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外分子診斷推動精準醫學發展,「豪仕醫學」正在行動

2020-12-19 36kr

對於腫瘤,你知道多少?

據世衛組織2018年發布的《全球癌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1810萬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數達960萬,全球癌症負擔進一步加重。癌症,橫亙在人類健康道路的一座大山。

「腫瘤用藥是個複雜的問題,過去腫瘤治療一般採取的是循證醫學模式,即患者可能會用多種腫瘤治療藥物驗證療效和副作用以期找到適合患者的藥品,療效難以保證而且耽誤治療,萬一產生不良反應的話,那就麻煩了。」「豪仕醫學」總經理廖敏告訴36氪南昌。

「豪仕醫學」是一家專注於精準醫學檢測、診斷試劑研發和大數據整合應用的高科技公司,致力於以分子診斷技術推動臨床精準用藥指導、疾病早篩和疾病輔助診斷等精準臨床應用。「精準醫學」是廖敏對醫學檢測未來發展方向的預判。

「什麼是精準醫學?精準醫學是由歐巴馬在2015年美國國情諮文演講中提出的一種診療概念,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認為,精準醫療是將個體疾病的遺傳學信息用於指導其診斷和治療的醫學。我國的詹啟敏院士則認為,精準醫療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結合患者生活環境和臨床數據,實現精準的疾病分類和診斷,制定具有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廖敏介紹道。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詢證醫學時代即將結束,精準醫學時代正在到來。2015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提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會議指出,到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推動精準醫療的快速發展。

據廖敏介紹,近年來醫療行業「輕治療、重診斷」的發展趨勢,加之國家大力推行「治未病」的觀念轉變,使得體外診斷行業迎來空前的大發展。目前,生物診斷和免疫診斷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分子診斷行業則方興未艾,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的規模不斷增長。面對這塊肥肉,資本早已開始湧動,分子診斷市場前景大好。

「特別是對腫瘤患者來說,不論是前期的臨床輔助診斷還是診療用藥指導,分子診斷技術都能提供精準的臨床信息,幫助醫生作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案。」廖敏對於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分子診斷主要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生物體內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

據了解,在腫瘤用藥方面,個體的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都會影響藥物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遺傳因素。而且在藥物領域,沒有一種藥物對所有的人群都是安全有效的,通常情況下,全球重磅級藥物的有效性也不過40%-60%。因此,選對藥物既利於減少患者醫療成本,更有利於延長患者生命周期。用分子診斷對患者基因進行檢測,可在感染初期識別病毒或者提早確認基因缺陷,從而提供個性化的醫療診斷服務。目前,分子診斷不僅僅應用於用藥指導方面,還在遺傳病、傳染性疾病、腫瘤等疾病的檢測與診斷方面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豪仕醫學」主要從基因和細胞兩個層面設計公司產品,滿足市場健康需求。主要產品和服務集中在腫瘤線,如腫瘤組織細胞層面的FISH檢測(ALK融合,HER2擴增等),單細胞層面如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等,此外還有基因檢測服務,通過易感基因檢測幫助檢測群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飲食習慣。截止目前,「豪仕醫學」檢驗已和南昌及周邊地區數十家三甲醫院及其科室建立合作關係,給醫院及患者提供分子診斷報告,輔助臨床精準治療。

在醫學檢測方面,由於各個醫院之間數據並不互通,患者換一家醫院往往會重新進行檢查,加重患者負擔且耽誤時間,而醫學檢測中心是獨立於醫院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的數據報告更加全面、準確,而且被各個醫院認可,對患者來說更加方便。因此,第三方專業醫學檢測將會是一種發展趨勢。

「隨著眾多資本入場,體外分子診斷競爭環境日趨激烈。從企業戰略層來講,只有全力投入識別、選拔和培養未來高潛人才的企業,才能夠應對來自市場競爭和人才競爭的雙重挑戰,持續保持領先。」廖敏說道,當前國內體外診斷行業呈現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等特點,產業化發展相對滯後,體外分子診斷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前景廣闊,而對於醫療行業來說,人才永遠是第一資源。

