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0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經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理事會審議,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呂林教授牽頭髮起的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眼底病分會獲批成立,並啟動了分會委員推薦工作,歡迎各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參加。
眼底病分會的發展方向呂林教授介紹,眼底病通常是指視網膜,脈絡膜和視神經,玻璃體的病變,部分眼底病和全身疾病有密切的關係。眼底病是我國致盲的三大病因之一,多發於中老年人群。有關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的眼底檢查異常率均高於21.39%,即每5個60歲以上的人群中就有1個眼底異常的人。由於其病因複雜、病期長等原因,醫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挽救、保留患者現有的視力,已經喪失的視力往往難以恢復,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等挽救更多眼底病患者的視力,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
呂林教授表示,眼底病分會將充分發揮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的平臺優勢,充分融合眼底病跨領域、多學科的專業力量和資源,構建生態圈,共同開展學術交流、科研合作、標準制訂、技術推廣、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轉化等工作,共同為減少眼底病發生及其對視力可能產生的損害,為眼科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分會的工作將重點著眼於以下幾點:
一是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促進眼底病防治工作發展的政策建議,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是利用學會平臺資源開展醫工結合、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轉化,鼓勵和支持基礎研究成果轉化。
三是組織開展「全省科研協作及多中心臨床眼底病研究」等跨領域、多學科的橫向研究項目。
四是組織眼底病精準醫學團體標準、指南的編制,開展標準推廣、培訓工作。
五是組織多層次、跨領域的學術交流、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和科普活動。
六是開展技術推廣活動,促進眼底病精準醫學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的應用。
眼底病分會委員領域眼底病領域獲得了博士學位、或中級職稱以上、或大中型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可申請加入眼底病分會,相關領域包括: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眼底病相關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醫學工程、大數據、疾病模型領域研究人員。
醫療衛生機構:眼科、眼內液檢測、病理、分子診斷、影像、手術、康復等專科的臨床及研究人員;
預防醫學領域從業及研究人員。
企業機構:生物醫藥、分子診斷、分子病理、分子影像、大數據、人工智慧、康復機構等相關企業及研發專家。
眼底病分會發起人呂 林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
張 良 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
張國明 深圳市眼科醫院眼底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牽頭髮起人簡介——呂林呂 林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
眼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專委會副主委,國際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知名專家,2014年起任廣東省眼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副組長,2015年被評為首屆「羊城好醫生」稱號,2015年「嶺南名醫」,「2016年中山大學名醫」。
獲得中華醫學會一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獎勵。受邀在New Engl J Med 雜誌撰寫眼底鏡檢查技術規範和標準。發明的「可松解環扎新術式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發表在眼科頂級期刊Ophthalmology,被同領域美國專家Klufas MA教授在Ophthalmology 述評為「近20 年來視網膜手術材料和技術的重要進步」;自主研發黃斑兜帶手術材料,用於治療高度近視黃斑劈裂及黃斑裂孔,成果發表於Retina及Acta ophthalmology等國際期刊。擅長各種複雜眼底病的診治,在複雜性視視網膜脫離、高度近視眼底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各種遺傳性眼底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申請加入方式有意加入眼底病分會的人士,請點擊以下連結,參照指引填寫有關表格,即可申請加入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眼底病分會。
聯繫人:學會學術部:易帆 020-87001157 18986749308
電子郵箱:yf@gdpmaa.com
連結:
關於推薦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眼底病分會委員人選的函歡迎關注學會公眾號,及時獲取眼底病分會最新資訊
更多詳情請登錄學會官網:
www.gdpmaa.com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