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父母失職,悲劇背後的故事

2020-12-10 嘶鳴說書

在《心毒1》中花崇和柳至秦剛剛結束了兩起大案,雙箭頭甜甜的愛情越來越明顯了,花隊準備陪著小柳哥去特警支隊一對一單練。

而在《心毒2》的插圖裡,一面寫著「刀山火海,與你柳暗花明」,另一面則是「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每天發生那麼多事,瞬息間的差錯就足以錯過一個人,可他,偏偏看見了那個編號014的特警」。

這兩頁都預示著在這本書中,花隊除了會和小柳哥一起經歷生死磨難,還可能會有倆人傾吐緣分淵源的「坦白局」。

在鏡像一案中,花隊和小柳哥原本是去幫積案組查十年前洛觀村五個小男孩被燒死一案,舊案還毫無進展,又相繼發生了幼女失蹤被殺和洛觀村遊客被活活燒死兩件惡性案件。更令人困惑的是,看似毫無關聯的受害者在進行屍檢後都發現了七氟烷。

在花隊和小柳哥嚴謹的案情推理和調查之後,真相漸漸浮出水面,與此同時,眾多社會熱點問題也被裹挾在案件偵破的過程赤裸地暴露在我們面前。

如同案件名「鏡像」一般,鏡子的兩面都是殺戮,一面以保護為名,一面以復仇為名。始於愛,卻終於殘忍。

如果說為人父母卻不配做父母,把小孩的隱私照片發在社交平臺上,讓年幼的女兒陪客人聊天,客人對女兒動手動腳也視而不見。還覺得小孩子的命都是爸爸媽媽給的,小孩能有什麼隱私呢。

一句「我們是為你好」就掩蓋了千萬家長的失職,這種失職在某些時候甚至能夠被稱為「罪行」。

如果說一個未滿16周歲的孩子經常用最殘忍的手段侮辱毆打同學,法律無法制裁他,老師管不了他,家長也一味縱容,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惡行的發生。

善惡從來不以年齡來劃分,很多孩子身上的惡,真是讓成年人都會感到膽寒,法律原本應該是保護未成年受害者的,而不是保護那些未成年加害者。

如果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在被法律制裁以前自殺,或是慘死他人之手,會讓真正受到傷害的人和家庭覺得大快人心嗎?

實際上大快人心這種事,永遠不會發生在真正受到傷害的人身上。只有看客們會覺得「活該」、「該殺」,覺得爽快,而在現存制度下真正能給被害人和家庭最大的安慰,就是將兇手繩之以法。

悲劇的背後,是校園霸凌,是心理扭曲,是父母失職,是法律漏洞,是以愛之名,行不義之事。但隱藏在其中的社會問題,確實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做出更多的努力來避免相似悲劇再次發生。

在鏡像案結束後,花隊和小柳哥在一起騎摩託車的時候遇到了不受控制的大貨車,險些去鬼門關走了一遭。司機當場死亡,沒有查到任何證據,七氟烷的線索也都斷了,舊案的關鍵人物此時又突然出現……

在這種生死關頭,花隊和小柳哥終於彼此吐露心扉,二人的關係也更近了一步。但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隱藏在背後的操縱著一切,他們的徵途還將繼續下去!

