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武聖關羽的幾件英雄事跡,竟都是假歷史!

2021-01-09 千古權謀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紛繁精彩,不是專業學者的話,很難做到全部熟悉。但是三國那段傳奇時期的人和事,人人都能說上幾件,這主要得益於小說《三國演義》在後期的廣泛傳播。

但也正是因為小說太深入人心,以致於很多人把演義中的故事都當成了真實的歷史。殊不知《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並不是史書。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事跡,真實的情況卻並不是那樣。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關公關二爺。

關羽,字雲長,是劉備陣營的重要大將。一把青龍偃月刀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在當時難逢敵手,而且忠肝義膽,為三國當中的「義絕」。但是如果告訴你關羽的這些輝煌事跡,真實的歷史卻都和他沒關係,你會不會大吃一驚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關羽最廣為人知的五件大事,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

一、桃園三結義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小說中第一回就提到的事,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三兄弟的情義從始至終都未改變,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美談,甚至成為很多人義結金蘭的典範。

但是正史卻從未記載過三人有結拜之事,只是說感情比較好,像兄弟一樣。而且年齡順序也是關羽最大,劉備次之,張飛最小。

二、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雄是小說中的一個經典情節,當時董卓兵多將廣,實力最強,擅權朝政,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之。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在陣前耀武揚威,諸侯軍先後派出俞涉、潘鳳等大將,但都被華雄在幾回合內斬殺。

正當袁紹感嘆自己手下大將顏良、文丑不在時,還未出名的關羽主動請纓前去迎戰華雄,在溫酒未冷的極短時間內將華雄斬於馬下,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但是正史上整件事和關羽基本沒什麼關係,是江東猛虎孫堅打敗的華雄。而三國演義卻把孫堅寫成了華雄的手下敗將,完全是為了凸顯關羽的神勇啊。

三、過五關斬六將

劉備軍被曹操打敗後,劉關張失散。關羽被曹操奪了下邳,曹操勸降關羽,關羽與曹操約定三個條件後方才投降。曹操十分喜愛關羽的忠勇,封其漢壽亭侯,贈金帛美女、錦衣戰袍和千裡赤兔馬。對於曹操的所作所為,關羽感激歸感激,但是在知道劉備的下落後還是毅然前往。

由於沒有曹操的通行令,關羽一路受到層層阻攔。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最終完成過五關斬六將的英勇事跡。

但是正史上只說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往河北尋找劉備。關羽帶著劉備的兩位夫人,本應走最近最快的路線,但是按照關羽過五關的路線:關羽先是傻乎乎的往西北方向猛跑,一直到了洛陽,也許是關二哥看見滔滔黃河猛然醒悟自己走錯了方向,於是又改往東北方向,一路經過汜水關、滎陽,到達東郡渡河。

關羽作為當時的名將,顯然不太可能是路痴,這一個大大的拐彎只能是作者虛構的。而且關羽殺的六位將領史書也沒有記載,他們的出場只是為了挨關老爺一刀,再次襯託關羽的勇武。

四、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雙方劍拔弩張,各派兵爭奪,眼看孫劉聯盟就要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邀關羽當面商談,關羽為了荊州之事隻身過江,單刀赴會。席間關羽的氣勢完全壓倒魯肅,最後平安而歸。

但是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在談判桌上,魯肅不顧危險,據理力爭,「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駁得關羽面紅耳赤,理屈詞窮。所以「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五、華容道義釋曹操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這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赤壁之戰中,曹操軍隊大敗,率殘兵敗將從華容道狼狽逃命,而關羽奉諸葛亮之命,早已在這裡等候多時。但是關羽是個恩怨分明的人,想起當日曹操的許多恩義,不覺動心,再加上曹操的哀求,最終放走曹操一行人馬。

經常會有人說假如關羽華容道沒有放走曹操會怎麼怎麼樣,但是這段歷史卻是虛構出來的。曹操敗逃確實走的華容道,不過沒有關羽,而是劉備去攔截的,但是劉備晚到了幾個小時,所以曹操順利逃脫。

而且在當時孫權強、劉備弱的情況下,劉備不會殺死曹操,他需要曹操的勢力制約孫權,這樣他自己才能逐漸強大。所以說是諸葛亮和劉備,考慮了赤壁之戰後的天下大勢,他們才是放走曹操的主謀。

關羽的這些事跡繪聲繪色,真的讓人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在歷史上對關羽的評價很高,但是他死後很長一段時間並沒達到全民偶像的地步,直到明代隨著小說和評書在民間迅速流傳,關羽逐漸被神化,民間被尊為「關公」。清朝更是將關羽推崇為「武聖」,名氣完全超過了武聖嶽飛。

關羽泉下有知的話,一定會謝謝羅貫中吧!

