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2020-12-19 華龍網

戴前鋒拍攝的八十年代的山城巷。

老照片裡場景和現在的山城巷。

陳紹珍老人。 受訪者提供照片

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

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第一個重慶人:

花費30年拍攝老重慶

這一張照片要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說起:重慶攝影師戴前鋒開始了對老重慶的大規模拍攝。那時,重慶正在經歷大規模的舊城改造,腳手架、塔吊林立,戴前鋒很擔心一些承載著記憶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於是決心用鏡頭關注這座城市,留下舊城痕跡。

他拍的第一張老重慶照片是在菜園壩火車站。那時,兩路口還沒有皇冠大扶梯,到處是吊腳樓,纜車在棚戶區穿行。戴前鋒站在堡坎上舉起相機,將當時的場景定格。

這一拍就是30年。他背著相機、腳架等30多斤重的設備,穿梭在老城的大街小巷。大量拍攝了朝天門、南紀門、儲奇門、山城巷,走訪老居民,聽他們講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

他被老城的歷史深深吸引。「一座城市就像一個生命,總要告別過去,那麼我就將它留在鏡頭裡吧。」30年來,戴前鋒為了拍攝,投入了幾乎所有的時間和金錢。

「時光裡」獨立書店負責人李柯成,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重慶人。2015年,當他偶然看到戴前峰的攝影畫冊,這本匯集了30年來拍攝的老重慶影像,讓他不禁回想起兒時生活的場景。感動之餘,他得知這本光是編輯就做了三年的畫冊,因為需要的投資金額巨大,放了一年多都沒有出版,深感可惜。當即決定一定要把這本畫冊做出來,並且想了一個辦法——眾籌。終於,一本舊城記憶的新書《故城》出版,首印1500本很快就賣出,還獲得素有「印刷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印製大獎班尼金獎。

第二個重慶人:

尋訪30年前的照片場景

今年12月,時光裡書店出了一套關於山城巷老照片的冰箱貼文創產品,有仁愛堂、山城巷入口、厚廬……照片作者就是戴前鋒。看著這上面的老建築,李柯成想到自己的外婆和媽媽都在這裡長大,童年模糊的記憶又漸漸清晰,從而有了尋訪舊址的衝動。

於是,李柯成花了一天時間,挨著去山城巷的每個角落尋找,在同一個角度拍攝到30年後的相同照片。讓他興奮的是,老照片上的7處地方全部都找了出來——雖然時過境遷,但依稀還能看到當時的模樣。

不僅如此,在拍攝一個老居民房的角落時,他發現,照片上有一位洗衣服的婦女,在同樣位置,他居然也看到站立著一個身形相似的婦女!

李柯成趕快給那位阿姨看了老照片,她也很驚訝,但表示,照片上這人不是她,而是她的媽媽!

當90歲的陳紹珍老人用顫巍巍的手接過老照片端詳了許久,篤定地說:「對,這就是我!」她指著照片上的簡易洗衣槽說,當時下面做了一個木擋,是用於圍起來餵雞的,雞生了蛋好給兒孫們補充營養,現在洗衣槽已經拆了。當時門口還有一塊石頭,可以坐著換鞋、放東西,也已經被搬走。

老人非常驚喜,對著照片上的自己和自己的家看了又看,唏噓歲月的流逝,喃喃自語:「時間過得真快呀!這都三十年了!」

當時,她穿著一身居家服和花褲子,很隨意地在洗衣槽旁洗衣服,沒想到,無意中闖入了攝影師的鏡頭。

第三個重慶人:

山城巷裡不願搬走的原住民

陳紹珍婆婆是目前山城巷裡四家依然還沒搬走的原住民之一,這家人在這裡已生活了70多年。

上世紀50年代,陳婆婆嫁到山城巷,那時這裡還叫天燈巷。丈夫有一身好手藝,夫妻倆一起開了個家庭小作坊,生產文具用品,像墨水和墨水粉,都是學生們必不可少的文具。

山城巷的生活氣息很濃鬱。67歲的女兒胡思權回憶說,她小的時候,每逢中午、傍晚,炊煙和飯菜香氣會從每家每戶升起,大家做好了菜都會端出來湊在一起吃,你嘗一口,我夾一筷,不分彼此,親如一家。

巧的是,陳婆婆還曾經上過其他攝影師的照片。那是BP機流行的年代,她收到BP機的信息後,趕緊忙著去電話亭復電,也不記得是誰的信息,她笑眯眯的喜悅表情,被路過的攝影師抓住。但遺憾的是,那張照片已經找不到了。

前些年山城巷改造,大部分老居民都已搬離,住進了新房。但陳婆婆一直不願意搬走。「住在山城巷裡,安心。」她老記不住路,出門容易迷路,也怕坐電梯,怕動作不靈便被電梯門夾住。高樓,她不想搬去。

