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的是哪裡的水?中科院教授:根據《山海經》描述,是尼羅河

2021-01-11 騰訊網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神話傳說之一,然而絕大多數人都聽過的這四個字,解釋起來卻沒那麼簡單。不信小解這就拋出三個問題,看大家是否能夠回答得出:其一,舜帝為什麼選中

來治水?其二,大禹是如何「

」水的?其三,大禹治的是哪裡的「

」、是哪一條

呢?

目前,前兩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一,舜帝之所以選擇大禹,是因為大禹的父親鯀(gǔn)是上一任的治水領袖,因此

大禹治水又叫「

鯀禹治水

」,大禹是接過了父親的衣缽;二,大禹勇於創新,

改圍攔堵截為合理疏導

,成功控制住了水患。現在只剩第三個問題尚未定論,學術界亦是爭論不休。對此,中科院教授孫衛東發表了一番令人震驚的觀點。

傳說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那麼他治理的「水」應該位於夏朝境內。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衛東表示,夏朝被認為是中國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但因為找不到實際的考古證據,所以一直不被承認,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夏朝根本不在中國。

孫衛東說,公元前15世紀,在希克索斯人的統治被推翻之後,「夏朝」結束了,一部分古埃及人選擇東渡,為古中國帶來了青銅文明,這就是後來的商朝。也就是說,孫教授認為

中國人心目中神秘的夏朝,其實就是位於非洲東北端的古埃及。

那麼,大禹治的「水」對應到古埃及,那就是尼羅河。

據此,孫教授提出了幾點證據。第一點,文物證據,孫衛東對商代殷墟出土的青銅器進行檢測,發現與古埃及青銅文物的特徵十分相似,而與中國本土產地的礦石符合度比較低。第二點,由希克索斯人建立的埃及第十五王朝,他們掌握的冶金、航海以及戰車製造技術,都與商代記載十分吻合。

第三點,《國語》載:「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孫衛東認為黃河的支流伊水和洛水流量小、流域窄,不至於因為泛濫而摧毀夏朝,但尼羅河在古埃及時期暴虐無常,災害頻發,其影響力足以毀滅一個農耕文明。第四點,《山海經》、《史記》的記載與描述,兩本古籍都記載了夏朝有一條自南向北流動的河流。

《山海經》載:「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意思是說,河自東北方而出,向北流去,中間流入了渤海,又從渤海流了出來,隨後繼續向北,進入了大禹疏導的積石山。將這段描述放在中國地理圖志上看,是找不到具體對應的,但如果把它對應到尼羅河,則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

尼羅河就是一條由南向北流淌的河,在經過了坦尚尼亞、盧安達、烏幹達之後,它從西邊注入了非洲第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然後維多利亞湖又流出了尼羅河,繼續向北奔去。孫衛東認為,《山海經》所記載的「渤海」其實就是維多利亞湖,古人是將一望無際的湖泊誤認作為了海。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就有學者提出了「華夏西來」之說,再加上孫教授這麼一解釋,好像一切都很合理。但是,有很多學者卻完全不同意他的觀點,認為他這是在侮辱和抹黑華夏文明,並質疑他是怎麼當上中科院教授的?

反對者認為,孫衛東的話不嚴謹,中國目前並不是沒有找到夏朝的考古實物,而是沒有辦法將找到的實物勘代到夏朝身上。其次,孫衛東通過引用古籍來佐證考古,本身科學性就不強。另外,孫衛東的其他證據和邏輯也有較大漏洞。

小解認為,孫教授是一個堅定的華夏西來論的信徒,他的「大禹治水」之尼羅河觀點是基於「夏朝即古埃及」之觀點而來,其論證也是模稜兩可,讓人覺得好玩又有點可笑。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夏朝的謎團一定可以解開,到那時孫教授或許會更睿智一些。

