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談中國企業全球化:是必然之路 不過TikTok的成功不容易複製

2020-12-18 TechWeb

【TechWeb】12月16日消息,在MEET2021 智能未來大會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對2020年的AI科技圈技術發展進行了思考總結和展望。據悉創新工場過去4年在AI領域一共出了6家AI獨角獸,李開復表示「未來4年的目標,是出3家AI獨角獸公司。」

談及中國企業全球化是否還重要時,李開復強調,全球化是必然之路,不過企業出海還是要謹慎,TikTok在歐美的成功不會那麼容易複製。

李開復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影響全球100位年度人物,也是AI新浪潮當中最成功的技術投資人,其創作的《AI·未來》一書是全球最暢銷的AI著作之一。

以下為MEET2021智能未來大會李開復部分觀點摘錄

疫情帶來的最大影響

李開復表示,AI的核心是海量數據,而疫情帶來線上會議等工作形式產生了大量數據。數據產生之後,各行各業可以知道哪些重複性的工作能夠被AI取代。他還觀察到,由於社交距離的要求,餐廳、公寓和工廠等環境中出現越來越多的機器人。

「所以我覺得新冠疫情是巨大的災難,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可能是一年要等於三年這麼多。在美國情況也很相近。美國以前也沒有支付寶,也沒有美團,現在都開始有。所以我覺得對新冠疫情對全球來說,雖然是個災難,但是它會帶來數位化、IT化,帶來AI化。」

2020最令人興奮的技術創新

回顧2020年,最讓李開復感到振奮的新科技有兩項,分別是DeepMind公司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的「阿爾法摺疊」(AlphaFold)方法和OpenAI的預訓練語言模型GPT-3。

李開復認為,對行業更具顛覆力量的是GPT-3。他介紹,GPT-3是用海量自然語言訓練出的預訓練模型,可以用來初始化很多新的領域,比如寫詩、做對話和寫小說等。

「這類預訓練的語言模型可能帶來的是——一次性訓練一個巨大的模型,然後快速地產生AI應用。」因為這項技術,搜尋引擎、OCR(光學字符識別)和客服對話等領域都得到了提升。

李開復同時談到,類似GPT-3的預訓練模型也會帶來很多挑戰。

例如,訓練一個模型需要花費巨額資金、消耗大量的能量。「一般的創業公司該怎麼辦?教授該怎麼辦?巨頭會不會因此更加壟斷了?我們節能的未來又怎麼辦?」

此外,他表示,人工智慧給社會或者經濟帶來的最大價值,並非來自這類黑科技。「今天AI技術步入成熟,可以被傳統公司擁抱。我們看到AI給傳統行業,無論是製造、健康、醫療、零售、金融和保險等等,都可以立竿見影地帶來巨大效果。」

怎麼看AI新經濟?

李開復認為,疫情推動了各行業的數據化,其實一個隱憂就是工作被數據化了,可以被外包或者AI取代。當我們有這麼多機器人的時候,它也會取代很多藍領的工作,白領其實也是一樣的,很多後臺的工作,BPO的工作,在做文件處理的,或者是做客服的,這些工作都會被挑戰。

怎麼樣能夠快速地讓社會認知,繁複的、無技巧的重複性的工作將會消失,然後如何重新訓練這一批人,幫助他們快找到新的方向,去做更有價值也更擅長的事情。」AI新經濟所帶來失業的問題我們需要有一些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李開復強調。

全球化還重要嗎?

李開復認為:「全球化是必然之路,很多美國至上的人就是說中國是沒有創新的,只有中國人用中國人的軟體,但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中國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了改變,這句話在今天是完全錯誤。」

今天中國的創新至少在IT、AI的領域是有機會彎道超車的。有一些地方美國更強,技術更深,但是我們的商業化做得更快。

所以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自然也必然會走向全球。

我們怎麼樣走向全球呢?

李開復強調:「這裡我還要比較務實的說一下,其實很多國家的使用習慣和語言文化是有巨大差別的。如果今天要把中國所有好的產品都推到歐美這其實不現實,因為歐美的使用習慣已經固化了。他們用的那一套無論是To C還是To B都很難去改變,但是我覺得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從東南亞到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中東、非洲、南美這些國家他們的用戶其實更像我們的年輕用戶。而且,他們使用美國產品的習慣還沒有固化。而且美國公司不太重視這些市場,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我們認為未來都會起來的。」

「我覺得走向80億不現實,但是走向60億是可以的,應該是世界GDP的1/4,人口的3/4,這是剛才講的這些國家我們的使用習慣是符合的,出海會是非常重要的。軟體出口、技術出口,人工智慧出口,這些我覺得是一定會發生的。」

