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猛男連殺4鬼差,背一具女屍回家,和她做了夫妻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對於聊齋的這段評價,一直以來也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如果單單要把聊齋看作是一個神鬼小說,那也確實低估了聊齋的價值。
實際上聊齋是一部隱藏在神鬼中的現實作品,只要用心發掘,就能看出其中隱藏的現實罪惡。
比如書中名篇《伍秋月》中,蒲松齡用一個鬼怪故事,就刻畫出了當時社會中官吏與民眾之間複雜的關係。
或許很多人看聊齋,也只是衝著裡面描繪的愛情鬼怪去的,可看過這個篇章,或許會引發更多的思考。
故事並不複雜:高郵有位叫王鼎的人,是一位豪爽喜好交友遊歷的浪子,到了成親的年齡,自己的未婚妻卻提前死了。
他也就沒把婚事放在心上,不聽哥哥的勸阻到了外面繼續遊歷,事情就是這麼湊巧,王鼎在一家旅店居住的時候,在夢中碰到一位女子。
乾柴烈火,倆人也發生了關係。一開始王鼎覺得還比較奇怪,倆人次次在夢中相會,王鼎留了心眼,終於發現了女子的秘密。原來這位女子叫做伍秋月,她是個女鬼,當初還未曾嫁人就突然去世。
秋月的父親精通易理,早已算準了她的命運,她在三十年後會嫁給王鼎,因此伍秋月便主動前來與王鼎相會。
王鼎並未害怕這位女鬼,反而非常喜歡伍秋月,對方在晚上就好像是活人一樣。王鼎是一位非常有好奇心的青年,他知道伍秋月的來歷,就好奇打探陰間的事情,在他的央求下,伍秋月真就帶他去了陰間的城市。
然而就在他們遊歷陰間的時候,王鼎卻發現幾個鬼差鎖著自己的哥哥也來了,看到哥哥像犯人一樣受到鬼差的刁難,王鼎非常生氣,希望對方能放哥哥一馬。
原來王鼎的哥哥會成這樣,是因為沒錢賄賂這些鬼差,才會遭到刁難。
這些鬼差根本沒把王鼎當回事,氣憤之下,王鼎拔出佩刀把那兩個鬼差給殺了,伍秋月見狀大驚失色,幸好她知道裡面的門道,幫助王鼎把哥哥帶了回去。
後來王鼎的哥哥雖然被救了回來,但伍秋月卻被抓了進去,她託人找王鼎求救,王鼎再度殺入陰間。伍秋月被關在獄中,正被兩個鬼差調戲,王鼎衝進去一刀一個。
就這樣,這位猛男連續殺了四位鬼差,不僅救走了自己的哥哥,也把伍秋月從陰間救了回來。可他倉促動手,還沒等到秋月復生的時候就遭陰司追捕,幸好伍秋月知道法門,藉助父親傳給自己的兩道符紙,讓王鼎把自己的屍身背回家。
王鼎也如實照做,伍秋月雖然死去多年,但她的屍體並未腐爛,還和當初一樣,王鼎帶回女屍也把家人嚇了一跳。
可王鼎膽大抱著女屍睡覺,還不斷呼喊著伍秋月的名字,就這樣過了幾天,伍秋月真的復活了。倆人也終於成為了夫妻,由於伍秋月復活提前,她的身體也有些弱,無法操持家務。
王鼎在陰間殺了鬼差,一直擔心會有事情發生,在伍秋月的勸說下他也開始信佛,夫妻倆人也就平安度過餘生。
故事中王鼎這位猛男,兩次殺入陰間,幹掉了四位鬼差。與其說是王鼎與鬼差之間的鬥爭,不如說是作者與這黑暗世界的一種抗爭。
雖然故事藉助女鬼,陰間來說事,可實際上像鬼差索賄,欺壓犯人,調戲伍秋月這樣的事情,在當時的社會是真實發生的。
這些鬼差其實也是社會底層的官吏,可在那個腐敗的環境裡面,這些人也成為欺壓百姓的一員。更加諷刺的是,王鼎殺了鬼差,又帶走了兩個已死之人,居然什麼事情都沒有,這與前面鬼差橫行霸道形成了鮮明對比。看到這裡,不少人會深有體會,像王鼎這樣的狠人,往往還真就能在社會中吃得開。
陰間無論是鬼差還是閻王,都是欺軟怕硬的代表,碰到王鼎這樣的狠角色,就不敢再惹他了。而碰到王鼎哥哥,伍秋月這樣的弱勢角色,這些人就換了一副嘴臉。
確實是非常諷刺,然而現實生活中,王鼎這樣的人反而太少了,更多的人還是會被欺壓,而他們的身邊也沒有王鼎這種能幫助自己抗爭的角色。
無論什麼時候,敢於抗爭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可像王鼎這樣與強大勢力抗爭,還能獲得好結果的人就太少了,這段結局終究不過是美化想像而已。
參考書籍《聊齋志異之伍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