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從人本主義之薩提亞模式,拆解蘇明成的成長進階之路

2020-12-22 沐希書閣

改變總是可能的,即使沒有外在改變也會有內在的改變。這些改變包括感受,觀點和預期。——薩提亞

《都挺好》,這部劇是由簡川訸導演執導,多位知名老戲骨演員參演的一部都市家庭情感劇。《都挺好》之所以能大火,是因為許多觀眾在這部劇中多多少少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別是如蘇明玉一般,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的人

因此,很多人在分析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往往聚焦於蘇明玉這一角色。實際上蘇明成這個角色也相當值得分析。讓我們一起透過《都挺好》這部電視劇,去試著拆解分析一下蘇明成,這個表面受盡各種寵愛,卻依然頻頻產生行為偏頗的角色。

今天,我將以人本主義思想為基石,從薩提亞心理治療三大系統出發(具體從人際互動系統,個人內在系統及原生家庭系統三個層面展開),通過蘇明成的經歷以及對自身問題的克服,來分析蘇明成磕磕絆絆的成長之路背後,那些錯綜複雜的影響和療愈,以及這份成長帶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人際互動系統:根深蒂固的固有互動模式,是一切行為問題滋生的本質根源

人際互動系統:通俗地講,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他在生活中如何和別人打交道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一系列行為方式的統稱

在人際關係中,無論是夫妻還是家庭,人們反映的問題通常都是衝突

這是因為,當我們的人際系統處理人與人之間差異而引發的不和或者矛盾時,通常容易在情緒的暫時幹擾下片段性喪失理智。

脾氣暴躁者則容易在應激狀態下將問題處理成不是/就是的模式去對待,從而在激動的狀態下,採取衝突這樣的處理方式。

而實際上我們處理差異的方法,除了衝突還有很多比如:否認,妥協,解決,成長

具體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往往要結合具體的情境和處境而定,從蘇明成這個角色來看的話都能找到這些方式的影子。

1.衝突:打宋明玉

衝突這種處理差異的方法,包括身體上的爭鬥或語言上的爭論。

蘇明成對蘇明玉的成見,其實從小到大一直都有,尤其是蘇明玉在蘇母葬禮上沒有流出一滴淚,不停接打電話,再到後來蘇明玉在審計時說出朱麗是自己嫂子導致朱麗差點丟掉工作。蘇明成徹底爆發了對蘇明玉的怨憤,在地下車庫暴打蘇明玉。

蘇明玉與蘇母的人際互動,與朱麗的人際互動中的不和諧片段,終於讓蘇明成對蘇明玉的憤怒雪崩。蘇明成心裡固有觀念中,蘇明玉一直都不是好人,一系列事件的接連發生,讓衝突最終產生了觸發。

2.否認:拒不認錯

打人的蘇明成,沒有認識到自己有錯,他覺得蘇明玉該打,打的很對。反觀他打朱麗的一巴掌,不但在嚴重程度上相差甚遠,而且在時候的態度上,也天差地別。

蘇明成打朱麗,事後痛心疾首,真誠道歉,而打蘇明玉,則是毫無悔意,氣憤難當。兩個人,一個人是通常是愛的互動,一個是常年矛盾的互動,這就是最深層次的原因。

在態度不統一的時候,人們很可能會保留自己的觀點,在彼此關係中選擇退縮,避免親密和親近。

3.妥協:強壓之下

在蘇明玉的逼迫之下,拘留所裡的蘇明成不得已,選擇道歉,這顯然是與他的真實內心相違背的。他對蘇明玉的態度,還是一開始的態度。正如電視劇剛開始時候,他給朱麗的訊息中所說的那樣,「蘇明玉就是個妖精,別理她」。

當然在進行妥協的時候,他們所選擇的東西有可能是誰都不想要的,但表面上又是大家可以接受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就會做出讓步,這個時候其實是不分輸贏的。就像強壓之下的這個道歉,既不是蘇明玉內心中真實想要的東西,也不是蘇明成願意承認願意妥協的。但權衡之下,他們用這種方式實現了表面上的妥協。