相關焦點

  • 《少年的你》魏萊和陳念:「校園霸凌」背後,沒有贏家
    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時,「校園霸凌」作為一個沉重的話題,迅速被推上熱搜。前不久,發生在呼和浩特的一起校園欺凌事件被廣泛關注,15歲的初三女生小楊多次在校門口被同學攔住索要錢財,前後被勒索了上萬元。小楊的父母多次向學校反映孩子被欺凌,但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一天下午,小楊的手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同學搶走了,她忍無可忍,於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報了案。
  • 林建廈獲死刑:那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校園霸凌問題
    很多時候這些事情都發生在一個可憐的群體-留守兒童的身上,從小就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關愛,同時由於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他們不得不跑到離家很遠的鎮上去上學時只能寄宿在學校,再加上這些孩子往往性格內向,平時只顧著學習,不善交際,在學校也沒什麼朋友,這導致他們在遭到校園霸凌時往往處於孤立無援的困境。
  • 淺談《少年的你》校園霸凌背後的原因
    電影講述了高三女生陳念在高考前夕被同班幾個女同學校園霸凌,機緣巧合下她遇到了小混混小北,小北一直護著陳念,甚至為她頂罪的故事,他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陳念,卻沒有小北。不少網友都說看《少年的你》感覺很壓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原因在於它反應了真實生活,折射了現代校園的陰暗面與社會種種的缺失,校園霸凌並不是單方面引起的,而是多方面造成的。
  • 校園霸凌不容忽視,願陽光照耀每一位少年
    「校園霸凌」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網絡熱詞,在過去幾十年中每個學校總有那麼幾個「校霸」欺凌其他同學,只是當時並沒有校園霸凌的概念,於是不管是當時的老師還是被霸凌的同學都不曾意識到這是屬於霸凌他人的惡劣行為。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人性漫畫:男孩被校園霸凌,老師和父母卻無動於衷,結局意味深長
    相信很多曾經遭受霸凌的人都會有過類似的經歷,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突然之間就成為了被欺辱的對象。大部分被校園霸凌的原因,聽起來簡直滑稽可笑:「因為TA胖」、「因為TA成績好」、「單純看TA不爽」…… 任何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是臆想出來、空穴來風的事,都可以成為霸凌他人的理由。明星馬思純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被擠兌、嘲笑,水杯裡被添加粉筆灰、抹布水。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過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效應,指的是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任聽擺布的行為,一些孩子被霸凌時如果父母教育得當,老師處理得當,孩子會告訴父母和老師,繼續尋求他們的幫助,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 淺析《聲之形》:校園霸凌的背後,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和孩子的孤獨
    文|小雅編輯|小雅《聲之形》是一部2008年日本周刊少年漫畫大獎的獲獎漫畫,以校園霸凌為引子,講述的關於欺凌與被欺凌者的自我救贖的故事。這部漫畫並非是一部傳統的青春套路漫,主要的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女主角是一名有著先天性聽力障礙和語言障礙的年輕少女,只能通過文字書寫和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與常人不同,是個殘疾人的她時常受到同學的欺負,男主角也是其中一個,他不僅毀掉了少女賴以生存的助聽器,還對她實施了一些暴力行為,少女因為這些校園霸凌的行為而選擇了轉學。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聚焦校園霸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
    所謂校園霸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間的一方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其具有低齡化、群體性和反覆性等特點。二、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
  • 《失物招領》:另類角度看校園霸凌,霸凌者背後缺失的是愛
    校園霸凌是近兩年人們在探討的一個話題,很多的孩子看似擁有美好的童年,卻在學校了忍受著霸凌事件。而這些霸凌者和霸凌事件對於受霸凌方的影響卻是很大的,不僅傷害了他們的童年,更傷害了他們的內心,甚至會讓一些少年走上了絕路。
  • 那年夏天的秘密:我們是校園霸凌的主使者?受害者?還是旁觀者?
    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演繹一部「暗黑系」的青春校園故事,說是故事,其實就是校園裡的真實案件,關於可怕的「校園霸凌」,那些年我們每個人曾或多或少聽說過、目睹過、議論過、親身經歷過、甚至我們就是那些所謂「玩笑」、惡作劇背後的始作俑者。
  •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沒錯,想說的就是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是校園霸凌的親歷者。只不過,有時你是揮拳頭的那個,有時你是拳頭躺下的那個,還有時,你是站在旁邊看的那個。心理扭曲,是沒有盡頭的暴力去年大火的《少年的你》,講述的就是校園霸凌的事件。一切都開始於因為校園暴力而自殺的胡小蝶。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校園霸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難題,困擾著無數的家庭和學校。為什麼說它是「教育難題」,主要原因有幾點:對如何判定某種行為,是孩子之間的一般衝突還是「校園霸凌」?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這些難點,紛紛做了分析和解答,可以說是一篇超硬核的校園霸凌預防+處理指南。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擁有快樂美好的校園生活。我小時候是沒有「校園霸凌」這個說法的。
  • 校園霸凌背後的深度心理分析,細思極恐!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審閱者: 湯亞南(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現實世界中,校園霸凌事件仍不少見,而且很多都比影視劇中的情節更加惡劣。 除了對受害人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強烈憤恨,我們更要反思:校園霸凌為什麼還在頻繁發生?
  • 對校園霸凌說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2萬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減少校園霸凌,日本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抵制校園霸凌現象。 如今的校園霸凌現狀如何?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各國如何避免和應對校園霸凌現象?
  • 父母需做好1個準備,提前培養孩子2個能力,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我們只覺得校園霸凌事件,是在網絡或者電視上看到的新聞,仿佛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而這是一個誤區,校園霸凌事件就在身邊,隨時有可能發生,或者說已經發生了,只是孩子沒說我們不知道。
  • 開學季,校園霸凌不得不防!
    開學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前兩天,新華小編看了後臺私信,有家長留言說,9月1號開學了,就讀某中學的孩子不敢去學校,因為自身膽小,在學校總是被高年級的某校霸欺負,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這個事情引起了小編的關注。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也許會嘲笑你的穿衣打扮,也許會譏諷你的家庭情況,也許會輕視你父母的職業,也許會給你起一堆的綽號,總之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傷害你,以此樂此不疲。 最近在《看我的生活》節目中馬思純與多年好友敘舊,談及自己曾在初中遭受校園霸凌,有同學拿著她的信在全班朗讀,甚至在她的飲料裡倒粉筆灰、拖把水。
  • 關注校園霸凌是因為那些隱藏在心裡的傷疤,不該一代代的被重複
    最近一部反映校園霸凌的泰劇引起了伊人的關注,先上海報:《who are you》國內翻譯做《另一個世界的我》一部非常好看的懸疑片。故事開始於泰國的一所高中,今天是高中富家女TIDA的生日。可是天不從人願,學校的大姐大Tida就是看她不順眼,專門針對她,像這樣的霸凌更是家常便飯。學校,本應是象牙塔一般的點,純真美好。但這部泰劇卻生生把這份美好撕碎給你看。「霸凌,欺凌,暴力,不作為,扯皮」當這些黑暗負面的事情,發生在純真美好的校園裡,就好像一張純白色的紙,把人性黑暗面,赤裸裸的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