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巷「微更新」 對改造重慶歷史文化街區有何啟示?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山城巷「微更新」,對改造重慶歷史文化街區有何啟示?

  10月22日,「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在山城巷舉行。本次活動圍繞歷史街區改造,對「建築改造的精雕細琢、工程造價的大城細管、保護傳承歷史同時適應現代需求」等話題進行探討,為今後城市微更新中處理類似問題及推行新措施、新政策和新方法提供案例參考。

  據介紹,不同於老城推倒重建的發展的方式,「微更新」是基於原有歷史風貌、人文記憶的前提下進行建築的立面更新,儘可能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間環境。目前,「微更新」在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改造中已經得到了應用。今年10月1日,山城巷主街已經正式對外亮相,今年底將整體呈現。

  會上,渝中區政府蔚傳忠副區長做了講話。他指出:「渝中半島是重慶的『母城』,下半城是巴渝歷史文化的『根』和『源』,必須加以保護傳承、開發利用,要將下半城建設成為重慶『母城』歷史文化風貌區,雕琢成為渝中乃至重慶未來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典範。」

  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的何智亞主任表示:「過去的城市建設中,很多老街老巷都遭遇了大拆大建,原有的面貌蕩然無存。近年來,微更新的改造方式興起,它能夠更好的保護一座城市的文脈。山城巷正是這樣一個濃縮了渝中母城文化的地方,希望通過此次微更新改造,保留母城文化脈絡,成為渝中城市更新中一個經典案例。」

  重慶大學建設管理房地產學院的任宏院也做了發言,他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會逐步迎來提升,對於景區、街巷等的審美和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對於歷史街區,人們如今更追求它的原汁原味,這就要求我們在改造過程中,要注重保留原有的風貌,同時再注入新的元素,做到新舊的有機結合。」

  在「微更新」主題訪談環節中,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之一、山城巷投資運營方重慶永宏智造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衡先生談到:「歷史街區要留住它的『魂』,從設計到建築施工都需做到非常精細。尤其是歷史建築中的每塊磚、每塊木頭都需要原樣保留,這對改造的每個環節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而在如何處理舊城改造中新舊如何拿捏的問題上,重慶道爾敦諮詢集團市場運營總監譚穎先生認為:「舊城通常存在各方面老化的問題,因此需要改造舊城來提升城市品質。而傳統風貌區是城市文化傳統的載體,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它的存在有助於人們認知和解讀這座城市。兩者是不同層面和不同目標的改造,尤其傳統風貌區的改造需要重視歷史、尊重歷史,需要與周圍的景觀和建築相協調,以人為本,統一發展。」