4.解決:誠懇道歉

隨著劇情的推進,每個人在彼此矛盾的碰撞中,既互相傷害,又有機會得到反省。吊兒郎當的蘇明成經歷了投資失敗,經歷了離婚,經歷了各種生活的磨礪和對家人新的情感體驗後他認識到對蘇明玉的成見的偏差,他一點點認識到真正的蘇明玉,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選擇了真誠地跟明玉道歉。同樣的懺悔書,這次是真情實意的,試探性的握手言和,也是他內心踏出的一大步。

蘇明成放下曾經的失望,憤怒,害怕和傷害,而用更加積極的意願來處理彼此之間的差異,他有了渴望,想要得到蘇明玉的原諒,達到親情新的深層的聯結。

5.成長:遠走非洲

幾乎快一無所有的蘇明成,打算到非洲打工,這是蘇明成看透所有後的成長,也是對現有環境的暫時告別和重新啟程。蘇明成生活裡所有的雞毛蒜皮,在給他帶來傷害的同時,也讓他在不斷從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完善了自己,有望成為更好的自己。雖然艱辛,但這就是成長,磕磕碰碰,不斷向前。

薩提亞人際互動系統的治療模式,讓我們看到自己在與他人人際互動中的問題,從而能夠在不斷的磨合中通過一次次對失敗的感悟和探索,逐步實現修復和成長。

個人內在系統:內在體驗的直觀反應,是一切態度輸出的範式基墊

個人內在系統:人類的大多數體驗實際上都是內在的,而內在體驗的各個部分是相互作用,具有系統性的。

比如說我們的行為,從個人冰山隱喻來看,我們的行為就像一座冰山漂浮在海平面上的部分,而我們的行為之下,卻是我們隱藏於內在體驗中沒有表達出來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真實的自己

人們在一個領域的改變經常會導致另外一些領域的變化,恰如我們內部體驗所釀化出的情緒,使我們的個體行為有了方向和表達,變得更加具體化,對事對人有了明晰的態度,有了清楚的意見,有了不同的區別表達。

1.對待父母:孝順有加,忍耐包容

對母親趙明蘭母親是蘇明成愛的給予者,生活的呵護者,精神的寄託,是他最大的依靠,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母親的保護下得以順順利利。對於母親,在學習跟事業上拉了一大截甚至有點不學無術的蘇明成,持有的是絕對的愛護跟孝順,他跟母親親密無間,也會撒嬌哄母親高興,更會在蘇明玉讓母親生氣的時候,毫不猶豫出來維護自己的母親。

對待父親蘇大強母親去世後,蘇大強的晚年贍養問題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蘇明成在對蘇父養老這塊的很多細節,也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對蘇父的忍耐寬容跟小放縱。他給父親做粥,自己卻吃外賣,因為他擔心地溝油對父親身體不好。他害怕父親著涼,半夜去給父親蓋被子,還溫柔地輕拍父親,發自內心的關心溢出屏幕。父親把家裡搞的一團糟,媳婦被氣的發飆的時候,他也是耐心勸媳婦多多包容

2.對待兄妹:尊重敬愛,仇恨報復

對待大哥蘇明哲哥哥是他從小到大榜樣一樣的存在,也是母親同樣愛護的人,一定程度上,蘇明成跟哥哥之間的關係,更像是統一戰線的同盟,沒有大的矛盾關係比較親近。雖然對於大哥的有些做法不太贊成,但大體上對於大哥還是很敬重的。

對待妹妹蘇明玉蘇明玉跟母親的數次對抗,蘇母對蘇明玉的冷落跟疏離,都讓蘇明成從小就對蘇明玉意見很大,母女矛盾時候,蘇明成是母親的堅決擁護著。蘇母葬禮上蘇明玉頻繁發消息接工作電話,讓蘇明成突然突然爆發,就可以看出來,他對蘇明玉有痛恨,有討厭,有很深的成見。

3.對待妻子:言聽計從,寵溺愛護

對待妻子朱麗,蘇明成可謂是一個很不錯的丈夫人設,平時大小事的忍讓,心靈上的絕對信任,主動分攤家務,生活裡對妻子寵愛有加。犯錯誤的時候,下跪求原諒,更是足以說明妻子朱麗對他的重要性。

