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還剩下不到20個交易日,A股還在持續波動。在當前的時點,如何布局2021年的投資?對此,廣發基金權益投資天團日前現身直播,聊起了他們的投資心法,拿出了珍藏的投資乾貨,還首度透露了自己的家庭資產配置是怎麼做的。
直播中,廣發基金高級董事總經理、總經理助理王海濤,帶領麾下價值投資部、策略投資部和成長投資部的負責人傅友興、李巍和劉格菘及其他六位明星基金經理們同臺亮相。今天的「愉見財經」就為大家梳理這4個多小時直播裡頭的三大看點。
第一大看點,廣發基金為什麼常年保持業績領先?一大原因是制度保障,其中頗有意思的是被王海濤稱為「足球隊戰術」的基金經理及產品風格配合戰。他們是如何各執一脈為基民博取穩健收益的?誰是前鋒誰是後衛?
第二大看點,廣發基金的基金經理們有何自我進化之道?有一句話說,只有先擁有穿越周期的認知能力,才能獲得穿越周期的投資收益。那麼,穿越牛熊都表現穩健的多隻廣發基金背後的執掌人團隊,他們的進化之道對我們會有何啟發?
第三大看點,明星基金經理們是如何預判後市的?他們自己的家庭資產配置又是如何「做時間的朋友」的?專業人士的家庭理財之道,對普通家庭或許也具有樣本價值。
(喜歡視頻版的朋友,可從「愉見財經」公眾號相應文章中進入「廣發微管家」視頻號,切換到「長視頻」欄目,可回看全程直播內容。)
看點一
一支足球隊的排兵布陣戰術
主動權益團隊負責人王海濤喜歡踢足球,他認為一家優秀的基金公司,其基金經理們應該像球場上的前先鋒、中場和後衛——是他們以不同風格打出來的配合戰,讓公司表現出色。
在廣發權益投資天團裡,價值投資部是後防線,其定位是獲取穩定的收益;策略投資部則是一支「特種兵小分隊」,在進攻的時候要能夠有效跟上,而防守的時候也能保下穩定的收益;成長投資部則是球場上的前鋒,攻城拔寨是他們的使命。
先來說說價值投資部。如上文所及,他們好比球隊中的後衛部隊,任務是保證收益,降低風險。那他們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價值投資部總經理傅友興一語道破天機:「以價值投資策略為核心,通過投資被市場低估的優質企業,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
在這個使命下,傅友興率領的8名基金經理各有所長。比如,有的成員更重視收益的可持續性,超額收益大多來自於持股、而非交易;有的則是典型的絕對收益選手,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還有的是典型逆向風格選手。傅友興自身也有鮮明的特點,善於通過倉位管理和選股策略實現「低波動、穩收益」。
再來說說策略投資部。他們猶如「特種兵小分隊」,為了實現「進攻時跟上、防守時穩定」的團隊目標,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李巍說,部門的投資理念是從基本面研究出發,在評估企業內在價值的基礎上尋找能給股東提供持續回報的優質公司,並在合適時買入,同時做一定程度的行業輪動來增厚收益。
「總結來看,我們希望通過有特色的組合管理方式,長期為持有人提供更好的回報,也在組合上更好地控制波動。」李巍率領的策略投資部,五個成員求同存異,堅守核心能力圈,不斷優化自己的組合。成員們底層價值觀相似,但每個人又有自己的特長,既能在擅長領域發揮單兵作戰的能力,又能通過集體智慧來做倉位的管理、行業的配置、個股的選擇。
最後來說說劉格菘帶領的成長投資部。他們就像前鋒,有8名基金經理,主要定位是尋找成長性比較確定、成長速度比較快的資產,同時基於每個基金經理不同的研究背景覆蓋各個成長方向,實現各個方向專業能力「無死角」。
劉格菘在直播中表示,成長投資部的團隊交流溝通非常多,形成了一起調研的氛圍。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取長補短,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分享看好的板塊,共同提升業績。
看點二
如何打破冠軍魔咒?
自我進化與注重投研
為何廣發基金能有持續領跑行業之勢?他們打破「冠軍魔咒」的關鍵是什麼?直播中,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提到了「不斷自我進化」,而這種進化的落腳點,是更強大的投研能力。
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劉格菘連續多年業績驕人。根據Wind數據,從2019年初至2020年12月3日,他管理的所有產品淨值增長均超過了200%。他是如何打破業內流傳已久的「冠軍魔咒」的?
