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麻子
平和良
寧縣人脾氣有點怪,喜歡嗑麻子,其他慶陽人也嗑麻子嘛?外地人有沒有這種嗜好?我不得而知!
麻子和瓜子雖然屬同一類物品,但是瓜子可以用手掰開,可是麻子呢,你能用手嗑開嗎?麻子雖小,用不了多大的力氣,卻沒有瓜子那麼好嗑!因為嗑麻子畢竟是個技術活,嗑不了就是嗑不了,力氣再大也無濟於事,奈何不了它。當然,首先你得牙齒好。不是有句廣告詞:牙齒好才是真的好!沒有門牙的話,你是無福消受它的。文人形容急性子人:孩子拉下了,叫狗來吃:狗不來,他吃了!像這樣急脾氣的人是嗑不了麻子的,因為嗑麻子的確是個慢性子活,急脾氣的人是不會有這種閒情逸緻的!
從兜裡捏一小撮麻子出來,放在另一隻手心裡,兩手搓一搓,吹一吹,看看有什麼雜質,然後攏在一起撂進自個的嘴裡。這個動作不知是否優雅,但是看上去一定是很乾練的!
接下來可就是嘴裡的功夫了!用舌頭先將這一撮麻子臨時儲藏到上嘴唇和牙齦的空檔裡,然後再用舌頭將它們一個一個迎到上下門牙中間,巧妙地一嗑,『嘣』的一聲,一顆麻子就被嗑開了。再『突』的一聲將兩瓣麻子皮吐出去,留下仁在嘴裡,不用說就被送到後槽牙哪裡,隨即便被嚼爛了。習慣了,整個動作就像一條自動流水線。麻子是一種油料作物,咀嚼後自然滿口油香油香的!
上初中時,一位有腿疾的師傅在校門口擺攤修鞋,修鞋的同時,捎帶著賣麻子。一個小布口袋,裡面裝著麻子,還有一個小勺,一分錢一勺,給兩分錢就按兩勺,三分錢三下,五分錢五下,一毛錢就得按十下。可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五分錢就已經算得上『財主』了,常常是兩三分錢的時候多一些,因為一分錢的確有點『寒磣』,實在有點拿不出手!
讀高中時,到了早勝。比起清華村來,早勝鎮可要大得多了!賣麻子的人也自然不是一個兩個。但是那時候早勝賣麻子的似乎都是老太太!一把小椅子擺在大街上,坐在上面,往後一靠,一副很有派頭的樣子,眼前擺個小布口袋,專門賣麻子。小勺不再是一個,而是兩個或是三個,最小的自然是一分錢一勺,大一點的兩分錢一勺,最大的五分錢一勺。她們時不時吆喝一聲:『賣麻子,賣麻子,鬥大的麻子拿勺子按』,讓你聽了忍俊不禁,啞然失笑!俗話說: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要知道『眼球聚集的地方就是金錢流動的方向』,這是她們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故意賣的關子!
不要瞧不起這小本經營,也不要說賣麻子是蠅頭小利!任何時候都是這樣:有需要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消費。在那個靠工分生活的年代,勞動一天掙回的工分還值不了兩毛錢。賣麻子雖然收入不固定,可是那天要是運氣好的話,比在生產隊勞動一天要強上五倍十倍,更何況還不用那麼辛辛苦苦出力流汗了。任何人都是在利益的相互比較中生存的,任何人所做出的選擇也都是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給今天的年輕人說起這些,肯定要讓他們笑掉大牙的!可是那的的確確是我們那時候的真實生活,麻子就是我們那個時候最常見的休閒食品。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口袋通常比臉還乾淨,即是幾分錢的麻子我們也不是天天都能消費得起!『五分錢吃過街』並非只是一句調侃的玩笑話,卻是我們苦澀的真實記憶,指的就是買麻子。
現在如果還有人這樣賣麻子,不把買麻子的人急死,也會把賣麻子的人氣死。這兩個人如果不是傻子,那肯定腦子有病!分分錢已退出歷史舞臺,早勝街上也早已從一元時代步入了十元時代,賣什麼都是以五元、十元起步!更何況現在的休閒食品層出不窮,琳琅滿目,數不勝數,大人小孩再不會將有限的目光更多地浪費在麻子上了,關注的人似乎少了許多!但是,對於寧縣人來說,那畢竟是一種家鄉的味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於是,常常有人請家裡人給他們捎二斤麻子過來,麻子成為他們對家鄉舌尖上的記憶和眷戀!
不管怎樣,嗑麻子是一種閒適、隨性、愜意的生活狀態。很難想像,在火燒房的情況下,誰還會嘴裡嗑著麻子?如果有的話,那種松松垮垮,不著急,不上心的樣子肯定會被大家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但是,比起瓜子來,麻子畢竟上不了臺面,有點小家子氣!逢年過節,家裡來了客人,招待他們自然有瓜子、花生,有誰見過端上來的是麻子呢?因此麻子更多的時候只能獨自享用,而不能共享!
沒有做過調查研究,嗑麻子這種生活方式到底是否有益?現在的人不論老少大都營養過剩,似乎都往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糖的『』三高『』方向在發展,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而麻子畢竟是一種高熱量的油脂品,從這一點上說,還是儘量少嗑。可是現在的人吃的好,運動少,加上熬夜,便秘的人不少!為此去找醫生,醫生就給你開個『麻仁丸』。這麻仁丸中的『麻』就是麻子炸的麻油,它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嗑麻子還是有好處的!從古及今,老祖宗的傳統就是『中庸』,適中就是最好,最好就是不走極端!但是,有一點,比起瓜子來,麻子皮太小,在家裡還可以,在公共場所要徹底打掃乾淨實在不易。因此,在大庭廣眾之下,還是儘量少嗑或是乾脆不要嗑麻子!
來源/慶陽人在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