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清朝一青樓女子,半夜與人私逃,被母親抓回囚禁18年

2020-12-22 靜月齋文化

(靜月山人說聊齋第4期)

無人不喜歡蓮花,只因蓮花有一種高貴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是分外難得的!不止普通老百姓喜歡,在佛教道教之中,蓮花都是其中的聖花,蓮花配得上高貴二字,因為她具有這種不凡的品性。

人一出生時,本性都是純潔的,但在這滾滾紅塵中,大多人到一定年齡階段後,都是「染於黃則黃,染於蒼則蒼」,很難保持住自己的本心本性。人生不易,每個人都有許多無奈,這與個人出身的環境大有關聯。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韋小寶那一副痞子相,很多初看的人都不喜歡他,但真正看懂之後就會明白,他並非生來就那樣的,只因上天沒給他更好的出身和做人機會,這就是人世的無奈。世界上有無數個韋小寶,但不能怪他們。

在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中,描繪了很多出身卑微的人,這些形象都栩栩如生。其中有寒門秀才,有挑夫乞丐,有偷盜之人,還有青樓女子。

說起青樓,我們都認為這是藏汙納垢之地,青樓裡大多都是以錢買春,進行錢色交易,難有什麼真正的情感。但在這一篇聊齋故事《鴉頭》中,卻並非如此,文中刻畫出了一個出身青樓,卻厭惡青樓,心地善良純潔的狐仙姑娘鴉頭。以下是靜月齋精心縮微翻譯的白話故事,請大家賞讀。

01《鴉頭》原文靜月齋精微白話縮譯

清朝中期,山東聊城有個叫王文的秀才,有一年到湖北去遊歷,在街上碰到一個早年的同鄉好友趙東樓。趙東樓是個大商人,在外地做生意賺了很多錢,他見到王文很高興,邀請他到家中做客。

原來,趙東樓住在此地的一家青樓裡,同一個叫妮子的妓女相好。

王文和趙東樓在屋中喝酒談話之時,發現窗外走過一個身材窈窕,像仙女一般漂亮的女子,她還對著王文目送秋波。趙東樓說這是妮子的妹妹,名叫鴉頭,是青樓鴇母吳老太的小女兒。王文很喜歡鴉頭,但身上銀子不夠。趙東樓大方的借了他十兩銀子,王文夜裡便親近鴉頭,成了好事。

王文和鴉頭就這樣相互深愛了,他們一見鍾情。但是王文因此花光了銀子,以後的生活不知道咋辦,更無法長期和鴉頭相好,第二天就得分開。

鴉頭非常難過地說,我已將終身託付郎君,不如趁現在半夜,你帶著我逃走,遠遠離開這青樓,讓母親找不到我,我們找地方做點正經事謀生。王文一聽大喜,感動得淚流滿面,這才是真愛啊!出淤泥而不染者,世間一定有的。

二人商量妥當後,他帶著鴉頭悄悄溜出青樓,騎上他帶來的兩頭毛驢,鴉頭在驢屁股上貼上兩張符紙,這驢便有使不完的勁,雙蹄如飛,兩三個時辰就行了幾百裡,來到了漢口。

二人在漢口租房住了下來,王文對夜行之事非常驚異。鴉頭說,不敢相瞞郎君,我其實不是人而是狐,母親因我不肯接客,天天打罵我,今天碰到郎君,才算脫離苦海了,咱們今後就在這裡過日子。

王文並不因鴉頭是狐精而害怕,但卻擔心沒錢生活難以維持。鴉頭說,咱們兩個大活人,哪還擔心吃喝生存?怎會養不活自己?我又不要求富貴,哪怕是粗茶淡飯,只要能與郎君相愛相守,也知足了。

鴉頭腦子靈活,提議王文把驢子賣了,到市場上做點小買賣。王文照做,開了個小店賣茶賣酒。鴉頭也每天繡些披肩刺繡賺錢,不久日子就好了起來。一年之後,還請了老媽子和婢女。