4.個人內在經驗對態度的影響

同樣的一個人,為什麼對待身邊的不同人,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呢?因為我們每個人,很容易通過自己的主觀體驗,來決定我們對人對事所應持有的態度。你的態度,你對別人的態度,都是我們加工了自己的內在自我體驗後,直觀表達出來的外現方式。

蘇明成對每一個人的態度,都是他所有內在體驗的統合的結果,主關感受,而淡化對錯在受到感性認識的驅使同時,很容易因為主觀傾向忽視理性思考。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就像很多影視劇中的大反派,也不乏擁泵者。

增強效應,讓我們會對同一個人,越來越喜歡或者越來越討厭。而減弱效應,則能在行為失調的時候,不斷調和我們過度強化的優點或者缺點,讓思維重回理性。我們每個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適時調整自己,重回正軌

薩提亞個人內在系統的治療理念讓我們學會透過行為問題去直面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心靈深處的內心體驗找到行為問題產生的源頭,並可以以此為契機,來重新了解自我,改變自我。

原生家庭系統:親情回歸,讓錯誤得以療愈,成為更好的自己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沒有人能夠選擇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軌跡。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單獨的人,我們作為植根於家庭中的個體,很難不受到所處家庭的影響。每一個人成年後的很多行為,可以說基本都受到了原生家庭較大的影響家庭關係,就是人際關係的雛形,對於我們的成長,有些很大的參考意義。

從蘇明成的一系列經歷中,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蘇明成在成長中的努力和成果。

1.原生家庭對蘇明成的內在負面影響,浮出水面又慢慢沉降

蘇明成一直活在觀念中的過去裡,他對待身邊每一個人的行為態度都是他在原生家庭裡長年累月的體驗的外在表達,這是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母親的離世是一個契機,舊的家庭被打破,相應地,舊的規則也開始發生變動。蘇明成的世界,從原來的風平浪靜到隨後的疾風勁雨,都是他開始在沒有母親的保護殼後,依靠自己本身,重新獨自面對世界的新曆程,新收穫。電視劇的前面部分,他所有的行為習得都是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但破碎的家庭影響終將慢慢淡化,新的規則和體驗或許最終會被重新建立。

2.遭受挫折,一路摸爬滾打,卻是嘗試成長的化繭成蝶

撫養父親後被父親搞的焦頭爛額,父親硬要買房不得已朱麗找明玉借錢負債,再到投資被騙所有資金竹籃打水,動手打朱麗導致離婚小家崩潰,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充滿挫折,也充滿磨礪。但同時,這有何嘗不是命運給蘇明成的重生新探索?蘇明成在一番經歷後,大徹大悟情感也逐漸回歸正規。

3.重組原生家庭帶來的資源,受傷後也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實際的現在,讓蘇明成逐漸與觀念的過去產生剝離,他開始正視當前的自己,與自己的內心深度和解,將過去家庭中對的內容與新的經歷中正確的經驗產生融合,一點點修補自己,往著好的方向不斷成長。

最終大結局裡,一家人重歸於好,其樂融融。其實,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救贖和成長,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薩提亞的原生家庭系統治療理論告訴我們,人們本身就具備他們應對成長所需的所有資源,即使原生家庭曾對我們產生過不好的影響,我們也依舊能在自我的成長中找到克服的方法。

小結

《都挺好》中隨著蘇母去世,蘇明成這一角色之前習以為然的平衡被打破而不得不重新重組。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蘇明成不斷經受挫折與生活的考驗,在與自己內心對話和反省人際關係的過程中不斷打破固有模式並整合原生家庭原有資源結合成新的體驗和經歷,逐漸實現了人生的反思和成長的蛻變。

