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2020-12-06 桃李創天下

作者 | 晨媽

青海失聯女大學生的事件,牽動著所有家長的心。

但不幸的是,警方發布通報,失聯二十多天後,黃雨蒙遺骸被找到。

痛心、遺憾、悲傷.......為人父母,見到此類事情總是不免動容。

而事後黃雨蒙的父親的一番話,更是讓天下無數父母揪心,他說:

作為失去摯愛孩子的父親,此時此刻我和孩子媽媽萬分悲痛。但是,我們依然想呼籲所有的家長們,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好好珍惜他、愛護她、保護她,讓這種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夠一生平安,正如黃雨蒙父親所說的一樣,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應當好好珍惜。

但世事無常,我們無法守護在孩子身邊一輩子,又該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呢?

或許,該是和孩子好好聊聊死亡這件事了。

告訴孩子,

這世上最寶貴的就是生命

生活中,我們很少和孩子提及死亡,在很多人眼裡那是不吉利的。

這就造就了孩子在死亡教育方面的空白,他們對死亡毫無概念。

記得朋友和我說過這樣一件事:

孩子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啊?」朋友聽見十分生氣,不由分說地揍了他一頓。後來她才知道,原來娃看見好朋友家的小貓咪死了,十分傷心。繼而聯想到她也會死去,想要做些什麼來避免這件事的發生。

其實,生老病死是一個十分平常的事情。

如果我們不告訴孩子什麼是死亡,就會讓他們對生命缺少最基本的認識。

或許是脫口而出的「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又或許是一些無法挽回的錯事。

比如,輕生。

據《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數據顯示:

每年約有10萬兒童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一名小學生因為家人不讓玩手機選擇了跳樓;

10歲的女生因為作文被老師批評,選擇了輕生;

年僅9歲的小男孩因撞碎玻璃擔心受罰,留下一封遺書後毅然離世。

這一樁樁悲劇令我們痛心,也讓我開始反思一個問題:

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嗎?為什麼可以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呢?

究其原因,其實不難回答:

除了客觀因素影響,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這些孩子沒有意識到,生命到底有多可貴。

媽媽十月懷胎,而後呱呱墜地,三兩歲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生命本是個漫長而美好的過程,但從沒有人告訴過他們。

其實,對孩子來說,呼吸的每一口空氣、看見的每一絲光亮、聽見的每一聲話語,都是這個世界賜予我們最美好的禮物。

所以,不必忌諱和孩子談及生死。

只有讓孩子明白了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才能更加地敬畏生命、熱愛生活。

死亡不是終結,遺忘才是

還記得之前《尋夢環遊記》上映時,晨媽帶著娃去了電影院,對孩子來說,它無疑是一堂完美的死亡教育課。

影片裡說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當你呼吸消逝,心臟不再跳動,宣告你在生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你下葬時,你失去了在這個世界的原體,在原有的人際關係中消散;第三次是當這個世界上最後記得你的人,忘記了你,這個時刻,你就是真正的死亡。

看完電影以後,我和娃都哭成了淚人,原本懵懂的娃也變得異常懂事,緊緊地攥著我的手。

是的,請告訴孩子,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遺忘才是。

因此人生在世每一天,都要留下足夠美好的回憶。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爸爸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祭奠自己的祖父母。

出發前,他準備了花束、祖父生前愛喝的燒酒;

到了墓園時,他一路上都提醒孩子要有禮貌,不能打擾到長眠於此的長輩們。

正式悼念時,他一邊像孩子介紹步驟,一邊引導孩子獻上花束。讓孩子給逝去的長輩敬酒、還領著孩子們磕頭跪拜。

這是死亡教育的一部分,教會孩子尊重逝者、悼念哀思。

或許是感受到與往日不同的氛圍,孩子此時問出了一個問題:

「我們一家人不能永遠在一起嗎?」

各位家長有沒有想過,當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時,你會怎麼回答呢?

這位父親給出了教科書般的回答,晨媽覺得非常值得學習。

他說:

人是不能永遠活著的。人會因為很多理由,可能會生病,可能會發生事故,總有一天會到天堂去。但那絕對不是悲傷的事情,活著的時候竭盡全力去愛的話,和爸爸一起吃飯、和媽媽一起洗澡,那活著不是傷心的事。

恰如這位爸爸所言,沒有永恆的生命,因此每一天都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這樣積極樂觀的心態,正是孩子成長路上所需要的。

希望每一位家長在孩子對死亡感到不解時,都能給出一個讓孩子滿意的答案。

世事無常,唯有敬畏生命的人,才能把握住人生的精彩。

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死亡,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請各位家長不妨坐下來,好好給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課,讓孩子知道:

生命是可貴的,死亡或許代表著終結,但只有好好珍惜當下的每一天,才能在生命終結時不後悔!