夫妻的恩愛日子過了一年多,這天鴉頭對王文說,我預感災難要來了,不知道是母親還是姐姐找過來。當晚,妮子找來他們家中,鴉頭笑著迎接,但妮子拿出繩子,強行套住鴉頭要帶走。老媽子等人一起幫忙,才最終趕走了妮子。

鴉頭連忙收拾行裝,打算和丈夫逃到更遠的地方去。就在這時,吳老太闖了進來,不由分說,抓住鴉頭的頭髮,強行拖走了她。王文急得團團轉,他第二天連忙趕到六河,找到青樓要給鴉頭贖身,可是青樓裡人已經換人了,都不知道鴉頭被帶到了哪裡。

王文在六河打探很久,也找不到妻子,只好自己回了聊城老家。回家後他自己做點生意,家境也越來越好。

幾年後王文到京城去,經過育嬰堂時,碰到一個長得很像自己的小孩,王文很喜歡他。王文問孩子叫什麼名字,這孩子說他叫王孜,是聊城王文之子。

王文吃了一驚,自己怎麼有兒子了?以為是同名之人,但他喜歡這孩子,就把他領回家撫養。家裡人一見孩子模樣,都把他當成王文親兒子。王孜漸漸長大,他性格勇猛好鬥,力氣過人又喜歡打架惹事,父親都管不住他。

一天,王文在街頭碰著了落魄歸來的趙東樓,二人聊起來,才知道這王孜真是王文的親兒子,是鴉頭所生。而鴉頭當年被老娘帶到了京城,吳老太在那邊另開了青樓,將鴉頭囚禁起來。鴉頭生下兒子後,兒子被送到育嬰堂,吳老太每天毒打她,逼著她接客。

趙東樓當初也跟著妮子一家到燕京,可後來她的錢財,全被妮子騙取光了。有一天在鴉頭的勸告下,他明白了青樓女子無情,再留在那裡很危險,就離開她們回了老家,回家後他已經非常貧窮。

趙東樓拿出一封離開前,鴉頭寫給王文的信,讓王文和兒子想法救她。

王文給了趙東樓一些錢接濟他,回家後傷感不已。他把兒子的真實身份,和他狐精母親被囚禁,還在受難的事情跟兒子說了。

王孜這時已經十八歲了,一聽大怒,當天就啟程去了京城,打聽到吳老太青樓的住處,帶著刀衝了進去。當時妮子真在和新結識的商人飲酒作樂,王孜衝上去,一刀就把妮子姨媽殺了,妮子死後,變成了狐狸,客人嚇得紛紛逃走。

王孜還要行兇,欲殺鴇母外婆,那吳老太見狀不妙,一閃身不見了。

王孜是狐精之後,能看破隱身,抬頭見她到了屋梁上,當即從背上取下弓箭,一箭身中她心口,老婆子掉地而亡,也變成一隻老狐狸,王孜把狐狸腦袋砍下來,為母親報仇。而後進入內屋,找到囚禁母親的地方,將她救了出來。

鴉頭出來後,問母親和姐姐哪去了,王孜回答說殺了。鴉頭氣急,只是讓兒子來救自己,在信裡還說了放過她們,可兒子完全不聽自己的話。無奈,罵了兒子一通後,讓他快把她們屍體送到郊外埋了。

處理完這裡的事後,二人把吳老太屋裡的金銀珠寶全部收拾好,僱馬車回了山東聊城老家。

回老家後,夫妻重逢抱頭痛哭一場。王文問起了鴇母和妮子,王孜拿出袋子,從裡面取出兩張狐皮,說她們在這裡。把個鴉頭差點兒給氣死,大罵王孜忤逆不孝,可也拿這個兒子沒辦法。

鴉頭回歸後,王家益加興旺發達起來。但王孜這小子叛逆性子太強,連父母都管不住,時常頂嘴。一天晚上,趁王孜睡熟後,鴉頭把他死死捆在床上,然後用大針刺入他的腳踝、手肘和後腦多處,找到拗筋,用力給他挑斷。

