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放棄中國國籍,幫美國研製飛彈的清華天才林燁,結局如何?

2020-12-17 騰訊網

這幾天,因為複雜的國際形勢,「留學生」成了一個備受矚目的群體。隨著各類相關新聞的刊發,他們身上複雜的側面也一點點被揭開。

其實,在當今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留學生」早就不是一個自帶光環的身份了。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國留學生的身影。他們中,有德才兼備的出色人才,也有混吃等死,靠父母蔭蔽的「混世魔王」;有心繫祖國,為理想而奮鬥的愛國者,也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他們遊走在國與國的邊界之間,汲取著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養分,也面臨著比一般人更多的,跨文化背景下的壓力。有的人,能夠將這種壓力變為動力,奮勇爭先,為國爭光;有的人,則在壓力下潰不成軍,失去了底線,低下了自己的頭顱。

這些壓力和選擇,在「留學生」這個群體出現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時,就註定了伴隨他們左右,成為他們人生中必須要面對的一部分。

庚款留學生:血淚中浸泡出的「大師」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批公派留學生,是與我國近代百年來屈辱的歷史捆綁在一起的,他們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作「庚款留學生」。

所謂「庚款」,說的是「庚子賠款」,也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軟弱的清政府在戰敗後與列強籤訂的《辛丑條約》中劃定的賠款。

在當時,列強爭相蠶食、瓜分中國這片傷痕累累的土地,美國因為隔著一個大洋,不能像其他西方國家或者日本、沙俄一樣佔盡便宜,於是就想出了一個法子:他提出,這筆賠款中,超出美國戰爭損失的一部分,會用來與清政府和後來的民國政府聯合培養一批中國留學生。

這聽上去似乎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然而,這種「留學」,本質上,是美國想要不花一分錢,掌握當時的中國在教育方向的話語權,並搶奪中國的頂尖人才。

而當時的中國政府,雖然能猜到美國的居心,但為了能順利求和,也只能答應下來。

於是,自1909年起,清政府開始在北京招考「庚款留學生」。招考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通曉英文,還需要「身強體健,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考取了名額的庚款留學生,都是各個領域的翹楚,其中的很多人,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我們現在都聽過他們的大名:梅貽琦、胡適、趙元任、竺可楨……

許許多多的人才,在得到留學的機會之後,即使見識過了廣大的花花世界,也在美國獲得了有著豐厚報酬的工作,但最後,他們都選擇了回到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成為了社會變革的推動性力量,讓美國的如意算盤落了空。

也許,正因為身上背負的「庚子賠款」太過沉重,混合了太多屬於民族和國家的,無聲又悽豔的血淚,才讓這些真正的「大師」,始終不肯彎下他們驕傲的脊梁。

林燁:將炮口對準祖國的清華才子

北伐勝利之後,雖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但是「庚款留學生」仍然被國民政府保存了下來。其中,有一批留學生尤為引人矚目。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批人,可以說是奠定了當今世界軍事力量布局的重要存在,他們的名字分別叫:鄧稼先、梁思禮、楊振寧、林燁。

沒錯,「兩彈元勳」、「東風飛彈」研發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和美國「民兵」洲際飛彈的設計者,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裡,有過一段同窗之誼。

他們曾經懷抱遠大理想,一起漂洋過海,最終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林燁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他出生於1918年,從小,就在物理和數學方面顯露出了驚人的天賦,後來順利考入了清華大學,成為被老師和同學交口稱讚的學生。

30年代,他通過國民政府的招考,成為了一名「庚款留學生」。林燁雖然因庚子賠款而獲得了深造的機會,但他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場生靈塗炭的戰爭,對民族的苦難也沒有著切身的體會,這種心態,讓他成為了一個以自身利益為先的利己主義者。

畢業後,美國為當時的這批優秀的留學生都提供了待遇優厚的崗位,年薪高達30萬美金。面對巨額的財富,林燁毫不猶豫,一口答應。

很快,他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到了波音公司的研發團隊裡,作為高級工程師,開始與美國空軍聯合研發洲際飛彈系統。

