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新芽NewSeed拜訪一位業內知名天使投資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天使投資某種程度上靠賭,投十個項目,前面九個全失敗了,最後一個賺了100倍,就成功了」。這位投資人的故事頗為傳奇,在網際網路紅利高峰期,他兩年間用400萬投了50項目,其中1個項目就讓400萬全回本。在他身上看到的另一面是,失敗對於天使投資來說,是常態。
天使投資成功的故事和經驗太多,辛酸、難處和失敗則少有人提及。風光背後,這個行業究竟有幾分灰暗的角落?備受追捧的頂尖天使投資人,如何看待自己失敗的經歷?
你所不知道的行業真相
《XXX天使投資人一戰成名》、《天使投資創造100倍回報率》……圈內流傳太多這樣的文章,甚至流行「券商搶PE的飯碗,PE搶VC的飯碗,VC又來搶天使投資的飯碗。」與此同時,有許多有了原始財富積累的創業者,也紛紛加入到天使投資的隊伍中來。近兩年,為了鼓勵「雙創」,天使投資越來越受到政策的支持。「全民天使」已成為創投圈的普遍現象。
但是,天使投資真的賺錢嗎?有數據顯示,天使投資的失敗率是96%,成功率只有4%。別說「九死一生」了,實際上,投10個項目往往只有「半個」可能成功。過去兩三年資本市場過熱,有些機構閉著眼就投了幾十個項目,你以為他們今年都去度假了,沒有看見他們偷偷躲在廁所裡哭:這個項目又黃掉了,那個項目又黃掉了。找不到「接盤俠」,大部分天使投資人相當於以做「慈善」的方式結束投資的個人生涯。
關於回報率的問題,吃瓜群眾也常常被誤導。一位天使投資人表示,通常情況下,早期項目,10-20倍的回報屬於正常,也有獲得成百上千倍的回報的情況,但是帳面的回報倍數是沒有意義的。IPO之後,成功套現退出,資金回到手上時,那個回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相比起VC/PE,天使投資的回報期相當長,短要5、6年,長則十幾年,天使投資人想「一夜暴富」,還真的沒那麼容易。
天使投資發源於美國,但目前中美的天使投資環境還是有著很大差異。美國技術類創業公司多,天使投資人在某一專業領域紮根很深,如智能硬體、AI、大數據、基因檢測等等。但是在中國,往往只有模式上的創新,這就造成中國的天使投資人大多數拼的都是人性和資源,誰最懂人性和市場,誰就可能投出獨角獸。
賭運氣、拼人品,看天吃飯,這樣的大環境下,想不失敗也難。有一群傳統行業的東莞老闆去年轉行做天使投資了,今年聽他們抱怨道,投了一百多萬,最終換回來的只不過是幾個桌椅和幾臺電腦,這TM就是網際網路投資?!
頂尖天使投資人如何看待投資失敗?
徐小平:不能看,忘記它!就算失敗,至少創造了當年的GDP
徐小平憑藉當年投資聚美優品一戰成名,在短短4年間翻了近千倍,帳面收益近3億美元,是他迄今為止回報最高的投資。但這位充滿理想、激情與情懷的天使投資人,在多年的投資生涯中也並非戰無不勝,95後少女王凱歆項目「神奇百貨」失敗恐怕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看待天使投資的失敗?徐小平曾經的態度是:第一不能看。失敗了就忘記它,否則你會活得非常痛苦。第二算大帳,不要算這個項目失敗了,那個項目失敗了,而要算:十個項目,哪個贏了。
天使投資的本質是什麼?高風險,高回報。幾十個項目全失敗了都不要緊,只要有一個成功就能賺回很多倍。使投資人一定要成人之美的心態,要有支持創業者的心態,失敗了,虧錢了,至少創造了當年的GDP啊!
