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長安觀察
這一回,權健攤上大事了!
12月27日下午,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天津發布」發文稱,已經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權健展開調查。而當日上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也就此事對記者表示,總局已經關注到網絡輿情,相關業務司局正在了解情況。
25日,「丁香園醫生」一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登上10萬+,將天津權健公司推上風口。涉事公司天津權健於半夜發表了一份聲明,指責文章搜集不實消息、誹謗中傷,要求其撤稿並道歉。「丁香園醫生」也迅速回應,「不會刪稿,對每一字負責,歡迎來告」。
權健的聲明語氣很重,但僅是「看起來很兇」,顯然不足以平息這次事件。事實上,「丁香園醫生」的文章只是一個「引子」,觸發的是很多人心底發酵良久的焦慮,也將附在權健身上的種種糾葛暴露在公眾面前。
權健的問題到底有多大?需要監管部門的嚴肅起底與調查。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假裝它的不存在,或者說只看到其風光的銷售額,而不顧其給社會投下的巨大陰影。我們樂見相關方面及時介入,也期待這一次權健不會再「全身而退」。
事實上,作為一家年銷售額近200億元的「巨無霸」企業,權健的崛起之路充斥爭議。起家產品包括負離子衛生巾與保健鞋墊,曾有經銷商鼓吹這款售價高達1068元的鞋墊能治療心臟病以及前列腺炎。但這些神奇功效卻被央視報導涉及虛假宣傳。
之後,權健公司的「王牌產品」成了「火療」:以火為藥,燒遍全身,據說可以治療禿頭耳聾、面癱早洩。但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就會發現,僅與權健公司火療事故相關的案子就有不下10起。
此外其銷售模式也被質疑涉嫌變相傳銷。報導顯示,權健公司通過各種各樣的「洗腦會議」,鼓吹自家產品神奇,因加入權健導致妻離子散親人反目者甚多,「舉報」權健的群體超過2000人,帖子累積有上萬條。更有媒體曝出,公司創始人本名也不叫束昱輝,也並非清華大學的畢業生。
從公司起家到產品質量,從銷售套路到創始人學歷,無不籠罩著層層疑雲。可以說,正是這一重重的迷障,最終帶來了今天質疑聲的總爆發。
現在看來,權健的崛起與監管的缺失有著難以脫離的聯繫。其違法違規行為並不難追查,僅就銷售模式來說,直銷牌照嚴格限定了「直銷區域」的範圍,但來自天南地北的舉報說明,權健的銷售早已違規。且現行法律對虛假宣傳的處罰力度也很低,企業根本不怕被罰。低廉的違法成本與高昂的利潤形成鮮明對照,使涉事企業無所顧忌。
權健的醜聞,也是整個保健品行業的縮影。近年來,保健品以及類藥品可謂劣跡斑斑,莎普愛思、鴻茅藥酒前後陷入輿論漩渦,各地老年人遭受保健品詐騙的新聞屢見報端。對於個案,監管部門頻繁打擊,甚至某地工商局長都進行了「臥底」。但對於整個行業,依然缺乏震懾性的頂格處罰,以至於「神藥」們橫行無忌。
有關群眾身體健康的東西,便是人命關天的事情。保健品行業積弊已深,是時候來一次「掃黑打假」了。監管部門應當儘快行動起來,積極完善法律,落實監管責任,加大懲戒力度,抓緊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