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獲「十七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12-16 運城市僑聯

「稻穀香,糧囤滿。」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種糧大戶張景會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七星農場的100多萬畝水稻顆粒歸倉,水稻畝產超過1200斤,站上歷史高位。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糧食產量連續6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今年糧食豐收是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結果,是戰勝疫情和洪澇災害的結果。大國糧倉根基牢,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穩面積,就穩了糧食供給能力,就穩了糧農的心。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山東省臨邑縣臨邑鎮種糧大戶張新耀說:「還是要穩面積啊!俺們打莊戶的,沒有土地,心裡不安生,今年俺又流轉了一部分土地,為糧食全年豐收打下了基礎。」今年全國秋糧種植面積超過12.9億畝,比上年增加800多萬畝。

數據顯示,各地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積極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

千方百計增加水稻種植面積,成為今年糧食生產的突出亮點。全年雙季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756萬畝,增長5.3%。「保大米,是保口糧供應的抓手。」今年,全國早稻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470萬畝。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今年,繼續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加大政策傾斜支持力度,特別是提高秈稻最低收購價,調動了水稻主產區和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雙季稻面積恢復。

目前,我國確保水稻面積常年穩定在4.5億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全國水稻種植面積佔全世界水稻面積的20%,產量多年保持在2億噸以上,居世界首位。

——穩面積,就是穩定並不斷提升土地綜合產出能力。

今年南方洪澇災害和東北秋收前的颱風災害,考驗著土地綜合產出能力。

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和高產穩產田,凸顯了土地裝備水平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糧食豐收來之不易。河南省滑縣白道口鎮西河京村村民黃國興說:「今年的洪澇災害讓俺很擔心,但俺的承包地屬於國家的糧食生產功能區,排水有保證,用水有保障,是實打實的高產田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確保建成8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根據規劃,到今年年底,全國將建成5683處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380萬公頃。2019年全國耕地質量比2014年提高了0.35個等級。

山東省汶上縣次丘鎮村民林凡秀說:「俺家有6畝來地併入了高產示範方。小麥畝產超過千斤,比原來翻了一倍還多!」穩定並不斷提升土地綜合產出能力,政策組合拳頻出。今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

中央明確,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建成10億畝。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我國糧食生產方式正發生著根本轉變,為糧食豐收增添了不竭動力。藏糧於技,確保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

——藏糧於技,有良法,還要有良種。

「以前,誰會想到坐在家裡,就能通過手機看到承包田的土壤墒情、肥力?」張景會說。今年春播,他採用機械替代人工,利用軌道車噴藥、運苗,不僅節省了人工,還提高了作業效率。

目前,我國各類農機具超過2400萬臺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70%。農業科技裝備水平的提高,為提高糧食產量夯實了基礎。數據表明,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每畝382公斤,每畝平均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

袁隆平院士的水稻育種,沒有停步。雜交稻、超級稻,單產都是1噸以上,一項又一項水稻品種栽插在大田裡。

「噸糧田,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如今,農業科技水平使全國糧食主產區兩季糧食累積起來都突破了1噸。」山東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王文濤說。目前,我國農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了60%。

——藏糧於技,要綠色生產,要產得優。

「鋼筋水泥不上山,農藥化肥不下地。」安徽省舒城縣南港鎮糧農楊訓穩眉頭舒展,家裡的水田全都種上富硒水稻,品質要求高,銷路好。

「深耕進一分,收成多一層!」在吉林省永吉縣萬昌鎮施家村田頭,種糧大戶張全張羅著土壤改良,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涵養土地肥力,「我一個家庭農場就流轉了4275畝地種糧食,全面推進糧食的綠色生產,多打糧,打好糧。」

潘文博說,糧食的綠色生產取得了重要進展,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在加快推進。目前,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多年減少,2019年三大主糧化肥利用率達到39.2%,農藥利用率達到39.8%,分別比2015年提高4個和3.2個百分點。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達到86%和80%,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約2254萬人,其中高素質農民超1700萬人

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確保糧食供應足,供給優。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說:「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是新型職業農民的特徵。」

在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糧農袁懷清是個典型的種糧老把式。他流轉了60畝地,田間管理井井有條,今年糧食取得了大豐收。「化肥、種子和勞動力的成本都在漲,農業服務體系讓我降了成本,也省了心。」

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餘留芬不僅自己種糧,還帶領村民一起種糧,二十年如一日。她在村裡建成脫毒馬鈴薯基地2000餘畝,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條,辦起了養殖場和酒廠,增加了農民收入,巖博村從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變成一個富裕村。

