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季掛耳式咖啡:半日曬處理法巴西紅波旁手衝掛耳咖啡風味描述

2021-01-16 咖啡評論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咖啡多產於平原或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區,年平均溫度約為20℃,優異的氣候與多數平坦的地理條件可以巴西大規模的栽種咖啡,並且是用機械採收咖啡果,可想而知,產量自然是驚人。

| 咖啡歷史

巴西咖啡是自1720年代從法屬蓋亞那引進巴西的,來自巴西的一個葡萄牙上尉弗朗西斯科帕列塔,俘獲了當時法屬幾內亞首都卡宴的總督夫人的芳心,成功將咖啡種子帶入巴西。從那以後,咖啡在巴西迅速適應,從北部蔓延到了東南部的聖保羅州,到了1845年,巴西咖啡豆已經佔全世界咖啡豆總量的45%,並且成為了聖保羅州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咖啡豆品種

波旁種,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綠色果實成熟時會呈現鮮紅色。比起鐵皮卡種,波旁種的葉子比較寬大,生長比較密集,結實量雖然有比鐵皮卡高,但收成期同樣是2年,也算是產量少的品種,卻有優質的口感,似紅酒的酸味,餘韻甜。咖啡豆顆粒外形較大,大小一致,顏色均勻有光澤,為了採收方便,農人們會將咖啡樹修剪得不超過150公分。

【紅波旁】

紅波旁一般咖啡樹開花結果後,咖啡果實的顏色變化是由:綠色>轉微黃色>轉微橙色>轉成熟的紅色>再轉較熟的暗紅色,因此也有人稱【紅波旁種】,其實紅波旁,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波旁種。種在高海拔的波旁種,通常會有較佳的香氣,同時酸較明亮,喝起來甚至有類似紅酒的風味。

半日曬處理法(semi-dry processing)

這是介於日曬、水洗兩種處理之間的方法,可以再分兩類:去皮日曬法及蜜處理法。兩類處理法基本上十分相似,都是先如同水洗處理一般,去除咖啡櫻桃的外皮,但跳過水洗處理的「水池發酵、清水衝洗」過程,直接拿到陽光下嚗曬。雖然看來方法差不多,卻因為其中一項重要差異,造成兩種大不相同的風味,值得分開來說明。

這種處理法使用的水量比水洗法少得多,而且部分作法類似水洗處理(去果皮及果肉),部分作法類似日曬處理(不經水池發酵),所以也被稱為半水洗法(semi-washed method)。

巴西紅波旁

國家:巴西

產區:南米納斯

海拔:1000m

處理法:半日曬

前街咖啡巴西紅果咖啡豆

掛耳咖啡如何衝泡?

三步便可完成:撕、掛、衝、取四步完!

一、沿著撕開提示口,小心整齊地打開包裝袋;

二、抖平掛耳包袋後,撕開粉包封口,將掛耳均勻撐開,掛於咖啡杯口上;

三、準備一壺開水,建議純淨水最佳,水燒開後,擱置1分鐘左右向掛於咖啡杯口上的咖啡注水;

