己的家園-河西,另一方面優厚的賞賜和待遇,讓士兵們甘於聽命。

但同時,為了保證士兵們服從命令,懲罰也是十分嚴重的。在一次戰鬥中,有士卒不聽命令,不待上級下令就出戰,還斬殺了敵軍,但戰後吳起認為此人不聽軍令,還是將此人斬首。

可見,魏武卒的軍紀不僅有重賞,還有厚罰,極高的待遇保證士兵願意聽命,極重的懲罰防止士兵鋌而走險,兩方面保證魏武卒的戰鬥力。

在這四個條件的保證下,魏武卒所向披靡,陰晉之戰中以5萬戰勝秦軍50萬,使得魏武卒聞名於天下,一直是戰國軍隊中的神話。

二、為何無法複製?

有人說,看起來這四點似乎也並沒有什麼不可複製,為什么子彧要說魏武卒是不可複製的呢?

的確,以上四點,對於一個專門應對戰爭的國家來說,似乎並不難,但要長期保證這樣一支軍隊,同時保證以上四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以秦軍為例就可以說明。後來的商鞅變法中,關於軍隊改革的軍功授爵制很大程度上借鑑了魏武卒的辦法,但卻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變。

比如,魏武卒以田畝家宅實利為賞,但秦軍的軍功制度一開始實行的是以計首為功、以爵領田的做法,後來卻慢慢變成了財物乃至榮幸性質的賞賜,還有就是抵消懲罰,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即使以秦國的擴張速度,土地也是有限的,更別說要為了籠絡被徵服地區和中央集權的需要,徵服的土地又怎麼可能全部給予士兵?而原來授予的土地是士兵及他的家人,士兵老了死了以後,又不能從他的家人手裡收回土地,但他家卻未必一定能有新的士兵產生。

因此,魏武卒獎勵土地家宅的這種做法最多維持一代人,第二代人便不可用。

圖:老兵不死,只會逐漸凋零

再比如,魏武卒的全套裝備,在戰國時期是對國家財力的嚴峻考驗,裝備一直數量相對較少的軍隊很現實,但如果全員裝備,那麼即使如秦國也做不到的。而且戰鬥長期而慘烈,如此全套的裝備,戰後的損耗也是十分嚴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耗得起。

而且,並不是每一個當兵的人都能夠完成魏武卒的篩查條件,這決定了魏武卒士兵的數量不會太多。雖然這支軍隊十分精銳,但在舉國成兵尚不足以應對戰事的戰國時代,如果把希望只放在這樣一支職業化軍隊之上,那麼是不是相當於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了呢?如果這支軍隊因為什麼變故解散了、被埋伏了、或者出現了其他的意外呢?那是不是就要亡國了。所以,這也決定了這只能是一支不可複製的部隊。

事實也是如此,吳起的魏武卒雖然精銳,但只有5萬人左右的規模,而且之維持了一代人的時間,後來便不復存在。而即使如秦國,也沒有再重建一支這樣的軍隊。

這讓子彧想起前端是流傳的一個女孩的相親條件,身高170、有一套房子、985碩士畢業、沒有不良嗜好、不和父母同住等等17項,雖然每一項看起來都能篩出很多人,但同時滿足的,已經是鳳毛菱角。

魏武卒也是一樣,單獨把以上四點的某一點拿出來,似乎可以滿足,但要同時滿足以上四點,不管是後來國力沒落的魏國、還是國富民強的齊國、抑或是耕戰立國的秦國,都難以滿足。

然而,這些都還不是魏武卒難以複製的最大原因。

三、軍魂

對一支軍隊來說,裝備、訓練、單兵素質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軍隊戰鬥力最大的來源,是他的軍魂。

而魏武卒的軍魂,是吳起造就的。與其說是為國立功,魏武卒的士兵們的戰鬥力更多的來自保衛家園,這才是魏武卒的軍魂。

吳起將河西的土地分給士兵和他們的家人,讓魏國佔據河西的國家利益和士兵們保衛河西的家庭利益合而為一。在魏武卒的身後,是每一個將士自己的家園,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是他們妻兒老小的生命。