(文章來源:重慶商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
    在渝中區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它的發展不同於老城推倒城巷的發展,不同於老城推倒重建的做法,而是基於原有歷史風貌、人文記憶的前提下進行建築的立面更新,儘可能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間環境。10月22日,在山城巷金馬曉學(原金馬寺小學舊址)舉行了「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
  • 追蹤|山城巷步道已有問題正在「微整形」中,請大家再耐心等等
    6月14日,上遊新聞曾以《「迎客詩」缺損、英文介紹有誤,市民發現山城巷步道兩處錯誤》為題,報導了重慶熱門景點山城巷步道出現的問題。今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獲悉,市民反映的問題將在11月底全面整治完成。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受訪者提供照片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觸摸重慶歷史,山城巷、龍門浩老街等傳統風貌區受遊客追捧
    ,讓遊客在遊玩中觸摸重慶歷史,愛上巴渝文化。通訊員 郭旭 攝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看展覽、賞燈飾、體驗AR……10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走訪南岸區龍門浩老街、黃桷埡老街,渝中區山城巷等傳統風貌區後了解到,這些傳統風貌區在國慶假期為遊客打造了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讓遊客在遊玩中觸摸重慶歷史,愛上巴渝文化。「從這裡既能感受歷史的滄桑,又能欣賞江景和渝中半島,真是不錯。」
  • 西安解放門有個「坤中巷貓」街區,貓爪導視柱太治癒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解放門街道以老舊街區為修復單元,與高校攜手成立「挽起褲腳」城市研究站,循序漸進開展「微更新」,在被遺忘的棚戶區形成了一條全新的街景線。街區更新設計1——「遇見·梧」在東六路與尚儉路十字路口,道路幾經修整擴寬後,一顆泡桐樹矗立在馬路中間成了視線焦點,它好像街道裡歷史線上的觀察員,對往來的人群訴說著解放門的歷史。2019年底,解放門街道與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以這棵泡桐樹為更新中心節點,打造「遇見·梧」為主題的街區更新設計,開啟了城市改造新模式。
  • 從空間生產到空間體驗: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的邏輯考察
    但歷史文化街區相較於其他城市文化資源而言有其獨特的一面,它擁有城市地標歷史建築且具有城市獨有文化意義,承載著居民關於這個城市的社會記憶和文化體驗。因而,其保護與開發除了資本主導的生產邏輯外,還要更多考慮它作為公共空間的社會性,在更新活動中還應整合情感因素,即街區更新還遵循一種體驗邏輯,或稱之為情感邏輯。
  • 專家學者齊聚開封 探討用設計賦能歷史文化街區改造
    原標題:河南開封首屆空間場景國際設計競賽發布會舉辦 2020年1月18日,千年開封,御巷雙龍——開封首屆空間場景國際設計競賽發布會暨民宿高峰論壇在河南開封雙龍巷成功舉辦,數百位城市街區和空間場景改造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城市街區有機提升新思路。
  • 跟著老照片尋訪山城巷 她就是30年前「畫中人」
    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與當年幾乎相同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 2020重慶新謀劃|構建山城、江城品牌 規劃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
    《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以彰顯山城江城特色為重點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聚焦「兩江四岸」主軸,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強化「四山」保護提升,持續開展違建整治,鞏固縉雲山整治成果,推動南山城市山地公園建設,實施坡坎崖綠化美化工程,構建山城步道、山城公園、山城夜景等山城品牌。
  • 桂林東西巷被評為自治區級步行街|東西巷|步行街|桂林|歷史文化|...
    通訊員黃捷文 攝□本報記者劉倩 通訊員滕嘉 劉趙城3月4日,記者從秀峰區政府了解到,日前自治區商務廳在開展廣西高品位步行街評定中,將桂林東西巷評為2019年自治區級步行街。「千年桂林城,繁華東西巷」。桂林東西巷歷史文化街區項目位於桂林市中心的解放東路和正陽路交匯處,包括正陽路東巷、江南巷、蘭井巷、西巷等桂林傳統街巷,是桂林清末民初遺留下的唯一一片歷史街巷。
  • 福州三坊七巷:讓歷史街區在"保"與"用"中實現雙贏