相關焦點

  • 大禹到底治哪裡的水?不是黃河而是尼羅河?《山海經》給出答案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大家都聽過,但是具體治哪裡的水,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故事既然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那麼《山海經》中就一定會有線索,翻讀《山海經》,很多人發現關於大禹治水有3條線索,並且都指向同一個地方。
  • 大禹治水到底治哪裡的水?山海經中有3個線索,都指向同一個地方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大家都聽過,但是具體治哪裡的水,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不過這個故事既然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那麼《山海經》中就一定會有線索,翻讀《山海經》,很多人發現關於大禹治水有3條線索,並且都指向同一個地方。
  • 《山海經》中大禹治的水,不是黃河而是尼羅河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者對研究《山海經》產生濃烈的興趣,有學者宮玉海先生成立了「《山海經》研究協會」,專門研究《山海經》,但是對於他的研究成果,不少人聽聞後卻無動於衷,宮玉海教授認為中國是古文明的源頭,世界的文明中心
  • 《山海經》中一處記載,揭開了大禹治水的秘密,真相細思極恐!
    大禹在當時能夠當上統治者也是因為治水的功勞,那個時候沒有先進的技術,但是大禹就是在沒有先進科學技術的情況下,一點一點成功治理水患。大禹治水,地址是在尼羅河不是黃河?秘密可能隱藏在《山海經》對於大禹治水,很多人存在疑問,這大禹治的到底是黃河,還是尼羅河?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大禹治水治的是尼羅河,並且埃及當時還是中國統治?山海經是這樣記載的:「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 《山海經》中大禹治水,不是黃河是尼羅河?古埃及與華夏有何聯繫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神話傳說,後世很多的神話故事都是依託《山海經》為藍本進行創造。可以說這本書就是中國傳統神話的根源。到了近代,很多人都開始研究《山海經》,更有名為宮玉海的學者開創了山海經研究協會。
  • 《山海經》的一段記載,或證明大禹就是埃及法老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大禹與蠍子王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繫。蠍子王是古埃及的一位法老,也是古埃及第一位真正的統治者。通過考古專家對1898年上埃及的希拉孔波利斯發掘的埃及文明發祥時期的文物「納爾邁小石板」的解讀來看,蠍子王美尼斯曾經有過兩個巨大的貢獻。
  • 《山海經》新發現,大禹就是埃及法老?專家:證據就在壁畫上
    《山海經》新發現,大禹就是埃及法老,專家:證據就在壁畫上"禹益(伯益)並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至,以所見聞作《山海經》。"這句話出自東漢王充的《論衡》,他的意思是大禹跟伯益兩個人,在治水的時候,走遍了大地甚至全世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編寫成了這本《山海經》。
  • 《山海經》的一段記載,或證明大禹就是埃及法老?
    持「埃及說」理論的學者們,究竟是根據什麼來判定夏王朝屬於埃及呢?一、文字記載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號稱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不過學者們發現,現代漢字中,有不少文字與古埃及文字相互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繫,甚至還存在著某種衍生的關係。
  • 山海經:大禹的老婆是九尾狐,她為什麼不吃「人」
    說大禹都三十歲了還沒娶上媳婦,有一天路徑塗山,看見一隻九尾白狐,認定是吉兆,就將這狐狸娶回家當了媳婦(咱不得不服,這大禹果然是單身久了,看狐狸都覺得眉清目秀)。這狐狸大概也是涉世未深太過單純,就這麼跟他回了家,拜完堂入洞房。結果結婚沒幾天,大禹就被安排子承父業,天南海北地去治水。
  • 上古奇書《山海經》不是虛構神話嗎?怎麼書中所描述的異獸,竟真實...
    其書的作者已經無法考據,有前人言,這本書可能出自於大禹和伯益之手,經過後世多代的流傳才得以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山海經》。山海經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大部分,每部分中又根據不同的地理方位,分為了更細緻的篇幅,描述了每個地方的地理位置、人文風貌和奇聞異事,可以說是包羅萬象。而就這些神奇的描述中,研究人員在現實中多次找到與其相吻合的地理位置甚至是異獸!