所以,在面對秦軍的進攻時,魏武卒知道他們在為什麼而戰鬥,知道他們在保衛什麼。對那時候的普通士兵而言,他們可能不懂得國家榮譽等等大道理,但他們懂得自己的家園正面臨秦軍的侵擾。

這才是魏武卒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能夠以一當十的根本原因,這才是吳起能夠憑藉這支軍隊在河西打了70多場勝仗的原因。

子彧以為,時勢和英雄並不是單純的相生,而是相互依存的。英雄要創造時勢,必須要有一定的時勢為基礎。吳起的時勢基礎是河西的無主之地,賞給魏武卒的士兵和家人;而吳起之所以能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善用這個基礎,加之於以上四點,創造了一支難以複製的特種兵部隊-魏武卒。

將每一個士兵的利益和國家利益捆綁在一起,士兵保家、軍隊衛國,但他們需要做的卻是同一件事。這就是魏武卒的軍魂。

這簡單的道理,來到楚國之後的吳起再也做不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商鞅做不到,以建功立業為標榜的國家做不到,後世那些將士兵家人留為人質強迫士兵效命的軍隊更做不到。

現代科技表明,人對欲望的需求是短暫的,滿足的快感就如同性高潮一樣轉瞬即逝。功業也是如此,而懲罰更是不得不做。

發自內心的願意做,和滿足短暫的功業虛榮心、被逼迫不得不做,這就是魏武卒和其他軍隊的不同,所以註定了這只能是一支消失的、不能複製的特種兵部隊。

文/子彧

相關焦點

  • 聖墟:老兵不死,只會逐漸凋零,末法時代遺留的老兵戰績
    文/小小說編年史導讀:在那個遙遠的時代,800弟子兵曾有過極盡輝煌,曾跟隨過「那位」以及其子徵戰,那個時代,他們就是一種信仰,一種符號,一個時代的標誌,不過可惜的是,末法時代後期的那一戰,800老兵大多都凋零在了戰場
  • 吳起創立的魏武卒作戰英勇,為何會在戰國末期銷聲匿跡了?
    魏武卒的威力可見一斑,這次吳起應當是出動了全部的魏武卒,魏國的魏武卒數量差不多在五萬左右。那麼,如此強悍的魏武卒為什麼會在戰國末期銷聲匿跡了呢?大致有這麼三個原因:其一,魏武卒選拔條件太嚴苛,兵員補充成為一個大問題。
  • 魏武卒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而作為最早的重裝步兵的魏武卒,牛逼豈不是理所當然啊。畢竟以當時的生產力,士兵的披甲率是不高的,遇上披三層甲的魏武卒,還不被砍瓜切菜拿下了。畢竟三層甲的重兵,明末都沒什麼辦法搞定的。戰國後期,魏國因為戰略和外交的失敗,軍事上屢戰屢敗,供養魏武卒的河西之地盡失,老封地河東之地也丟失殆盡,魏國國力斷崖式下滑。以當時魏國的國力已經難以一支像魏武卒這樣的精銳重步兵的建立和運作,國家負擔不起啊!
  • 電競活化石大師兄宣布退役,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但是非常遺憾,在S2全球總決賽上,CLG戰績不佳,小組賽就遺憾落敗,而這也是大師兄第一次的小組賽被淘汰。 到了2015年,CLG奪得LCS夏季賽冠軍,以北美第一種子的身份晉級S5,再次在小組賽被淘汰,之後大師兄離開CLG,加入TSM。
  • 魏武卒為何會在戰國中期之後銷聲匿跡?
    如果三晉重新被魏國統一,其國家力量會超越當時天下任意的兩個強國之和。因為那個時候,楚國還沒有拿下越國,秦國沒有拿下巴蜀,燕國沒有拿下遼東,齊國雖然很強大,但他只是擁有山東半島的一隅之地。可惜的是,魏惠王雖然雄圖大略卻生不逢時,他所在的時期正是列國紛紛變法圖強的時期。
