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2020-12-24 光明網新聞中心

  【深度解讀】

  作者:沈大力(作家、翻譯家)

  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法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弗納克宣告: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出版。這部名著的核心人物是美麗善良的「狐仙」,曾給諸多中國藝術家以創作靈感,其中《俠女》篇搬上銀幕頗得好評,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這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傳播的大事。

德·裡拉唐作品《薇拉》 資料圖片

  《聊齋志異》20餘位法譯者裡,已故漢學家安德烈·雷維所譯的篇幅最多、最全。他在2005年面世的兩卷全譯本序言裡說:「翻閱這部《聊齋志異》,任何一個讀者,無論其意願好壞,都不免會感知到作品的出類拔萃,世界文學裡罕有其匹。該書應在世界文壇佔有重要地位。」

  在雷維眼裡,蒲松齡便是中國古典文苑中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達摩。他不肯順世隨俗,而是一心參禪,以文筆引人走入一個清平世界。

  《聊齋志異》兼有「怪異」與「神奇」兩類特性,與歐洲純美的「神奇」有異質反向的區別。按修辭學鑑衡,《聊齋志異》的突出特色是《山海經》《太平廣記》和《幽冥錄》中傳統的「怪異玄幻」,蒲松齡所言之事讓人深以為異、驚奇不已。《綠衣女》敘述秀才於璟在醴泉寺夜讀,忽一綠衣女子來訪:「於驚起,視之,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曾經,秀才聞女簷間呼救,仰首見一大蜘蛛追捕一隻綠蜂。他將奄奄一息的小蜂救回。只見小蜂伏在几上,蘸取墨汁寫下一個「謝」字,展雙翅穿窗飛走。這隻蜂原來就是那位綠衣女。

  《伍秋月》描繪高郵王生夢中遇15歲夭亡的「如仙少女」秋月,夢醒至「其沒處」,「發棺視之,女顏色如生。」作者追述前塵,王生曾因護其兄殺公役,累及秋月坐牢,後獲救,二人姻緣既定。「生素不侫佛,至此皈依甚虔。」如此離奇的幻夢,亦見於《荷花三娘子》。在此,蒲松齡又寫湖州士人宗湘若遇妖狐,「兩情甚諧」。最終,「夙業償滿」,狐女告別。「驚顧間,飛去已高於頂。宗躍起,急曳之,捉得履。履脫及地,化為石燕;色紅於丹朱,內外瑩徹,若水精然。」

法文版《聊齋志異》中的《紅玉》插圖 資料圖片

  蒲松齡在1679年寫的《聊齋自志》裡明言:「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盧耶……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他看破紅塵,浪漫幻想,神馳「它處」另一種洞天福地,在「幻由人生」的《畫壁》中展現朱孝廉面對「天女散花」的奇境。而《羅剎海市》和「遠絕人世」的《仙人島》乃是蒲松齡浮海求索的另一類烏有之鄉,旨在擺脫迷失於物質「進步」的紅塵。

  讀《聊齋志異》這些玄幻篇章,筆者自然聯想到法國奇幻文學作家維利耶·德·裡拉唐的遺作《薇拉》。它講的是阿託爾伯爵的奇異故事。阿託爾伯爵的愛妻薇拉亡故,埋葬之日,他絕望之極,將墓園的銀質鑰匙取下,扔進亡妻墳塋。一天黑夜,他夢見薇拉重返人間,緩步來到他床前,輕呼其名「羅傑!」突然,一把鑰匙從床上滑下,落地有聲。羅傑驚醒,彎身將之拾起,恰是他原先扔進薇拉墓穴裡的那把銀鑰匙。人們會想像那是墓中人帶回家來的。這是與《綠衣女》《伍秋月》及《荷花三娘子》一般的神奇故事。

  讀者在《聊齋志異》裡仿佛看到一些歐洲奇幻文學的意象,發現與斯威夫特、霍夫曼、塞萬提斯、諾迪埃、納爾華及莫泊桑等歐洲奇幻文學家不約而同寫就的傳奇場景和志怪情節。蒲松齡的《畫皮》與泰奧菲爾·戈蒂埃的《女鬼戀情》境況就頗為相似。《畫皮》講述太原王生的遭際。王生途遇一位二八佳麗,甚艱於步。此女卻是獰鬼,執彩筆繪人皮披於身,化為美婦。王生心生愛慕,結果被厲鬼掏心而去。異史氏蒲松齡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

