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二講:醜
今天,我們依然講兩個話題:
第一個:甲骨文是如何產生的?它的製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第二個: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二位:醜。
第一個話題:甲骨文是如何產生的?它的製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我們現在知道的工藝大概是這樣的:先在準備用來佔卜的這個「甲骨」(主要是烏龜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的背面鑽出一個小洞,把這叫做「鑽鑿」;然後放到火上去烤,使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就叫「兆」。
《說文解字》解釋:「兆,被灼灸的龜甲的裂痕。」
然後從事佔卜的「巫師」就可以根據這個「兆」來判斷吉兇。
甲骨文上刻寫記錄的文字叫做「卜辭」,就是佔卜的結果。在這些動物的龜甲上,先用「筆」蘸上硃砂,寫上那些祝願或者祈禱的詞句,然後再用刀子一類的硬物按照書寫的筆畫來雕刻。有少數的甲骨上,我們現在還可以看到它上面書寫的文字,這些文字沒有經過雕刻,只有硃砂字跡。
另外那種刻好的,在上面鑿個小坑或者鑽一個小孔,放在火上烤。經過火烤之後,甲骨上就出現裂紋,裂紋有長有短。(「卜」字就是這些甲骨上裂紋的象形。)然後看這些裂紋通到哪一行、哪一個字,這樣的就可以根據它來判斷吉兇,這大概就是「佔卜」的原始再現了吧!
曾經有這樣的一塊甲骨,上面有二十幾條關於「雨」的「卜辭」,那麼可以肯定,這塊甲骨就是在當時用來佔卜天什麼時候下雨的。通過這塊甲骨上面的圖案和文字,我們就可以想像到這樣一個場景:乾旱的大地上,有一群盼望著要下雨的人群,在虔誠的舉行著佔卜的儀式。
所以欣賞甲骨文,也是一種美,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希望大家有時間的能夠到「中國漢字博物館」去看一看。
我們接下來講今天的第二個話題,解讀十二地支的第二位:醜。
「醜」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隻伸出的手,這個手有三根手指頭,而且還留著長指甲,它和「爪」字非常的相似。郭沫若先生就認為,「醜」字實際上就是一個「爪」的形象。
《說文解字》裡也說:醜字象手之形。就好像一個新生的小孩,伸出他的小手一樣。
在古籍裡邊,與「手」組成的詞很多,而且它和現代的意思還不太一樣。
比如說「手刺」這個詞。什麼叫「手刺」呢?,他不是手上扎一個刺,而是古代拜見高官、尊者時用於介紹自己的「名帖」,就像我們今天的 「名片」。
再比如:「手談」,指的是下圍棋;
「手筆」,不是指自己親手書寫的文字,而是指「排場」、「場面」。
那麼「醜」字這隻伸出的手是幹什麼的呢?
《說文解字》的許慎說:醜,紐也。
是指纏繞並結成一束的意思。他表示有一隻伸出去的手,又想彎回來的樣子,有「欲作又止」的意思。
「醜」代表什麼呢啊?
古人主要用它來代表地支的十二月,因為十二月天氣寒冷,人的手也是想伸也伸不出來,不容易有所作為的狀態。
醜,在一天的十二時辰裡,它代表「丑時」,就是夜裡的1:00-3:00,因為這個時候正是人體安眠的時候。或許你在夢裡正唱歌跳舞,但是身體卻動彈不得呢!
我們上一講談到「子時一陽生」,那麼「丑時」就是「陽氣開始生長」的時候,也算是「陰陽交替」的一個樞紐。
再看12月,雖然陰氣固結,但是陽氣已經開始生發,這種從「固結」到「解開」的狀態,所以「樞紐」一樣(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現如今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或者交匯處的樣子),既交織在一起,又有序的發散開來,所以「醜」就解釋為「紐」。另外,在漢字的古音韻裡,「醜」和「紐」的韻是相同的,而不是像我們現在的這個「醜」的讀音,是同「紐」的韻。
在十二生肖裡,醜屬牛;(紐和牛的韻又相同)
在五行裡邊他屬土和木發生了關聯。
另外,不得不再講一下:這個「醜」字和現在我們常用的「美醜」的醜,原先不是同一個字。原先表示「美醜」「醜惡」的是這個「醜」字(讀音也是「醜」)。在今天我們把它簡化成同一個字了。
「醜」字,我們來分解一下就知道它的本意了:左邊是一個表示「酒罈」的「酉」字,右邊是一個「鬼」字。什麼意思呢?大概就是指酒鬼喝醉以後的那種醜態吧!
後來引申的意思就是指品行不好、相貌難看等等的那些與「美」相反的形態。
結語:
醜,本來是指的一隻伸出來的彎曲的手,他代表「欲作又止」的那種彎彎曲曲的狀態。許慎解釋成「紐」,既交織在一起,又循序漸開的樣子。(想像一下城市交通樞紐處的樣子)
「醜」與「醜」本意不同,注意區別。
希望通過此講,能讓大家更了解漢字中蘊藏的奧秘,更喜歡漢字。歡迎大家點讚、轉發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