    從2009年入選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街區的保護發展之路已經走過了5年。在這5年時間裡,三坊七巷的保護範圍以及街區內的文物建築有無發生變化?街區的保護規劃編制完成情況如何?街區旅遊的發展是否導致文物建築遭到破壞?記者跟隨著複查專家的腳步,展開了採訪調查。
  • 留住城市底片 重慶傳統風貌街的前世今生
    改造美化後的張家花園山城步道。新華網 劉文靜 攝新華網重慶11月30日電(劉文靜)在山城鬧市街巷的深處,由鋪滿青石板的幽靜步道爬坡上坎,歲月的沉澱在青磚黛瓦間緩緩流露。近日,記者走進重慶渝中區張家花園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風貌區、人和書院等地,探尋傳統老街與時代發展的文化交融。渝中區是重慶「母城」,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轄區內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風貌街區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載地。
  • 北京德勝門文化街區改造啟動
    原標題:德勝門文化街區改造啟動   北京市發改委近日披露,作為北京「3個100」市重點工程之一,德勝門文化街區改造提升項目已經開工。該項目將老城改造提升與社區治理相結合,在整體景觀及環境改造的基礎上,結合街巷治理「十有十無」工作要求,集中解決公共交往空間不足、停車難、城市家具及休閒空間不足和環衛設施老舊等問題。   德勝門文化街區改造提升項目位於西城區德勝街道,北起塔院胡同12號院,南至安德路,西起德勝門外大街、德勝凱旋大廈,東至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林家胡同。
  • 今晚,改造後的清河坊歷史街區全新亮相啦!
    今晚,改造後的清河坊歷史街區全新亮相啦!9月25日「御見清河坊·宋韻最杭州」2020南宋文化節啟幕儀式在清河坊隆重舉行改造後的清河坊歷史街區全新亮相還有大波南宋文化節活動來襲
  • 5月2號來山城巷走走,這條和城市同名的小巷現在已成了網紅打卡地
    重慶是一座著名的山城,城依山而建,在老城區裡現在還有些爬坡上坎的老街老巷,而這個位於長江邊的和城市同名的山城巷就是這麼個地方。山城巷,原名天燈街、天燈巷,此巷上口是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仁愛堂和仁愛醫院,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才更名為山城巷。山城巷的旁邊就是著名的山城步道,背靠著依山的老街,出門就遠眺長江,雖地處渝中鬧市,卻獨得一份寧靜,我想有資格叫這個名字的街,那必定應該是重慶老街的縮影吧。
  • 重慶人文畫卷 | 大溪溝步道群漫行記
    從棗一巷步道的底部朝上看,階梯的立面構建出一幅幅標誌性風景畫:有人潮湧動的解放碑、穿樓而過的軌道交通、飛天一線牽的長江索道,更有千與千尋同款的洪崖洞以及重慶文化地標重慶人民大禮堂。棗二巷步道的改造升級是前兩年完成的。但這並非簡單的整修,而是融入了山城特色和以慈孝文化為核心文化元素的修繕。其實這樣的氛圍從一走進棗二巷步道就能感覺到。
  • 民生工程福在千秋 歷史古蹟留傳萬代——萬安壇上巷片區改造記
    」五篇文章,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並重,堅持新城區開發建設與老城區改造提升並舉。在2013年向全國徵集了城南片區規劃方案,並於2014年完成了北門河溼地公園建設的基礎上,2015年又完成了壇上巷片區改造工程。壇上巷片區改造工程位於縣城老城區,規劃佔地面積約48畝,總投資約3000萬元,於2015年年初開工建設,目前已全面完成。在該項目改造過程中,萬安城建部門因地制宜,探索出「舊城改造+」的新路徑。一是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傳承。
  • 51假期重慶熱門景點哪裡去?山城步道從下半城爬到上半城
    作為一個酷愛旅遊,又在外地旅居多年的人,特別能理解近幾年重慶為什麼能成為網紅旅遊城市。它獨特的山城地貌是它區別於很多一馬平川的城市最大的魅力所在。有山有水有島、有現代摩天高樓和發達的軌道交通的城市確屬不多見。所以才能吸引那麼多的外地人選擇來重慶觀光。
  • 「迎客詩」缺損、英文介紹有誤,市民發現山城巷步道兩處錯
    細心的劉先生近日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上遊新聞APP反映,位於渝中區中興路的山城巷步道出現了幾處錯誤,他擔心這會給遊客造成不良印象。入口處詩句殘缺「不到山城巷,不知老重慶。」跟著劉先生的介紹,記者來到渝中區中興路一個小石門跟前,「這裡便是山城巷步道的中興路入口。」入口處往裡走的右牆面上,貼了一首金色字體的現代詩,「這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拿來形容山城錯落有致的煙火氣再合適不過。」
  • 慶年坊、朔門一帶將建設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以居住生活為主
    聚合引擎綜合整理 來源:溫州晚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市區慶年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公示稿(代擬)、朔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公示稿(代擬)近日由市住建局相繼發布,這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