目前,「豪仕醫學」已在細胞層面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做到中國人群大樣本驗證,樣本達數萬例,在各癌種都有相應的檢測數據。未來,「豪仕醫學」將會繼續大力引進人才,從腫瘤患者臨床檢測到醫生關注科研平臺合作共建,打好循環腫瘤細胞檢測與基因檢測兩張精準檢測牌,構建腫瘤檢測、診療一體化的生態鏈,為推進精準醫學盡己之力。

相關焦點

  • 推動核酸快速診斷設備進入臨床應用,「凡知醫學」完成數千萬元B1輪...
    據悉,「凡知醫學」已於近日完成數千萬元B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清峰資本、天津科創投資,所募集資金將用於進一步助推創新性的一體化全封閉檢測晶片FireChip及POCT設備進入臨床應用階段,並推進企業供應鏈的併購延伸。
  • 分子診斷平臺企業思路迪診斷獲15億元人民幣新一輪股權融資
    分子診斷平臺龍頭企業「思路迪診斷」,近日宣布完成15億元人民幣新一輪股權交易,這也是思路迪診斷從思路迪集團分拆後的第二輪獨立融資。此前思路迪診斷已於2019年完成分拆後首輪2.8億人民幣融資,思路迪新藥也於日前完成了分拆後首輪1.4億美金募資。
  • 精準診斷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邁傑轉化醫學獲3.5億元人民幣B輪...
    邁傑轉化醫學於2017年完成了1.7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此次獲得逾3.5億元的B輪融資,也再次印證了精準診斷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 而邁傑轉化醫學已成為這一賽道的頭部企業。  作為精準診斷行業整體解決方案的開拓創新者和領導者,歷經7年沉澱邁傑轉化醫學(其前身為德國QIAGEN合資的亞太轉化醫學中心)在技術全平臺、人才梯隊、產品結構、質量體系等各方面都已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憑藉行業領先的核酸、蛋白、病理以及細胞生物學等多組學綜合性轉化醫學全平臺,在診斷伴隨精準醫療行業已經凸顯出技術優勢和領導地位。
  • 疫情之下,體外診斷行業上演大變局
    在下遊應用,歐美等發達國家診斷市場成熟,下遊需求旺盛;而國內體外診斷髮展較晚,終端需求缺口較大,空間廣闊,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目前分子診斷技術處於發展初期,國內外企業在技術水平上差距小,隨著國內企業在分子診斷領域研發投入增大,國內擁有技術、渠道等先發優勢的優質企業有望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取得先機。
  • 前燃石醫學戰略VP加入Bio-Rad伯樂診斷
    今天下午Bio-Rad 伯樂診斷SVP, Commercial Manager, Asia Lee Boyd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裡宣布了這一消息。Lee Boyd表示,在Simon Sheng職業生涯中,通過他的領導以及與亞洲和全球組織的利益相關者的有效合作,推動了大中華區業務的盈利增長。
  • 深鑽計算冠脈功能學細分領域,「博動醫學」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
    據悉,「博動醫學」已於近日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戰略注資,高瓴創投領投,原股東博行資本跟投。「博動醫學」全稱博動醫學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
  • 北京和眾匯富: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未來市場空間很大
    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能經常接觸,比如去醫院看病,首先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描述進行大致的診斷,然後就需要採集人體樣本去檢驗科化驗,化驗需要試劑和儀器,這類產品和服務就屬於體外診斷。體外診斷有許多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檢測原理和方法大致可以劃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血液體液診斷、POCT、微生物診斷。
  • 【精準醫學】獻禮中國醫師節,這三大分會獲批成立
    為促進慢性呼吸道疾病發展,加強學術交流,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正積極搭建一個新型的中國慢性呼吸道疾病會診平臺——慢性呼吸道疾病分會,通過開展行業培訓、促進成果轉化、推進位訂慢性呼吸道疾病團體標準,引領、規範、促進慢性呼吸道疾病精準醫學研究和應用,提升臨床和患者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認知水平。牽頭髮起人:
  • 【精準醫學】納米醫學分會招募開始,搭建跨領域合作生態圈
    近日,經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理事會審議,由深圳大學醫學部醫學中心PI欒萍教授牽頭髮起的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納米醫學分會獲批成立,並啟動了分會委員推薦工作,歡迎各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參加。納米醫學分會的方向欒萍教授介紹,納米醫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目的是用納米技術對傳統的醫學診療、疾病預防和生物傳感等進行改善。目前,納米醫學已被廣泛用於對腫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進行診療,效果顯著。基於納米技術的醫療設備如分子馬達等也逐漸進入實際應用。