  而實際上蒲松齡的「怪異」與歐洲的「神奇」有所不同。《貝洛童話》《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的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和海的女兒都奉行「王子崇拜」,競相為既立偶像頌德,而蒲松齡卻鄙夷權貴。在表達撰寫《聊齋志異》的初衷時他明確說道:「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爭光,逐逐野馬之塵,魍魎見笑。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由命筆,遂以成篇。」

  他深受屈原、李賀等先賢感染,繼承韓非《孤憤》衣缽,矛頭直指世上豪強享受的特權。「孤憤之書」《夢狼》就是一篇思維深透、入木三分的檄文。作者寫直隸白翁走訪為官的長子,至其衙署:「窺其門,見一巨狼當道,大懼,不敢進……見堂上、堂下,坐者、臥者,皆狼也。又視墀中,白骨如山,益懼……忽一巨狼銜死人來,翁見之心怔忡不寧,辭欲出,而群狼阻道。俄有兩金甲猛士闖堂,出繩索捆綁堂主,翁子撲地化為虎,露出尖銳鋒利牙齒……」蒲松齡嗟嘆:「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而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於虎者耶!」

艾倫·坡作品《黑貓》 資料圖片

  蒲松齡在《成仙》裡怒斥「強梁世界」,在《促織》《席方平》《紅玉》《梅女》和《續黃粱》等篇中,揭露封建社會暴虐的統治者都是「人面獸心」的「屠伯」,蒲松齡在「三生石」前聽牧童唱道:「此身雖異性常存」,感於此,借鬼狐靈異志怪,提示人間現實,聲言:「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不難看出,蒲松齡筆端「水清石見」,映射的是逼真的現實境遇,與歐洲美化塵世的天真爛漫童話迥異,而更接近薄伽丘的《十日談》。依此視角,筆者願將中國的蒲松齡與美國的艾倫·坡相較。

  艾倫·坡不失為西方奇幻文學巨匠。在他的短篇《橢圓肖像》中,畫家凝眸自己所繪栩栩如生的妻子肖像,喊道:「這確實就是生命!」畫家發現他的作品凝聚了妻子的生命,又悲嘆:「可她死了!」他在《貝蕾尼斯》裡悲觀斷言「災禍種種。地上的苦難多樣。」確實,真實的人間如雨果的「笑面人」,異化的笑臉掩蓋著難言的人世苦楚。艾倫·坡的長詩《烏鴉》、詭異小說《赤色死亡面具》《黑貓》和《心映》,都是玄色的結晶,可與蒲松齡的作品相比擬。若說中國古代有「柳泉居士」蒲松齡,艾倫·坡即是大洋彼岸的蒲松齡。中國的志怪故事從社會深度層面上勝過歐洲童話,只是在傳播上有所欠缺。

  蒲松齡與艾倫·坡二人都一生坎坷,家境貧寒,且都有喪妻之痛,自身發展亦受阻礙。艾倫·坡在南北戰爭後被污衊為「南方里奇蒙的豬玀」,終生潦倒,每每「對酒無歡只欲愁」,深惡社會不公,反抗壓迫,反對特權。他將一腔悲憤流露於泛文學作品的形制奇特,幻由心生,訴諸鬼狐妖怪。

  蒲松齡的精神狀態與艾倫·坡頗為相似。他曾在《聊齋自志》裡嘆息:「門庭之悽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

法文版《聊齋志異》封面 資料圖片

  蒲松齡是個逆潮流、敢於挑戰世俗的高雅文士。按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百姓視狐為妖,稱為「鬼狐」。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三十四章就講述孫悟空在花果山痛打狐狸精。凌濛初在《二刻拍案驚奇》裡描繪九尾狐外貌美豔,讓人一見便魂飛天外,結果遭受其害。九尾狐被認定為來人間作祟的「禍水」。可是,蒲松齡反其道而行之,將「妖狐」變成給詩文靈感啟示的繆斯女神,回歸原始田園牧歌境界。

  《聊齋志異》卷一《嬌娜》中,孔生為孔子後裔,工詩,遇皇甫公子,二人成為摯友。孔生患疾,皇甫之妹嬌娜療之。嬌娜偕阿松來,與孔生成禮。嬌娜與兄一族實為野狐。天降兇殃,嬌娜為惡鬼所攫,孔生以身赴難相救,皇甫一門得以團聚,孔生與皇甫公子兄妹若一家然。狐女阿松產子小宦,長成韶秀,出遊都市,人人皆知其非凡人。蒲松齡說:「餘於孔生,不羨其得豔妻,而羨其得膩友也。」