我們堅信,人體內天然而有復原力。即便生活中充滿磨難和各種艱難險阻,會導致我們不斷受傷,但我們只要願意,我們也有能力,可以得到療愈和復原。這就是,蘇明成這一角色,能夠帶給我們的深刻價值和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如何去從自己的外部行為和內在體驗,發現成長中的一些問題,並結合自己家庭去找到深層的原因和解決之道,逐漸調整成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都挺好》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蘇明成的悔悟能否挽回一切!
    本期話題【《都挺好》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蘇明成的悔悟能否挽回一切!】在《都挺好》中,蘇明成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堪比趙美蘭般讓人不喜的存在。都挺好在蘇明成小時候,就因為母親趙美蘭的偏疼偏愛而養成了恃寵而驕的習慣,因為母親的重男輕女,蘇明成的內心也養成了可以任意欺負妹妹蘇明玉,甚至可以為了達到目的隨意毆打妹妹蘇明玉的習慣
  •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的頻率較高,主要以客觀題形式備考,考察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首先會考察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其次會考察人本主義理論的一些特點以及涉及的人物觀點;再次考察難度再高一些,會出一些例子讓你去判斷,分辨出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還是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
  • 那一刻,我看見了自己 薩提亞模式心靈成長手記
    作者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薩提亞模式的學習,並幫助她的家人、學生、朋友以及來訪者,更沒有停止運用它探索自我。 在這本書中,作者更是將生活和諮詢中的真實案例解讀給大家,帶領我們一起體會人生中最重要的這一刻。 本書中的各個案例都是獨立成篇,均來源於作者生活中的真實故事。
  • 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今天,我們就對人本主義課程論的知識點進行一下梳理。首先人本主義課程論是奠基於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價值之上的,除此之外,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有喬丹、西蒙等人。在課程組織方面,人本主義主張課程內容的整合,人本主義批評傳統的學科課程論和現代的經驗課程論,認為以上的課程內容都是片面的,而人本主義認為要培養完人,就要做到知情意的結合,所以在課程上主張平行與並行的課程,包括學術性課程、社會體驗課程和自我實現課程。課程整合模式應運而生。
  • 簡述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文·艾特27 簡述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概況為基礎,以羅傑斯與馬斯洛為主要代表其主要內容包括: (1)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 小學教資考試知識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一直作為考試的重點,尤其是人本主義這部分內容。一般考試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單選題,主要考察對於人本主義的理解,往往以識記類題目出現;二是簡答題,考試經常會以人本主義核心觀點提問。考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不僅要明確知識的含義,同時也要了解題中答題要點。
  • 構建主義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知識觀:強調知識的動態性。是一種假設推翻另一種假設,沒有絕對的真理。要考慮到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教學觀:強調情景式教學(學習的情境性)、合作學習(社會互動性)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包括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人為本,強調人的發展潛能代表人物:馬斯洛、羅傑斯羅傑斯的人本學習理論(非指導性學習模式)(多選):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分類:無意義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 提出「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心理學中關於「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康布斯、羅傑斯 ,那他們有對於「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闡述是怎樣的呢?他們對「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吧!馬斯洛的學習理論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創始人,被譽為「人本心理學之父」。他認為,學生本身生而就有內發的成長潛力。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知識,而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由選擇,並給學生提供輔導。教師輔導得當,學生會因學習而成長,輔導不當,學生反倒因輔導兒萎縮。
  • 2019下半年甘肅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在教師資格考試中,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部分內容一直作為考試的重點,尤其是人本主義這部分內容。一般考試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單選題,主要考察對於人本主義的理解,往往以識記類題目出現;二是簡答題,考試經常會以人本主義核心觀點提問。考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不僅要明確知識的含義,同時也要了解題中答題要點。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
