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影片《無人知曉》使自己「認識了」導演是枝裕和,並被其溫情細膩、「去戲劇化」的拍攝風格吸引。不禁感嘆,原來鏡頭也可以使人觸摸到溫度,影像畫面也可以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流水帳式」的敘事手法也可以迸發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為了能對是枝裕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自己觀看了這部是枝裕和影像風格的集大成者,豆瓣評分8.8分、榮獲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
本文將通過自己的觀影感受來淺析:構建溫馨「家庭」的必備要素以及「家」與「個人成長」的關係。
導演是枝裕和與《小偷家族》的宣傳照
主要內容:
東京高樓林立的高層公寓之間,殘存這樣一個破舊的平房,裡面住著年邁的母親柴田初枝、治與信代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子翔太、信代的妹妹亞紀。這家人依賴初枝的老人養老金過活,當養老金不夠用時,就靠在商店裡順手牽羊來獲取一些生活必須品。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一家人,每天依然快樂從容地生活著。
某個寒冷的冬日,偷竊歸來的治與翔太在周邊的公寓的走廊上發現了一個被凍的瑟瑟發抖的小女孩,動了惻隱之心的治將她帶回了家。在幫助小女孩洗漱時一家人發現她身上遍體鱗傷,於是他們決定把小女孩作為女兒收養在家裡。
直到有一天,一個意外的事件使得原本融洽的「家庭」一夜之間四分五裂,每個人心中隱藏的秘密都被暴露在陽光下…這個可以逃避殘酷現實的避風港,最終還是走向了消亡。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運用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給家做了最完美的定義。
一群「無家可歸」的人用自己內心的期待與真誠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而這個臨時的家庭卻擁有著「家」最純正的溫暖與愛。
上面這段話是自己觀看完《小偷家族》後的總結。
雖然家庭成員最終各自有了「歸宿」,但自己依然相信他們互相還深深的愛著此次,而且是真誠的,不帶一絲雜念,相信這個「臨時的家庭」也終將成為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牢固的羈絆。
「羈絆」你選擇了我,從此以後你就註定要心甘情願的被我拖累!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補足投射」理論:即幻想自己具有不具備的特質,以緩解自我緊張,對抗自卑情節。
具體表現:「一個人越是缺什麼,越渴望得到什麼,越愛表現什麼。」
《小偷家族》中這6個家庭成員,是通過自己的選擇使彼此成為了親人,而這個「臨時家庭」的溫馨與美好完美彌補了每個人在曾經的現實生活中最稀缺的「東西」。
美好的過去是可以封存的;但是如果你的過去裡帶有傷害或者遺憾那它就是殘缺的,不可封存的,它將會一直困擾著你,除非找到了那個最適合的修複方式。
就像「女兒」玲玲,見到漂亮裙子就會害怕,會認為那是原生家庭中媽媽對自己施虐的一種補償,那種恐懼已經刻在心裡。而對玲玲感同身受的「媽媽」信代用力抱著玲玲,告訴她什麼是愛,親手用火盆燒掉了孩子的「噩夢」。
這個「臨時的家」就是6個家庭成員終結各自噩夢的開關,註定他們會用自己最真的心,最誠摯的情感去給予彼此最牢固的「羈絆」。因此,《小偷家族》中這個偷來的「家」反而是家最純正,最真,最美的樣子。
《小偷家族》|何以為家?淺析構建溫馨家庭的必備三要素。
1、愛的氛圍。
正如《小偷家族》宣傳海報中描述的那樣,除了愛,他們什麼都沒有,他們在夾縫中生存,組建了「見不得光」的家庭,卻活出了家最溫馨的模樣。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該如何使家充滿愛的氛圍?
懂得知足,珍惜當下:學會將欲望建立在現實之上。
《小偷家族》中的快樂與溫馨通通來自最普通的「小事」:行竊歸來途中買到最愛吃的可樂餅、偷到家裡人想要的洗髮水、剪出漂亮的髮型、吃上一碗可口的烏龍麵……不禁感嘆,現實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嗎?
曾幾何時,「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座右銘。殊不知詩和遠方雖美好,卻容易使人迷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珍惜並過好當下眼前的苟且,才能體會到詩和遠方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當我們將生活中的壓力放大,就會遺失本已存在的美好,當我們將眼睛聚焦在遠方,就有可能忘記踏上徵程的初心,因此,給自己設置切合實際的目標,享受眼前苟且帶給自己平凡的美好,是給我們的家庭注入愛的力量的最有效的方式。
2、懂得共情即換位思考。
這個「臨時家庭」中的家長們都是共情力很強的溝通能手,他們懂得如何與孩子交流,雖然處在社會最底層,在夾縫中生存,卻能通過他們超強的共情力,正確的引導孩子面對生活中的困惑,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
當哥哥翔太不能接受妹妹玲玲與他和父親一起行竊時,父親說:「如果讓妹妹參與進來,她是不是能住的更踏實一些!」翔太悄然接受了妹妹;當妹妹心生恐懼時,媽媽用力抱住她,告訴她什麼是愛:「真正愛你的人,就會像我一樣,緊緊抱住你!;當信代知道亞紀有了自己喜歡的人,會直白的告訴她自己的過去,讓亞紀心裡更加坦然;當亞紀擔心玲玲不喜歡這個新名字時,會主動告訴她,自己也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紗香。
共情力即換位思考的能力,在一個家庭中尤為重要,眾所周知,與家庭相關的事都是瑣碎的,家庭事務也是需要眾人一起分擔的。
當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時,家是按部就班的有序運轉;當每個人都能互相體諒時,家是有溫度的加速運轉;當每個人都察言觀色,期待自己能不分擔時,註定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那家將是冰冷的低速運轉。
只有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體諒,每個人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打敗生活中的諸多無奈與煩心事,向著快樂祥和前進。
3、給予彼此勇於向前的力量。
溫馨的家庭擁有牢固的羈絆力量,而這種力量最好的衍生物就是:助家庭成員成為更好的自己。
看到《小偷家族》中翔太坐著車與「父親」漸行漸遠,父親在車外追逐的畫面,自己不知不覺的流淚了。這不就是孩子成長的畫面嗎?孩子註定會與我們漸行漸遠,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看到翔太回頭時的唇語,自己內心才感悟到這個離開的隱形力量。翔太終於開口喊了一聲「爸爸」,那一刻溫暖人心。
或許是因為翔太知道,靠著爸爸教給他的這些技能他不能在社會上生存,他開始知道讀書的意義與爸爸告訴他的不同,他也開始明白偷竊違背自己的內心,所以他選擇了主動被抓住,結束了一個「臨時的家」,暴露了家人的避風港。
其實,這個「臨時的美好」註定是會消失的,因為它繼續存在的必備要求就是所有人停滯不前,無論是奶奶的去世、妹妹電視上的尋人啟事還是翔太逐漸覺醒的自我意識都在促使著這個「家」土崩瓦解。
終於,它幻滅了,可是這個與眾不同的家脫離了外殼,卻留住了內在的美好。
原來,那個無形的「羈絆力」已經足夠牢固:妹妹在原生家庭中哼唱的專屬於6個人的歌曲,哥哥的無聲呼喊,奶奶去世前的感謝,媽媽入獄時的心甘情願……
結語:
最美好的家庭應該是溫馨的且勇於向前的。
在溫馨的家庭中,家庭成員是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互相體諒的;
每個人都珍視並能過好眼前的苟且又有著夠得到的詩和遠方。
一個家庭力量的合力大小從來不取決於短板,而是取決於長板,每個人都該帶著這份家的羈絆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