王孜痛得大叫,可鴉頭毫不手軟。第二天王孜醒來後,連忙起床到父母面前跪下懺悔,說他以前幹的事,都不是人幹的。王孜誠心悔改,性格變得和女孩一樣好,村裡人都誇讚他。

02淤泥之中有清蓮

看完這則聊齋故事,真讓人感慨萬千,這個叫鴉頭的狐仙女子,一出生就在青樓裡,她母親是個無情的鴇母,養女兒,只是為了讓她們給自己謀取錢財,這實在讓人悲嘆鴉頭姑娘的命運。

命運這事兒,是無法掌控的,你出生在這個環境,就得面對現實

在這種環境中,鴉頭能怎麼辦?她並沒有屈服於現實,寧願挨母親毒打,也不願去做人盡可夫的青樓女子。直到,遇到王文之後,與他一見鍾情,便認定了他是自己今生的丈夫。最後,她竟然大膽的叛逆母親,跟著王文私奔逃走。這在那個封建時代,是背負著多大的壓力啊!

鴉頭並沒有向命運妥協,她的抗爭迎來了轉機,和王文逃出了鴇母老娘的魔掌後,二人在外地發憤圖強,漸漸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們勤勞善良的品質,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在自由的情況下,一個人只要肯幹,一定能過上好日子的。

可是災難再度來臨,吳老太親自前來搶走了鴉頭。在這種環境下,鴉頭十幾年間,寧願被母親關起來,整日挨打挨餓,也絕不願背棄自己的愛情,沒有失去貞純的靈魂和身體。她苦苦熬著日子,等待著脫離災難的一天。

最終,兒子長大後來解救了她,鴉頭這時才迎來真正的幸福。

在現實中,我們往往不得不屈從於環境,去做一些有違本心的事情。然後還能給自己找個理由,說迫不得已,可是你真正去抗爭過了嗎?

人就是這樣,一件件違心的事情做下去,最後整個人便墮落了。

有人可能會說,我沒有那麼高貴,我只是一介凡人。但這個想法,本身就是藉口,劉備教導兒子時留下兩句金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告訴我們生而為人,必須應該堅持著某些原則。這其實與鴉頭姑娘一樣,只有這樣堅持,不讓你的心蒙塵,才可能變成不受汙染的清蓮!

03教育子女不能心軟

故事中的鴉頭,人美心更美,她除了自身散發著聖潔的光芒外,在處理親情子女的問題上,也堅持著正直的原則,她能放下仇恨之心。

她的母親吳老太,是個很壞的女人,眼中只有錢,完全不在乎女兒的幸福。大女兒妮子,成了她的搖錢樹,榨乾了趙東樓的錢財。後來趙東樓沒錢後,就對他無情無義,逼著他離開。她百般毒打小女兒鴉頭,但鴉頭並沒有屈服。

就算老狐精如此,鴉頭對她也沒有大恨,因為她明白,她生育了自己,是自己的母親。後來兒子前來殺了她母親和姐姐後,鴉頭異常的傷悲,大罵兒子忤逆不孝。

兒子因為從小疏於管教,養成了這樣的性格,怎麼辦?不能由著他這樣下去,否則必會為家中招來災禍。後來鴉頭將兒子綁在床上,狠心挑斷他拗筋的情節,搞笑之餘又讓人無比動容!