相關焦點

  • 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劉備、諸葛亮、關羽都和歷史記載的不一樣
    三國時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所熟悉的璀璨之星。當中無數英雄人物和事跡,至今仍以各種形式出現在生活之中,不管是誰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三國典故,眾人一看再看,也不曾覺得煩膩。究竟,三國時代為何會令人如此著迷?作為中國現存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居功厥偉。
  • 《三國演義》人物欣賞——「武聖」關羽
    在三國的武將中,關羽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神話般的稱讚,以至於後來人們都尊稱他為"武聖"。不過,在正史上,關羽的"萬人敵"稱呼可確實如此。"蜀小國耳,名將唯羽。"這是蜀漢的老對手曹魏群臣給出的評價。雖然這句話有太多的肯定性,不過能得到敵人這樣的評價,卻能看出關羽的軍事能力不凡,很多人都有過關羽的稱讚性有過懷疑。關羽的身高都將近兩米,體型魁梧身強力壯。再加上他們幹的都是一些粗活,力氣本就驚人,一般人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 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並不完全是歌舞昇平的朝代,戰火紛紛、動蕩不安的年代也不少,但世人往往對大一統的和平朝代比較熟悉,像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事件,讓不少人感到陌生。然而,同為亂世的三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時代,即使沒讀過史書的人,也能說出很多三國時期人物,比如曹操、諸葛亮以及武聖關羽等。
  • 《三國演義》為加關羽功績,孫堅成二流武將,劉備變謙謙君子
    《三國演義》是一部美化蜀漢的小說,而其中美化最多的應該就是被後世不斷追封的關羽,從隋唐時期開始關羽被人一步步捧上神壇,到了明朝時期關羽已經是忠義的化身,所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為了給關羽增加功績,做出來很多「張冠李戴」的操作,把其他人的功績都加到了關羽的身上。
  • 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關公,和《三國演義》中的不一樣!
    關羽,關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是民間百姓喜愛的忠義仁勇的英雄,稱為關公。《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批三國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北宋、南宋、元、明、清各代多個皇帝對關羽上封號,作為忠義的化身宣傳忠君愛國思想。並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 《三國演義》中關羽形象之二
    在日本,關羽因為「忠義」的形象,也倍受日本人民的尊敬;2007 年的《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認為關羽是個偉大的英雄,如「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等經典情節,都能凸顯關羽既勇敢又講義氣的義士形象。文章以「忠義」為著眼點,通過具體可考的事件,寫關羽被譽為「武聖」,甚至被奉為「關聖帝君」。同時,關羽是一個被言過其實的神格化的英雄。他存在著很多缺點——恃才傲物、盛氣凌人等,並用冊封五虎上將一事進行說明。也正是這樣的性格,才讓他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死亡。
  • 中國歷史上有「九聖」:詩聖是杜甫,武聖是關羽,其他的都是誰?
    武聖關羽:關羽字雲長,并州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殺文丑,刮骨療傷,水淹七軍,戰功顯赫,是《三國演義》中的核心人物。但說到武力,關羽其實不如呂布、趙雲和典韋,但其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奉為」關聖帝君「,崇為」武聖「,究其原因,關羽不但有萬夫不擋之勇,其義薄雲天的品德更受人敬仰。
  • 中國有八聖,文聖孔子,武聖關羽,你知道劍聖到底是誰嗎?
    教育家孔子的事跡不用過多介紹,想必大家沒有不了解的,他開創的儒家學說至今仍然存在深遠的影響。說完了文聖,再來說說武聖,這更是一位盡人皆知的人物,武聖就是大家熟知的關羽。
  • 《三國演義》中「武聖」關羽,除了呂布,還有哪些人能與之匹敵?
    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說,不談呂布,能打敗關羽的人其實也不少,因為在戰場上拼殺,都能激發潛能,而且武藝高超的人決鬥,又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一切皆有可能。這裡列舉幾個可能打敗關羽的三國武將吧,僅以《三國演義》的為準,跨時代的就不算了。
  • 我國古代有三大「武聖」,第一位任期2000多年,為何如今只剩關羽?
    而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備受尊崇,《孟子·離婁上》就說「聖人,人倫之至也」,一般人不可能輕易被冠以「聖」稱號,為什麼關羽會打敗歷史上所有的兵家武將,搶佔武聖唯一位置呢? 關羽真的是唯一「武聖」嗎?答案並非如此。