1960年,在林燁42歲的時候,他主持研發出的「民兵」洲際飛彈系統,成功地讓美國成為了當時軍事打擊力量最強的國家,讓美國有了能力將炮口對準中國——自己的祖國。

林燁也因此,一躍成為了波音的首席工程師。

與他相對的,林燁的同班同學梁思禮和鄧稼先,卻義無反顧地選擇離開了美國,回到中國。

前者,成為了東風系列飛彈的設計者,後者,則主持了「兩彈」的研發工作,讓中國不再成為任人宰割的魚肉,在世界上開始能夠開口發出自己的聲音。

而林燁,終其一生,也沒能再踏上中國的土地。他晚年,曾經發出過無法「葉落歸根」的感嘆,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結語

普法戰爭爆發後,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在聽說德國強佔了自己祖國的領土之後,依然拒絕了德國波恩大學向他遞來的橄欖枝。

他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在國防領域,這句話無疑被賦予了更深刻也更殘酷的意義。1840年以來,這段動蕩的,充滿著烽煙的年代,有無數人都必須為了生存和前程,做出各種各樣痛苦的選擇。

鄧稼先和梁思禮是值得尊敬的,他們的選擇,超脫了個人的追求,而將理想放置在了家與國的基石之上,也正是因為這種崇高的追求,也讓他們突破了無數艱難險阻,成為歷史的豐碑上閃閃發光的名字,是當之無愧的「天才」。

而林燁,則有天才之名,卻無天才之實。一個人人生的厚度,不取決於他的腦筋有多靈活,他的知識有多豐富,而取決於,他是不是一個,在走過自己漫長的人生道路之後,可以無愧於心地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無悔」二字的人。

晚年的林燁說,自己思念故鄉,但「故鄉」本身,代表著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情感和責任的寄託,

在他造出飛彈,指向自己的祖國時,這位天才,就註定已經是一個失去故鄉的人了,他也註定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相關焦點