是啊,教育子女絕不能心軟!以前沒教育好的,就一定要給他糾正過來。其實,人人都有一根拗筋,這絕非玩笑。我們做父母的,對子女就應該像鴉頭一樣,錯的,就一定要幫他改正過來,即便付出慘痛的傷痛,也一定要去做。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靜月山人),書評文章有部分情節引述自原著,解析文章精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參考資料:聊齋志異)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不知道大家有無發現,蒲松齡筆下的鬼大都與民間傳說中的鬼不同,她們不僅沒有一絲兇殘恐怖,而且楚楚可憐,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例如香港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她的原型便是《聊齋志異》篇章中的女鬼。
  • 《聊齋志異》中的「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原標題:聊齋中「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因而,作者筆下的女性多是美的,便不足為怪了   ■《聊齋志異》善於通過寫男性之「狂氣」,影寫女性「嬌韻」之美。按照古代禮法,男子狂放地看女性是「犯規」的,但《聊齋志異》中的男子並不管那一套。這種「狂顧」的失態表現,源自美的吸引力   聊齋世界,除了借寫林氏、呂無病、喬女等為數不多的醜女以表達「心之所好,原不在妍媸」哲理之外,蒲松齡筆下的女性大多美豔絕倫。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古代志怪小說都是怎樣描寫殭屍的,最嚇人屍變之《聊齋志異》
    殭屍,我們了解它大多是從香港恐怖電影裡,英叔的殭屍電影走進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我們印象中殭屍的形象基本上是穿著清朝的官服,臉色乾枯,力大無窮,而且跳著走路。今天我們先看清代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中對殭屍的描寫。
  • 聊齋志異之小謝——唐寧
    當初的《聊齋志異》系列真的聚集了好多美人,風情靈動的女子、古靈精怪的女子、妖豔動人的女子在小編心目中,既溫柔又可愛的女子就是唐寧姐姐飾演的小謝啦當初真的好喜歡小謝哦,她溫柔知禮,又不缺乏可愛的師妃暄也是驚豔了小編的童年那個時候年少,關注的點竟然是在師妃暄的名字上,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呢嘿嘿嘿戴著面紗也難掩唐寧姐姐的盛世美顏,她在小編心目中也是小仙女般的存在了電視劇中的小謝最後投胎重生成人啦,和陶望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霍思燕姐姐也在《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在蒲松齡的筆下,刻畫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狐仙、鬼怪、花妖,都與人類發生了各式各樣的情感糾葛,怪力亂神,讓人嘆為觀止。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的妻子劉氏,曾陪伴蒲松齡見證了19歲最為輝煌的時期,也陪伴他度過了後來落魄的幾十年。劉氏溫柔賢惠,恪守孝道,敬愛丈夫,是完美的妻子。而蒲松齡寫《聊齋志異》也得到了她極大的鼓勵。在蒲松齡筆下痴情的狐妖精怪身上,你總能發現劉氏的影子。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在《聊齋志異》當中有一些人是通過仙人、仙藥、道士、狐仙或鬼的幫助下得以起死回生。
  • 《聊齋志異》:鬼狐亦有情,值得閱讀的一部經典
    1987年由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上映,該劇講訴了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那感天動地的人鬼戀情,深受大家喜愛,這個電視劇是由清朝小說家的作品《聊齋志異聶小倩》改編而成的。《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以一段段鬼狐故事,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為後人所推崇和喜愛。
  • 《聊齋》中的濱州「誌異」
    □錢傑《聊齋志異》(據二十四卷抄本)卷一中的《屍變》,是很多人都覺得最嚇人的一篇。書上說,這個故事的發生地點在濱州陽信縣蔡店。這個所謂的「蔡店」離陽信縣城五六裡地(有人考證是現在城西北三公裡外的蔡王店村)。
