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塔,起源於印度,梵文的意思是指墳冢,是保存或埋葬佛陀舍利的建築物。在公元1世紀左右,在東漢時期,這種源於宗教的建築物「塔」,隨著佛教傳入了我國 ,並迅速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建造的「塔」慢慢脫離了印度特色,轉變成為中國傳統的建築,並且建築形式和文化功能不斷演化,塔慢慢滲透儒、道等文化基因,被寄予鎮風水、旺文風、祈福……等美好的願望。
珊珊三丫頭這次到千年古邑潮州旅行,曾看到韓江邊上有一座非常有「特點」的古塔,印象十分深刻:潮州自從有了鳳凰洲開始,韓江三分成了東、西、北三溪,其中以北溪面積最小,旱時溪水常涸,因此叫涸溪。涸溪與韓江分流處,有一座建於明代的古塔,叫涸溪塔。又因為涸溪塔與鳳凰洲和鳳凰臺相對,又名叫鳳凰塔。
鳳凰塔始建於明萬曆13年,即公元1585年,是當時的知府郭子章倡建,清朝時進行過重修。這座塔的工程浩大,建築工藝精妙,無論在建築造型還是建築工藝上,都可以稱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經典古塔。鳳凰塔走過了435年,經歷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地守護著潮州城,守護著了潮州母親河「韓江」,被稱為潮州韓江上的「守護塔」。這座塔已成為潮州離家遊子心中家的標誌,也是韓江中來往船隻的航向標。
當珊珊丫頭沿著韓江徒步,來到鳳凰塔所在,出現在珊珊三丫頭眼前的鳳凰塔,是一座高高聳立在韓江邊的塔,塔身非常特色:鳳凰塔全塔高45.8米,基圍有46.6米,牆厚2米多,七層八面,石磚結構,其中鳳凰塔的第一、二層為石砌,第三層以上為磚砌。塔各層以木樓板分隔,二層以上每面錯開位置開四門或窗。塔身中空,夾壁中有螺旋形臺階可登頂層,只是現在關閉著,不允許登塔,否則可以在塔頂憑欄眺望,整個潮州古城景色皆入眼帘,那該有多美啊!
鳳凰塔的塔尖設計很特別:是一個3米高、重達 2萬多斤的鐵葫蘆,這種設計在中國的古塔中是非常罕見的。其實這樣的設計是有特別意義,這樣的高與重度,才能增強塔身穩度、提高抗風抗震能力、也是這座塔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
鳳凰塔的石雕刀非常精美:此時雖然珊珊三丫頭不能走得非常近的看鳳凰塔,但有能見到鳳凰塔的塔基的須彌座的雕刻非常豐富,有龍、鳳、鶴、獅、馬、鹿、犬、羊、魚等各種祥禽瑞獸和精美的花卉。塔座的幾個角還刻有各種不同造型、不同形態的力士像,所有這些顯得形象生動、寓意美好。
聽潮州人說,離鳳凰塔不遠處,曾經有座龍湫寶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可惜在清朝時已倒塌。在珊珊三丫頭參觀的過程中,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在鳳凰塔旁邊的亭子避雨的時候,看到那些正在韓江上捕魚的人急忙的把船開回岸邊,這一刻真的能感到這裡地勢的險要。而鳳凰塔,在這裡經歷400多年颱風、洪水、地震考驗,仍昂然屹立,真的是非常難得。
整個鳳凰塔是潮州先祖們智慧和能工巧匠的體現!融自然風格、人文景觀、歷史勝跡於一身,透過這座塔塔,可以了解和研究四百多年來潮州社會的政治、經濟、人文、宗教、藝術等變化和發展情況。從建築的理念、形制、功用、裝飾等方面看,鳳凰塔都蘊含著儒、釋、道的人文精神,可以說意義非凡,遊客若到潮州,非常值得到此看看。
那麼,你有來過潮州旅行嗎?你有來看過潮州的守護塔「鳳凰塔」嗎?這座塔上龐大的鐵葫蘆是否引起你關注?你知道鐵葫蘆的作用嗎如果有機會來潮州旅行,你是否會來鳳凰塔看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