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2020-12-24 情懷與歷史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賦》中,不僅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等秦國君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翦、蒙驁、蒙武、蒙恬、蒙毅、李信、樊於期、桓齮、王齕、楊端和等秦國將領,同樣讓人沒有忽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秦國的武將讓人印象深刻,趙國作為秦國一統六國的最大對手,也有不少一流的將領。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李牧、龐煖、廉頗,可謂《大秦賦》中的趙國三大名將。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呢?

一、廉頗

廉頗(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頗,字洪野,中山郡苦陘縣(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鎮)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了三位,而白起因為在邯鄲之戰期間被秦昭襄王賜死,所以沒有出現在這部電視劇中。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冊封上卿。在戰國時期,上卿是接近丞相的官職,比如秦國大臣姚賈就長期擔任一職。當然,和姚賈不同的是,廉頗則是不折不扣的武將。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廉頗勇猛果敢,屢立戰功,聞名於諸侯。負荊請罪,與藺相如實現「將相和」。長平之戰前期,堅守不出,成功抵禦秦軍進攻。只是比較遺憾的是,因為趙孝成王用人失誤,也即用趙括取代了廉頗,這才導致了長平之戰的失敗。在長平之戰後,廉頗參加了《大秦賦》開篇的邯鄲之戰,成功抵擋了秦國大軍的進攻。邯鄲之戰後,燕國想要對趙國落井下石。對此,廉頗擊退燕國進攻,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此戰之後,廉頗拜相國,冊封信平君。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趙悼襄王趙偃即位後,廉頗因為郭開從中作梗,從而鬱郁不得志,先後出奔魏國和楚國。最終,在戰國後期,廉頗在楚國都城壽春病逝。因此,在趙悼襄王趙偃這位君主在位時,自然沒有廉頗的身影了。對於趙偃來說,主要依賴和重用的,則是龐煖和李牧這兩位名將。

二、龐煖

雖然龐煖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但是,他依然是戰國時期比較一流的將領。龐煖(生卒年不詳),一作龐煥、龐子、龐援(「煖」即現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將龐煖誤作龐涓的),《史記索隱·廉頗藺相如列傳》誤作為馮煖。是戰國末年趙國將領、縱橫家,曾擒殺燕將劇辛以及合縱五國伐秦。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我們不能確認龐煖的準確出生年月。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偃即位,是為趙悼襄王。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趙偃和郭開這一對君臣,讓很多人咬牙切齒,比如廉頗的離開,趙悼襄王和郭開可謂難辭其咎。在廉頗離開趙國後,龐煖獲得了趙悼襄王的重用。

趙悼襄王三年(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當時燕國國君燕王喜見趙國的大軍多次遭到秦軍的圍困,而廉頗離開趙國,趙悼襄王便任命龐煖擔任趙軍統帥,便想趁趙國衰敗之機,出兵攻打趙國。對此,龐煖率軍擊敗了燕國大軍,並本就弱小的燕國更加衰落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後,呂不韋不斷出擊,給韓國、魏國、趙國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一定程度上,魏趙韓三國,應該也意識到秦國一統天下的志向了,為了避免坐以待斃,山東六國在公元前241年正式組成了聯軍。

此戰,五國聯軍一度攻打到蕞城這個地方,所以也被稱之為蕞之戰。當然,《大秦賦》則給出了秦始皇嬴政故意誘敵深入的觀點,不過,不管怎麼樣,龐煖可以率領五國大軍畢竟秦國都城鹹陽,直接威脅到秦始皇嬴政的安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在蕞之戰失敗之後,龐煖對齊國沒有參加聯軍的行為非常不滿,在撤軍之後攻佔了齊國的饒安等城池。

