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咖啡多產於平原或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區,年平均溫度約為20℃,優異的氣候與多數平坦的地理條件可以巴西大規模的栽種咖啡,並且是用機械採收咖啡果,可想而知,產量自然是驚人。
| 咖啡歷史
巴西咖啡是自1720年代從法屬蓋亞那引進巴西的,來自巴西的一個葡萄牙上尉弗朗西斯科帕列塔,俘獲了當時法屬幾內亞首都卡宴的總督夫人的芳心,成功將咖啡種子帶入巴西。從那以後,咖啡在巴西迅速適應,從北部蔓延到了東南部的聖保羅州,到了1845年,巴西咖啡豆已經佔全世界咖啡豆總量的45%,並且成為了聖保羅州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咖啡豆品種
波旁種,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綠色果實成熟時會呈現鮮紅色。比起鐵皮卡種,波旁種的葉子比較寬大,生長比較密集,結實量雖然有比鐵皮卡高,但收成期同樣是2年,也算是產量少的品種,卻有優質的口感,似紅酒的酸味,餘韻甜。咖啡豆顆粒外形較大,大小一致,顏色均勻有光澤,為了採收方便,農人們會將咖啡樹修剪得不超過150公分。
【紅波旁】
紅波旁一般咖啡樹開花結果後,咖啡果實的顏色變化是由:綠色>轉微黃色>轉微橙色>轉成熟的紅色>再轉較熟的暗紅色,因此也有人稱【紅波旁種】,其實紅波旁,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波旁種。種在高海拔的波旁種,通常會有較佳的香氣,同時酸較明亮,喝起來甚至有類似紅酒的風味。
半日曬處理法(semi-dry processing)
這是介於日曬、水洗兩種處理之間的方法,可以再分兩類:去皮日曬法及蜜處理法。兩類處理法基本上十分相似,都是先如同水洗處理一般,去除咖啡櫻桃的外皮,但跳過水洗處理的「水池發酵、清水衝洗」過程,直接拿到陽光下嚗曬。雖然看來方法差不多,卻因為其中一項重要差異,造成兩種大不相同的風味,值得分開來說明。
這種處理法使用的水量比水洗法少得多,而且部分作法類似水洗處理(去果皮及果肉),部分作法類似日曬處理(不經水池發酵),所以也被稱為半水洗法(semi-washed method)。
巴西紅波旁
國家:巴西
產區:南米納斯
海拔:1000m
處理法:半日曬
掛耳咖啡如何衝泡?
三步便可完成:撕、掛、衝、取四步完!
一、沿著撕開提示口,小心整齊地打開包裝袋;
二、抖平掛耳包袋後,撕開粉包封口,將掛耳均勻撐開,掛於咖啡杯口上;
三、準備一壺開水,建議純淨水最佳,水燒開後,擱置1分鐘左右向掛於咖啡杯口上的咖啡注水;
四、最後將掛耳袋挪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