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灰燼重生》最終選擇在了網絡播出。
曾用名為《追·蹤》的《灰燼重生》,在2017年亮相釜山電影節,受到了一致好評。
本計劃在次年院線上映,沒想到一拖又拖了三年時間,最終在如今選擇了網絡播出。
當然名字早已換成了《灰燼重生》,不僅僅是為了追蹤案件的真相,更是為了讓罪人得到自我的救贖,灰燼之後歷經重生。
(一)
一遍觀影過後,必然會遺漏很多細節,但是這也是最為直觀的感受。
那就是形式大於內容。
整部影片的色調都是陰沉黑暗的,偶然間夾雜著霓虹、花綠,那是人性至善至惡的爆發。
極具年代感的色調,讓整部影片電影畫面質感滿滿,鏡頭的移動、畫面的轉場都隨著人物情感、心理的變化而進行著切合的表達。
影片打亂了固有的時間順序,在過去與現在之間進行來回穿梭,描繪著世事的變遷,人物的演變,時代的發展,透過這些,我們所看到的是大背景下,每個人物被時間所改變著。
時間是最為公平的東西,每個人不管過去如何,都將被時間所洗禮,在歲月的洪流中,滌蕩一切內心的塵埃。
(二)
對於人性善惡的探討從來都是每一部影片所要探討的永恆主題。
每一個人所表達出來的惡,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無一例外都是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是憎惡憤慨情緒積累到一定階段的大爆發。
不管是王棟,還是徐峰,顯然為了各自的不滿,選擇了一種殘忍的手段。
他們因為《復活》相識,也因為《復活》走上了絕路。
他們都有著各自不堪的遭遇,一個是愛情上遭到了打擊,一個是家庭上受到了重創。
不管是愛情,還是家庭,都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但是影片中的王棟和徐峰,受到的壓力都是權勢的威逼。
王棟在愛情上,受到權勢之人的擠壓,徐峰在家庭之中,受到了父親強權的擠壓。
十年後,當王棟和徐峰再次見面後,王棟說道:
「我告你瑪絲洛娃為什麼愛上聶赫留朵夫,因為他有權勢!」
權勢,讓王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當他從杜國金的腳下撿起一張張鈔票之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心中的惡自此開始萌生!
在他看來,杜國金是該死的,自己從來都沒有做錯。
雖然王棟和徐峰有著對《復活》的喜愛,雖然都有著權勢下的苟活,但是徐峰畢竟還是更加善良一點,才會有了後來的改變。
每個人歷經十年時間的洗禮發生著巨大變化。
有人選擇了善良,有人繼續選擇行惡。
王棟,依然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對於善良在他眼中並沒有清晰的認知,他認為徐峰的歸來就是堅持得不夠徹底。
而徐峰早已被改變得面目全非,遭受著煎熬,被折磨得近乎癲狂,酗酒度日,夜不能寐,知道真相後的徐峰,終於再也按捺不住,想要勸從徐峰能夠改邪歸正,無奈自己的善並不一定能夠感化他人,只能成為他人的刀下魂。
王棟希冀的是時間能夠淡化一切,能夠掩蓋自己犯下的罪行。
而徐峰則不然,時間愈久,自己所遭遇的折磨就越痛苦,最終王棟還是想要逃避,徐峰則選擇了承擔。
有人繼續化作灰燼,有人選擇重生!
(三)
對於兩大主演羅晉和聶遠來說,各有各的特點。
當然最為驚豔的當屬羅晉,在影片中顛覆式的表演,讓人看到了他可塑性的一面。
以往的他給人的印象都是偶像劇的男主,如今他自願為了角色人物顛覆形象,在身材上,短時間內差不多減重二十斤,以達到與角色相匹配的外形。
在表演上,羅晉也充分極盡展現自己對人物的理解,有著愛,有著恨,有著惡,後來更是成為了一個極具複雜,內心掙扎的人。
在墓地與徐峰的對話,在劇院痛苦的流下熱淚,鏡頭的臉部對焦,讓他的面部表情被清晰地展現了出來,我們看到了羅晉的真正的表演功力。
而聶遠飾演的警察陳維坤,顯然並沒有多少發揮餘地,更像是一個第三者,在旁觀著影片中的案件,見證著人性的選擇。
作為警察,沒有探案的表現,有的是同王棟、徐峰一樣不堪的生活,所以才會被大家看做一個打醬油的存在。
《灰燼重生》在形式上的表現遠遠勝過了內容、主旨的傳達,更像是通過各種技巧手段,來上演一部個人秀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了導演的「花拳繡腿」,在內容上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表達。
所以,最終會讓我們覺得沒有代入感,感覺這部影片距離我們有點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