  • 清華天才林燁:公費出國卻主動放棄國籍,為美國造飛彈,晚年如何
    但是,今天要講的卻是一個反面人物:他用祖國的錢出國留學,卻在學有所成之後毅然放棄了祖國的國籍。對於這樣的人,我們不談對錯,只看看他最終的人生結局便可知曉好與不好。為了高利益,他毅然放棄回歸祖國,成為美國的飛彈研究員在我國歷史上,"庚款留學生"事件是很出名的,當然,這是某些國家險惡的用心所在。
  • 清華天才林燁:寧可放棄中國國籍,也要幫美國造飛彈,後來怎樣了
    在同學們都紛紛回國為祖國做貢獻時,他卻選擇了留在美國。 此後更是幫助美國研究出對付中國的飛彈,幫助敵人將炮口架到家門口! 這個人就是林燁。 林燁出生於北京 ,從小在首都長大,是個純正的北京人,然而這樣一個地道的北京人卻做出了賣國求榮的可恥行為。
  • 放棄中國國籍,給美國造飛彈的清華天才,晚年卻想回國
    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應該就是日本了吧,唐朝時跟中國學,中國落後跟西方發達國家學,無數人才誕生讓日本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而近代為了自救,我國也不斷選拔派遣優秀人才出國,在之後國家需要他們時能夠及時伸出援手。很多優秀人才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世界萬千,總有例外,即使新中國成立獲得獨立自主,他們為了卓越的生活條件依然堅持在國外。
  • 清華畢業後,主動放棄中國國籍,替美國造出飛彈,晚年想歸國被拒
    清華大學是我國的最高學府之一,每年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但在清華的歷史中,有這麼一個人,在畢業之後主動放棄了我國國籍,然後投身於美國,並且幫助美國造出了飛彈,晚年想要回國卻是遭到拒絕。而成為科技強國後的美國,卻是開始了對我國的「科技封鎖」。早些年我國各領域發展緩慢,因此很多優秀的人才選擇到美國發展,因為美國有些更健全的科研環境,以及更好的福利待遇。而我們今天說到的清華才子林燁,就是其中之一,當年在清華的時候,林燁就是很出名的才子,後來在國家的幫助下,前往美國留學。但是沒想到這一去就不再回來,反而是投身於美國的科研事業。
  • 寧願放棄中國國籍,也要幫美國造頂尖飛彈的清華才子,現狀如何?
    值得慶幸的是,不少科學家都歷經磨難、無視誘惑回來報效祖國,這才讓中國的武器和科學技術取得了多項突破。但不是所有科學家都能抵制住誘惑來報效祖國的,像林燁這樣放棄中國國籍,加入美國的人還有很多,中華民族並不會為他們感到驕傲,無論他們在科研領域有多大的建樹,都始終為國人所不齒。林燁出生於北京,原本是一名中國人。
  • 我國天才林燁:放棄中國國籍,替美國研製民兵飛彈,背叛祖國!
    要培養出很多科研人才,國家就必須有很好的教育條件和科研環境,但近代中國被戰火掩埋,教育事業發展是十分緩慢的,因此在上個世紀有很多國人去往國外留學。新中國建立後,國家的很多地方剛剛起步,為了儘可能地快速壯大起來,國家號召海外僑胞回國建設,很多人因此回到了祖國,錢學森先生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 寧可放棄中國籍,也要幫美國制飛彈的清華天才,老了想回中國?
    據悉,自1949年以來,中國被公認的移民潮有兩次,上世紀80年代初的出國留**,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技術移民潮。時代在發展,移民群體也發生了改變,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成為新世紀移民的「主力軍」,而中國人就是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提到知識精英移民的一事,不由想起當年的清華才子——林燁,寧可放棄中國籍,也要抱美國研究飛彈,如今年事已高卻想回中國養老?
  • 清華才子公費美國留學,為美國研究飛彈,放棄國籍,晚年回國遭拒
    時期,有很多走出國門去外求學的愛國人才,在學成之後幾經艱難返回國內的,投身到國家的發展事業當中,如錢學森、鄧稼先等,正是由於他們一腔的愛國熱情,將自己畢生所學投入到我國各領域的建設中,使得我們成為如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三軍事強國,當然在那時期,也有為了個人利益不思報國的人,寧可捨棄中國國籍也要為美國研究飛彈的林燁
  • 華裔科學家林燁:國家公費培養出國,後為美國造飛彈放棄中國國籍
    成績優異的林燁和梁思禮在畢業後甚至收到美國軍方的邀請。梁思禮從小受到父親的教育,愛國情懷早已在他心中深深植根,因而在受到邀請後斷然拒絕美國軍方,懷抱著一腔熱血回到祖國。而此時的林燁卻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是美國優渥條件的誘惑,一方面是報效國家的壯志,一時間,他竟不知該如何選擇。
  • 寧願放棄中國國籍,也要為美國製造飛彈的清華天才,現在怎麼樣了
    在近代史上就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入美國國籍,幫助美國研製洲際飛彈,威懾中國的海疆安全。他就是林樺,美國波音公司首席科學家,出生於北京,畢業於清華大學,1943年與梁啓超小兒子梁思禮一同赴美留學,然而命運卻開了一個玩笑,建國後,梁思禮回國後擔任國家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以及成為中國飛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
  • 寧願放棄中國國籍,也要為美國製造飛彈的清華學子結局怎麼了?
