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2020-12-15 悠遊吉林

當有人提到長春這座城市,大家都能想到哪些標誌性景點?淨月潭?南湖?偽滿皇宮?還是「一汽」?這些當然都值得一看,不過,除了這些,一定不要忘了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春有一座「長影世紀城」,作為一個5A級旅遊景點,他有一個被很多中國人所熟知的母體——長春電影製片廠。這裡被稱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作為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製造了太多的經典,陪伴幾代人長大,並成為他們無法抹去的時代記憶。

託生於「滿映」

說到長影製片廠,首先是要談談偽滿時期的日本「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電影作為一種傳媒類型,從19世紀時開始出現。雖然早期的電影很原始,但是因為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得其一出現就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一種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娛樂工具。

進入20世紀以後,電影的製作水平不斷提高,除了早期的默片(無聲電影),又出現了有聲電影。「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者為了佔據東北,除了軍事戰略經濟掠奪外,為了更方便地奴役中國人民、瓦解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日本軍國主義者以各種形式進行文化侵略。他們在教育上強制日語,搞奴化教育,還在各種傳媒平臺上滲透,其中就包括影視。

1937年,由日本人炮製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在偽滿新京(長春)成立。此後,他們拍攝了大量宣傳侵華日軍和偽滿奴化思想的「國策電影」,如《皆大歡喜》(由八木寬編劇,王心齊導演),還有《黃河》和《大地逢春》(導演周曉波)等等。

1945年日本投降,8月20日,絕望中的「滿映」理事長甘粕正彥自殺,「滿映」解體。當時的長春市委地下黨員劉健民、趙東黎組織原「滿映」進步職員開展護廠鬥爭,組建了「東北電影技術者聯盟」和「東北電影演員聯盟」,並於1945年10月1日成立東北電影公司。次年4月14日,伴隨東北民主聯軍解放長春,田方、許珂、錢筱璋隨軍入城,隨後舒群、袁牧之也進入長春,正式接管「滿映」。中共中央東北局任命舒群為東北電影公司總經理,張辛實為副總經理,袁牧之為顧問。這標誌著電影製片廠從日偽的宣傳工具,轉到中國人民一方,獲得了新生。

這一時期,公司拍攝了《慶祝「9·3」勝利大會》《市民紀念抗戰勝利遊行大會》《歡迎蘇軍進長春》《八路軍進長春》等。

可惜好景不長,內戰爆發,長春受戰火波及。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23日遷往當時合江省興山市(即黑龍江省鶴崗市)。

創造新中國影史七個第一

當時的鶴崗市條件十分簡陋,但是這並沒有難倒電影廠的工人。工人們先後建成辦公室、洗印車間、攝影棚和技術車間,辦起了學校和保育院,更把這裡建設成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1946年10月1日,在東北電影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際,經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決定,東北電影公司更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鶴崗的這一時期,雖然條件艱苦,但是長影人卻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分別是第一部多集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17集1947—1949);第一部木偶片、諷刺反動派的《皇帝夢》(1947);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1948);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1948);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1948);第一部翻版片(譯製片)《普通一兵》(1949);第一部故事片《橋》(1949)。

當時,東影攝製了17集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使用膠片達30萬尺,詳細記錄了東北人民解放軍及東北解放區軍事、政治、經濟的重大事件,非常珍貴,極具研究價值。而在拍攝期間,為了保證真實性,攝影師們不顧危險,跟隨解放軍戰士走上戰場。最終,有三名年輕的攝影師為此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分別是:張紹柯,犧牲時30歲;王靜安,犧牲時27歲;楊蔭萱,犧牲時24歲。這三位烈士中,張紹柯曾被被選為挺進軍政治部模範幹部,擔任晉察冀報社編輯和特派記者,還獨自編制了記錄內蒙古人民鬥爭歷史的《內蒙剪影》,更為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繪製30尺長的巨幅油畫。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電影人,面對敵機空襲時,為保護攝影器材而不幸中彈犧牲。為此,烏蘭夫於1948年12月11日撰文《悼念紹柯同志》。

