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相親局」相的是親還是利益?聽聽濟南男生女生怎麼說

2020-12-24 澎湃新聞

「985相親局」是什麼?

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陌上花開HIMMR」,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前不久一線城市幾個頂尖高校的畢業生們在某餐廳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參與活動的幾百名男女嘉賓中,無一例外都是985或海外名校出身,其中碩士和博士佔了9成。

有人支持,認為這種相親更高效、直接;有人諷刺,稱這是「用985學歷建起了一道社交屏障」。也有觀點認為,這種「高端組局」折射出年輕人的焦慮現狀,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正方

高學歷也算婚戀「敲門磚」

「陌上花開HIMMR」最開始是2015年由兩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校友創辦。兩人的初衷是想在清華這樣男女比例失衡的院校,早日解決個人問題。在當時,只有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四所學校的學生可以在這裡「掛牌」尋找另一半。到2019年,這幾所學校的意向人員耗盡,平臺不得不擴容,開放給全世界大學排名前一百的海歸,和包括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在內的六所高校。

市民李新畢業於一所985高校金融專業,父母都是高校老師,現在的他擁有一個外人眼中體面的工作,但還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雖然他沒有加入這個平臺,卻很能理解參與者的想法:「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小孩』,所以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能像我一樣,那自然就要找到一位優秀的另一半。」

李新認為,名校畢業生們在高考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取得了勝利,他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超越自己。在大眾看來,兩個985培養出的小孩起點也會相對較高,會被人寄予「孩子要比父母更優秀」的期望而「985」和「985」的結合可以更高效地實現這一點。

大眾眼光一般認為985高校的畢業生學識、見識和能力水平要比普通院校畢業生高,相似的教育經歷能讓兩個人更有共同話題。「夫妻之間文化層次和學識水平拉的差距過大,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容易出現問題。」李新認為,「985相親局」所設置的門檻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婚姻的穩定,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

市民王帆也對「985相親局」表示理解,「雖然顯得有些功利、現實,但確實是最節省時間和高效的方法,畢竟都是985學校畢業,收入、社會地位、三觀應該是比較接近的。」他調侃道,「也許沒那沒幸福,但一定不會『窮』。」

12月19日,我們發出了關於「985相親局」的調查問卷,受訪者男女比例相當、多集中在25至45歲。其中,34.26%受訪者認為學歷在婚戀中很重要,23.15%認為不重要,42.59%認為這是一項需要考慮的因素。

反方

「一輩子逃不開高考」太幼稚

 擊中網友槽點、讓高端相親局「出圈」的,是某些在外界看來有些偏執的相親規則。比如,不少參與者心中都橫亙著一條無情的學歷鄙視鏈:清北看不上「985」,「重點985」看不上「普通985」,普通一本畢業生則連入場券都拿不到。有人說,冷冰冰的規則,讓精英們的社交圈越來越窄。

正在上海某知名高校讀博的程碩得知「985相親局」的消息後,仔細研究了這類相親平臺的規則。她發現除了攤開來看的學歷和長相,前來應徵的對象考慮都是「有北京戶口還是上海戶口」「可以少奮鬥多少年」,「能感覺到大家都很聰明,講好條件才能強強聯手養育下一代。此後考慮的才是性格能不能磨合、脾氣相不相投。」

在程碩看來,985名校學歷不該成為婚戀的門檻,至少不能作為必選項,「在『明碼標價』的相親市場上,外貌、職業、收入、學歷都被精確的量化,而所謂的精英相親局更放大了這一點。」她說,當一個人到了婚嫁年齡,不應該再用成績去衡量任何一個人,這是一種幼稚的體現,「難道一輩子都逃不開、忘不掉高考帶來的優越感嗎?」

29歲的李依依本科和研究生都畢業國內知名的985大學,戀愛經歷幾乎空白,曾經她也憧憬著甜甜的愛情,可能年齡越大心態也開始轉變——不抗拒相親,也嘗試著加入了類似的「985相親局」,然而在「局」上的經歷讓她大失所望。

「在場的幾十位參與者絕大多數都來自國內外知名院校,並且是碩士以上學歷,職業集中在金融、網際網路、醫院、律師事務所。」李依依說,在自我介紹環節她就感到了自卑:女孩們穿著光鮮亮麗,家世、學歷、事業都沒得挑,「這麼優秀怎麼會沒對象?」 這次相親局,有兩位男士表示想和她進一步交流,但私下見面聊幾次後也都不了了之。

在「985相親局」找到真愛的概率會變大嗎?受訪者們的看法比例幾乎持平,「會」與「不會」各佔50%左右。

思考

為何相親也躲不過「內卷」

先是有媒體感嘆「在985的相親局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又有觀點稱「985相親局正在殺死年輕人的愛情」、新世紀下「高端相親局依然披著傳統門當戶對的外衣」。但同時,985的畢業生「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的感嘆從另一方面似乎也顯示出,這些看似佔據最優教育資源和工作崗位的人群,實際上是一線婚戀相親市場上的弱勢群體。

「985相親局」能火起來,背後有什麼原因?