於是,她就一直住在這老房子裡,其間裝修過一次,但基本的結構都還沒變。

副食店其實最初是她兒子開的,但不幸因病去世,陳婆婆就繼續守著兒子的這個小店。店裡賣點飲料、零食,都是平價,老人說,也不指望這個賺錢,但凡能為遊客提供點方便就好。平時,她和女兒一起打理副食店,看李伯清的評書。天氣晴朗的日子,就會沿著山城巷的階梯慢慢走一圈。她現在唯一記得清楚的,就是山城巷的路了。

不少外地遊客看到這位和藹的老人家,還會給她拍照,跟她「擺龍門陣」,她也會給遊客說說山城巷的故事。

李柯成把有老人和她的家的老照片冰箱貼送給了陳紹珍一張,陳婆婆當即喜滋滋地貼在了冰箱上。胡思權說,有的故事,可能再過幾年,她都想不起來了,更別說母親。但有老照片在,記憶就不會消逝。

記憶還在,那座老城就會一直都在。李柯成也是這樣想的。他希望,繼續收集和保存一座城市的記憶,並讓更多人參與其中,一起立體「閱讀」重慶。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紀文伶

相關焦點

  • 一張老照片 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老照片裡場景和現在的山城巷。 受訪者提供照片   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   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跟著老照片尋訪山城巷 她就是30年前「畫中人」
    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第一個重慶人:花費30年拍攝老重慶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攝影師戴前鋒開始了對重慶的大規模拍攝。第二個重慶人:尋訪30年前的照片場景今年12月,時光裡書店出了一套關於山城巷老照片的冰箱貼文創產品,有仁愛堂、山城巷入口、厚廬……照片作者就是戴前鋒。
  • 觸摸重慶歷史,山城巷、龍門浩老街等傳統風貌區受遊客追捧
    看展覽、賞燈飾、體驗AR……10月5日,記者走訪南岸區龍門浩老街、黃桷埡老街,渝中區山城巷等傳統風貌區後了解到,這些傳統風貌區在國慶假期為遊客打造了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
  • 去年此時的山城巷還是炮聲隆隆,今日為遊走的遊客獻上最新路況
    山城巷,位於重慶渝中區較場口中興路與南區路的交匯處,這是重慶唯一一個以「山城」命名的街巷。這條街巷連接中興路,爬坡上坎一路向上連接領事巷,然後通往七星崗——重慶母城最著名的「通遠門」。山城巷不僅是重慶母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形——狹窄的陡坡步道,而且聚集了大量重慶的歷史痕跡——厚廬、體心堂、仁愛堂等等。由於該街巷不通車輛,所有物質進出都要靠肩挑背抗,原住民的生活十分不便,所以前幾年渝中區政府將該區域的居民陸續遷出,計劃將山城巷打造成為一個老重慶與生態體驗旅遊區。
  • 走山城步道,感受城市脈搏!
    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隨著城市的不斷建設,重慶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簡直是一天一個樣。多年前走山城步道可謂是隨意的,隨性的,偶然的。「生命在於運動!」,昨天我們又去山城步道第三步道走了走,看了看。山城步道第三大道,給人煥然一新的感受!
  • 山城巷「微更新」 對改造重慶歷史文化街區有何啟示?
    原標題:山城巷「微更新」,對改造重慶歷史文化街區有何啟示?   10月22日,「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在山城巷舉行。
  • 「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
    10月22日,在山城巷金馬曉學(原金馬寺小學舊址)舉行了「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本次活動圍繞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微更新中,對「建築改造的精雕細琢、工程造價的大城細管、保護傳承歷史同時適應現代需求」等話題進行探討,為今後在城市微更新中處理類似問題及推行新措施、新政策和新方法提供案例參考。本次活動由重慶道爾敦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重慶永宏智造文化旅遊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 重慶旅行攻略:在山城的這24小時,我只想做個本地人
    重慶人首選的自然還是小面,不過也得看你的個人口味,其他更具普適性的早飯,也是不錯的。時間:9:00吃過早飯,可以繼續往前走,就會發現一條往下延伸的路——建興坡大梯道。兩路口雖然只是個過路之地,但是周圍的餐飲還是非常豐富的。地圖上搜一搜關鍵詞,總能找到你想吃的。這裡推薦一家很有重慶特色的小店——林妹妹沾水米線。它們家已經在重慶市內開了很多分店,而位於兩路口的這一家,則是最為正宗的總店。
  • 追蹤|山城巷步道已有問題正在「微整形」中,請大家再耐心等等