    "哭孝"指的是"捨生忘死",有很多人為了保家衛國甘願放棄生命,但也有很多人為了一己私利甘願放棄自己的祖國,獻身於其他的陣營、其他的國家。上個世紀,中國正處於恢復發展時期,國內各方面發展難以與國外相比,所以國家公費國內優秀人才,讓他們出國深造,等學成後再為國家服務。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國家想的那樣,很多人學成後回到國內,但也有很多人願意留在其他國家。我們國家有這樣一位清華學子,在美國名利的誘惑下,甘願放棄國籍為美國製造飛彈,今天的生活如何?
  • 清華才子公費出國留學,學成後背叛祖國,幫美國造飛彈瞄準中國
    期望他們可以學成歸來,而這些人大都沒讓中國失望,在後期為新中國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不過咱們今天要講的這位清華才子,就有點忘恩負義了,享受著國家公費留學美國,不回來就算了,學成後還幫美國造瞄準中國的飛彈。
  • 清華頂尖人才,投靠美國卻想回國養老
    清華頂尖人才,投靠美國卻想回國養老自從二戰結束之後,我國百廢待興,不僅急需資金髮展,更需要大量的人才報效祖國,倘若當年沒有那些為國貢獻的頂尖人才,那麼我國也不可能發展得那麼迅速。當然,在眾多的頂尖人才當中,也會有一少部分人才忘恩負義,投靠美歐等發達國家,為這些國家研製先進的武器彈藥。其中讓人最為痛心的就是美國民兵3飛彈總設計師——林燁。
  • 年輕時幫美國研製民兵3洲際飛彈,射程覆蓋中國,晚年卻想回中國
    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其中知識分子是關鍵中的關鍵力量,於是國家號召全世界所有的有志留學生回國建設祖國,這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如: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華羅庚、梁思禮、錢三強等等。當時也有很多留學生沒有回,各有所理由大家能理解,但其中有部分不為國家出力反而幫助其他國家壓制中國的,令人氣憤,其中林燁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中國不留一寸土地給叛徒,拒絕美國飛彈之父林燁回國,怎麼回事?
    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中國有一句古語: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朱自清在當年,剛正不阿特別硬氣。而類似於林燁這樣的人,妥妥的忘恩負義。朱自清在50歲的那一年,因為胃穿孔在北平與世長辭。
  • 主動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外籍的高材生、富豪,都是在「圖什麼」?
    主動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外籍的高材生、富豪,都是在「圖什麼」?大家都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至關重要,而為了發展科技,所以我們才需要重視經濟,重視教育,只不過近些年來,我們能夠看到,雖然中國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卻有很多的人才,還有一些有錢人,反而是選擇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外籍,這確實讓人納悶。主動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外籍的高材生、富豪,都是在「圖什麼」?
  • 美國飛彈之父要回國,中國雖大,但沒有一寸土地留給他
    諸如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等等都是在學成之後回國建設祖國的人才,他們放棄了國外的優越待遇毅然回國,雖然也遭受了一些磨難,但是這些都沒能成為阻礙他們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的絆腳石。然而,英雄和狗熊都有,有一些人還是無法放棄國外優越待遇,甚至成為了美國飛彈之父,這便是林燁。
  • 歐洲大富豪主動放棄雙國籍,帶著全家人和資產來中國,稱:很自豪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郭沫若 導語: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很多地區的環境能夠適應不同的人。現在有很多的外國人都喜歡來中國旅遊,當他們發現在我們國家生活的好處的時候,他們也會選擇加入中國的國籍。在許多一線城市,我們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老外。
  • 他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將清華計算機帶至世界之巔
    成為天才的訣竅就是,堅持努力地做一件事。從物理轉到計算機專業,短短3年時間,他就獲得了,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回到祖國後,他一直思考一個問題:一所大學如何能培養出有創造力、有想像力、能夠真正作出貢獻的學生?他在美國見過不少中國學生,雖然很用功努力,但是他們缺乏創造力,在課程深入程度上也存在欠缺。他相信只有培養出優秀人才,中國才能和別的國家競爭。
  • 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他究竟有多厲害,超乎你的想像!
    其中,42人繼續留在清華讀博士,25人留在清華計算機系繼續深造,85人赴美國、新加坡、香港和法國等地讀研,近半數就讀於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等名校,20人赴IBM,Facebook,百度等世界知名計算機企業工作。「姚班」成為了一張著名的國際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