  《聊齋志異》卷九《鳳仙》裡,作者講述廣西劉赤水跟大仙、水仙和鳳仙三位狐女的奇遇。赤水與三姐鳳仙相愛,成婚之夕,三狐女輪番吟詩,鳳仙低唱:「夜夜上青天,一朝去所歡,留得纖纖影,遍與世人看。」蒲松齡將狐女的倩影留與世人看,在「異史氏之言」裡祝曰:「吾願恆河沙數仙人,並遣嬌女婚嫁人間,則貧窮海中,少苦眾生矣。」

  這是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為人類留下的祈願。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2日 13版)

[ 責編:李伯璽 ]

相關焦點

  • 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德·裡拉唐作品《薇拉》 資料圖片法文版《聊齋志異》中的《紅玉》插圖 資料圖片艾倫·坡作品《黑貓》 資料圖片法文版《聊齋志異》封面 資料圖片【深度解讀】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在《聊齋志異》當中有一些人是通過仙人、仙藥、道士、狐仙或鬼的幫助下得以起死回生。
  • 中國的「狐狸精」和西方的「蝙蝠吸血鬼」
    狐狸精以中國為主的東方,狐狸絕對是最靈異的動物。從秦末的狐鳴呼曰: 〃大楚興,陳勝王〃,到清朝的《聊齋志異》,狐仙,狐狸精的觀念數千年都深入人心。早期,中國只有狐狸精的傳說,後來,受關外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薩滿教「萬物有靈」的影響,「狐仙」的靈異觀念漸漸大眾化,最後「狐狸精」和「狐仙」兩種觀念互相影響,互相嫁接,基本上合二為一,人們也不再糾結於二者區別。
  • 秋瓷炫《聊齋之狐仙》登衛視 絕美演繹曠世戀情
    全新版聶小倩  搜狐娛樂訊 由經典著作《聊齋志異》改編的古裝神話大戲《聊齋之狐仙》已於12月6日強勢登陸廣東衛視和東南衛視,這部經典巨製曾被無數懷有浪漫情懷的電影人翻拍多次,創造出不同瑰麗的經典人物,此次,韓國演員秋瓷炫再創經典
  • 《幻書啟世錄》新角色「聊齋志異」亮相 狐女嬰寧來也
    現在,遊戲又公布了一位新角色「聊齋志異」,狐女嬰寧作為其幻書,來到阿克夏書館。《聊齋志異》出自清代小說家蒲松齡之手,書中的諸多鬼神志怪故事為大眾所津津樂道,而經常被人提起的還有書中那些美豔的花精狐妖。此次登場的新角色「聊齋志異」的幻書就是狐仙小姐姐嬰寧了,她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明媚的笑容以及那顆純粹如一的初心。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悽美、悲催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全書共有490餘篇,都寫的狐仙、鬼妖、人獸等事務。蒲松齡出身沒落地主家庭,幼時聰明,然而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聊齋》的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類別:第一類是人間男子與異類的女性之間的愛情故事,如《小翠》《綠衣女》《嬌娜》《聶小倩》《嬰寧》。在《聊齋志異》正面歌頌的那些超越人鬼界限的愛情故事中,男方無一例外的是人,屬於異類身份的,一定是女方。
  • 《聊齋志異》中的女鬼和女狐狸精,為什麼她們都喜歡窮書生呢?
    蒲松齡編著《聊齋志異》時已經三十多歲了。作為一個破落書香門第出生的英俊才子,蒲松齡在十九歲時連續考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名噪一時,但此後卻裹足不前,屢試不第。三十一歲時以後迫於家貧,返回故鄉設帳教學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涯,並且邊教書邊應試終究最終還是個窮秀才。
  • 《聊齋之狐仙》上星播出 鄭凱飾竹精表現搶眼
    《狐仙》中鄭凱表現搶眼鄭凱時裝英氣逼人  搜狐娛樂訊 由當紅偶像明星秋瓷炫、鄭凱等領銜主演,匯集了徐錦江、樊少皇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古裝神話大劇《聊齋之狐仙》已於12月6日強勢登陸廣東衛視和東南衛視與觀眾見面。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在蒲松齡的筆下,刻畫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狐仙、鬼怪、花妖,都與人類發生了各式各樣的情感糾葛,怪力亂神,讓人嘆為觀止。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科舉失意的他轉而開始對民間光怪陸離的狐妖精怪的故事感興趣,於是便開始收集民間故事,經過自己的加工之後,用盡大半生的經歷,寫出了驚世之作《聊齋志異》。如果說聊齋中的書生都是蒲松齡自身的寫照,那麼他筆下溫柔小意、美麗多情的狐妖精怪,就全都是他妻子的影子。