相關焦點

  • 「媽媽,給我零花錢」,孩子要錢時,再窮也不能說這三句話
    「媽媽,給我零花錢」,孩子要錢時,再窮也不能說這三句話 你知不知道我掙錢有多不容易 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想要尋找一個發洩的地方,最終把目標放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時不時的就對孩子訴苦,表明自己有多不容易。
  • 李玫瑾給父母的3句話:孩子頂嘴時說這3句話,將來他會感激你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學會跟自己的頂嘴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學會用這三句話,那麼孩子的以後會更加的優秀。一、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等你什麼時候冷靜下來了我們在說首先要知道孩子學會頂嘴的時候,肯定是有一些想法和自己的父母產生了分歧,那麼在雙方情緒都比較激動的時候,是無法好好地進行溝通的,而且在這個時候你說什麼孩子也是都聽不進去的,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 孩子說「髒話」「狠話」,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早上,她有點頭疼,就讓孩子爸送他上幼兒園,結果,兒子對著她說:「壞媽媽,你最懶,就是一個大懶蟲。」  閨蜜一臉蒙圈?  本來是身體不舒服,這下被親兒子給整得心裡也是相當不舒服。  沒hold住,生氣地對兒子說:「你個小白眼狼,沒良心。」
  • 《小豬佩奇》豬媽媽這4句話情商高,經常對孩子說,自控又得體
    01 《小豬佩奇》裡學到的「口頭禪」育兒法動畫片《小豬佩奇》你一定不陌生,不過在陪孩子看的時候,你有沒有留意到佩奇一家經常會出現的「口頭禪」呢?豬爸爸或者佩奇闖禍的時候,豬媽媽會說,「淘氣的豬爸爸/佩奇」,用幽默的方式點到即止,沒有其他過分的指責。
  • 孩子: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別迴避和孩子談論死亡!
    晚上有時候玩著玩著他會說害怕,有時候又說會想爺爺,半夜還經常哭著醒來。原以為這個年齡的他還什麼都不懂,沒想到他的反應卻如此強烈。家人離世,會讓孩子悲傷,也會讓孩子有很多不解,甚至恐懼。當孩子問你: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這時候千萬不要迴避,因為是時候給孩子一些死亡教育了。
  • 「媽媽是超人,這句話是讚美嗎?」話不重要,重要的是應該讚美
    最近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媽媽是超人,這句話是讚美嗎?」正方小黑闡述觀點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他說這句話當然是讚美,反方之所以認為這句話不是讚美是因為平時這句話說得太少了,我們現在要讚美媽媽,而且要大誇特誇。傅首爾也說,如果有選擇,哪個女人想當超人呢?
  • 孩子說「我不敢」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別只會說別怕
    孩子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同的孩子就會有不同的表現,有些孩子非常的積極,但是有些孩子的反應就非常的極端。比如說他們總是在打退堂鼓,總是在跟父母說我不敢我不行,家長看著一再拒絕的孩子真的是非常的著急,非常的生氣。有的時候大人們都已經告訴他們不用害怕了,家人們會保護他們,為什麼他們還是不敢嘗試呢?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能夠讓孩子膽子大一些呢?
  • 當你後悔地說「孩子,媽媽愛你」的時候,孩子卻聽不到了
    這是臺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最悲傷的一個故事。茉莉在一個月前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的女孩選擇自殺。媽媽接受不了事實。媽媽在房間的衣櫃裡裝有一個很大的監控屏,可以看到茉莉和可莉姐妹倆在家的一舉一動。
  • 「媽媽,我的褲子出血了」,當女兒來月經,聰明媽媽要說這三句話
    又過了一個月,琪琪又如期的來了「大姨媽」,這次要比上次的多的多,好一大塊血跡粘在了女兒的褲子上,當她問媽媽時,媽媽咯咯的笑了起來,並對女兒說,「姑娘,你這是來月經了,趕快用衛生巾吧,」然後隨手拿給女兒一個衛生巾。當時把琪琪搞的莫名其妙,原來媽媽平時用的這個東西是在這派上用場的啊,我怎麼和媽媽一樣了呢,媽媽那麼大年紀了,我還怎麼小,頓時讓琪琪的心理非常的沮喪。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李玫瑾教授就在某次講座中,曾經針對過孩子頂嘴的問題,給出過這樣的解決辦法。她認為,如果孩子總頂嘴的話,家長應該要學會說這3句話才行。第一句:我知道你生氣,但這樣說話是不對的,等我們冷靜了再說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而情緒一旦上來,是很難立刻平息的。而孩子也是一樣,我們應該在孩子頂嘴、不知道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時,讓孩子先冷靜,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緩和下來,然後再討論。只有這樣,家長和孩子才可以停止爭吵。
  • 孩子,你過來,媽媽有話對你說