重回長春,締造經典

隨著解放戰爭進入反攻決勝階段,特別遼瀋戰役後,瀋陽長春等城市相繼解放。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到現在的長春電影製片廠舊址,也就是現在的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1118號。回到長春之後,東北電影製片廠先後又攝製了《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等多部優秀影片,這些影片於1950年上映,並廣受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人民政權的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於1955年2月28日,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此後又拍攝多部優秀作品,比如《祖國的花朵》 《平原遊擊隊》 《董存瑞》等等。電影《平原遊擊隊》塑造了「雙槍李向陽」這個經典的銀幕英雄形象。而根據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董存瑞》,則讓董存瑞手託炸藥包、捨身炸碉堡的形象,與那句「為了新中國,前進!」成了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電影《祖國的花朵》也許有人印象不深,但是那首著名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相信在小學音樂課上老師一定帶著大家唱過。這是由著名作家林藍編劇、嚴恭導演的新中國第一部兒童題材影片。該片於1980 年獲全國第二次(1954—1979)兒童文藝獎故事片一等獎。

關於這部電影的導演嚴恭老先生,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原名陳寶潤,1934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南京分盟的公開組織「磨風藝社」。1935年10月,他化名「嚴恭」進入「國立戲劇學校」表演系第一期學習。1938年2月,他深入「漢冶萍」礦區,與瞿白音、趙明、徐韜、王為一合編文章《齊心合力打東洋》 ;3月,被黨組織派往河南雞公山,在青年軍團藝術大隊擔任教官;5月,擔任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藝術大隊戰地演出隊總指導員;8月,參加周恩來領導的「抗敵演劇隊」第二隊,擔任隊委、演出組長、舞臺總監、演員、導演。除了傳奇的經歷,他還極具電影才華。1949年,他與趙明聯合執導的個人首部電影《三毛流浪記》,獲得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義大利第14屆索福尼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榮譽獎。

此外,還有許多我們熟悉的電影,像《劉三姐》 《甲午風雲》 《冰山上的來客》 《兵臨城下》 《英雄兒女》 《創業》《保密局的槍聲》 《吉鴻昌》 《北鬥》等等,也都是由長影製片廠拍攝。值得一提的是,長影製片廠電影的作品多以革命歷史題材、農村題材、少數民族題材和反映黨和人民共同關心的重大社會問題的現實題材為主。

用優秀的影片回報社會

在七十餘年的發展中,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歷任電影工作者通過他們的作品,拍攝主旋律影片,弘揚正能量,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從五十年代到今天,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長影,足可見長影的影響和受到的重視。

國家和人民重視長影,長影也用優秀的影片回報社會。長影的影片在「華表獎」「百花獎」「金雞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電影專業獎項的評選中及國際電影節的舞臺上都有出色的表現。

雖然長影製片廠過去取得眾多榮譽,但是過去的榮譽不代表一切。1998年,長影開始制定改革計劃。200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改制為「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影集團」。

2005年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娛樂園——長影世紀城竣工並投入運營。運營10餘年來,已接待1000多萬國內外遊客,成為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的成功探索和開山之作。2008年,在中宣部、廣電總局、財政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長影設立中國首家國家級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基地。

勇於創新,再創輝煌

2009年3月,長影在海口市打造類似好萊塢那樣集影視製作、影視娛樂、影視商務、影視演藝、影視教育、影視傳媒、影視科技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超大型國家級國際化電影產業園區、國際文化產業合作平臺、世界級電影娛樂王國。

2014年4月25日,中國首家五星級藝術電影院在長影老廠區對外開放;7月3日,中國首家電影主題音樂廳對外開放;8月19日,通過文物收藏保存、藝術展覽、數位化平臺、電影互動、電影工業生產等多種形式,翔實記錄長影創業史、發展史和文化史的長影舊址博物館對外開放。

如今長影總資產由改制前的2.5億元到現在的130多億元,巨大的成功使得長影先後被中宣部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單位」。

除了自身體制改革、多種產業發展外。長影依然不斷有好作品出現。以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基地為例:先後徵集優秀電影劇本1500多部,先後推出140多部影片,其中《大太陽》《信義兄弟》 《索道醫生》 《西單女孩》 《城市門》 《申紀蘭》 《草原英雄小姐妹》 《耳朵大有福》 《鬥牛》 《司法所長老秦》《老阿姨》等17部影片分別獲得「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電影專業獎項。