  • 聊齋志異:只談愛情,不談生子?我蒲松齡第一個不同意
    狐仙:永遠不過時的文學題材騰訊動漫的王牌動漫作品之一,就是《狐妖小紅娘》,在這部動漫作品中講述的是人類白月初與狐妖塗山紅紅的愛情故事,也穿插著各種人與妖怪,人與狐仙,或悽美或幸福的小故事。其中王權富貴那句:「如果我們可以活著出去,萬水千山,你願意陪我一起去看嗎?」多次引人淚奔。
  • 一篇發生在濟南的《聊齋志異》小說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發生在濟南省城的小說也有不少,畢竟蒲松齡57歲時還去過濟南參加鄉試。
  • 從亞馬遜書評到博爾赫斯,解析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聊齋的故事內容豐富,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書生與狐妖。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該書是第一本系統展示蒲松齡詩詞研究成果的選集,蒲松齡紀念館精選發表在《蒲松齡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的研究文章四十一篇,匯聚了路大荒、王利器、趙儷生、趙伯陶、鄒宗良 、馬瑞芳、趙蔚芝、白亞仁、八木章好等中外名家力作,涉及蒲松齡的生平思想、詩詞遺稿搜集、作品編年和辨偽、本事考證、思想內容、藝術風格及與《聊齋志異》的比較等,相對完整地呈現出蒲松齡及其詩詞的面貌。蒲松齡研究專家袁世碩教授題寫書名,並傾情作序。
  • 好看的古裝神怪電視劇推薦:《新聊齋志異》
    最近劇荒,酷愛看古裝劇的我在記憶裡找出了一部讓我童年印象深刻的劇,那就是我要推薦的這部2005年播出的《新聊齋志異》。《新聊齋志異》劇照《新聊齋志異》由六個小單元構成,全部改編自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作為新式系列劇的典範之作,你仔細看這部劇的劇照你就會發現,這部劇簡直是眾星雲集。
  • 《聊齋志異》:鬼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蒲松齡在書齋中設了一個茶棚,專門詢問一些奇聞異事,然後把聽來的這些事情加工潤色之後記錄下來,《聊齋志異》便由此而生。
  • 聊齋志異之小謝——唐寧
    當初的《聊齋志異》系列真的聚集了好多美人,風情靈動的女子、古靈精怪的女子、妖豔動人的女子在小編心目中,既溫柔又可愛的女子就是唐寧姐姐飾演的小謝啦當初真的好喜歡小謝哦,她溫柔知禮,又不缺乏可愛的師妃暄也是驚豔了小編的童年那個時候年少,關注的點竟然是在師妃暄的名字上,就覺得怎麼會有人叫這麼好聽的名字呢嘿嘿嘿戴著面紗也難掩唐寧姐姐的盛世美顏,她在小編心目中也是小仙女般的存在了電視劇中的小謝最後投胎重生成人啦,和陶望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霍思燕姐姐也在《聊齋志異
  • 《聊齋》中的濱州「誌異」
    □錢傑《聊齋志異》(據二十四卷抄本)卷一中的《屍變》,是很多人都覺得最嚇人的一篇。書上說,這個故事的發生地點在濱州陽信縣蔡店。這個所謂的「蔡店」離陽信縣城五六裡地(有人考證是現在城西北三公裡外的蔡王店村)。
  • 從1960年《畫皮》到《美人皮》,聊齋宇宙60年的影視劇改編之路
    與以上兩部更能呈現魔幻史詩的影視劇改編不同,展現人鬼狐仙故事的《聊齋志異》,雖然視野要小了一些,但這一古典名著通過鬼和狐的故事來傳達對人類自身的反思,反而更能引起普通大眾對自我世界的思考與情感的共鳴。值得稱道的是,影片的主創也闡述了蒲松齡對於社會、對於人以及鬼神的觀點,一個最為直接的旁證是蒲松齡在門上的對聯「禍福皆自取,神鬼本無憑」,蒲松齡雖然在《聊齋志異》裡寫了很多鬼神的故事,但他本身並不相信世上有鬼神,他更相信這一切皆是人自己所為。因此,蒲松齡看似寫的是鬼神,實際上他寫的還是人。
  • 《聊齋志異》:鬼狐亦有情,值得閱讀的一部經典
    1987年由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上映,該劇講訴了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那感天動地的人鬼戀情,深受大家喜愛,這個電視劇是由清朝小說家的作品《聊齋志異聶小倩》改編而成的。《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以一段段鬼狐故事,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為後人所推崇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