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雞血有闢邪的功效,《西遊記》中又有專門克制蟲類妖魔的雞仙「昴日星君」,每逢年節之時,就有百姓在自家大門上貼雄雞圖。其實,在我國最早的神話體系中,闢邪的並非雄雞,而是神鳥「重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些關於神鳥重明的傳說。
虞朝(該朝代是否存在現存爭議)以前,中原共主為堯帝。堯帝統治期間,某日羲仲奏事,稱:祗支國派來了一名使者。祗支國是中原附屬,所以每年該國都會進獻一些奇珍異寶。這一年祗支國的使者送來一隻神奇的鳥。這支鳥長得就像是大公雞一樣,卻又與普通的公雞有些區別。它的翅膀上一丁點羽毛都沒有,模樣十分醜陋。
堯帝詢問使者:「既然使者遠道而來將這隻鳥兒送到這裡,想必它一定有特異之處。它叫什麼名字?」
使者如實說道:「您看這隻鳥兒雖然只有兩個眼睛,但每個眼窩裡都有雙瞳,因此這種鳥被稱作重明,亦作重睛。別看重明的體型很小,但它卻十分兇狠,山林裡的猛獸都不是它的對手。而且,重明叫起來的聲音十分尖銳,就像是鳳凰一樣,任何妖魔鬼怪在聽到這種聲音後都會遠遠遁走,不會行兇作惡。我國的國君見這種神鳥十分稀少,於是便送一隻給上國,希望您賞收。」
堯帝不是凡人,他見識過不少兇猛的異獸,根本不相信眼前的小鳥能力搏獅虎,說道:「這重明連羽毛都沒長齊,怎麼打得過那些兇猛的野獸呢?使者一定是在開玩笑吧。」
還不等使者答話,那重明就像是要證明自己一樣,在原地打了個鳴。這聲長鳴竟十分悅耳,就像是天籟之音一般,而堯帝飼養的鳳凰和鸞鳥在聽完了重明的鳴叫之後,竟紛紛長鳴相合。百鳥和鳴,在場的所有人都沒聽過如此好聽的聲音,一時間竟紛紛沉醉。
突然,重明飛天而起,離開宮殿不見了蹤影。叔均見狀,立馬高呼道:「快看,重明逃走了,我們趕快將它捉回來!」
使者笑著說:「您不必擔心,任它飛吧,它累了就會回來的。」
過了一段時間,重明果然像使者所言,回到了宮殿。這時,侍衛前來稟報,稱天上有不少怪鳥飛向北方。堯帝仔細詢問了那些北飛的鳥兒,原來這些都是梟鴟一類的惡鳥,它們紛紛被重明驅趕逃向漠北。從這以後,重明所在的地方,再無惡鳥出現。堯帝見此異象,知道這貌不驚人的重明絕對是神鳥。
不過,堯帝是個愛美之人,他詢問使者道:「難道這神鳥重明永遠都是這副醜陋的樣子嗎?它的羽毛會不會長出來?」
使者回答道:「您不必擔心,重明的羽毛會隨著四季長出脫落,現在正值重明的解翮期,所以,我們才看不到它的羽毛。」
堯帝嘖嘖稱奇,繼續問道:「既然這是神鳥,那它平時吃什麼食物呢?」
使者稱:「大多數重明都生活在大自然裡,所以我們也無從得知它靠什麼維生。不過,自從我們得到了這隻重明以後,每天都會餵給它瓊玉之膏飴。」
堯帝又說道:「那麼,我將重明與其他鳥兒關在同一個籠子裡飼養如何?」
使者擺手道:「這神鳥重明與鸞鳳一樣桀驁,不可以將它囚禁在牢籠中。您只需任它在天地間翱翔就可以了。臣以為,每天餵給它瓊玉之膏飴是一件奢侈的事,這樣做未免太勞民傷財了。您看過它之後,不妨將它放歸自然,有緣自會再見的。」
堯帝雖有心收藏這種獨特的鳥兒,但考慮到飼養這種鳥要耗費大量民脂民膏,就此作罷。在賞玩了半天之後,堯帝將重明鳥放回到山林之中,讓它自由地生活。從這開始,人們總能在帝都附近看到這隻神鳥。一旦重明降臨,那些豺狼虎豹、妖魔鬼怪就遭了殃。久而久之,帝都附近的惡獸都龜縮在深山中不敢害人,老百姓往來時方便了很多。
上古時期,邪靈兇獸傷人的事件屢見不鮮,經常有人被怪物所害。不過,自從重明來到中原後,那些遭受無妄之災的家庭就有了希望。人們將門庭打掃乾淨,期望重明能來到自己家做客。不過,重明雖有強大的法力,但它終究無法拯救所有人,老百姓幾年才會看到一次重明。後來,有聰明的人雕刻了一尊重明的雕像,將它放在家中。沒想到,這種做法非常靈驗,將重明請入家中的老百姓,此後再不受妖邪侵擾。
不過,關於重明的傳說並未結束。
