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是一名高三理科學生,成績一般,剛過一本線。小羅的父親在一家醫院做醫生,他想讓孩子考醫學專業,畢業後回來進醫院像他一樣做醫生。
因為臨床專業錄取分數較高,很難找到適合的學校,志願填報諮詢老師給他們推薦了運動康復專業。這是一個新興專業,是體育、健康和醫學交叉結合的前沿學科。
許多規模醫院都開設有運動康復科室,這類高校畢業生,可以進入醫院工作。
小羅和家長對於這個專業非常的滿意,決定認真研究一下運動康復專業。
運動康復專業,屬於教育學大類中一級學科體育教育學目錄下的二級學科。是適應社會對健康及康復的需求而設立的體育與醫學交叉的新專業,主要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係。
運動康復在國內還是朝陽產業,專業人才極其缺少,國外的運動康復發展要比國內快得多,而且設施和技術也很先進。
這個專業培養適應現代發展需要,在初步掌握運動人體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系統掌握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關知識,成為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及創新精神、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康復治療師。
這個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系統解剖學、中醫基礎、人體解剖、運動解剖學、人體生理、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康復心理學、醫學統計學、組織學、藥理學、病理學(含病理物理學)、免疫學、外科學、內科學、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含針灸、按摩)、運動療法原理與技術、運動損傷學、運動醫務監督、臨床運動療法學、理療學等。
運動康復專業的就業前景還不錯,畢業生適合在醫療機構工作,也可以自行開設運動康復所,運動康復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在運動訓練基地、醫藥衛生系統、 體育科研機構、各級各類教學單位師資運動訓練基地工作。
目前我國開設運動康復的高校有五十多所,開設這一專業的高校大多是一些體育學院、醫科院校及中醫藥院校,其中在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發展較好。還有一些師範類的高校也開設了這一專業,如河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等,一些綜合性的大學也有開設這一專業,如蘇州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成立於1953年,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是全國重點院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並已成功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隸屬國家體育總局。
學校位於海澱區信息路,佔地面積7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共擁有室內外訓練場館近100個。 學校現設有體育與健康學部、人文社科學部、奧林匹克運動學部、體育工程學部4個學部。
學校現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1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優秀重點學科,教育部運動與體質健康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能訓練與身體機能恢復重點實驗室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圖書館藏書120餘萬冊。
現有27個本科專業,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1個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體育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在前3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輪全國學科評估中位列A+檔次。學校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萬餘名,其中本科生9000餘名,研究生近3000名。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為體育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是2012年以來唯一每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的中文體育類期刊。
2004年,北京體育大學向教育部成功申報並設立了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於2005年正式開始招生,成為國內首個招收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學生的高校。2008年4月,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成立運動康復系。2012年專業名稱更改為運動康復。
在研究生培養中,在原有的運動人體科學(體育保健學)碩士點及運動人體科學博士點基礎上,在2006年又增加了康復醫學與理療學臨床醫學碩士點,2015年增設運動康復碩士和博士點。2016年5月成為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現有本科生540人,研究生171人。
運動康復中心、理療中心,擁有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運動康復、運動損傷防治的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儀器設備,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還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康復科、北京301醫院康復科、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醫院等建立了實習基地,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提供豐富的機會。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康復專業2019年在北京招生的理科生分數線是609分、在江蘇招生的理科生分數線是355分、在上海招生的分數線是534分、在廣東招生的理科生分數線是552分、在河南招生的理科生分數線是590分、在山東招生的理科生分數線是604分,還有多地的招生分數,都是非常高,如果需要,可以和我們交流。
小桔燈,專注志願填報,我們有高考志願填報家長圈,歡迎您來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