秦王嬴政平定嫪毐之亂,罷免相邦呂不韋之後,再一次將矛頭對準了趙國。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面對秦國大軍,龐煖因為讓趙國損失了20萬大軍,所以沒有臉面回到趙國都城邯鄲了。當然,在《史記》等正史中,龐煖確實在趙悼襄王在位後期銷聲匿跡了。換而言之,龐煖最終的結局,歷史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三、李牧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隆堯縣)人 ,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郭開等人的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對於李牧指揮的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古代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總的來說,在趙武靈王開啟胡服騎射的變法後,趙國不僅訓練了精銳的士卒,也得以培養了趙奢、廉頗、龐煖、李牧等眾多名將。對於《大秦賦》中擁有一定戲份的廉頗、龐煖、李牧,就成為趙國後期的最大仰仗。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些名將的存在,促使趙國能夠和秦國長期抗衡。但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這些名將凋零之後,趙國的滅亡自然是無法阻擋了。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28年,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秦始皇嬴政派遣王翦攻佔了趙國都城邯鄲。雖然公子嘉又建立了代國,繼續抵抗秦始皇。不過,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還是徹底消滅了代國,解決了趙國的殘餘勢力。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趙悼襄王:趕走名將廉頗,卻也不是一無是處!
    於是,在《大秦賦》中,趙偃和小人郭開沆瀣一氣,前者最終在趙孝成王后登上趙國君主的寶座,後者更是陷害了廉頗、李牧等趙國忠良。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對於趙國的滅亡,趙悼襄王趙偃可謂難辭其咎,甚至趙偃和郭開這一對君臣,可以類比為蜀漢後主劉禪和黃皓了。但是,如果參照正史來看,趙悼襄王雖然寵幸小人郭開,犯了不少錯誤。但是,這位君主之於趙國,也不是一無是處。
  • 《大秦賦》之桓齮:多次率軍攻打趙國,最後被李牧斬殺!
    在《大秦賦》最近的劇集中,秦國將領桓齮佯攻橑楊,趙偃召集群臣商討對策,得知橑楊三萬守軍已擋住二十萬秦軍,遂不聽李牧諫言,不讓龐煖回援邯鄲,並將李牧、趙佾貶到雲中、代地。攻燕的趙軍將士軍心渙散,都想回救邯鄲,此時龐煖接到軍令,趙偃命趙軍一個月攻下薊城。龐煖陷入苦戰,嬴政下令攻下楊橑,進逼邯鄲。得知秦軍攻下楊橑,趙國急忙命令龐煖、李牧 、趙佾回救邯鄲。桓齮、王翦設伏全殲龐煖的二十萬趙軍,趙偃聞之吐血暈倒。
  • 《大秦賦》中被遺忘的名將,第一集就出場,但只有幾秒鐘的鏡頭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自上線以來,口碑不一,但從場景、道具方面來看,這部劇還是值得一贊的。據悉,劇組先後搭建了1000多個不同的場景,試圖為觀眾展現最貼近史實的畫面。在《大秦賦》第一集中,趙國城牆上站著一位老將軍,此人指揮趙國將士抵禦秦將王齕的進攻,頗有老當益壯之感。
  • 《大秦賦》趙國被滅趙偃做錯了這幾件事 她更是助推趙國走向滅亡臭...
    《大秦賦》趙國被滅趙偃做錯了這幾件事趙偃聽說嬴政繼位做了秦王,心中煩躁氣憤,拔出佩劍對著一叢枯枝亂砍。郭開上前解勸,趙偃讓他設法幫自己成為太子,承諾事成之後就讓郭開當丞相。
  • 《大秦賦》:娼妓出身,害死名將李牧,趙偃為何如此寵幸趙倡後?
    由此便能看出,除了秦國之外,其餘列國都貌合神離。不過,趙國自趙武靈王趙雍實行「胡服騎射」改革,且吞併中山國後,實力日漸昌盛。加之,趙國領土範圍正好位於大秦東進必經之地,故而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公元前229年,趙遷(趙幽繆王)聽信小人郭開讒言,置武安君李牧慘死,這也讓大秦東進,再無任何後顧之憂。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攻破趙都邯鄲,俘虜趙王遷。
  • 大秦賦:王翦、李牧之間的軍事才能究竟是,看完之後才明白
    近日在大型古裝歷史劇《大秦賦》已經完結,始皇帝嬴政對六國展開了攻伐,在劇中各種縱橫捭闔、伐謀、攻城。說起攻城略低就不得不說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根據現今能查閱到的史書記載,白起、廉頗曾相持許久,最終由於換上了趙括為將,兩人才沒有機會一決高下。
  • 廉頗逃走李牧被殺,白起自殺王翦被奪權,名將的結局預示著國運
    這一切都來自源兩千多年前的那場轟轟烈烈的秦始皇消滅六國的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幕,所有的將軍士兵,智謀勇氣,國力國運,都在華夏大地上做著最後的較量。《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幕,表現的正是這場浩浩蕩蕩的統一之戰,統一對於已經混亂了幾百年的華夏大地來說,的確是一件好事情。
  • 《大秦賦》中趙國丞相郭開很搞笑,歷史上的郭開是怎樣的一個人?
    《大秦賦》中的郭開可以說是最討喜的一個配角,網友們戲稱他是這部劇中的搞笑擔當! 相信最近在追《大秦賦》的小夥伴兒對郭開這個角色並不陌生,因為他演的太逗了,每一次鏡頭切換到趙國的時候,看到他和趙王,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看小品。
  • 趙國有五位名將,兩人具備了戰神級別,一人改變了戰國時代格局
