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播歷史大劇《大秦賦》中,趙國丞相趙勝,享有「戰國四公子」的美譽,又官至丞相高位,想來本應該是一個心胸豁達、文質彬彬之輩,但是他的行為,卻對不起他的美名,最後被活活氣死在大殿之上,這是一個贏得起,卻輸不起的人。
01高傲的丞相
平原君趙勝,是趙王的親叔父,又是丞相,在趙國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學識、年齡、資歷,他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這位丞相又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一時間風光無量,質子嬴異人,他打心眼裡看不起。
在趙國,他以家國為重,數次否定趙王伐秦的想法,誠然,他卻是有掣肘趙王的能力,但是,他忘記了一個事實,在趙國,他充其量是一個丞相,帝王是趙王。你如果讓趙王不高興,他斷然不會讓你開心。
02無情的梟雄
人人都有保護婦孺之心,而「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婦孺只是他達到目的的一個工具而已,利用嬴政母子來威脅嬴異人的事情,平原君經常幹,這樣的梟雄,何來的美名?
在西周君的談判營地中,平原君吃定嬴異人會為營救嬴政母子,而答應自己的條件,便以嬴政母子的性命相要挾。在這點上,平原君尚且不如秦國的公子傒,他尚且能呵斥秦軍士兵,不要欺負婦孺,平原君卻公然拿著婦孺,當成交換的籌碼。
03狹隘的小人
古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平原君遇事容易暴躁,性情剛烈,但是在肚量這塊,他差的很多,在出使秦國籤訂割城賠地的條約後,他被趙王一頓好罵,最後在大殿上氣絕身亡,這樣肚量的人,這得不配生活在戰國年代!
他的肚量比不上同時代的嬴異人,也比不上呂不韋。嬴異人在趙國當人質的八年時間裡,每天都戰戰兢兢,想著如何存活下去;呂不韋數年間往返秦趙之間,傾家蕩產去搏一個翻身的機會,非心性堅韌之輩,斷不會如此執著!
反觀平原君,高居丞相寶座時,意氣風發,趾高氣揚;但是一經遭遇困難和挫折,自亂陣腳,反而丟了自己性命,這是一個只能贏,不能輸的主,但是人生這輩子,誰又能不遭遇風浪,雖然出身決定你的起點,但是,心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