孔祥智認為:「沒有組織化生產的優勢,這是很難想像的。」

截至2019年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總量達到89.3萬個,全國生產託管服務面積超過15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達8.6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6000萬戶,佔全國農業經營戶的30%。

作為高素質農民,方智勇和4個返鄉的農民工牽頭在家鄉四川省鄰水縣辦起了種植專業合作社,不斷推動規模化經營,託管了糧田7500畝。

在吉林舒蘭市溪河鎮舒蘭站村,90後返鄉大學生蔡雪辦起的農豐水稻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87公頃,集技術推廣、稻米加工銷售為一體,形成了一條有機水稻產業鏈。

規模適度,讓小農戶和大市場連接在一起。山東省曲阜新區息陬鎮北元疃村糧農張佃壯是一個創新型農民,他率領村民建設了600畝土豆規模種植示範基地,讓鄉親們富了口袋。

截至目前,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約2254萬人,佔主體的高素質農民超過1700萬人。「十三五」以來,我國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達到500萬人,直接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11萬人。

從產量看,2020年,夏糧和早稻產量分別為2857億斤和546億斤,比上年增加25億斤和21億斤;秋糧產量9987億斤,增加67億斤。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表示,2020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為應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克服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看總量,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看人均,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2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給率,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安全根基不斷築牢,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 「十三五」 答卷 | 把能源安全「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十三五」 答卷 | 把能源安全「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2021-01-0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評線】早稻增產添底氣,「中國飯碗」自己端
    早稻增產,不僅為保口糧、穩物價提供了支撐,更增添了「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氣。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早稻增產殊為不易。這些都啟示我們,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仍有待進一步鞏固增強,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還十分艱巨,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是要穩住農業這個「基本盤」,越是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吃飯問題絕非小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
  • 健壯「農業芯」,為中國飯碗打造堅實底座|長城評論
    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種業持續發展壯大,良種供給能力持續增強,不僅穩住了農業這個基本盤,也穩住了百姓的「菜籃子」和「米袋子」,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2020年8月13日,在吉林市孤店子鎮春新農場,農民觀察試種的彩色稻米生長情況。
  •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中國人怎樣才能「端穩飯碗」?
    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的背景下,築牢糧食安全防線,保證「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01人少:中國糧食安全新挑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今年中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
  • ...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習近平總書記言簡意深。他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總的來說,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但是,對保障糧食安全絲毫不能鬆懈、絲毫不能含糊。
  •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警惕糧食戰爭萌芽,我們如何牢牢端穩飯碗?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確保糧食能源安全」。自1998年中央提出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數量問題基本解決以來,糧食安全問題又一次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有必要採取預防措施,確保中國人的飲食水平在未來不斷提高,吃得更好。首先,糧食肯定有波動,但還是有危險或機遇的,請拭目以待!在我國,糧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力量都在致力於中國的糧食安全,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已經交過太多的次的「學費」了,但現在我們走上正軌了,已經為未來做好了準備。
  • 特殊之年,夏糧十七連豐、秋糧豐收在望……背後什麼在起作用?
    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影響後,我國夏糧生產實現「十七連豐」、早稻也收穫滿滿,秋糧生產豐收在望。俯瞰祖國大江南北,紅橙黃綠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五穀豐登」圖。14281萬噸夏糧歸倉不一般的豐收節,沉甸甸的收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長江流域嚴重洪澇災害、東北地區夏伏旱、連續颱風侵襲……今年豐收來之不易!
  • 「津雲微視·現場」創新「鍛」造發展,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天津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天鍛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僅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會議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天津北方網訊: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全面增強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
  • 守護國寶黑土 端穩中國飯碗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同時,在農村辦喪事的時候,孝子賢孫們也會對已故親人的遺體或前來弔唁的親友磕頭,用以寄託自己的哀思和表示對親友的感謝。另外,在孝子賢孫們請鄉鄰幫忙辦理喪事的時候也會磕頭,這種磕頭方式的用意有兩個,一是告訴鄉親們自己家裡需要辦理喪事;而是告訴鄉親們想請鄉親們幫忙。
  • 從韓劇看韓國的飲食風俗:生日要喝海帶湯 飯碗不能端起來
    二、飯碗不能端起來飯桌上的禮儀,大家從小就被教導,吃飯一定要把碗端起來,不然會被說像乞丐。但是在韓國的文化習慣卻正好相反,他們則是從小被教導吃飯不可以把碗端起來,因為這樣吃飯像乞丐,為什麼會流傳下這樣的習俗呢?首先我們就要來了解韓國古代的碗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