不過李開復也強調,中國企業出海要謹慎, TikTok在歐美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

相關焦點

  • 李開復談美國控訴TikTok 做法不可思議
    中關村在線消息:北京時間8月4日,有關TikTok被美國控訴的事件,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李開復認為美國對於TikTok的控訴沒有提出任何證據,並且這樣的做法是不可思議的。李開復談美國控訴TikTok 做法不可思議李開復在微信中表示:「谷歌退出的時候,我已經離開了。不過環境和規則是很清楚的:1)中國對於想進入中國的外國網際網路公司需要如何符合法律法規,描述的非常清楚(合資公司、ICP 證、伺服器在中國、內容等)。
  • 李開復談售樓處攝像頭,醫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工程師也該有
    針對第一個趨勢,李開復解釋說:「2020年最大的AI黑科技要數DeepMind的AlphaFold」。根據公開資料,這是一個生物版本的「AlphaGo」,能預測蛋白質結構,用於藥物開發。另一個黑科技,李開復認為,則是GPT-3。這是人工智慧科研公司OpenAI開發的一種模型,擅長處理文字信息,並且以API接口向其他組織和個人開放服務。
  •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總裁Jimmy Goodrich:全球化是半導體企業成功...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北京賽迪會展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報社、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承辦的「首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18)」12月11日-13日在上海舉辦,本次大會以「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參會,2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
  • 中國企業出海,如何才能更容易成功?
    在我們最近的記憶裡,沒有哪個詞語能夠像「全球化」一樣對不同的人群有如此不同的含義,也沒有哪個詞語能夠召喚出如此豐富的情感。在此刻展望2021年之際,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國公司,大都對於恢復性的增長充滿期待。不過,這一切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 堅持創新不止步,創始人南順芝與大角鹿的全球化品牌發展之路!
    摘要:大角鹿創始人南順芝憑藉創新精神與戰略格局,打造全球化的中國瓷磚品牌。   如果說,一個品牌的發展像是一支軍隊在打戰,那麼,品牌的創始人就是這支隊伍的領兵將軍。品牌能否在行業競爭中殺出重圍,領兵將軍的膽識與謀略至關重要。大角鹿創始人南順芝就是這樣一位成功的領兵人。
  • 圍獵TikTok:逆全球化下的當代獵巫運動
    更何況,這是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打造的產品,這成了TikTok的原罪——儘管公司從CEO到首席安全官都是美國人,它的伺服器和數據都在美國,中國人根本用不了。如果僅僅因為它來自中國,那麼賣給美國企業應該讓人放心了吧?但川普一度說:不行,就是要封禁,賣給美國企業也不行。這正是圍繞TikTok的各種爭議中,最令人困惑的一點——美國政府到底要什麼?
  • 柯銀斌、康榮平:中國數字企業全球化帶來新課題
    前者如法國阿爾斯通經拆分被美國通用收購的事件,後者如聯想集團在中國國內引起的爭議。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先行者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衝突化解和危機處理經驗,學者們也開展了專門的研究,建立了國際政治經濟學和企業公共關係學這兩門學科。後來者們學習先行者的經驗,吸取先行者的教訓,學習並運用國際政治經濟學或企業公共關係學的理論和方法,逐漸形成了自身的衝突化解和危機處理能力。
  • 武常岐教授主講才齋講堂第197講:新型全球化與中國企業智慧
    2020年11月19日,光華管理學院武常岐教授對新型全球化之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進行了生動翔實的介紹。武常岐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結合豐富的實踐案例,闡釋了經濟全球化的度量方式及其推動力。當前自主開放市場形成的新型全球化中,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驅動力,在此背景之下,他帶領大家圍繞企業國際擴張原因、擴張目的地選擇、國家關係等核心問題,關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戰略思考。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貿易論壇(2020)上的主旨發言李 曉尊敬的楊燦明校長、宇燕會長、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感謝學會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李小平院長給我這樣一個寶貴機會,讓我在論壇上談談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今天我要談的不是國際貿易問題。
  • 聲網合伙人王驊:企業要趕緊擁抱全球化 關鍵是創新
    聲網Agora 新興市場負責人&合伙人王驊出席盛典,與來自柔宇科技全球品牌營銷中心總經理劉奚源、 Geek+ 創始人兼CEO鄭勇兩位嘉賓共同參與 「中國企業全球化」 圓桌探討,王驊在圓桌討論中分享了聲網在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的行業觀察,以及在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大背景下對全球化趨勢的看法。