  • 上古奇書《山海經》難道不是虛構神話?書中所描述的異獸,竟真實存在
    其書的作者已經無法考據,有前人言,這本書可能出自於大禹和伯益之手,經過後世多代的流傳才得以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山海經》。山海經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大部分,每部分中又根據不同的地理方位,分為了更細緻的篇幅,描述了每個地方的地理位置、人文風貌和奇聞異事,可以說是包羅萬象。而就這些神奇的描述中,研究人員在現實中多次找到與其相吻合的地理位置甚至是異獸! 早在1983年,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就證實了,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第一山招搖山就是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貓兒山。
  • 《山海經》中青丘九尾狐,曾經是大禹之妻,夏朝被推翻她去了哪裡
    大唐天寶12年一支回日本的船隊即將改寫日本歷史,因為這當中有三位重要的日本歷史人物,第一個是阿倍仲麻呂,他在中國做官36年打算回國幫天皇建立起國家行政體系,第二個是鑑真和尚,他將為日本完成佛教系統化建設,第三個叫吉備真備,他是發明假名的人,他將為日本帶來成熟的文字系統,傳說中同船的還有第四個重要人物他迷惑了阿倍仲麻呂和吉備真備,他是一個從山海經中走出的人間妖怪
  • 治水的大禹也有美好的初戀,可惜也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根據《狐妖小紅娘》的世界觀架構,世界分成塗山、北山、人類、西西域、南國、傲來國和大家都在探索並恐懼著的「外面」,塗山的狐妖憑藉自己的力量在世界上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塗山紅紅、雅雅都是動漫迷心中的女神。事實上,塗山在我們的神話世界中,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存在,因為這裡有大禹的初戀。
  • 大禹的婚姻居然是《山海經》中一隻異獸牽的紅線
    大禹的婚姻居然是《山海經》中一隻異獸牽的紅線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王朝,而在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之前,還存在著更加古老的王朝,比如夏朝,相傳,當初打禹治因為理洪水有功 ,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接著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建立了夏朝。
  • 《山海經》中最厲害的四大怪獸,其中一位力斬蚩尤夸父
    當然了,讓它們都出來打一架,那是不可能的了,我們只能從側面描述和一些戰績,來驗證這個問題。今天就說一說《山海經》中最厲害的四大怪獸。不過相柳最後被大禹斬殺。02蜚蜚乃是《山海經》中一種外表像牛的怪獸,尾巴如蛇,只有一隻眼睛。
  • 尼羅河上的水競爭
    原創 編譯:中東非資訊 中東非資訊平臺為了克服水資源競爭,尼羅河流域國家可以合作收穫更多的降雨,增加尼羅河的流量,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利益共享,從而實現雙贏。位於開羅美國大學內的環境與可持續性應用研究中心(CARES)的水,能源,食物關係模型的鳥瞰圖。開羅,埃及。
  • 上古奇書《山海經》真是虛構神話?書中記載的異獸,如今已被找到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至於作者是誰,已經沒辦法得知,有很多人認為《山海經》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也並非一人,古人則認為《山海經》很可能是由大禹和伯益寫成。
  • 《山海經》裡的人魚,是腦洞大開,還是確有其物?
    關於人魚的傳說各個國家都有,也根據人魚拍攝了許多精彩的影視作品。在我國,人魚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在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中,對於人魚就有著詳細的描述和畫像,而且《山海經》描述的人魚物種不止一種,氐人、赤鱬、陵魚、鮫人等異獸都有人魚的特徵。今天給大家講講,《山海經》裡的人魚傳說。
  • 《山海經》轟動世界,裡面記載一「奇山」,專家:難道是金字塔?
    這麼一說的確是這樣的,金字塔的外形和《海外西經》中的記載簡直是一模一樣的,而那條河流不就是尼羅河嗎?這麼一說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古人就被我們的祖先知道了,這是不是可以說明我們的華夏才是真正的世界文明中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