在中宣部第12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選活動中,長影出品《辛亥革命》《大太陽》《信義兄弟》3部影片同時獲獎,實現了長影電影創作的歷史性突破。2013年12月,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長影集團憑藉著《辛亥革命》《索道醫生》《馬達加斯加3》在1000多部參評影片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第一家同時獲得三個類別影片大獎的電影製片企業。同年,電影《戰將周希漢》獲得第14屆電影頻道電影百合獎優秀故事片一等獎,入圍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4年,《索道醫生》在中宣部第1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評選中又獲殊榮。2016年,《老阿姨》又先後獲第13屆長春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及第8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除了叫好的作品,在商業競爭上,長影依然有著優秀的表現。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史詩巨製《辛亥革命》,成為長影改制以來首部票房過億的影片。

在新中國電影發展的七十年歲月中,長影就是一個縮影:在初創時期一窮二白,各種物質條件並不好。當時的長影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在艱苦的環境下,創造了人民電影的「七個第一」,開啟了新中國電影多片種嘗試的先河。

在中國社會主義電影早期發展階段,長影製片廠拍攝的一系列中國革命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成為幾代人無法抹去的時代記憶,不少人可以說是看著長影的電影長大的。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長影改革自身,成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為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示範作用。

在取得經濟收益的同時,長影依然牢記社會主義電影人的神聖使命,繼續製作優秀的影片,尤其是其作為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基地,對電影創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榮譽是過去的和現在的,而長影不會止步,我們期待長影的未來會更好。