  • 2020抖音國際版TikTok遭美國禁止?矽谷科技有話說!
    從一定程度上看,美國對抖音國際版tiktok的圍攻,反映了當下面臨的逆全球化問題,對矽谷科技企業影響,不容小覷。 目前抖音國際版TikTok所面臨的問題,如果在將來得到了擴散,成為主要經濟體對待外國企業的手段,必然會帶來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
  • 圍追截堵下的Tiktok:想要站著掙錢,怎麼就這麼難呢?
    現如今,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依舊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以抖音海外版tiktok為例,這款曾風靡全球的短視頻APP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危機,字節跳動的每個舉動,都將會為今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乃至整個海外市場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麼,tiktok究竟遭遇了什麼?
  • TikTok全球下載突破超20億人次,它做對了什麼?
    圖片來自:SensorTower 這篇報告字數不多,不過要點還是有些意思: 1、TikTok在全球的App Store和Google這裡統計了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其他的安卓應用市場並沒有統計在內,也就是說實際上,TikTok+抖音的下載量遠比20億次多。 2、印度、中國、美國是下載量最多的國家,分別佔比30.3%、9.7%、8.2%。 3、扣除中國區的抖音的下載量1.966億次,海外版的TikTok大概在18億次左右。
  • 範正利:逆全球化浪潮下,中國交通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全球化一直都是一個存有爭議的話題,因而逆全球化的聲音幾乎伴隨整個全球化進程。只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逆全球化的暗潮難以形成一支主流;畢竟,全球化才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中美關係的持續僵化,新冠疫情的肆意蔓延,一些國家提出要重塑相對獨立的經濟體系,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逆全球化浪潮。那麼,全球化商業邏輯便不得不面對逆全球化政治邏輯的挑戰。中國的快速崛起乃至復興之路得益於全球化,同時又為世界經濟做出卓越貢獻。中國改革開放正是順應彼時席捲而來的全球化大潮,抓住了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而取得巨大成就。
  • 馬雲、李開復預言:未來這4個行業最容易失業,願你不在其中
    文:小飛一個新行業的興起,往往會催生很多風口產業,然而它可能也會伴隨著一些傳統企業的沒落,比如修鞋匠、售票員、糖人匠、賣冰棍的人等。對於所有人而言,今年突發事件打亂了人們原本的生活計劃,雖然現在已經完成了復工復產,但是一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通過減薪裁員來尋找出路,這也加劇了人們的求職難度。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由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今年的失業率大幅上升。我國城鎮失業率為6.2%,比正常失業率高出近1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很多行業的就業不再是剛性需求,求職者未來面對的就業壓力也將增大。
  • 《魔道祖師》的成功能否被複製?它是偶然,也是必然
    那麼《魔道祖師》的成功究竟是否可以被複製呢?今天就讓小編來和大家一起一探究竟吧!02靠譜的團隊把《魔道祖師》動畫化,影視化,從現在看來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結果,但是在項目剛剛成立的時候,卻依然會有很多人不看好,甚至唱衰。究其原因,還是對於製作團隊沒有底氣。
  • 面對中國影響力,日本目光再次看向中國,這次能「複製」成功嗎?
    眾所周知,二維碼的發明者是一位日本人,但隨後卻在中國被「發揚光大」重新走向世界。而面對日益增強的中國影響力,經濟停滯和嚴重社會危機的日本,目光再次看向中國,試圖複製中國以二維碼和「共享經濟」為依託的中國電商和網際網路社會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多的二維碼和「共享服務」出現在日本街頭。
  • 李開復致歉背後的曠視科技:引發人臉識別爭議的為何總是它?
    9月12日上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發表了上述言論。這段不到一分鐘的內容並非李開復的發言重點,卻猶如蝴蝶輕輕煽動翅膀,將曠視科技和螞蟻集團帶入輿論風暴。目前,涉事三方均已緊急闢謠或道歉。但對於曠視這樣的人工智慧企業來說,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 難倒創業團隊的驚險一躍,是「李開復陷阱」
    這個跨度橫亙在創業者面前,很多人躍不過去。這並不意味著產品的技術不好,沒有創新性,而是創業者沒有找到消費的應用市場。這就是產品與消費市場脫節的現象,脫節很大程度上與產品的「偽需求」性質有關。對此,銷售界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如何把鞋賣給不穿鞋的人?故事是這樣,一座海島的居民從來不穿鞋,原因不明。
  • 成都樂狗科技&莉莉絲《萬國覺醒》的成功之路難以複製
    成都樂狗科技&莉莉絲《萬國覺醒》的成功之路難以複製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Niko Par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