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空天所黃文江團隊發布2020年1-14期亞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

2020-12-18 澎湃新聞

中科院空天所黃文江團隊發布2020年1-14期亞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評估報告(中英文版)

2020-12-16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中國綠髮會生物防治工作組收到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黃文江研究員領導的植被遙感機理與病蟲害應用團隊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2020年1-14期亞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評估報告(中英文版)。

近幾年來,沙漠蝗蟲席捲了非洲之角和西南亞各國,嚴重危害了巴基斯坦、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國家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發出預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備正在肆虐的蝗災,採取多國聯合防控措施以防蟲害入侵國家出現嚴重的糧食危機。因此,動態持續地開展洲際蝗災監測預警並開展多國聯合防控,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維護區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團隊綜合利用國內高分(GF)系列、美國MODIS和Landsat、歐盟Sentinel系列等衛星遙感數據,結合氣象數據和地面植保調查數據,依託自主研發的植被病蟲害遙感監測與預測系統,開展亞非沙漠蝗蟲遙感監測與預測,並定期在線發布遙感專題圖和科學報告。

 

圖片來源:《2020年1-14期亞非沙漠蝗蟲災情監測與評估報告》(中文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被遙感機理與病蟲害應用團隊2020年12月發布

文/Linda 核/綠會生物防治工作組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鑑於沙漠蝗蟲給農業和綠色植被帶來的巨大破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兼緊急救濟協調員馬克·洛考克等近日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更加果斷的措施控制沙漠蝗蟲災害的蔓延。巴印地區與中國接壤,沙漠蝗蟲侵入該地區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警示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科學評估可能面臨的沙漠蝗蟲侵入風險,同時切實做好各項防治準備工作。
  • 2020屆校園招聘(74)之——中科院空天院蘇州研究院2020年「領航...
    一、蘇州研究院簡介: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蘇州研究院(簡稱空天院蘇州研究院)是中科院空天院在蘇州的分支機構,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為蘇州地方事業法人單位。空天院蘇州研究院是以開展電子信息技術研發與應用為主的實體機構,是中科院空天院為實現「創新2020計劃」和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繼空天院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空天院科研體系的外延,是實現先進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技術創新平臺。
  • 非洲之角遭遇沙漠蝗蟲災害,烏幹達政府調派軍隊滅蟲
    近幾個月來,非洲之角遭遇沙漠蝗蟲災害,其中肯亞為70年來最嚴重,肯亞的鄰國烏幹達也受到波及。日前,烏幹達政府宣布撥款並派出軍隊來應對蝗災。農場主:昨天我看到這些蝗蟲,就想起多年前發生蝗災的時候。這些蝗蟲吃掉一切綠植,導致我們飼養的牛都沒有草吃,現在我很開心政府展開滅蟲行動。據了解,此次烏幹達出動了超過2000名軍隊人員參與滅蟲行動。
  • 沙漠蝗侵入我國機率低 防蝗戰「御蝗於境外」
    近日,雲南林草局制定了《雲南省沙漠蝗林草災害監測方案(試行)》。雲南全省各地將採取地面人工監測、地面定點監測、無人機監測、衛星監測四種技術,嚴陣以待。雲南臨滄市在設立監測點的同時,還與緬甸建立邊境地區沙漠蝗蟲情聯防聯控交流機制。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判斷,此次始於非洲的沙漠蝗災,可能會延續到2020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可能增長至當前的500倍。
  • 微博熱搜排第一的沙漠蝗蟲,中國要防嗎?
    國家林草局要求做好沙漠蝗防控工作新華社北京2020年3月2日電(記者胡璐)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日前向全球發布沙漠蝗災害預警。近日,沙漠蝗已從東非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我國也面臨著沙漠蝗侵入的風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3月2日下發通知,要求做好沙漠蝗防控工作。這則新華社重要消息稱,儘管沙漠蝗侵入我國境內成災的風險較低,但一旦侵入,將面臨發生規律未知、監測技術缺乏、防控困難等諸多不確定性。
  •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實現全國地表形變監測
    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王超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尤海航研究員團隊合作,已成功研製出中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的監測和製圖。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聯合華為雲,發布AI藥物聯邦學習服務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聯合華為雲,發布AI藥物聯邦學習服務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聯合華為雲,發布AI藥物聯邦學習服務 2020-09-30 17:58:21  來源:網際網路
