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9寸黑白電視機、蝴蝶牌縫紉機、工廠搪瓷杯、弄堂轉角的小賣部……每一處角落、每一抹細節無一不勾勒出人們對老上海的記憶。這裡並不是「老物件博物館」,而是為患有認知症的老人特別打造的記憶家園。
記者走進位於長寧區人壽堂頤養院內的記憶家園,電梯門打開,每一層都搭建了不同的記憶場景,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上世紀的上海老街。
樓內六層樓分別設有園藝療法、遊戲療法、電影療法、書畫療法、音樂療法、記憶療法,六種針對不同認知症患者的專業療法。通過樓裡懷舊的老物件,例如美多牌收音機、軍旅水壺、火油燈、中華牌牙膏等,與多種童年遊戲,例如下康樂棋、滾鐵環、觀看老電影等,為老人們重建一個他們記憶中的美好家園。
「這是為了給老人們打造一個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因為患有認知症的老人們大多對近期發生的事情存在記憶缺失、認知障礙等症狀,一覺醒來不記得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卻對很久以前的事情記憶深刻。」人壽堂頤養院運營副總監王潔解釋道。
這一切,都是為了患有認知症的老人更有歸屬感,同時有助於穩定他們的情緒,也讓他們的記憶,流失得儘可能慢一些。
今年87歲高齡的曹阿婆也住在頤養院,經常來「記憶家園」看望朋友。她很喜歡樓裡的各處場景,她告訴記者,這些老物件她都記得,比如媽媽用的縫紉機,以前少數人家擁有的電視機等等。工作了大半輩子,曹阿婆以前很少有機會能像現在這樣和朋友一起下下棋,作作畫。住進頤養院後,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她心情也舒暢了不少。
這所記憶家園從去年起開始營業,共有48張床位,目前已入住5位老人。像這樣專為認知症患者打造的照護專區在上海還有許多。
2018年起,上海明確在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機構或長者照護之家)設置認知症照護床位,為認知症老年人營造家庭式住養環境,提供針對認知症老人的日常生活照護、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精神支持、社會交往等專業性、全方位服務。應民所需,2019年上海再次將「改建1000張認知症照護床位」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進一步擴大認知症照護床位的服務供給。(新民晚報記者 周慧婕 徐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