劉格菘將經驗總結為善於突破自己、打破路徑依賴。因此他會不斷挑戰自己,去叩問自己現有組合的上漲能力和風險,以及組合之外有沒有更好的資產可以替代。
但這種自我突破必須根植於紮實的行業研究。劉格菘也表示,基金經理的成績源自他的投資理念認知變現,投資組合反映了他們的認知結構、知識儲備,包括對各個行業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他們的投資框架應當是不斷迭代的。
在方法論的層面,劉格菘提及,他會從行業中性的角度出發去研究每一個行業,再基於研究做出「非中性的配置」。這也是頭部基金經理大多會採用的策略——重配看好的幾個行業,比如消費,新能源,醫藥等。
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李巍的進化史,則體現在對企業的深度研究。他曾把中證800的公司歷年財務報表一家一家地仔細研讀,並對股票進行復盤。
「通過這些反思和復盤,我重新明確了自己的理念,對企業的商業模式有了全新的認知,我的方法論和投資體系變得更豐富和多維,這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李巍總結,公募基金很殘酷,好的投資管理人要不斷自我反思,和市場的變化相匹配,否則很容易被淘汰。
傅友興則從公司的投研製度和投研文化的角度看待進化問題。比如談及已有成熟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如何應對市場風格的多變時,他認為,一個公司是否有比較包容的投資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中長期的考核制度保障,就顯得至關重要。
廣發基金的投研文化包容而多元,對每個基金經理建立的是三年以上的考核周期設計。有這樣的投研製度保障,每個基金經理在不同的市場情況下都能堅持自己投資風格,不會因為市場短期的變化就輕易地改變自己的投資行為或者投資習慣。中長期來看,這樣的穩定反而能帶來更好的收益。
此外,廣發基金還在投研聯動機制上做出創新。過去很多基金公司的投資和研究是分開的,研究員研究得很好,但可能跟市場有脫節,因為市場還要考慮人的心態等行為經濟學因素。所以廣發基金在今年把投資部門的負責人派到研究部門做聯席組長,並參與每個組每周的討論,以此讓研究員更清楚投資部門的基金經理們需要的是什麼。
「我們今年挖了不少牛股,都是從研究迅速轉化成投資收益的。」王海濤在直播中說。
王海濤總結道,偶爾的運氣只能帶來一時的勝利,冠軍地位的穩固需要整體性的能力。去年到今年,廣發基金都有多隻產品取得了領先地位,這和整體的投研實力有很大關係。
看點三
明星基金經理如何預判後市?
給基民什麼建議?
對於後市,明星基金經理們是如何判斷的?他們又是怎樣基於這種判斷做出自己家庭的資產配置的?
劉格菘坦言,他們家裡是由太太管錢,並且太太選擇把80%的流動性都配置在了他的基金裡。無獨有偶,85後基金經理費逸的家庭資產配置組合裡,最大的倉位也是投向基金。「就像張磊說的,一定要重倉中國,我們家有閒錢都會買基金。」費逸表示。
在投資基金的方法論上,費逸尤其推薦做基金定投。他判斷2021年的市場將仍是「波動市」,而普通投資者是很難完全踩準市場最低點的,但通過定投就不會錯過從低點反彈的收益。
對於權益市場的發展,劉格菘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目前只是繁榮的元年,大機會還在後頭。從這個角度來講,他覺得不必太擔心短期的波動,建議投資者保持好心態,做時間的朋友。對於投資方向,他表示自己明年看好的是高端製造。
最後,基金經理們也聊到,很多基民之所以不賺錢,一大原因出在追漲殺跌、交易過頻。
傅友興在直播中詼諧地表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現象不是國內獨有的,歐美市場也是如此,因為人不是機器,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
傅友興給到這類投資者的建議,是事先制定好操作計劃,不管是買或者賣,確保每一個交易動作都必須依據事先計劃來實施,而不是受一時的情緒影響做出的隨性決策,同時要有意識地啟用「慢思考」、不衝動,這樣才能避免非理性的追漲殺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