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我們祖國的發展,一大批的先驅者無疑獻出了終身的努力,這其中也包括國家科技起飛的領軍人物們,比如鄧稼先、梁思禮等人。但是,今天要講的卻是一個反面人物:他用祖國的錢出國留學,卻在學有所成之後毅然放棄了祖國的國籍。對於這樣的人,我們不談對錯,只看看他最終的人生結局便可知曉好與不好。
為了高利益,他毅然放棄回歸祖國,成為美國的飛彈研究員
在我國歷史上,"庚款留學生"事件是很出名的,當然,這是某些國家險惡的用心所在。但因為這樣的機會,我們國家也真正培養了一批重要的人物,他們為祖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只不過,遺憾之事難免發生,比如有些留學生真正成為某些國家挖掘我國內人才的意願,就對意志不堅定的人造成了影響。
林燁,1918年出生於北京,早期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他與梁思禮是好友,也是同一批留學美國的留學生。因為自身物理與數學方面的才華,林燁被祖國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所以,這樣的人物如果可以學有所成,成而歸來,那對祖國是有著非常大的益處的。
可惜的是,林燁身為一個中國人,卻在去了美國之後,很快便被美國優渥的生活條件所吸引。當留學畢業之後,美國便對這批留學生展開了各種攻勢的人才"挽留",好友梁思禮不顧一切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林燁卻猶豫了:畢竟,當時我們國家的條件擺在那裡,一切都是剛剛起步,困難可想而知。
所以,當美國提出可以給林燁優厚的工作崗位,年薪30萬美元的時候,林燁竟然一口答應下來。那個時代的一百萬,或許真的是個天文數字,但讓人感到可悲的是,它不應該是購買科學的價格。可惜林燁這樣的高智商留學生,竟然將自己的才華打包"賣"掉了。
很快,林燁成了美國籍居民,被分配到波音公司的研發團隊,而且,當時美國很多高層人物都與他走得密切,這讓林燁更加認為,自己放棄祖國國籍成為美國居民的選擇是正確的。所以,林燁為了在美國更好的發展,開始不遺餘力地為美國軍事科技研發貢獻著力量。
民兵-1A、-2、-3等系列洲際飛彈都有著林燁的貢獻,與此同時,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們國家意味著什麼。
當時正值美國、蘇冷戰時期,美國方面就用這些飛彈來制衡蘇聯,包括我們國家。而這些飛彈,在當時的科技力量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也就意味著,林燁親手貢獻了飛彈,讓他來對付生養自己的祖國。
當然,林燁也為此得到了美國更多的利益,後來還被聘請到五角大樓工作。但這對於他的好友梁思禮而言,卻是不屑一顧的,他這樣評價林燁:即使年薪再高,但研製出來的飛彈瞄準祖國,就不配為中國人。
一味地逐利而行,最終結果會是什麼樣?林燁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說我們國家給了留學生來去自由的權利,但卻從來不是讓他們拿起自己手中的才學來對付自己祖國的藉口。
林燁背棄自己出生的現實,加入美國籍不說,還將研發的飛彈對準了自己的祖國,這種行為是所有中國人都不能接受的。
法國的科學家巴斯德說過:"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不知道當時的林燁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但從他一味逐利而行的行為來看,他的眼裡無疑只有利益,祖國是什麼?尊嚴又是什麼?想來他是從沒有想過的。可惜這樣一個高智商的人物,卻失去了普通人都懂得的最基本的為人道理。
當然,人總是有時間反思自己人生的機會,當你的輝煌不再,當你的人生走近尾聲,回首是每個人必經之路。
林燁作為一個普通人,他也不能免俗。進入晚年之後的林燁,或許徹底感受到了孤獨。畢竟,他離開祖國之後,便從此再無緣踏入國家的大門。
當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林燁深刻感受到葉落歸根的美好,只不過他想要回國的想法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為了奢侈。祖國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卻不是你無條件的收容所,當年你放棄了國籍,今天便再也不可能在祖國面前任性了。
所以,晚年的林燁一直說自己思念著故鄉,可是,故鄉是哪裡呢?你年輕時放棄的,便是你晚年時想念的。故鄉於你可以輕易放棄,但你於故鄉同樣可以被放棄。也正因這種思而不得,林燁的晚年是生活在遺憾當中的。
項羽曾經說過,取得榮譽不能回鄉,那就無異於錦衣夜行。林燁一輩子在美國風光,至晚年才想起"故鄉",是想衣錦歸鄉嗎?可這與自己當初放棄國籍的舉動是多麼矛盾?難怪網上就有網友這樣表示:你的祖國是美國。
這時,我們再回看當初頂著各種壓力,不視金錢與利益而努力歸國的梁思禮,同為好友,可結局卻相去甚遠。梁思禮為我們國家軍事科技領導人物,是國人為之尊重的科學家,而林燁,卻只能是一個背叛了祖國,貪圖享受的逐利之人。
如今,我們國家強大了,但依舊還會有林燁式的人物存在。在他們的眼裡,可能美國是人間的樂土,可他們想要享受的樂土只表現於你物質上。一個人固然需要物質的輔助來生存,但卻不能摒棄精神上的支撐而存在。否則,你也只能是一具行走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