堯帝時期,歷山有個老頭兒姓虞叫瞽叟(叟是古人對老者的稱呼,並非此人的名字)。某天晚上,瞽叟在睡夢中遇到了一隻重明鳥,這隻鳥兒飛到他的面前,將叼來的食物放到瞽叟嘴裡。瞽叟十分歡喜,便與重明聊了一會。
重明對瞽叟說:「你和我頗有緣分,今後我不想再東奔西跑了,我留在你家給你當兒子怎麼樣?」
瞽叟見神鳥願意託生到自己家中,自然欣喜萬分。誰知,瞽叟剛想將重明抱在懷裡,這個美夢就到此結束了。瞽叟醒來之後,惋惜地對夫人說起了這個怪夢,夫人說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一定是太想要個兒子了,所以才會做這種美夢。」
奇怪的是,在瞽叟做完了這個夢以後,他的夫人果真懷上孩子。十月之後,娃娃呱呱墜地。在瞽叟喜得貴子這一天,重明來到虞家報喜。只見重明鳥在天空中飛翔了好一會,然後就消失了。瞽叟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舜」。
舜的品德就像重明一樣,處處為他人著想。所以,舜在二十歲時就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名士。雖說他仍從事著普通的工作,但不論他走到哪裡,該地區都會變得富庶起來。舜打過魚,也製作過陶器,積累了不少閱歷。
不過,或許因為舜是重明託生,天生異象,舜的父親並不喜歡舜。在父母生下了二兒子象之後,舜越來越不受家人待見。舜經人引薦,來到堯的身邊做事。堯見他品德高尚,賜給他牛羊房屋,還將兩個女兒許配給他。舜的父親和弟弟十分眼紅,他們想要除掉舜,霸佔堯帝的賞賜。
為了害死兒子,瞽叟以房屋年久失修為名,命令舜爬上屋頂修繕房屋。在舜來到屋頂時,瞽叟從底下點燃了房屋,企圖將大兒子燒死在房頂上。不過,他似乎忘記了舜是重明託生,天生有飛行的本能。舜用鬥笠當作翅膀,在房頂跳了下來,輕輕地落在地上,毫髮無傷。
一計不成,瞽叟又想出一個毒計。他稱村子裡的水井太遠,不方便取水,讓舜在院子裡挖一口深井。舜一點點地挖下去,用了幾天時間挖了一個深坑,瞽叟和象見時機成熟,立即往坑裡填土,想要將舜活埋。舜雖孝順,但他卻十分聰明。
火燒倉房那件事,已經讓他洞悉了父親的歹毒計劃。所以,這次挖井時,舜特地在深坑底挖了個橫洞。深坑被填滿後,瞽叟和象興高採烈地來到舜的屋子,將他的私人物品劫掠一空。父子倆瓜分了舜的一切財產,舜的琴和房子歸象所有,牛羊則歸瞽叟所有。
象霸佔了哥哥的大屋,在裡面彈起了琴。誰知,正當他怡然自得時,舜已推門走了進來。象被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哥哥,我見你挖的井塌了,以為你死在裡面,正在彈琴緬懷你。」舜只是笑了笑,不以為意。從這以後,舜一如既往地孝順父母照顧弟弟,而瞽叟和象亦知道重明託生的舜不是他們能輕易陷害的,行為亦有所收斂。
堯帝根本沒想到,自己與重明的緣分還會繼續,那個在他身邊兢兢業業做事的小夥子正是重明的化身。舜在堯的授意下,開始理政。起初他只是負責接待賓客,後來,堯開始讓他管理百官。在堯帝安排的各種歷練中,舜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在堯帝時期,民間有「八元」、「八愷」十六位賢者,可他們都屬閒雲野鶴,不願受到權力的束縛。
舜負責執掌百官之後,禮聘了這十六名賢者,讓他們負責教化百姓、分配土地。此外,當時還有四個不學無術的惡少「四兇」,因為他們分別是帝鴻、少皞、顓頊、縉雲氏的公子哥,所以,堯帝並未對其進行處置。舜則將這四名臭名昭著的傢伙流放到邊遠的不毛之地,以示懲戒。
按照《韓詩外傳》的說法,重明是一種「五德之鳥」,它的雞冠象徵著「文德」、雙足象徵著「武德」、敢與強敵作鬥爭的脾性象徵著「勇德」,有食物時呼喚其他鳥類的品質象徵著「仁德」,守夜報曉準時的行為象徵著「信德」。這「五德」恰似舜的品行,所以,人們愈發堅信舜就是重明的化身。
參考資料:
【《西遊記》、《韓詩外傳》、《拾遺記》、《玄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