徐老師總是如此樂觀,不禁讓人想起他眼睛眯成一條線的招牌式笑臉,以及羅輯思維撤資後力挺papi醬的文章。他用一切語言和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強大的心態才能屹立於腥風血雨的資本市場。
蔡文勝:與大佬合作的天使會項目無一成功前不久,著名天使投資人、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抖了一堆風投的乾貨。過往的失敗經歷,讓他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如果一開始有很多出名天使人投資的項目,我都不會參與」。
反思失敗的原因,蔡文勝總結有以下兩點:
第一,大佬都投了,所以創業者以為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資源助力。但實際的情況是,資源協調分配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到頭來,誰也沒辦法幫更多的忙。
第二,第二,這些項目不是黑馬,而是所謂的白馬。當大家看清楚這個公司的時候,它的投資價值也就變得普通了,因為PE們早已經對它虎視眈眈。
這件事給了蔡文勝很大的啟發,從2005—2007年,他投了差不多有七八十個項目,後來也在反省,真正能讓你賺錢的就是兩三個公司、兩三個股票。「同樣我自己也犯了錯,一般都是把賺錢的先賣掉,所以投資有時候一定是要反人性的。」
薛蠻子: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後悔過早退出
作為中國天使投資的「元老級」人物,迄今最讓薛蠻子得意的是投了兩個比自己牛的人——蔡文勝和李想,一個初中畢業,一個高中畢業。而最讓他後悔的人也是蔡文勝,原因是他過早退出了蔡文勝做的265.com。薛蠻子反思「我們犯的愚蠢錯誤是,2008年的時候以2000萬美元就(把265.com)賣給了谷歌,因為這個公司今天最少值幾十億美元。」
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天使投資是傻X幹的事兒,薛蠻子如此道出天使投資人的難。「就算你爸是劉翔,你也要12個月才能走路;就算你爸是姚明,你也不可能12個月就能打籃球。」做天使最難始終是找人,真正算得上創業者的不多,有時候是要看運氣的。
從1991年做天使投資到現在,薛蠻子看到過無數創業項目因資金不足、股權分配不適、沒堅持下來等原因相繼死亡,而它們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知道到底為什麼創業,更不清楚為什麼他們的創業和項目沒有市場。
他總結,做天使投資要用閒錢,要有閒心,輸了沒關係,只有冷靜的心態才能贏。
雷軍:做天使投資就像買六合彩,90%都會失敗
現在提起雷軍,人們多半想起的是小米的創始人,忘記了他天使投資人的身份。2007年,金山在港交所上市的2個月後,雷軍辭去了金山CEO,一門心思做起了天使投資,總共投了20幾個項目。他的投資經驗有三條:第一條不熟不投;第二條只投人;第三條就是幫忙不添亂。
他常說,天使投資有點像「六合彩」,投進去很可能血本無歸。但是,也可以把天使投資看成朋友湊份子,賠了沒關係,一旦成功,帶來的回報可能超一千倍。
雷軍認為,做天使投資和做股權投資不一樣,「我可以在他們的創業歷程上幫他們一把,這樣我不就獲得了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嗎?做天使投資,一方面要看2萬倍的回報;另一方面要更多地從支持社會的創業、支持整個科技進步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黃明明:再牛的投資人也會失敗,時間越長越膽戰心驚
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的經驗是,成功的投資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如果現在哪個投資人跟你說,「我投的項目現在獲得百倍千倍回報,是因為當時我就非常看好這個哥們,也很看好他的商業模式。估計他今天能做成10億或者100億美金的公司!」這個投資人80%是在忽悠,因為創業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
天使投資人在臺上分享的都是百倍、千倍回報,你沒有看見他們偷偷躲在廁所裡哭:這個項目又黃掉了,那個項目又黃掉了。失敗的案例你沒有聽到過,其實是很多的,再牛天使投資人的失敗案例也是很多的。
黃明明現在經常會質疑自己過去的經驗,比如說在個人天使投資時總結了一些經驗,但現在基金化運作之後,之前所謂的一些成功經驗,在今天可能未必是正確的;之前對人的一些判斷,和自己設定的一些條條框框相比,也有很多是反傳統、或者是不正確的。確實不是謙虛,越做天使投資,越覺得這個事很難。
結語:一戰成名只是少數,投機很痛苦
創業維艱,這些願意在創業者一無所有的時候出手相助、相伴左右的天使投資人們,也過得不逍遙。就算牛掰如徐小平、薛蠻子、蔡文勝、雷軍……也有失手、有悔恨。
誰都希望一戰成名,然而成功的畢竟是少數,或者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天使投資。說到底,這是一個靠運氣還是靠方法論取勝的活兒?如果你有勇氣和實力,能用「做慈善」的心去撒錢的話,那還是有經驗和方法可循的;如果只是為了做投資而做天使,那就算只虧了幾個小項目的錢,那對你來說也是相當痛苦的事。
(責任編輯:王姝睿 HF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