  • 關羽.是中國歷史人物造像最多的歷史人物
    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在陳壽的三國志關羽傳中對關羽的事跡描述並不多,只有1000多字,他形容關羽為萬人敵。而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中,用了大量篇幅來刻畫關雲長,在他筆下,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重棗,聲如巨鍾。
  • 關羽是怎麼斬殺顏良的?正史上的記載,比《三國演義》更加的驚人
    無獨有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百年戰亂紛爭,多方勢力雄起瓜分天下,當然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比如有諸葛亮和郭嘉等為代表的文將,也有以關羽和呂布等為代表的武將。而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與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青龍偃月刀的主人,素有「美髯公」之稱得關羽。關羽被後世稱為武聖,可見關羽的武功自然已經到了無人匹敵的高度。
  • 關羽不是被滅族了嗎?為何一千多年後,中國一山村還發現關羽後人
    翻開歷史的畫卷,多少英雄豪傑在此留下濃墨厚彩的一筆。午後,倒一杯茶,手執一本《三國演義》,靜讀《三國演義卷首辭》,細品這段歷史,看這個亂世紛爭的時代裡各路英雄好漢並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 關羽有多厲害,為何會被稱為「武聖」?多看看歷史少看小說
    說到歷史上有名的武將,那是數不勝數了,但是以「武」冠名的猛將雖然多,但多數都只屬於那一個朝代,而至今仍在影響著人們的這位武將,估計就只有「武聖」關羽了。關羽生於亂世,出身卑微,最終馬革裹屍,戰死沙場,身首異處,最後還落得滿門被滅,可謂有過輝煌也有過悽慘。
  • 中國古代聖賢你知道幾人?文聖、武聖、元聖、謀聖、劍聖都是誰?
    導語:中國古代聖賢你知道幾人?文聖、武聖、元聖、謀聖、劍聖都是誰?「聖」是我國古代人民對某個人物做出的最高評價。在封建王朝中,最高統治者稱為「聖上」,而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也被尊稱為「孔聖」。不僅如此,我國還評價出「四大聖獸」乃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作為各族人民的圖騰。
  • 三國關羽的大兒子是親生的嗎?90%的人都被誤導了
    在歷史的長河中,星光點點,此帳號會持續更新秦漢三國時期的事跡,關注我,歷史長河,星光璀璨,隨我去望,更多優質文章輸出中……說到關羽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在歷史上被稱為「武聖」,對他的信仰不止於中國,中國周邊很多國家都設有關帝廟,很多民間組織都會祭拜關公
  •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來看看真實原因,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俗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說的也就是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的故事。桃園三結義與瓦崗英雄結義相比較起來,更具價值,也更受史學家們的推崇。劉備乃是落魄的皇室宗親,幸得關羽、張飛二人的相助,才燃燒起了匡扶漢室之志,可以說這是與關羽、張飛二人結義,才燃燒起了劉備創業的激情。
  • 關羽被後世尊為「武聖」,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到底如何?
    在《三國演義》中,又以「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馬八顏九文丑,老將黃忠排末位」來形容當時名將的武力值,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被後世尊為武聖的關羽到底如何呢? 《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而關羽被稱為武聖絕不是浪得虛名的,他不僅有智勇雙全、忠信仁義的人格魅力,還有臨危不亂、機智勇猛的軍事能力。 縱觀關羽一生,既有武力超絕、獨擋一面、威震華夏的統帥之資,也有剛愎自用、驕傲自負、兵敗麥城的敗軍之舉,而恰恰是後一點最終導致了他的被擒殺。
  • 視頻丨三國演義這本書騙過多少人?給關羽刮骨療傷的主治醫生原來...
    視頻丨三國演義這本書騙過多少人?給關羽刮骨療傷的主治醫生原來根本不是華佗!華佗啊,這不從小都知道的事情你怎麼知道?課本裡寫過啊,沒文化真可怕哈哈,課本裡從來沒寫過,歷史上真正的關羽連華佗的面都沒見過事實上我們的記憶裡,之所以覺得華佗跟關羽有關,是源自於《三國演義》這本書。
  • 中國歷史上的三位武聖,關二爺只能排第三,第一名差點被封神
    ——雨果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前後朝代也更迭了二十多次,所以在這部「戰爭史」上有許多英雄誕生,但是縱觀古今,能夠被稱為「武聖」的恐怕就只有三位了,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毫無疑問是三國時期的關二爺關羽,至今仍有許多人拜關羽的像,不過他在此三人中僅僅能夠排在第三的位置,當你知道前兩名的身份後,你就知道他這第三也不冤,因為第一名的地位比神還要高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