  • 《賽車總動員3》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少年人最不缺少的就是激情和衝勁兒,當年的閃電小子麥坤不需要換輪胎就跑完了全場,超越傳奇,奪得勝利;第二部講的是中年,盛名之下總是浮動著不安分的欲望,難免遇上各種意外;第三部講的是英雄老去,閃電麥坤走到了賽車生涯的十字路口,輸了就退休。在人生最昂貴的時間成本面前,我們應該怎麼做?麥坤告訴我們,享受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然後,優雅大度地離開。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事實上,這也側面說明了魏武卒的單兵裝備十分精良,佩劍長戈外加重甲硬弩,幾乎就是全方位無死角。當然了,這還不算完,入選魏武卒之後,需要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從單兵武藝到排兵布陣,各種戰場情況都要涵蓋,由此來培養士兵們過硬的軍事技能。由於魏武卒採用的是募兵制,即職業化軍人,其生活後勤完全就是由魏國負責。所以,他們完全不用擔心生計,一心只需要練兵即可。
  • 老兵不死,文斯卡特傳奇永續!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屬於西科東艾北卡南麥的一段時代正式結束,但屬於他們的傳奇依舊延續。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他的傳奇生涯數據!第三陣容(99-00)第二陣容(00-01)扣籃大賽冠軍(00)奧運會金牌(00)8次入選全明星生涯總分:25728(歷史第19)為何他被稱為
  • 橫掃天下的魏武卒強到什麼程度?後期魏國不能重建的根源是什麼?
    那麼在魏國的軍隊之中,最為精銳的莫過於魏武卒!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支曾經橫掃天下的強悍軍隊!一、吳起創立「武卒制」魏國在軍事層面上的改革,主要的主持人是吳起。他其首先採取募兵制,將原先兵農一體的狀態改變為兵農分離,使得軍隊更加專業化,從而使魏軍的整體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畢竟,原先又要打仗又要種地,現在單純就專注與打仗,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 戰國勁旅—魏武卒的崛起與沒落
    也就是說必須身披三層重甲,拿上十二石的弩(大約三百六十公斤)背五十隻箭還要手執長戟,腰懸利劍,帶三日的乾糧日行百裡,這儼然就是現代選拔特種兵的測試。就這樣使全軍的軍事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靠著魏武卒的強大,魏國也開啟了百年的輝煌之路。第一次河西之戰(公元前419—408年)吳起率領魏武卒數次進攻秦國河西之地,在經過數次勝利後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公元前408年至前406年)魏國將領樂羊率魏武卒消滅了中山國。
  • 大師兄Doublelift宣布退役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Doublelift退役【TSM選手退役公告】@TSM-Doublelift 今天在個人推特上宣布了退役,等到部分文書工作完成後,會宣布正式退役。Peter從2011年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如今已經是第十年了,終於在Bjergsen退役之後,他也選擇了退役。
  • 《英雄聯盟》ADC大師兄DoubleLift退役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謝謝你們見證了我從一個沒有希望的孩子成長成了一名成功的大人,現在我也要開啟人生的新篇章了,我依舊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持。公告指出,DoubleLift 今天在個人推特上宣布退役,待部分文書工作完成後,會正式退役。他從 2011 年開始職業生涯,如今已經是第十年了。如今,在 Bjergsen 退役之後,他終於也選擇了退役。  在職業生涯中,DoubleLift 一共獲得過 8 次北美 LCS 聯賽的冠軍,5 次入選北美全明星陣容,並多次參加各種國際賽事,8 進全球總決賽 7 次 16 強。