    蘭姆在《未婚者的怨言》中說,孩子沒有什麼稀奇,等於陰溝裡的老鼠一樣到處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每每想到他的這段話,再聯想孩子當時的反應,我就真想說,還炫耀孩子?我想暴打他一頓!最氣惱的是孩子的反應,一看作業被撕,他頓時嚎啕大哭,似乎我是做了一件多麼對不起他,多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一樣。這不是你做錯在先引起的嗎?你還好意思這麼委屈呢?
  • 當孩子說媽媽我記不住時,您的反應很重要,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很大
    既適合孩子自己看,也適合爸爸媽媽們和孩子一起看。孩子的記憶有什麼不同其實孩子的記憶和成年人的記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形式。不過可惜的是,這種記憶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一般來說2個月的孩子,記憶持續時間在1天左右;6個月的孩子,記憶持續時間可達2周左右;18個月的孩子,感覺記憶可以持續3個月左右。當孩子到了2-3歲的時候,隨著他們的自我意識的萌發,記憶開始轉向情景,也就是說他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場景,形成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事物的記憶。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多說這2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要說孩子長大後什麼事情最讓家長心煩,那肯定是學會頂嘴了!許多父母抱怨他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頂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有時候甚至氣到家長說不出話來,這讓父母非常難過。家長要明白,孩子頂嘴不是在向父母示威,而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頂嘴也是很正常的。
  • 媽媽不經意的3句話,最傷孩子
    「媽媽,媽媽,這是我剛畫的畫,你看看。」孩子興衝衝地跑過來,舉起了手中的畫滿含期待的看著母親。「我的天,這畫的是猴子嗎?好醜啊。」媽媽捂著嘴笑眯了眼。孩子癟著嘴,一把奪過那張畫,難過地朝媽媽大喊:「媽媽你太過分了,我不給你看了。」說著便氣呼呼地跑回了房間。
  • 老人都說男孩子像媽,女孩子像爸,這句話在你家應驗了麼?
    有時候我們總會聽老人說,孩子一般都是男孩子像媽媽,女孩子像爸爸的,剛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小編也是覺得很奇怪的,因為女孩子如果像爸爸的話那能長得好看嗎?那些大街上的漂亮小姐姐的爸爸得有多帥呀,才能說出這麼好看的閨女,而且現在很多的男生,長得也一般,如果想媽媽的話,那不是應該帥一點的嗎?
  • @用力過度的家長,你敢對孩子說這句話嗎?
    後來兒子照這樣解釋給老師聽,老師聽了哈哈大笑說,這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是熱氣遇到冷氣的結果。那天她兒子回來興師問罪,她立馬裝糊塗:「那你說說看為什麼?」兒子將老師講的複述了一遍,她立馬說:「兒子,你這麼一說,我一下就記住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她做了不少。她兒子逐漸明白,學習上的事靠媽媽是不行的,遇到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 奇葩說辯題:把媽媽比作超人你認為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首先,小編覺得這句話是對母親的誇讚,所以小編是站在正方的觀點的!如果您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去反駁! 有句話特別好:女性本弱,為母則剛。女孩子很多時候給人的印象就是比較柔弱的。但是一旦她們成為了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就算超人又如何?
  • 孩子,媽媽想對你說
    孩子,我想對你說,你很聰明! 作為老師,我早已經意識到表揚孩子,要多誇用心,多誇努力,聰明字句少說。但媽媽還是忍不住想誇誇你,至少你比媽媽要聰明百倍,媽媽驚嘆於你所用的解題思路之簡潔,思維運轉之迅速。
  • 孩子放學後,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說,讓孩子愛上學習
    今天有個小讀者在後臺留言:為什麼每天我放學回家媽媽都問我作業有沒有寫完,而不是問問我,每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讓我感覺每天上學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心裡非常累。寶貝讀完這句話的時候,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家長經常也是這樣說的。
  • 「你真棒」已成過去,誇獎孩子的精髓全在這8句話裡,家長學起來
    大家都知道誇獎孩子有多重要,所以總是不吝將「你真棒」、「你真聰明」這樣的讚美之詞掛在嘴邊。然而時間長了,有些家長就會發現孩子似乎對這些讚美已經沒有什麼反應了,家長誇得多了,反而還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曾有研究表明,家長總是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