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時翻書君
(引用)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算是一個比較任性的人吧,所以才認為「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這句話無疑具有很強的「鼓動性」,這是因為很多人其實並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但為了生活的原因,不喜歡的事情,也堅持了下來。
「喜歡」和「必須」的問題,屬於成年人必須考慮的事,相較而言,孩子才不會做這樣的「選擇題」,除非被家長威脅,否則很少有孩子會自願開始學習,至少在剛開始接觸學業時,多少還是需要一些「外力」的推動的。
但我們不能說,因為小孩子「不喜歡」,就沒有必要學習文化知識了。
所以關於是否「喜歡」這個問題,其實要看一個人的判斷力的強弱。只說自己「喜歡不喜歡」而不講理由的風格,說直接一些,就是「小孩子氣」。
話說回來,為什麼還是會在看到村上春樹的這句話時,莫名地有一種衝動的感覺的呢?
我想,這是因為不管人到了多大的歲數,都無法用理由去說服內心的喜好。譬如說村上春樹放棄經營小酒館,轉而投入小說創作者的行列,這一切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理由,只是他自己找到了自己更喜歡的事情。
做喜歡的事情,然後把這件事情做成了事業,這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我想,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像村上春樹一樣追尋內心聲音的人。但很明顯,並非人人都有著如此好的運氣,但不論結果如何,他們實踐夢想的勇氣都讓人佩服。
往大了說的夢想,其實就是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這就是這些話能吸引到我的原因,他說出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衝動。
當現實與喜好發生某種程度的衝突時,這個問題就會變得有些焦灼。
如果做自己喜好的事情意味著要偏離穩定的生活航線,甚至是一段沒有收入的生活時,是否要拿出勇氣去滿足一下自己的理想?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是見仁見智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道理可以分析出究竟是固守現狀更好,還是突破平庸更好。
生活一直會讓你在這兩者之中做一個選擇題。
依我看,追尋內心的聲音吧,任何一個決定,都沒有必然的對錯,因為,做出一個選擇,也同時意味著做出了一個放棄。
正如村上春樹說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不要讓別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聽從內心的聲音。無論是堅持還是重新出發,無一不是「勇氣」力量的體現!
——
在「閒時翻書君」這個號,
寫有思想的文章,
每日與你相約,
歡迎點讚,留言,關注!
(原創文字,請勿轉載;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