    春秋戰國時期,三晉之一的趙國實力非常強勁。當時的趙國強到什麼地步呢?可以這麼說,強大的趙國甚至可以一度打得秦國懷疑人生。如果趙沒有輸掉那場大規模的長平之戰,那麼秦的統一大業也許又要推遲好些年了。在趙國的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的名將,其中大部分人才華出眾,只有少數有點坑。
  • 《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沒有出現呢?
    對於《大秦賦》來說,歷史背景是戰國後期,也即秦國正在和山東六國展開最為激烈的較量。在此基礎上,戰國時期的名將,自然成為《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重要人物。提到戰國歷史的名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也即分別是秦國的王翦、白起和趙國的廉頗、李牧。在《大秦賦》中,王翦、廉頗、李牧這三位名將,都有不同程度的戲份。
  • 《大秦賦》趙偃當上趙王了嗎?趙偃是什麼結局?
    在《大秦賦》當中,趙國公子趙偃一向對自己的哥哥趙佾很不滿,也對自己的父親偏愛趙佾很不滿,但是他身邊只有郭開,還有自己娶的一個倡女,幾個人抓住了毛遂的把柄,要求他為自己所用,果然,趙佾最後被派往秦國做質子,趙王臨終,太子卻不在身邊,只能讓趙偃當上了下一任趙王。但這個趙偃並沒有任何當一個好王的資質,那趙偃最終會是什麼結局呢?趙偃在歷史上又是怎樣的結局呢?
  • 《大秦賦》:趙國是怎樣一步步把自己作沒的?
    大秦賦 趙國朝堂熱播劇《大秦賦》中,對於秦國敵人的刻畫,挑頭的為趙國。趙王偃、寵臣郭開、趙後娼女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觀眾認為就是因為這些人,才導致趙國的亡國危機。魏國有著恢復晉國舊土的野心,所以趙國老是受魏國的欺負,趙對魏作戰經常是敗多勝少,魏對趙發動的一場最大規模的戰爭是邯鄲之戰,邯鄲一度被破,趙君出逃,但是這時齊國及時馳援趙國,即著名的圍魏救趙,使趙國不至於滅國。此戰之後,趙國和魏國國力都受到嚴重削弱,受到東方大國齊國和西方崛起的秦國的威脅。
  •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我願為趙國守護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本文是作者《清林劍客聊戰神》系列之10,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的故事。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 ,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 《大秦賦》中最厲害的女人不是秦始皇他娘,而是趙國的娼妓王后
    秦國最大的絆腳石就是趙國,其實力僅次於秦國,而且趙國有諸多名將,著名的廉頗,李牧,龐媛都出自趙國。但是這樣一個名將輩出的國家,最後還是敗在了秦國手裡。趙國敗秦,除了君臣無為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一名娼妓,她可以說是加速了趙國的滅亡。雖然說紅顏禍水,可歷史上其他被稱為禍水的女子不過空有其名,或者替無能君王背鍋罷了,而這位卻是實實在在的禍了國。
  • 《大秦賦》之趙悼襄王:本想復興趙國,奈何生不逢時!
    為此,在《大秦賦》這部古裝歷史劇中,秦國多方周旋絞盡腦汁,嬴政甚至可以放下仇恨,假裝與趙偃冰釋前嫌,結盟示好。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迷惑趙悼襄王趙儼,嬴政指引趙國攻打燕國,然後趁著趙國虛弱之時進攻,使趙國大傷元氣,趙偃著急上火一病不起了。在趙偃一病不起後,趙國的大權交給了王后。
  • 中國古代名將011:三星名將廉頗,實不足與和白起、李牧並列
    廉頗(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今河北定州市人。作為戰國時期名將,廉頗被後人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然而如果從戰功業績的角度來進行衡量,則廉頗實不足與白起、王翦、李牧三人並列。
  • 《大秦賦》之楚考烈王:救趙國,退秦軍,滅魯國!
    在穩住楚國之後,秦昭襄王將注意力放在了三晉身上了,這成為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相繼爆發的重要背景。公元前260年,秦國和趙國不斷調集大軍,在長平一帶展開了一場戰略決戰。二在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用趙括取代了廉頗,結果被白起擊敗,這讓趙國失去了40多萬大軍。公元前259年(楚考烈王四年),白起想乘勝進圍趙都邯鄲,攻滅趙國。
  • 大秦賦倡女有沒有歷史原型人物 倡後最後是什麼結局劇透
    在《大秦賦》當中,趙偃作為一個根本沒有能力擔當趙王大任的王,這個王位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他想要打擊趙佾、嬴政的砝碼。而趙偃還不顧眾人反對,不僅娶了倡女,還讓她當上了王后。那這個倡女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嗎?歷史上趙偃的王后究竟是誰,劇中的倡女的最終的結局又會是什麼呢?
  • 大秦賦:為何說李牧不除趙國不滅?真實原因卻讓嬴政都感到後怕
    12-24 10:31:40 來源: 一隻幸福的小狗 舉報   由張魯一、段奕宏主演的《大秦賦
  • 《大秦賦》趙國最後的八年:國君被俘,名將隕落,公子嘉死不瞑目
    「胡服騎射」對趙國來說影響深遠,迅速提升了趙國的戰力,後來趙國兼併中山國、林胡、樓煩等,開啟了大國模式。此時,趙國威震諸雄,燕、魏等國,都要看趙國的眼色。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為廢長立幼,引起「沙丘之變」,一代明君最後竟然被活活餓死。他的繼任者趙惠文王也是一代梟雄,當時趙國名臣如雲,如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都是一時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