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17年GCHERA世界農業獎頒獎典禮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南非等國涉農高校的校領導及中外專家匯聚南農,共同探討全球農業與生命科學領域的教育科研創新,南農大近千名師生參加了頒獎典禮。作為目前世界農業高等教育領域唯一的國際性獎項,比利時根特大學植物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德克•英澤(Dirk Inzé)教授憑藉其在植物器官生長和生物量生產力研究中的突出貢獻,摘得該獎。
大北農集團高玉梅向獲獎者頒發獎金(攝/王爽)
這個重要的獎項會把我的想法傳遞給世界
德克教授長期致力於破解控制植物器官生長、生物量和結籽率的分子機理研究,是全球第一個開展植物細胞周期調節通路研究的學者,帶領團隊發現了植物細胞周期調控的核心元件,並證實了這些元件可用於提高植物生長和作物產量。
基於對植物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德克教授於1998年創立了作物設計分公司,在全球率先使用高通量表型識別系統鑑定出促進水稻產量性狀的關鍵基因。團隊成功組建定製成像機器人,可實時檢測擬南芥和玉米等植物的生長。
頒獎典禮合影(攝/王爽)
「很榮幸我能夠獲得2017年世界農業獎。在當前人口持續增長和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食物生產領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未來的十年中,我們必須提高70%的食物產量並且儘可能降低農業對於環境的影響。這些課題很嚴峻但並非不可能。世界上很多高等學府對於我們對植物的理解和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研究基因對於植物抗病性、耐旱性和產量的作用」德克教授說,「毫無疑問,高等學府必須為培育青年人才以及為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和管理走出實驗室,進入農民日常生活提供未來必需的創新的尖端科技研究等方面承擔更重要的責任。鑑於對模式植物的研究在發現基礎結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堅定地相信,研究成果在農田裡同樣是直接可行的。」
「我認為我們需要減少『實驗室到農田再到實驗室』的循環以便提高農作物產量研究的創新能力。高產量序列科技,基因組編輯,被表型分型和傳感器科技武裝的實驗室等等能夠有效地促進『實驗室到農田再到實驗室』循環的創新,並且世界上的學術組織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的推動角色。」德克教授表示,在未來的研究中他將把知識帶到田間應用中去,「並且這個重要的獎項會把我想要傳達的信息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頒獎典禮現場(攝/蘇聖博)
除了科研理念與成果的不斷創新,德克教授還致力於推動成果的)應用轉化、助推相關產業的發展。由他推動建立的「根特農業生物技術園區」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植物生物技術集群,聯合了一流的根特大學和生命科學院基礎植物研究力量,並有拜耳、巴斯夫、先正達等大型企業機構積極參與作物改良。
近日,德克將與根特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合作,把研究所獲得的知識帶到非洲發展中國家,使各種先進作物品種在貧瘠土壤中較好地成長,提高作物產量,更好解決世界貧困人口的糧食問題。
GCHERA世界農業獎填補了世界農業教育空白
28-29日,第九屆GCHERA世界大會也同時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圍繞大學如何應對「食物保障與食品安全」這一全球性挑戰,重點探討農業與生命科學大學在研究、教育、推廣及決策參與中的作用和貢獻。
頒獎典禮現場(攝/王爽)
據了解,GCHERA世界農業獎是由中國農科院原院長翟虎渠教授和南京農業大學校長周光宏教授於2012年10月20日南京農業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日倡導設立,由南農大與全球農業與生命科學高等教育協會聯盟(GCHERA)共同舉辦,此前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今年已是第五屆。
該獎項是目前唯一面向全球從事農業高等教育、農業研究和推廣事業的傑出學者、科研人員設立的國際性獎項,旨在表彰全球農業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教育、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與世界糧食獎、沃爾夫農業獎等成熟的國際獎項相比,世界農業獎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世界農業教育及其科研獎勵體系中的空白。
2016年,大北農公益基金在南京農業大學設立「世界農業獎開放基金」,該基金由由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邵根夥博士共同出資設立,致力於支持我國農業事業發展和進步。南京農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負責對世界農業獎基金進行專項管理,獨立核算,並對基金進行資金運作,收益用於組織每年的世界農業獎活動。
獲獎者DirkInze與周光宏合影(攝/蘇聖博)
周光宏表示,「我們將與社會各界緊密合作,努力將GCHERA 世界農業獎打造成全球農業高等教育的標誌性獎項,激勵全球科學家投身世界農業科教事業,為解決人類生存與發展重大問題做出貢獻。」
幾年來,獎項先後授予了在作物改良、土壤修復、食品工程、動物醫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並吸引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多個國際組織的極大關注與支持。(鄔楠 許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