    6月14日,上遊新聞曾以《「迎客詩」缺損、英文介紹有誤,市民發現山城巷步道兩處錯誤》為題,報導了重慶熱門景點山城巷步道出現的問題。今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渝中區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獲悉,市民反映的問題將在11月底全面整治完成。
  • 老照片:1995年的山城重慶,曾經的老城區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重慶,別稱山城、霧都,是中國西南部唯一的直轄市。這座城市有著無盡的輝煌過往,曾經一度是中國不屈的脊梁、而現在的重慶,則是一座獨具韻味的城市,火鍋,是它的象徵,熱火朝天、迷離光怪,則是重慶這座城市的變化光影。20多年前的重慶,剛剛成為直轄市,那時的重慶是什麼樣子的?圖為1995年的重慶朝天門碼頭。
  • 5月2號來山城巷走走,這條和城市同名的小巷現在已成了網紅打卡地
    重慶是一座著名的山城,城依山而建,在老城區裡現在還有些爬坡上坎的老街老巷,而這個位於長江邊的和城市同名的山城巷就是這麼個地方。山城巷,原名天燈街、天燈巷,此巷上口是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仁愛堂和仁愛醫院,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才更名為山城巷。山城巷的旁邊就是著名的山城步道,背靠著依山的老街,出門就遠眺長江,雖地處渝中鬧市,卻獨得一份寧靜,我想有資格叫這個名字的街,那必定應該是重慶老街的縮影吧。
  • 詩情畫意的地名、藝術氣息的塗鴉、風雲際會的歷史……這兩條山城...
    微渝中消息重慶是一座蜿蜒起伏的城市行走其中心情也會不斷變化棗子嵐埡步道不遠處便是山城第八步道山城第八步道以黃色外牆和青瓦為主色調上可達中山二路然後通往枇杷山公園下可抵人和街這條連通中山二路和人和街的步道兩側打造了很多充滿重慶文化記憶的景觀增添了不少"顏值"和"氣質"紅磚土牆上老重慶泛黃的照片印證著老渝中區的歷史和歲月每一張都值得老重慶人駐足品味
  • 山城巷有支志願服務隊 假期每天為遊客服務超10小時
    10月6日早晨9時許,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陸陸續續迎來八方遊客。入口處,志願者夏鎧東正忙著用普通話回答遊客的問詢。 夏鎧東有些自豪地說:「這裡每天都有不少遊客,能為他們提供幫助,展現咱們渝中志願者的良好形象,犧牲點休息時間不算啥。」
  • 51假期重慶熱門景點哪裡去?山城步道從下半城爬到上半城
    山城巷沿jiang步道山城巷的特色小吃店山城巷裡的青旅背包十年看到圖片,去過的朋友就反應過來,這個地方就是山城巷歷史文化風貌區。單聽名字,就很具有重慶的地方特色。山城巷原名天燈巷,以上而建,面臨長江,是一座百年街巷。
  • 「迎客詩」缺損、英文介紹有誤,市民發現山城巷步道兩處錯
    細心的劉先生近日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上遊新聞APP反映,位於渝中區中興路的山城巷步道出現了幾處錯誤,他擔心這會給遊客造成不良印象。入口處詩句殘缺「不到山城巷,不知老重慶。」跟著劉先生的介紹,記者來到渝中區中興路一個小石門跟前,「這裡便是山城巷步道的中興路入口。」入口處往裡走的右牆面上,貼了一首金色字體的現代詩,「這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拿來形容山城錯落有致的煙火氣再合適不過。」
  • 重慶鬧市裡藏著一條山城巷,遍布吊腳樓古城牆,勝過所有網紅點
    舊時的重慶省份為上半省和下半省,解放費教窗口地鐵站旁邊的這條進出口可以通到七星江,路口,甚至大溪口,散步路的深處充滿了古香水,是如今保存完好、流傳最廣的路,幾年前,我又在周末來寫生了,有一群城市徒步者,最喜歡徒步這條經典路線了。
  • 重慶人文畫卷 | 大溪溝步道群漫行記
    從棗一巷步道的底部朝上看,階梯的立面構建出一幅幅標誌性風景畫:有人潮湧動的解放碑、穿樓而過的軌道交通、飛天一線牽的長江索道,更有千與千尋同款的洪崖洞以及重慶文化地標重慶人民大禮堂。03時間之慢——棗子嵐埡棗二巷步道地點:隱藏在重慶四十二中旁邊的一片老居民樓之間,連接人和街和棗子嵐埡正街兩條主幹道。
  • 相憶| 青春和夢想,一張褪色老照片的故事
    相憶 | 青春和夢想,一張褪色老照片的故事 2020-11-06 2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什麼想要在山城重慶開一間關於手帳的小店?
    接下來我們還會陸續發布他們寫下的故事,作為「那些小店和獨立品牌怎麼樣了?」專題。明日有用是三個美院出身的設計師在山城重慶打造的小空間,已經營業一年半,小店的簡介寫著「今日無礙,明日有用」。三位主理人用紙本手作為載體,以手帳的表現形式關注書寫這件小事。這段日子裡,小店的主理人Yvonne在每日書記錄下自己的生活片段。
  • 山城——重慶
    當年的《瘋狂的石頭》爆紅的時候,很多人從這部電影的背景中感知了山城的魅力。山城的特殊地形讓整部劇都隱隱透漏出一絲荒誕。當然重慶的高光時刻則是在抗戰時刻作為陪都,後來即使抗戰勝利後也是作為直轄城市存在,這也算是其第一次成為直轄市。建國後,重慶西南大區所在地的原因,自然成為西南大區代管的直轄市,直到1954年,大區一級過渡行政區劃成為歷史。後來三線建設時期,成為首個計劃單列市。重慶依靠東南轉移的大量企業,形成了雄厚的工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