本文來源:《國家人文歷史》雙尾貓/文

原標題:《構建幾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長春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搖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長春電影製片廠為何被稱為新中國電影搖籃?創造了七個第一
    12月25日清晨,一場大雪之後,長春變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我們踩著積雪,到訪了長春的第一站——長影舊址博物館。長影舊址博物館曾經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老廠區。2014年,這裡開闢成博物館,用大量珍貴視頻資料、圖片資料和歷史實物,來展示和記錄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發軔、進展、繁榮、變遷,反映中國電影藝術的創業史和發展史。
  • 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是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七個歷史第一
    中國電影能有如今的成就,也少不了前輩的默默付出,當時風靡的黑白電影,早已成為了老一輩人的回憶。幾個月前,爺爺從自己的儲物櫃裡翻出了一張舊碟片,單從包裝上來看的話,可能「年紀」比我都大,而裡面的影片更是年代久遠,記得這個影片的名字叫做《白毛女》,是一部上映自1950年的歌劇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全製作。
  • 兩個「長春電影製片廠」之謎
    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建廠完畢,按照東北局宣傳部指示,改為東北電影製片廠。金山成立「長制」東北民主聯軍剛一撤出,國民黨軍隊便立即佔領了長春,隨之進入長春的還有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接收偽滿文化財產的接收大員。
  • 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上)
    由此,身為文化部副部長、主抓電影的夏衍倍受鼓舞,帶領他的一班精兵強將,迅速行動起來,隨後將北京、上海、長春和八一四大電影廠的候選名單報送給總理審核,主要突出新中國影壇的老、中、青演員隊伍,並結合當年度轟動一時的影片的主演,最後選定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于洋、謝芳;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李亞林、張圓、龐學勤、金迪;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田華
  • 長春:一座城市與電影的不解情緣
    新華社長春9月8日電(記者陳俊、趙丹丹、劉碩)《白毛女》《五朵金花》《英雄兒女》《劉三姐》《開國大典》《蔣築英》《任長霞》《老阿姨》《守邊人》……從1945年東北電影公司在長春成立,到1955年正式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再到長影集團在改革大潮中破浪前行,長春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始終與電影相連,這座城市也因電影而變得家喻戶曉。
  • 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誕生的地方|世界動畫日
    圖/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實際上,新中國的第一部動畫片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當時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甕中捉鱉》,1947年開始攝製,1948年發行。其中描寫了蔣-介石在美帝支持下發動了內-戰,但在人民力量的打擊下,終告失敗,成了甕中之鱉。
  •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的來龍去脈
    他們是: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 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于洋、謝芳;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李亞林、張園、龐學勤、金迪; 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田華、王心剛、王曉棠
  • 長春十大最高建築排名
    長春,副省級市,別稱「北國春城」,吉林省省會。 這是一個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創造了無數輝煌的城市,多個新中國第一信手拈來。 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轎車。
  • 長春電影節"致敬搖籃"系列活動啟動
    時光網訊 第1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即將於9月5日至10日在吉林長春舉行。日前,作為本屆中國長春電影節五大主體單元之一的「致敬搖籃」系列活動率先啟動:自8月22日起,多場「電影音樂季」交響音樂會將陸續在長影音樂廳上演,為觀眾演出經典電影原聲及歌劇選段。
  • 長春人民快來看看,長春城市規劃做到了嗎?2020年底就要截止了
    長春是我國一個超大城市,在我國東北地區。這裡有非常多的榮譽頭銜,比如說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冰雪旅遊十強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等。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不,長春還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和管道煤氣的城市,他還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除這些之外還有汽車城、電影城、科教文化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稱號。
  • 電影之都的魅力,絕對讓你不虛此行!
    長春,一座近代史了濃墨重彩的城市,是我國著名的汽車城,中國一汽在此誕生,是我國汽車產業的搖籃;是我國著名的雕塑城,眾多大師級的雕塑作品都常年在這裡展出,有國家AAAAA級的世界雕塑園;是我國著名的森林城,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林海,森林覆蓋率達
  • 小記者走進艾米1895電影街觀影活動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豐富長春科技小記者文化生活,共享電影文化盛宴,近日,長春市委宣傳部電影處、長春市科協《今.科學》編輯部、長春艾米1895電影街聯合舉辦「特殊」群體觀影活動,針對小記者,艾米1895電影街播放喜聞樂看的《寶可夢:超夢的逆襲進化》影片。31名長春科技小記者參加了觀影活動。
  • 長春有個「世界特效電影之都」的娛樂園,好萊塢迪士尼都靠邊站!
    長春,古稱為喜都、茶啊衝等名字,國內外朋友譽為汽車城、森林城、電影城和科技文化城,還有個更優雅霸氣的名字常被人叫做「北國春城」。而且長春還是一個標誌,它就是中外聞名的「國際汽車城」。電影城的名字可謂是實至名歸的,以前看電影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看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它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可謂是霸氣側漏!
  •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長影有4位,如今3位遺憾去世,唯有她還健在
    No.1 喜歡電影的中年以上觀眾都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曾評選出了「22大電影明星」,其中,女明星12位,男明星10位,按所在單位,他們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北京電影製片廠的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于洋、謝芳;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李亞林
  • 電影字幕靠手寫……這座城市藏了一塊老少...
    在吉林長春,有一座博物館———長影舊址博物館,記錄著中國電影的前世今生。這座博物館,承載著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記憶。長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多個「第一」。這座博物館裡藏著哪些時光記憶?為何能成為中國電影的「藝術殿堂」?
  • ...仍然健在的新中國初期國產經典黑白老電影的主角,最老的已經100歲
    《白毛女》中喜兒扮演者田華 92歲 1928年8月出生於河北唐縣 《白毛女》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電影,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等主演。該片於1951年3月11日在中國上映 。
  • 2020長春城市形象宣傳片震撼發布
    總有一些重要時刻值得銘記,總有一幅美好畫卷值得期待,讓我們在858萬長春人民的奮鬥身影中,在24744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認識長春、走近長春、愛上長春。長春是製造之都一汽,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共和國汽車工業的「長子」。
  • 一見傾城 美好之都 | 2020長春城市形象宣傳片來啦
    一汽,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共和國汽車工業的「長子」,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解放牌汽車,現已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象徵——紅旗牌轎車,目前是中國最高規格的禮賓用車。長春是電影之都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在這裡誕生了新中國第一部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 一見傾城 美好之都|2020長春城市形象宣傳片來啦
    為進一步展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取得的進展和成效,擴大長春知名度,提升城市影響力,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精心遴選創作團隊,拍攝製作了2020版長春城市形象宣傳片《一見傾城 美好之都》。長春是製造之都一汽,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共和國汽車工業的「長子」,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解放牌汽車,現已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象徵——紅旗牌轎車,目前是中國最高規格的禮賓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