  • 《聊齋志異》女子塑土偶紀念亡夫,感動閻王,讓其夫魂系土偶送子
    丈夫早逝,女子誓死不改嫁,感動冥司,命其夫魂系土偶,讓他們生子。《聊齋志異》土偶,一個離奇的故事。早些年間,沂水縣有位姓馬的人,娶妻王氏,夫妻倆日子雖不太富裕,但感情深厚,可惜的是情深不壽,馬某早亡,王氏傷心欲絕。
  • 相生相剋:《聊齋志異》裡的驅魔靈物!
    在《聊齋志異》的許多驅魔人身上,都有著揮之不去的巫術印跡。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靈物巫術,相剋巫術,符咒巫術,儀式巫術。1、《聊齋志異》中出現的靈物巫術種類繁多,涉及到的靈物有桃木、劍、瓶、葫蘆、官印、香等。先來看桃木。卷八《鬼妻》中記載,泰安人聶雲鵬的妻子死後成鬼,回家為祟,與聶雲鵬新娶的妻了為敵。
  • 《聊齋志異》中最詭異的一個女子,不知為何這個姑娘總是面帶笑意
    蒲松齡生在明清易代的亂世 ,從青年時期便熱衷於記述神仙鬼怪等奇聞異事,他把黑暗的社會現實與個人遭遇的坎坷造成的「孤憤」、「狂痴」的人生態度融入了作品中,收集民間傳說、以野史佚聞為創作憑藉,融入自己的個性創造加工,於康熙十八年將已有篇章結集為《聊齋志異》。《聊齋志異》中,筆者最喜歡的故事便是嬰寧。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為什麼都說《野狗》是最恐怖的一個?
    《野狗》是蒲松齡創作的一篇僅280字的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節也很簡單。然而其恐怖程度甚至超過了著名的《畫皮》,其原因就在於這是一篇披著鬼神外衣的紀實文字,真實的再現了幾百年前清軍對山東地區的一場大屠殺。
  • 從亞馬遜書評到博爾赫斯,解析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聊齋的故事內容豐富,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書生與狐妖。
  • 《聊齋志異》中最具詩意的人鬼戀,從吟詩開始,到詩意的結束
    」一、詩話清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以說是我國志怪鬼狐小說的傑作,因為蒲松齡本身便是詩人,所以《聊齋志異》中,經常會在故事中穿插詩歌,這已經成為了《聊齋志異》的一個特色了。而《聊齋志異》中,各種各樣的人鬼、人狐的愛情故事,也早已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經典。
  • 神魔鬼狐百態生,看《聊齋搜神記》如何盤點《聊齋志異》經典故事
    由四九遊戲發行的全新聊齋題材東方志怪卡牌手遊《聊齋搜神記》,測試預約火爆進行中。《聊齋志異》裡記載了近500篇故事,或歌頌愛情,或揭露人性,或批鬥封建官僚,無一展現了世間百態。其中的許多經典故事,更是傳頌於世,家喻戶曉。
  • 《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深度解讀】  作者:沈大力(作家、翻譯家)  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他在2005年面世的兩卷全譯本序言裡說:「翻閱這部《聊齋志異》,任何一個讀者,無論其意願好壞,都不免會感知到作品的出類拔萃,世界文學裡罕有其匹。該書應在世界文壇佔有重要地位。」  在雷維眼裡,蒲松齡便是中國古典文苑中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達摩。他不肯順世隨俗,而是一心參禪,以文筆引人走入一個清平世界。
  • 聊齋志異中的忠犬八公
    古代版的忠犬八公,聊齋志異上有一篇故事—義犬,專門講述了狗對主人的忠誠。話說,山東有一商人,在外經商多年,頗有收穫,於是便打算乘船回家。正當他準備上船時,看到岸邊有一屠夫正要屠宰一隻狗,狗的叫聲撕心累肺,商人心有不忍,便出雙倍價格買下了這隻狗,並帶著它上船了。船開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然是一個賊船,一船人都是盜匪,夜間,盜匪搶走了商人的行李,並且用羊毛氈裹住了商人,將他扔下河中。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視劇中,你還記得唐寧的小謝嗎?
    對於《聊齋志異》這本書,相比許多隻要稍微有點文化的都知曉,就算不知曉,估計也知道這些年在電視劇上放映的《聊齋》諸多改編電視劇。說起來,對於《聊齋志異》這本小說,小編是真的佩服古人,無論是在網文圈,還是在娛樂圈,都引起巨大的轟動,在網絡文學圈子裡,估計許多仙俠類的作者都取材這本書,不信的話,只要搜索聊齋兩個字,絕對會出來很多數。當然其中的小說,大部分都是種馬文、文抄公,亦或者接著《聊齋》的皮,來寫一些其他的東西,反正肯定不是正宗的古典聊齋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