這段時間,大家在上網衝浪時常常會看到一個詞——「內卷」。這個詞在某一方面是指很多高校學生非理性的、過度的內部競爭。在主動或被動之下「事事跟人比」,就是一種典型的「內卷」思維,也折射出一些本來優秀的人在面對現實問題時的焦慮心態。

市民孟浩認為,「985相親局」讓找對象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入了「內卷」大戰。「我覺得精英們那麼渴望尋找到同樣優秀的另一半,實際上也是他們面對生活感到焦慮的一種體現。害怕對象不如別人,害怕孩子不如別人,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努力的結果被一段看起來並不門當戶對的婚姻拖垮。」孟浩說,這種焦慮本質上還是來源於生活壓力太大、太顧及世俗的眼光。

有評論認為,所謂的「相親歧視鏈」本質上是一種虛榮作祟,沒有實質意義。反倒是「985相親局」讓人們看到了部分高學歷青年缺乏愛的能力,只能通過預設學歷門檻尋求安全感的焦慮,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對於「985相親局」出現的原因, 76.85%受訪者選擇了「年輕人存在婚戀焦慮」,門當戶對的傳統觀念、應試教育的延伸影響等原因也在其列。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加強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和引導」,有關部門應加快將「婚戀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引導青年樹立文明、健康、正確的婚戀觀。