四、最後將掛耳袋挪開即可。

前街咖啡掛耳咖啡衝煮演示

相關焦點

  • 掛耳咖啡什麼牌子好 掛耳咖啡怎麼衝&掛耳咖啡的風味口感如何
    前街咖啡掛耳包掛耳咖啡的發明在1990年,日本山中產業株式會社將茶包的概念用於咖啡,發明了濾掛式咖啡並申請專利。但山中產業設計的掛耳包無法承擔衝煮咖啡的重量,且在衝煮過程中容易失去平衡,所以沒有成功的商業化。直到1998年大紀商事改良了原有的發明,將掛耳的部分向外延伸,才有如今的掛耳咖啡。當初日本人設計掛耳包即是以「手衝咖啡」為原型加以簡化,衝煮掛耳包的過程有如手衝咖啡般具有一定的儀式感,但又不必準備一堆複雜的器材。
  • 巴西咖啡豆與瓜地馬拉咖啡豆對比 巴西咖啡風味 瓜地馬拉咖啡風味
    巴西地貌平坦單調,欠缺微型氣候,同時又採用暴曬式的種植方式反而造就了酸度低而堅果味重,甜香與醇厚俱佳的風味特色。巴西咖啡豆咖啡豆處理法巴西咖啡豆最常見有四種處理方法,日曬處理法、半日曬處理法、半水洗處理法和水洗處理法,其中水洗處理法在巴西起步較晚,市場認可度還不高。
  • 巴西咖啡豆品種特點|巴西紅波旁咖啡豆和巴西黃波旁咖啡豆的區別
    巴西種植咖啡豆品種有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羅布斯塔咖啡豆,其中阿拉比卡咖啡豆主要種植並且被大家熟知的品種就是波旁(包括黃波旁、紅波旁、平豆山度士)。巴西咖啡的口感主要表現為低酸、堅果類風味、均衡、醇厚度適中,在眾多精品咖啡品種中,巴西咖啡並不算是很出眾,但在意式咖啡中經常會使用巴西咖啡來作為拼配品種使用。
  • 掛耳咖啡衝泡方法|掛耳咖啡哪個牌子好喝 雪莉咖啡 曼特寧咖啡
    掛耳咖啡的衝煮手法其實跟手衝咖啡一樣的,只不過沒有手衝咖啡那麼嚴謹,但基本上水溫、悶蒸、繞圈注水還是要的,前街咖啡衝煮掛耳咖啡的參數可以參考下:水溫90℃,悶蒸10s左右,悶蒸水量與咖啡粉一致就可以。悶蒸結束後,直接是注水至結束,講究點也可以分兩次注水,注水量由挑選的杯子決定,前街咖啡選的是300ml的玻璃杯,繞圈小水流注水,注水到杯子的7分位置停止。衝煮完畢,把掛耳包拿走,衝煮一次就不能再用了,因為已經把咖啡粉裡面的物質萃取出來,再衝的話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萃取,味道就很水了。
  • 巴西咖啡產區莊園故事 巴西咖啡豆特點口感介紹描述風味等級劃分
    紅波旁一般咖啡樹開花結果後,咖啡果實的顏色變化是由: 綠色 >轉微黃色 >轉微橙色 >轉成熟的紅色 > 再轉較熟的暗紅色,因此也有人稱【紅波旁種】,其實紅波旁,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波旁種。種在高海拔的波旁種,通常會有較佳的香氣,同時酸質比較明亮,喝起來甚至有類似紅酒的風味。
  • 肯亞咖啡豆衝煮 v60 法壓壺 掛耳衝煮肯亞咖啡風味區別
    炎熱的天氣讓不少咖啡愛好者愛上了柑橘、莓果等一些清新風味的豆子。今天前街咖啡為大家準備了來自肯亞的阿薩利婭咖啡豆,為大家演示4種不同的衝煮方法,看看不同衝煮方法萃取出來的風味有哪些不同。三種常見處理法中,水洗處理法的穩定性最高,處理後的咖啡較酸,而日曬處理咖啡最甜。這次前街咖啡選用阿薩利亞的咖啡豆是因為這款豆子能很好的表現出非洲咖啡豆的風味特點:濃鬱的莓香,還有烏梅汁與聖女果的酸香味,以及甘蔗清甜香。無論是製作冰咖啡還是熱咖啡,阿薩利婭的整體都表現得清新和飽滿,很適合夏天。
  • 精品手衝咖啡日曬處理咖啡豆 衣索比亞日曬處理咖啡豆衝煮風味
    前街用日曬咖啡豆和另外兩種傳統處理水洗和蜜處理,前街認為日曬法所處理的咖啡豆會將本身的風味放大,醇度濃厚,風味濃烈,且會散發出甜味;水洗處理的咖啡酸質較明顯、乾淨度較好、觸感中度、生豆品質最一致;蜜處理法的咖啡豆風味較佳,酸味與甜味均衡,且同日曬法因為有經過日曬,咖啡豆本身的香氣也會被放大,醇味濃厚。
  • 精品手衝 日曬處理 水洗處理 紅蜜處理耶加雪菲手衝咖啡風味區別
    在前街咖啡的菜單上可以看到的耶加雪菲咖啡有三種不同處理法處理,分別是水洗處理,日曬處理和紅蜜處理。這次我們就來看看這三種處理法處理的耶加雪菲風味有什麼區別。前街咖啡認為日曬法是讓咖啡果實自然乾燥,咖啡豆得以在果實內部自然熟成,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幹擾,因此日曬法所處理的咖啡豆會將本身的風味放大,醇度濃厚,風味濃烈,且會散發出甜味。代表咖啡——前街咖啡衣索比亞耶加雪菲日曬紅櫻桃
  • 中國雲南咖啡產地雲南咖啡基地 雲南日曬和水洗咖啡衝煮風味區別
    在前街咖啡有三款雲南咖啡,一款是前街咖啡種植的雲南鐵皮卡花果山咖啡豆,一款是日曬處理的卡蒂姆小粒咖啡豆,一款是水洗處理的卡蒂姆小粒咖啡豆。前街本文要說說後兩者,通過咖啡豆分辨,烘焙,杯測,衝煮,看看兩種處理法的雲南卡蒂姆風味表現有什麼不同。