  • 首屆北京醫學影像診斷及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11月28日,第一屆「北京醫學影像診斷及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精準醫學影像先行」在京隆重舉辦。本次論壇主題聚焦於:腫瘤影像診斷及醫學影像新技術應用。旨在通過學術交流、技術探討、高峰論壇等多種形式,統一影像診斷共識、推廣影像新技術與理念,促進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為民眾提供更早的診斷和更及時的治療。
  • 國內分子診斷主要技術與市場現狀
    分子診斷是指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病原體或人體內生物大分子的存在、結構、表達水平變化等而做出診斷的技術。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行業的重要細分領域,也是體外診斷行業中技術要求較高、發展速度較快的重要組成部分。
  • 【精準醫學】眼底病分會招募開始,搭建跨領域合作生態圈
    近日,經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理事會審議,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呂林教授牽頭髮起的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眼底病分會獲批成立,並啟動了分會委員推薦工作,歡迎各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參加。呂林教授表示,眼底病分會將充分發揮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的平臺優勢,充分融合眼底病跨領域、多學科的專業力量和資源,構建生態圈,共同開展學術交流、科研合作、標準制訂、技術推廣、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轉化等工作,共同為減少眼底病發生及其對視力可能產生的損害,為眼科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 凱普生物(300639):核酸分子診斷小龍頭(上)
    一、公司簡介:凱普生物創立於2003年,2017年4月登陸創業板,公司的幾個特點先總結如下:(1)業務深耕的是婦幼健康和出生缺陷分子診斷領域,(2)產品是專注核酸分子診斷試劑、配套儀器等體外診斷技術在賽道的位置:體外診斷按檢驗方法分為四類,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和床旁檢測(POCT)。技術成熟度及市場增長率排序如下:1. 生化診斷領域,技術已非常成熟,國產替代基本完成,年增長率在10%以下;2.
  • 拜耳和至本醫療達成合作,在中國共同開發新型體外伴隨診斷產品
    拜耳公司與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宣布達成合作,在中國市場開發基於二代測序(NGS)技術的用於NTRK融合基因檢測的伴隨診斷-體外診斷試劑(CDx-IVD)產品。該合作將專注於開發larotrectinib在中國市場的伴隨診斷產品。
  • 【精準醫學】腎臟病分會召募開始,促進多領域交叉融合
    2020年9月4日,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腎臟病分會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討論明確了腎臟病分會的組織架構、發展方向和重點工作
  • 專注感染病檢測,「金匙醫學」獲得軟銀領投的億元級B輪融資
    據悉,「金匙醫學」近日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投資方為軟銀中國資本、上海臨創投資和元聚資本。本次融資已是金匙醫學今年獲得的第二筆融資。今年年初,金匙醫學獲得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君聯資本。金匙醫學從事感染診斷產品的開發和提供感染病檢測醫學服務。
  • 基因檢測技術: 契合臨床多元化需求, 推動精準醫療前行
    生物醫學新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疾病診治的水平,同時也帶來醫療資訊的大爆炸和臨床應用的混亂。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不同檢測技術滿足不同需求生物醫學分析技術的進步,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以及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革新,都為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創造了成熟的時機。在業界看來,精準醫療是系統工程,大數據是基礎,基因檢測是工具,只有軟硬體有機結合,才可能實現技術上的精準醫療。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中日友好醫院病理科主任鍾定榮對精準診斷做出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包括二代測序在內的分子病理檢測,實際上跟中醫有默契之處。
  • 推動敘事醫學發展 打造醫學倫理實踐新陣地
    推動敘事醫學發展 打造醫學倫理實踐新陣地 2020-12-14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醫學】每21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築牢健康屏障,我們在行動!
    【精準醫學】每21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築牢健康屏障,我們在行動!,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副主任、中山大學醫管處副處長洪華教授牽頭髮起的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腦卒中分會在廣州正式成立,並同期舉辦首屆華南腦卒中精準醫學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