  • 【中國新聞網】蝗蟲如何聚群成災?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研究員團隊成功揭秘蝗蟲聚群成災機理的重大科研成果論文,已獲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鑑定發現蝗災「罪魁禍首」4VA   中科院13日在北京就這項成果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
  • 一天最快能飛150公裡,吃掉百萬人口糧,鋪天蓋地的蝗蟲離中國有多遠...
    2020年1月12日,一名衣索比亞女孩試圖驅逐在農場裡飛行的沙漠蝗蟲。圖源:朱利亞·帕拉維奇尼(Giulia Paravicini)|路透社據肯亞地方當局表示,其東北部出現一個長60公裡,寬40公裡的蝗蟲群。
  • 蝗蟲聚集後變「喪屍」,「戰鬥雞」也束手無策
    文/一刀劈碎美利堅近日,在亞非國家泛濫的蝗災讓人們見識到了它們的可怕。之前不久,「沙漠蝗蟲」戰鬥群聯合「伊朗蝗蟲」,大舉入侵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兩國部分地區農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更可怕的是今年5、6月份,屆時非洲地區的沙漠蝗蟲大軍將遠赴重洋飛到印巴,再加上伊朗蝗蟲,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向全球預警,屆時,蝗群規模或可增長至目前的500倍!這是什麼概念?一小群沙漠蝗蟲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10頭大象或2500人的口糧。一個較大蝗蟲群平均每天要消滅掉3.4萬人的口糧。目前在非洲肆虐的蝗災將使19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
  • 印度萬億蝗蟲大軍入侵北方邦,手掌大的蝗蟲遮天蔽日,大地秒變黃
    據外媒報導,近日印度萬億蝗蟲大軍入侵北方邦,許多地方因蝗蟲來襲變得不見天日。7月12日,大量蝗蟲入侵北方邦首府勒克瑙,那些手掌大的蝗蟲遮天蔽日,密密麻麻蝗蟲停留在葉子上啃食農作物,大地秒變黃。據悉,北方邦費羅扎巴德一處監獄被蝗蟲入侵,約1700名囚犯在監獄內敲擊鐵器意圖驅趕,鋪天蓋地的蝗蟲令人頭皮發麻。現在蝗蟲所過之處,大片農作物遭遇損毀,許多印度農民因受災嚴重生計受到嚴重影響。今年印度蝗災異常嚴重,6月27日就有媒體報導,印度首都新德裡侵入大量蝗蟲,周邊地區紛紛淪陷。大規模蝗蟲破壞力非常大,每天都會消耗和破壞大量糧食,給印度農民帶來很大壓力。
  • 中科院院士康樂:很難入侵核心地帶
    與此同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預警:如果氣候條件適宜,此次發生的沙漠蝗存在從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經緬甸侵入雲南,或者經哈薩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風險。僅一平方公裡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就相當於3.5萬人。這種貪婪「食客」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的威脅可想而知。
  • 河北:實時監測災情採集信息 助力降雨評估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娜 司麗麗 孫玉龍報導 8月4日至7日,河北省中南部地區出現強降雨天氣,其中14個站點降雨量超過200毫米。在此次強降雨天氣的應對過程中,省氣象災害防禦中心利用「氣象災情監測與綜合數據管理平臺」,有效調動網際網路、社會化資源,實時監測氣象災情變化,收集有效災情信息350餘條,為此次強降雨過程的影響評估提供了數據支撐。  據悉,近年省氣象災害防禦中心不斷夯實氣象災害防禦基礎能力,逐步構建並完善氣象災情監測收集體系。
  • 棉花表現蝗蟲要不要背鍋 就問4000億蝗蟲到哪了?
    此次肆虐的蝗災要追溯到2018年中發端於東非的沙漠蝗災,而至於為什麼自2020初開始,全球沙漠蝗災情有惡化趨勢,這個鍋可能要由「全球變暖」來背。沙漠蝗蟲,原本生活在非洲及中東地區的乾旱棲息地,由於2018兩場氣旋風暴為阿拉伯沙漠帶去了大雨,促使蝗蟲自由繁殖。
  • 25年之最!3600億隻蝗蟲來了,A股概念股全線漲停!會不會侵襲中國?危...
    來源:新財富雜誌來源:新財富(ID:newfortune)作者:艾琳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開年變得尤為特殊。而在中國抗擊疫情的同時,另一場災難也在地球上爆發。在外界環境刺激下,此類蝗蟲形成的蝗群密度大,流動性強。此外,它們還是貪婪的食客,每天要消耗相當於自身體重的食物,它們的目標食物是糧食作物及植被。一平方公裡大小容納8000萬隻成年蝗蟲的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與3.5萬人的食物消耗量相當。它們可對糧食安全和農村生計構成重大威脅。糧農組織長期致力於專業監測沙漠蝗種群情況,並協助各國開展行動以應對這種作物害蟲。」
  • 4000億隻蝗蟲來襲?這其實是個烏龍新聞!
    原標題:4000億隻蝗蟲來襲?這其實是個烏龍新聞!   多年以後,當我孫子問起我的人生經歷時,我多半會想起2020年的年初。
  • 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上線 可查詢災害前後遙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負責運維的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和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聯合發布「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www.chinageoss.cn/cddr),為地方政府、減災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和信息保障
  • 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發紅外測溫儀 室外測溫免受環境影響
    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獲悉,該所智能光子研究團隊已經研發了廣域無感測溫設備,解決了室外測溫受環境影響而測不準的問題,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團隊研發的紅外測溫儀,突破了室外複雜環境下人體溫度監測不準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