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論壇)

2020-12-16 人民網

「三丘田算術平均數畝產是911.7公斤!」不久前,聽到湖南衡南傳來的喜訊,袁隆平院士高興極了。這意味著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突破1500公斤,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看總量,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看人均,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2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給率,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安全根基不斷築牢,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據預測,今年糧食平均畝產提高近兩公斤。近兩公斤看似不多,卻能預計帶來約35億公斤的糧食總產增量,足夠2300多萬人一年的糧食消費。其背後,歸功於這樣若干個「新」。灘涂、沙地成「良田」,新種子是「密碼」;從鎬鋤鐮犁到全程農機,從憑經驗幹活到靠數據種田,這是新機械、新設備的普及;稻蟹共生、稻鴨共生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源自新模式的推廣。「十三五」時期,我國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等方面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為糧食生產持續注入新動能。事實證明,耕地面積有限,技術進步無限;資源要素有限,創新潛力無限。

「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突出了「穩」。其中,穩政策是穩面積、穩產量的前提。5年來,我們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15.46億畝以上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守住了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們穩定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等,穩住了全國人民的「糧袋子」。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措施增強了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糧食安全的根基穩如泰山。

土地從不辜負辛勤的汗水。忙碌在田間的農民,服務一線的農技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學家……一份份努力,守護著春種秋收夏耘冬藏。今年,面對春耕備耕的「疫情關」,農戶及時下田備種育秧,確保抗疫生產兩不誤;面對水稻雙搶時的「洪澇關」,人們不分晝夜搶種補種改種,「水退到哪裡,就種到哪裡」;面對秋收前的「颱風關」,科技人員及時改裝機械,確保顆粒歸倉……當全球糧食市場波動,我們闖關奪隘、不懼風雨,靠辛勤努力澆灌出來之不易的農業果實,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面向未來,我國中長期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壓力較大。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我們就能為端牢中國飯碗不斷增添信心和力量。

稻飄香、黍金黃、豆莢鼓、谷滿倉……最是豐收悅人心。奮進新徵程,我們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豐收的碩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4日 04 版)

相關焦點

  • 喜獲「十七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大國糧倉根基牢,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穩面積,就穩了糧食供給能力,就穩了糧農的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
  • 「十三五」 答卷 | 把能源安全「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十三五」 答卷 | 把能源安全「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2021-01-0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評線】早稻增產添底氣,「中國飯碗」自己端
    早稻增產,不僅為保口糧、穩物價提供了支撐,更增添了「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氣。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早稻增產殊為不易。這些都啟示我們,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仍有待進一步鞏固增強,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還十分艱巨,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是要穩住農業這個「基本盤」,越是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吃飯問題絕非小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
  • 健壯「農業芯」,為中國飯碗打造堅實底座|長城評論
    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種業持續發展壯大,良種供給能力持續增強,不僅穩住了農業這個基本盤,也穩住了百姓的「菜籃子」和「米袋子」,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2020年8月13日,在吉林市孤店子鎮春新農場,農民觀察試種的彩色稻米生長情況。
  •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警惕糧食戰爭萌芽,我們如何牢牢端穩飯碗?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確保糧食能源安全」。自1998年中央提出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數量問題基本解決以來,糧食安全問題又一次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有必要採取預防措施,確保中國人的飲食水平在未來不斷提高,吃得更好。首先,糧食肯定有波動,但還是有危險或機遇的,請拭目以待!在我國,糧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所有的力量都在致力於中國的糧食安全,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已經交過太多的次的「學費」了,但現在我們走上正軌了,已經為未來做好了準備。
  • ...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習近平總書記言簡意深。他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總的來說,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但是,對保障糧食安全絲毫不能鬆懈、絲毫不能含糊。
  • 面對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中國人怎樣才能「端穩飯碗」?
    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的背景下,築牢糧食安全防線,保證「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01人少:中國糧食安全新挑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今年中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
  • 全國首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國際論壇,昨日武漢開幕
    昨天,全國首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武漢開幕,來自國內外300多位糧食行業知名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齊聚一,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大計。在全球糧食安全面臨挑戰的大背景下,怎樣才能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必須舉全國之力解決14億人的吃飯大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糧食安全同時寫進全會公報和中央《建議》。
  • 誰是中國人民的「盟友」?
    普京說,俄羅斯的盟友只有兩個:軍隊和人民。中國,數千年來歷經戰火洗禮,大國智慧、大國戰略無人能比,改革開放40年來,更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巔峰,靠的從來都是自己。本次疫情,讓中國更深刻地明白了這個道理,套用俄羅斯的話,中國人民可以依靠的「盟友」只有兩個——工業和農業。中國全產業鏈的工業是中國戰勝此次疫情的關鍵中的關鍵。
  • 「津雲微視·現場」創新「鍛」造發展,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天津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天鍛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僅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會議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天津北方網訊: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全面增強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
  • 守護國寶黑土 端穩中國飯碗
  • 重磅消息傳出,袁隆平激動得飆英文,外媒:中國人飯碗越來越堅固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堅固》。 資料圖 中國人民的飯碗越來越壯! 這次,畝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也意味著14億中國人的飯碗變得更強大了。 今年,受新的新冠疫情流行,南部洪水,東北颱風和草蛾的影響,許多人擔心糧食庫存和安全問題。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同時,在農村辦喪事的時候,孝子賢孫們也會對已故親人的遺體或前來弔唁的親友磕頭,用以寄託自己的哀思和表示對親友的感謝。另外,在孝子賢孫們請鄉鄰幫忙辦理喪事的時候也會磕頭,這種磕頭方式的用意有兩個,一是告訴鄉親們自己家裡需要辦理喪事;而是告訴鄉親們想請鄉親們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