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東野圭吾點讚 話劇《解憂雜貨店》北京開演
根據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奇幻治癒小說《解憂雜貨店》改編的中文版話劇終於來到北京了,4月11日-15日在北京保利劇院溫情上演。開演前一個小時,保利劇院已經擠滿了觀眾,排著隊與劇院大廳裡的「解憂雜貨店」小屋拍照合影。
此次是《解憂雜貨店》首次改編中文話劇在中國的演出,東野圭吾先生還親筆書寫,為這部話劇題詞,這也是他首次為中文版話劇親筆題詞,溫柔的筆觸就仿佛故事中的浪矢爺爺的回信--「我喜歡煩惱的人,我喜歡困惑的人」。 在中日兩版電影上映後,卻依然延續票房神話。此前上海的首輪演出時,早在開演前一個多月,18場演出的官網售票就被搶購一空,創造了近幾年話劇市場的又一神話。上海的第二輪演出門票開售不久便又一次售罄。
除了作品本身具有強大號召力以外,該劇由成功執導了《三體》、《藏海花》、《新月飯店》等多部超級IP舞臺劇,有中國舞臺劇票房保障之稱的著名導演劉方祺擔任出品人和總導演。
最大程度還原原著 舞臺呈現全新體驗
話劇版《解憂雜貨店》幾乎是把原小說中所有的故事都做了呈現,對於原著的還原度其實超過了90%,在其他的版本裡面,比如說像奧運選手的故事,像喜歡披鬥士的出逃的小朋友的故事可能是看不到的,但是在話劇版裡,這些都原版呈現在舞臺上。此外,從人物造型設計到演員表演方式,都力求完美重現書中人物形象。所有演員也在排練過程中接受了來自日本相關專業人士的輔導,學習日常的日語口語及日本文化禮儀課程,將書中描述的日本小鎮寧靜氣息儘可能原汁原味地全部傳達給現場觀眾。
《解憂雜貨店》最有特色的是它是一個時空交錯故事,是現代人幫助過去人來解憂的一個故事。時空的交錯感在電影中會比較容易表現,電影可以使用蒙太奇或者特效,但是舞臺劇在表現時空流轉上也有它獨到的表現方式。
話劇最大的魅力所在就是它的現場性,互動性也非常重要。話劇《解憂雜貨店》有一個全程的非常有「和風」味道的現場配樂,會全程的出現在整個劇中,演員的很多場景會進入劇場空間,會進入觀眾席的空間進行表演,會讓觀眾更走進這個故事。如果你看過小說,看過兩個電影的版本,你一定能在中文版的話劇裡面獲得一種全新的體驗。
舞臺設計匠心獨運 日式格調奇幻色彩
為了還原書中的場景,劇組主創人員深入日本小鎮探訪老店,大量研讀相關專業書籍和日本當時的影視作品,就是為了在舞臺上打造一個真實的「浪矢雜貨店」。但僅僅做到建築外觀上的「真實還原」是遠遠不夠的,由於舞臺空間的局限性,要在有限的空間承載劇中多幕場景的變換,對舞美、燈光設計的要求極高。舞臺上的每一塊景片都暗藏玄機,比如三個小偷腳下榻榻米就設置了6個機關,快速進行場景變化。
而熟悉小說的朋友都知道,浪失雜貨店更是一個時空隧道的入口,連接著當下與三十年前的神奇場所。就要求「雜貨店」在寫實的基礎上加入夢幻與童趣的元素。話劇《解憂雜貨店》在舞臺上整個搭建了一個完整的解憂雜貨店的全貌,包括它360度的各種各樣的細節,通過這個解憂雜貨店的場景的不停的旋轉,就把過去的時空和現在的時空做了勾連,大家就會看到所有的故事都會發生在這個景的任何一個角度。導演用了一個詞「手工感」 。每一處的細節設置都賦予了匠心巧思,整個舞臺就像是一個百變的玩具箱,各種心愛的玩具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復活」,讓時間另一頭的整個劇場歡騰起來。每個成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相信你一定會在劇場中找回那個無憂無慮的自己。
日本本土樂器現場配樂 營造別具一格聽覺體驗
《解憂雜貨店》話劇還有一個相當大的亮點就在於,劇中幾乎所有的音樂及聲音效果都來自於現場的樂器配樂。在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擁有不同主題的音樂,每一個人物的情感和故事都用了不同的樂器組合來表達。
聲音導演大草為了這次演出專程提前飛往日本採購樂器並體驗生活,為了呈現「手工感」選擇了諸如木吉他、三味線、口風琴、口琴、太鼓等等不插電聲學樂器,為了進一步提升聲音質感,決定嘗試現場演奏這些樂器,這需要超負荷量的排練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大草認為整個音樂創作過程中非常強調「合適」,不管是從「量」還是「質」上都追求輔助故事,襯託故事,不代替故事敘事,不喧賓奪主,以吉他為基底的配樂大部分時間都將和弦解構重組,以顆粒感的音符形成氛圍音樂淡淡地託住劇場的氣氛,只在最需要的時候配合主題旋律給予觀眾「溫柔一擊」。
把《解憂雜貨店》搬上舞臺並非易事,該劇從取得版權到今日與觀眾見面是整個團隊經過了長達一年的精雕細琢,至於這部風靡魔都的話劇究竟擁有怎麼的奇特魔力,還是要在劇場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