  • 薩爾瓦多波旁種精品咖啡豆 薩爾瓦多波旁日曬處理咖啡風味
    Hill Y CIA處理廠合作,推出了阿依達精選批次Aida Batlle Selection (ABS),在當地挑選生產高品質咖啡的莊園,協助與指導他們從種植、採摘、到後制處理等程序,並親自監督、檢視生產品質是否合乎標準,杯測後風味能達到她要求的批次才能以ABS的名義作出口。波旁(法語:Bourbon),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分支之一。
  • 聖誕必喝咖啡 哥斯大黎加怪獸莊園厭氧日曬咖啡豆衝煮肉桂風味
    2018年對聖拉蒙的小農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經過14年的努力,他們的咖啡終於打進哥斯大黎加的舞臺,而在這屆評選上,無氧發酵日曬這一新興的處理法,幫助他們一躍登上了COE第四名的寶座,這也是哥斯大黎加coe評審們第一次品評無氧發酵日處理法的咖啡豆。
  • 咖啡俱樂部:什麼是日曬處理法?
    小分隊咖啡俱樂部【咖啡課堂】今日課題什麼是日曬處理法?【1】咖啡豆本身,其實是咖啡果實的種子,這種果實叫「咖啡櫻桃」。分離果皮和果肉之後,可以得到2顆咖啡種子。【2】成熟的咖啡果實容易腐爛,採摘後必須及時處理,方便儲存和運輸。而日曬乾燥處理法是最傳統的處理方式,果實採收後直接將果實放在日曬場,進行曝曬乾燥。【3】曝曬過程中需適時翻動攪拌,避免乾燥不均勻或者發酵。數日後完全曬乾,將乾燥的生豆用去殼機去除果肉和果皮,取出生豆。
  • 新手推薦喝什麼手衝咖啡?如何從咖啡豆烘焙程度去判斷咖啡豆風味
    無論是製作熱的手衝咖啡還是冰的咖啡,其給人口腔的感覺是非常的乾淨,不會產生粘稠感,而且餘韻都會多少帶有蜂蜜般的甜感。前街咖啡——巴西皇后莊園咖啡豆產區:巴西 聖保羅州莊園:皇后莊園海拔:1400-1950m品種:黃波旁處理方法:半日曬/日曬衝煮風味:甘蔗汁的鮮甜、紅茶、
  • 巴拿馬波奎特花蝴蝶掛耳咖啡的衝泡方法 咖啡悶蒸是什麼意思
    點擊關注 | 咖評 vdailycom 總有小夥伴想喝咖啡又沒有器具,那怎麼辦呢,喝掛耳啊,掛耳簡單有方便,只要你有能喝的熱水就可以了,想喝冰的就只有有冰就好了,那今天就來給你介紹一款前街咖啡巴拿馬花蝴蝶的掛耳。
  • 掛耳咖啡什麼牌子的好,FCR掛耳式濾泡咖啡怎麼樣試用測評
    在家裡製作咖啡,整個製作過程是很享受的,滿屋的咖啡香味,看著虹吸壺裡氣泡的滾動,水流的變化,顏色的變化,整個過程很舒服,但是後續的清潔工作就很麻煩。我現在有個偷懶的做法,那就是把咖啡豆磨成粉,用咖啡濾紙包好,用訂書機把口封上,再整個的放入密封袋中。但是自從我喝了掛耳式濾泡咖啡之後,我發現,還是不一樣的,後面會做個詳細的比較。
  • 常見咖啡豆處理法哪三種?水洗、日曬、蜜處理瑰夏咖啡豆風味特點
    日曬處理法接下來前街聊的是日曬處理法。前街認為日曬咖啡與水洗處理和蜜處理咖啡相比,酸度最低、甜度最高、觸感最清楚、但乾淨度略低。風味上會產生更多的漿果類的調性,也更為複雜。生豆表面略帶銀皮,呈黃綠色,熟豆中間沒有銀皮線。
  • 日本掛耳咖啡:星巴克掛耳咖啡銷量 掛耳咖啡衝泡方法
    掛耳咖啡也稱濾掛式咖啡,最初是由日本人發明,因手衝咖啡在日本很興盛,提到日本咖啡,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手衝咖啡,但想要喝上一杯手衝咖啡很耗時間,於是,日本人便發明了掛耳咖啡。1990年,日本山中產業株式會社將茶包的概念用於咖啡,發明了濾掛式咖啡並申請專利。
  • 前街咖啡的咖啡豆好嗎 從咖啡口糧豆上架了解咖啡品種和口味圖表
    :水洗處理法等級:G2衝煮建議水溫:91度;研磨度:中粗細;粉水比例:1:15衝煮風味:聞起來帶著茉莉花香以及柑橘酸香,入口有著檸檬、西柚酸調以及紅茶茶感,尾段帶著些許可可的風味,焦糖回甘。-1600m處理法:溼刨處理法衝煮建議水溫:87度;研磨度:中粗細;粉水比例:1:15衝煮風味:淡淡的草藥味,餘韻有巧克力和焦糖的香甜。
  • 探索咖啡處理法-蜜處理
    然而在辨識度明顯的創新特殊處理法出現之前,全世界大部分的咖啡處理大致都使用日曬、水洗還有蜜處理。作為三大傳統處理法之一的蜜處理,相較於日曬法(自古以來)和水洗法(1740年),就顯得格外年輕,這種方法大約在出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 咖啡師養成記 | 探索咖啡處理法——蜜處理
    2  蜜處理製法正式出現是在哥斯大黎加和薩爾瓦多等中南美洲地區,其前身源於巴西的去皮日曬法(也叫半日曬),當時巴西因為其地形和水資源(天候乾燥)的關係,普遍採用日曬處理,但由於巴西農場多數是商業種植園,以機械採收咖啡,然後鋪於廣場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