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6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20世紀60年代末,以新宿為中心的小劇場作為核心,亞文化與反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地下文化開始出現。包含了話劇、電影、劇畫、平面設計等行業的運動體將年輕人們席捲進來,發展成了一個較大的社會運動。
直接說結論的話,也就是這段時期更多不同的價值觀開始凸顯出來。「1968年問題與激進主義」,是包括了從明治時代開始持續的「日式體系的形成系譜」,培養了一批追求新認識、新行動、文化多樣性的年輕人文化。
日本平面設計的歷史中,通稱地下話劇的海報設計曾經大放異彩。以橫尾忠則為首,粟津潔、宇野亞喜良、及川正通、赤瀨川原平、金子國義、及部克人、平野甲賀、串田光弘等著名設計師都曾經做過地下話劇的海報設計。當時的地下話劇行業中,除了年輕人以外,三島由紀夫及澀澤龍彥、加藤鬱乎乃至細江英公等其他行業的作家和文化人也被卷了進來,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成了一個大的潮流。
本來這種地下話劇的形成背景,是築地小劇場以後,具有強烈藝術志向的一代人,開始追求之前的新劇中所沒有的東西開始的。當時從反傳統文化、嬉皮文化、亞文化這些反體制世界受到了強烈影響的年輕人大多聚集在以新宿為中心的地帶。薩特及加繆等作家的存在主義文學的全盛期,到處蔓延著想要掙脫文明和理性的束縛、標榜自由的思潮。
地下劇場受到這些年輕人支持的。沒有用「劇團」而用「劇場」的確有著微妙的含義。1963年唐十郎在新宿花園神社境內成立的「狀況劇場」[通稱紅帳篷]舉起了大旗,1966年鈴木忠志的「早稻田小劇場」[通稱早稻小]、佐藤信等人的「自由劇場」[後來發展為黑帳篷]、1967年寺山修司的「天井棧敷」成立,俗稱的「地下四大天王」就這樣湊齊了。當時自由爵士樂、前衛藝術以及無釐頭系亞文化之間的共同演出和交流也很多。提到亞文化,現代雖然一般指的是「宅文化」,但在當時卻是大眾堅持對抗主流文化的文化。
這些活動中提出了無限的可能性,包括海報在內,表現的初端是土方巽的「暗黑舞蹈派」。土方遇到了受瑪麗·魏格曼[MaryWigman]「新舞蹈」[Neue-Tanz]影響的大野一雄,從超現實的獨特語言和印象的混合中,確立了肉體根源和本土表現的創造手法,成為對後來諸多領域的藝術家們都產生了極大影響的稀有表現者。蘆川洋子的白桃房及麿赤兒的大駱駝艦、田中泯、五井輝及山海塾等人的後來繼承,使得BUTOH[日本舞踏]不僅是20世紀代表日本的身體表現藝術形式,也是現在世界通用的詞彙。
1965年,土方的GARUMERA商會設計的《彩色舞蹈》[バラ色ダンス]海報,採用了許多的原色與螢光,是誰都沒見過的迷幻表現,設計人是橫尾忠則。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是劃時代的最直接表現了意圖的作品。據說還有一段佳話,土方當初本想請當時已經活躍在第一線的田中一光做設計,聽了原委後,田中說有更合適的人,並把橫尾介紹給了土方。田中後來為土方設計了《安靜的家》[靜かな家]的海報,從這裡能看出他作為總監的眼光。總之,橫尾的名作就這樣誕生了。
宇野亞喜良《LAMARIEVISION》《穿皮衣的瑪麗》[德國公演] 1969年唐十郎看到了橫尾製作的海報,就請他設計了《腰帶仙人·忘卻篇》[腰巻お仙忘卻篇]的海報。代表著花牌的文字和色彩的變了形,穿黑色正裝的男人和穿女裝的男人對視著,戴著頭盔的裸體女性在空中飛舞,前面是巨大的桃子乘坐的新幹線和像浮世繪般的波浪圖案,背後有陽光照射,營造了一個雖然濃厚卻很波普[輕快]的不可思議的世界。引人發笑,卻又貌似不可窺視的日本被濃縮在一起的世界觀,就像落語的開場音樂。這張海報自1970年就永遠保存在了紐約現代美術館。
橫尾忠則《腰帶仙人·忘卻篇》從此就像大壩決堤,年輕設計師們與地下話劇開始了爭相鬥豔。狀況劇場除了橫尾的《史約翰》[ジョン・シルバー,1967年]以外,還有設計《少女都市》[少女都市,1969年]的赤瀨川原平、設計《少女假面》[少女仮面,1971年]的金子國義、設計《二都物語》[二都物語,1972年]的及部克人、設計《鐵假面》[鐵假面,1972年]的合田佐和子、設計《唐版風的又三郎》[唐版風の又三郎,1974年]的筱原勝之,天井棧敷原先的創始元老橫尾自不必說,設計《皮衣瑪麗》[毛皮のマリー,1968年]的宇野亞喜良、設計《犬神》[犬神,1969年]的粟津潔、設計《扔掉書本上街去》[書を捨てよ!町へ出よう!,1969年]以及設計《卡裡加裡博士的犯罪》[ガリガリ博士の犯罪]的及川正通等人一起,後來設計《百年孤獨》[百年の孤獨,1981年]及《旅鼠』82年修改版》[レミング82年改訂版]的戶田勉也參加了。
及川正通《卡裡加裡博士的犯罪》佐藤信等人在《話劇中心68/71》[演劇センター68/71,後來的黑帳篷]中,平野甲賀、及部克人等人在《燃燒翅膀的天使們的舞踏》[翼を燃やす天使たちの舞踏,1970年]中大為活躍,這些表演者與藝術家們攜手合作,正如字面意思,一起打造了不受固有觀念束縛的新的表現。
平野甲賀、及部克人、串田光弘《燃燒翅膀的天使之舞》當時的海報不僅是一種宣傳藝術,而且就像是話劇本身,演出與海報之間的關係比任何一種關係都更親密、更象徵了一場戲劇。這在之前的創作本質與海報相關聯、相共鳴的時代算是稀有的。海報大多以B號全幅的絲網印刷製作。此時支持著海報製作的是下落合的佐藤工藝印刷所,日宣美出展的作品中需要自己製作的大多數作品也都與佐藤工藝相關。海報作為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一場脫離了劇場的話劇。
20世紀60年代的文化在70年代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來看,60年代這十年都是設計的夏天,各種問題都浮現出來,同時也為之後的設計應該思考的諸多主題醞釀了土壤。
本文選自《日本設計六十年》,中信出版集團/楚塵文化 2018年9月版
關鍵詞 >> 設計 日本設計 日本 藝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