當看似私人的婚戀問題一再被公開熱議,也許到了該為年輕人上一堂「情感公開課」的時候。

相關焦點

  • 「掛牌」在985相親局
    局內人「我覺得很多人酸,因為他自己不是這個圈子的,其實不管是985,還是211、本科、專科畢業,只要相親,這些條件都是存在的。難道985就一定要愛情至上,不能提這些要求嗎?清華大學畢業的90後姑娘賈昕說。
  • 淺談「985高端相親局」怪象:學歷那麼高,依然找不到對象?
    這幾天,有關「985高端相親局」的話題引起了熱議。起因是因為有個相親平臺在篩選用戶的時候,把「是不是985學校畢業的」作為了一個重要的篩選條件,只有符合985要求的人才能進入這個高端的相親圈子。 這樣的擇偶機制讓很多人感到不滿,這相當於給相親搭建了一道門檻,這讓那些學歷低,沒有名校背景的年輕人,連入局的機會都沒有。就算相親,也只是挑別人相剩下的。
  • 當我們批判985相親局時 我們究竟在批判什麼?
    先是有媒體感嘆「在985的相親局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又有觀點稱「985相親局正在殺死年輕人的愛情」,新世紀下「高端相親局依然披著傳統門當戶對的外衣」。但同時,985的畢業生「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的感嘆從另一方面似乎也顯示了「這些看似佔據最優教育資源和工作崗位的人群,實際上是一線婚戀相親市場上的弱勢群體。」
  • 985相親局:「離異女生不受歡迎 但她北京有5套房」
    來源:澎湃新聞「離異女生不受歡迎 但她北京有5套房」澎湃新聞記者 王芊霓 實習生 王一凡 吳怡相關閱讀: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最近幾篇關於「985相親局」的文章刷屏了,文章講的是一群名校畢業生正在以學歷為大前提篩選結婚對象。
  • 不懂得這3條婚戀真相,相親局985也沒有優勢
    許多公司面試只會看你最高學歷,但985相親局裡,看的是你本科學歷。哪怕你是985碩士,但本科上的是普通一本,都會被狠狠鄙視。他們的理由是:高考看的是一個人12年的教育素養,考研靠的只是半年甚至3個月的努力。
  • 「985相親局」透出的焦慮與迷失
    最近,一篇題為《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的文章引起公眾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平時,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
  • 「985相親局」上熱搜,有趣的靈魂卻無人賞識,學歷未必等於階級
    最近頻頻被熱議的「985相親局」話題,倒也挺有趣。前有有情終成眷屬,後有有錢人終成眷屬,現又有有「985」終成眷屬。學歷給人們帶來的優越感,是好事還是壞事?到底學歷相親局背後映射的問題是什麼?「985」懂「985」不同學歷他們的交際圈水平不一樣,大家可以聊的話題不一樣,同為「985」,他們更清楚這份學歷帶來的環境影響、人脈資源有多重要,認為這樣的雙A基因結合是共贏的結果。陌上花開上的參與者,不少海歸、碩士、博士,從事醫生、網際網路、高等教育等行業,一個比一個優秀。
  • 「985相親局」背後:單身男女到底在尋找什麼?
    近期「985相親局」相關的新聞、評論持續刷屏,以「985」學歷為門檻的相親服務讓大眾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掀起了對於婚戀市場內卷、婚姻工具化等問題的討論。  12月22日,知名婚戀網站珍愛網發布了《婚戀市場內卷對單身男女婚戀觀影響》報告,調研了超過20000位單身用戶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
  • 985相親局引熱議
    (某985畢業女生為相親對象做的「績效表」)有人支持,認為這種相親更高效、直接,高學歷的人三觀可能更相似;有人諷刺,稱這是「用985學歷建起了一道社交屏障」。也有觀點認為,這種「高端組局」折射出年輕人的焦慮現狀,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 在985高端相親局,沒有愛情:你會愛上低學歷的人嗎?
    前幾天偶然看了一篇985高端相親局的文章,著實被震撼了一把,沒想到現在相親的要求已經如此之高。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某高端相親平臺裡一些男女的現狀,和他們奇奇怪怪的擇偶標準。 今年很流行的一個詞是」內卷「,可以說985相親局也是內卷的一種方式。
  • 「985相親局」:被愛情遺忘的「人上人」
    不過,有些人偏偏喜歡反其道而行之,找對象就在小圈子裡選,比如"985相親局"。"985"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但這種相親思路很不"985",這樣選下去估計連"211"都夠不上。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
  • 985相親局:不好意思,我只和985名校畢業的相親
    -1-最近相親圈裡興起了一個新話題「985相親局」,就是某相親平臺清一色的都是985名校畢業的,不是985出身的,哪怕你是211,都不好意思參與進來啊。這讓很多人感到憤怒,什麼時候學歷就成了評判兩個人適不適合的首要標準了?
  • 「985相親局」就是學歷鄙視,或不如中專生幸福,愛情需要隨緣!
    『前言』 最近,「985」相親局火爆網絡,能夠進入相親平臺的都是985的畢業生,你首先要提供學歷證書,如果是國外大學畢業,必須提供同等985學歷證明,通過學歷審核才有機會進入相親圈,接著還有一大堆興趣、愛好、價值觀、體脂率、頭髮濃密程度的測試題,來對你進行進一步的量化,高學歷的人找對象竟然如此苛刻
  • 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
    儘管晚上八點要參加導師主持的本學期第一次組會,她還是擠出時間來到這裡。「學校接觸不到男生」,以及「師姐說這裡的嘉賓質量很高」,是她前來的原因。 張月是當晚我在這個局遇見的第二個女生,她長得精明幹練、在證監會系統工作,一見到我和Cindy,就問起我們的年齡,言談中為自己「年齡最大」擔憂,儘管她只出生於1989年,僅僅比大部分女生年長兩三歲。
  •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願再追女生,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願再追女生?這是個非常扎心的問題。 現實確實是這樣,現在的男生追女生,只願意花幾天的時間,一旦追不到,就開始放棄了。同樣地,女生面對男生的追求,也是愛答不理的樣子。 可能會有人說,因為女生高冷,所以男生才不願追女生,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985相親局迷思:江直樹可能再也不會愛上袁湘琴了
    原創 譯言 譯言譯言·譯眼看世界近日,定位高學歷圈層的「985」相親局備受關注。顧名思義,「985相親局」其實就是一群高學歷人群的相親社交圈,他們在擇偶過程中將學歷作為首要標準。
  • 985高學歷相親圈:有女生稱「應徵就是因為你是清華的」
    局內人 「我覺得很多人酸,因為他自己不是這個圈子的,其實不管是985,還是211、本科、專科畢業,只要相親,這些條件都是存在的。難道985就一定要愛情至上,不能提這些要求嗎?清華大學畢業的90後姑娘賈昕說。
  • 985相親局潛規則:能考上10次北大,卻找不到1個相親對象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還有這讓人不適的「8分鐘約會」,這是一場「面試」嗎?而參加985相親局的人群特點大概是:1.年齡26-32歲;2.年收入20萬-100萬;3.生活在北上廣深或江浙;4.金融、高校、醫院、網際網路行業居多。
  • 想要考上985大學,高三一模多少分才有希望?聽聽高三班主任怎麼說
    我國目前共有39所985大學,所以在高考的時候競爭還是很激烈的。所以學生在高三的那一年都特別的努力,可是在努力的同時,他們也在好奇,自己在高三如何學習才能夠考上985大學呢?
  • 我為什麼討厭相親局|因為它殺死了年輕人的愛情
    是985」 說到相親,不得不提的就是「985相親局」。有一位參加過985相親局的網友Po了這樣一張圖: 你如果仔細看,可以發現這份文件的名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