  • 極其強調單兵作戰素質的魏武卒,為何會在戰國末期銷聲匿跡?
    在「魏武卒」成立前期,除了對於士兵的獎賞以外,政府只需要支付士兵的俸祿和保證軍事供給,但是到了後期那些老殘的「魏武卒」,雖然失去了戰鬥力,但是依然享有優厚的待遇,長此以往,免除徭役的人越來越多,魏國衰敗的經濟再也無法支撐起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
  • 輸不起的魏武卒:六十四次戰役上的勝利挽救不了一次戰略上的失敗
    二、這樣嚴格選拔出來的魏武卒強悍到什麼程度呢? 據史書記載,戰國初期至齊國崛起之前,魏武卒幾乎保持不敗戰績,其中最開始三十餘年內「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打平」,並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新兵大敗50萬秦軍,幾十年內無敵於天下。
  • 魏武卒在戰國時所向披靡,曾打得秦軍節節敗退,為何後期不行了?
    要能夠完成全裝備負重行軍的任務,魏武卒的身體自然是必須要相當強壯才可以,而這也從側面說明為了魏武卒的單兵裝備非常的精良,幾乎可以說是全方位無死角,這僅僅是入選條件,進入魏武卒之後還需要嚴格的訓練,基本從單兵武藝到排兵布陣都囊口其中,而這些職業化軍人的生活後勤則完全由魏國負責,所以這些魏武卒的任務就是專心訓練,不需要擔心生計問題。
  •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所向無敵,為何在戰國後期變得不堪一擊
    魏武卒的興起吳起為魏國訓練魏武卒的時候,魏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依靠著魏國的強大國力,吳起為魏武卒配備了十分全面的武器裝備。魏武卒出徵的時候身穿三層鎧甲,攜帶一把十二石的弩,配備50支弩箭,手持一把長戈,腰上懸掛著一把鐵劍,背負三天的口糧。
  • 為何打仗都搶著率先衝鋒?老兵:先衝不一定會死,後衝一定會死!
    一開始的抗戰劇還是非常貼合史實的,但是近些年來,為了博取大家的眼球,各種抗戰神劇便應運而生了,褲襠藏雷,手撕鬼子等各種雷人劇情應有盡有,這些神劇,完全將抗戰中的英雄和烈士們的形象玷汙了,他們這樣做不是愛國,而是給中國丟臉,如果這些劇在國際上播出,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
  • 嚴格的選拔標準告訴你,戰國時的魏武卒到底有多牛
    戰國時期的一裡的距離相當於現在380米左右,行100裡意味著現在的38公裡,可能覺得這比起古人騎馬「日行八百裡」有些差距,但這些士兵可都是步行,現代的40公裡左右的馬拉松,男子隊中前幾名都要兩個多小時,馬拉松我們都看過,參賽者奔跑速度都很快,而這些魏武卒可都是全身攜帶裝備的奔跑,由此也能想像出魏武卒的強悍之處。
  • 《八百萬種死法》:每個獨一無二的人生,不可複製,也無須複製
    看了《八百萬種死法》,更是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層含義。《八百萬種死法》是美國作家勞倫斯·布洛克的一部偵探小說。勞倫斯·布洛克是享譽世界的美國偵探小說大師,當代硬漢派偵探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有:《睡不著覺的密探》、《父之罪》、《在死亡之中》等等。《八百萬種死法》裡的八百萬其實是指紐約市裡八百萬市民。"
  • 吳起組建魏武卒,瞬間讓楚變強,為何不算戰國四名將?不算就對了
    說起吳起是神一般的存在真心一點不為過:論軍事,他可打造戰國著名的魏武卒,僅用5萬兵就可破50萬秦兵;講政治,他在楚進行了改革,瞬間就讓楚變強。要不是楚舊貴族的聯合絞殺,吳起可能會取得更輝煌的成績。吳起在軍事上最出彩的一戰就是5萬兵破秦軍50萬人。戰國初期,魏剛從晉獨立不久,國家還不穩定,更為要命的是,他們還與虎狼秦國做了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