  • 都挺好:蘇明成是媽寶男,沒上進心,還打老婆,為何朱麗那麼愛他
    《都挺好》裡的蘇明成因為被媽媽從小溺愛,也成為實打實的媽寶男,不僅是正兒八經的啃老族,而且不思上進,工作上得過且過,只懂享受生活。因為思想幼稚,一意孤行賣車借錢搞投資,搞的人財兩失,老婆離婚,家財散盡,還被女領導各種穿各種小鞋,工作也丟了。今天就來探討一下到底什麼原因導致蘇明成成為人人厭棄的媽寶男?這樣的男人值得嫁嗎?
  • 人本主義心理學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屬於心理學界的「第三勢力」,主張從人的直接經驗和內部感受來了解人的心理,強調人的本性、尊嚴、理想和興趣,認為人的自我實現和為了實現目標而進行的創造才是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目標是要對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進行描述。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有馬斯洛和羅傑斯。
  • ...之 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 & C4 對人本主義理論的總體評價
    B5 人本主義學派C3 羅洛·梅的人格理論一、 理論觀點(一)人性觀羅洛·梅認為文化是由人創造的,所以,文化中的善與惡都是人類本性的真實反映。他認為人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潛能束,有善、惡兩種潛能,這種潛能既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
  • 《都挺好》原著「媽寶又啃老」的蘇明成:他,本質並不壞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生物,天性是嚮往快樂的。蘇明哲不善言談,還有些情緒內斂,他在公開場合從來不肯擁抱吳非就看出來,這個人不是那種花言巧語的人;蘇明玉不用提了,針尖對麥芒,這種態度也是蘇母一手造成的,生生將小棉襖養成了鉚釘服,指望她更別提了。所以蘇母疼愛蘇明成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能帶給自己快樂,哪個女人不願意聽甜言蜜語,偏偏蘇明成在討人歡喜的這方面天賦異稟。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1.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的背景人本主義是14世紀下半期發源於義大利並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和文學運動。20世紀60年代初期,存在主義成為人本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從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中可以找到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義。存在主義成為一種助人模式是從心理治療開始的。
  • 人本主義心理學|DAY1:回歸初心,做真實的自己,我收穫了愛情
    各種所有的問題都聚焦在一起,內心越來越焦慮,原本自信的我一下子失去了自信心,我該怎麼做呢?恰巧在朋友圈看到了「7天提升自信訓練營」的海報,二話不說,自然是報名參加了,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訓練營(後面會詳細說說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二字吸引我了。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首先人本主義課程論是奠基於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價值之上的,除此之外,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有喬丹、西蒙等人。在課程組織方面,人本主義主張課程內容的整合,人本主義批評傳統的學科課程論和現代的經驗課程論,認為以上的課程內容都是片面的,而人本主義認為要培養完人,就要做到知情意的結合,所以在課程上主張平行與並行的課程,包括學術性課程、社會體驗課程和自我實現課程。課程整合模式應運而生。
  •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教導父母:我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其中收穫最大的是人本主義中關於「發揮功能的人」發揮功能的人發揮功能的人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給出的定義。在人本主義學看來,讓所有的當前需要都得到滿足並不是生活的全部,這樣的幸福快樂並不會持久。人本主義相信,我們始終在朝著某種令人滿足的個人狀態前進。噹噹前的需要被滿足後,我們就不再感到滿意,就會尋求更高的目標,這也就會促使人們努力向上,積極發展。
  • 淺析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中蘊含的人本主義思想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思考,在如此糟糕的教育環境下,在重重阻力下,馬修老師究竟是如何憑一己之力影響全班六十多個孩子,進而喚醒其他老師的責任和愛心的?他又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思考良久,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馬修老師那顆熱忱的心中所懷有的人本主義思想。
  • 《都挺好》大結局催淚 觀眾高呼不舍「作爹」蘇大強
    《都挺好》大結局催淚 觀眾高呼不舍「作爹」蘇大強浙江衛視蟬聯收視冠軍「歡樂源泉」蘇大強不說再見作為一部高品質的現實主義題材大劇,從漂亮開局到熱播期,《都挺好》收視一路上揚與收視表現同樣出眾的還有《都挺好》的話題熱度,從2月19日宣布定檔浙江衛視開始,《都挺好》喜提微博熱搜達133次,並連續25日霸榜,堪稱「熱搜榜釘子戶」,包括姚晨楊祐寧、蘇家三個男的都很自私、郭京飛求生欲、蘇大強要跟保姆結婚等在內的20個劇集相關話題均問鼎熱搜榜第一名,微博主話題閱讀總量破40億,討論量超211萬。
  • 《黑鏡》滑鐵盧:從後人類想像回歸自由人本主義
    懇請您點擊右上角,訂閱「媒介之變」的百家號。趙柔柔2011年《黑鏡》第一季上映後,它很快以其獨特的技術想像、精妙的現實諷喻而成為現象級話題。然而,與第一季第二季的成功相對,自2016年改由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出品的《黑鏡》第三季上映以來,失望與質疑之聲便不斷襲來,而2017年底剛剛面世的第四季六集新劇集,則更是使它深陷於負面評價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