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陳澤教授在蓉病逝 他讓樂器「唱」得更響亮

2021-01-12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過去民樂團演奏古典樂曲梁祝《樓臺會》時,觀眾會疑惑:「民族音樂會怎麼有小提琴、大提琴的身影?」原來,這是因為二胡有高音區衰減問題,且民樂器中沒有合適的低音區用琴,所以只能用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

但是,複合鳴技術,高音不衰減,低音不空白!讓這兩大歷史難題迎刃而解。當民樂演奏家用復共鳴二胡、民族低音樂器拉忽雷演奏《樓臺會》時,二胡唱得更響亮,低音更綿長,音色、音質都與整個樂隊完美融合,餘音繞梁。

這項技術的發明者,就是四川音樂學院科研處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陳澤,他因此獲得了「中國民樂十大改革家」的稱號。

4月14日,陳澤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逝世,終年78歲。四川音樂學院發文悼念:「陳澤老師的離世讓民族器樂樂改領域失去了一位優秀的科研人才。」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製作專委會也發來唁電,稱這是民族樂器改革的巨大損失,「將永遠記住陳澤先生執著的樂改精神,將民族樂器改革事業進行到底。」

復共鳴技術

榮獲樂改領域的最高榮譽

在4月16日舉行的追悼會上,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陳澤老師一生致力於民族弦樂事業,改革發明的復共鳴技術,為中國民族樂器改良改革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潛心研究的項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區音質音量的改良」榮獲該領域的最高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雙管復共鳴器」獲得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樂器科技領域的一項核心技術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

民族低音拉弦樂器改良項目「拉忽雷」已列入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文化部組織專家組結題驗收,獲排名第一。陳澤因此獲得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民改委授予的「2016中國民族樂器十大改革家」。

專業聲學測試報告證明,1.8把復共鳴拉忽雷音量相當於6把傳統大提琴的音量,而且音色音質與民樂隊更加融合好聽。中央民族廣播樂團攜拉忽雷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登臺亮相,深受好評,民族低音終於有了自己的民族樂器。與傳統二胡相比,復共鳴二胡發音更明亮、結實、靈敏,穿透力增大等方面都有提升。

復共鳴改良樂器

音質音量整體大幅提升

據記者了解,復共鳴樂器的共同特點是:音質圓潤乾淨、飽滿通透,共振充分,穿透力極強,音量大餘音長。復共鳴用於中西弦鳴樂器的音質音量整體大幅提升,真正做出了高品質的聲學效果!

為了實現周恩來總理在世時的願望,民族樂隊裡擁有我們自己的低音弓弦樂器,因為民樂隊一直使用大提琴、倍低音提琴替代低音樂器。怎樣研製出我們自己的低音樂器?2001年,國家研製課題落到陳澤肩上。

他帶領課題組翻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終於發現一種外觀形象與琴體長度接近大提琴的「忽雷」和「火不思」,它們是我國北方地區的草原民族樂器,最早是彈撥樂器,後來逐漸演變成弓弦樂器。陳澤他們把這兩種樂器的外觀造型綜合取之而成為現在的整體形象,取名叫「拉忽雷」。

課題組借鑑了大提琴的有效弦長、面板長度、指板及碼橋、音柱、低音梁等非常科學的聲學結構及關鍵數據,此外還使用了新技術,成功地將大提琴改成了複合共鳴結構,使得音色更加優美動聽。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陳自明說,「這項發明中國樂器可以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也可以推廣,這是了不起的成績。」

相關焦點

  • 中國樂器大師四大天王:您都知道嗎?
    他曾創作改編了《臺灣風情》、《靜夜思》、《漁舟唱晚》等多首樂曲。方錦龍精於五弦琵琶演奏,同時能彈奏近百種樂器,但琵琶是他的最愛,也是他揚名於外的專長。方錦龍的琵琶演奏別具一格,借鑑了許多種樂器的手法,巧妙運用,他曾現場用五弦琵琶演奏模仿各國樂器,該視頻網絡上可查。
  • 學西洋樂器的看不起學民樂的?不為考級,他們是發光的二胡少年
    學西洋樂器的看不起學民樂的,這是樂器界曾經存在的「鄙視鏈」。電影《閃光少女》裡,學校民樂團大膽和交響樂團「鬥琴」,民樂「逆襲」讓觀眾拍手稱快。13歲的潘子鑑就是黃浦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民樂團一員,他在首屆上海閔惠芬·青少年兒童二胡藝術展演獲得少年組銅獎。他還學過鋼琴和小提琴,最終堅持下來的只有二胡。潘子鑑的媽媽韓晶晶說:「樂團每周都有訓練,到了寒假暑假還有集訓。集訓時每天練8個小時,挺苦的。但孩子經常有演出機會,比賽也拿了不少獎,越來越自信了。」
  • 「中國笛王」陸春齡去世 上海弄堂走出一代民樂大師
    5月22日,記者從上海音樂學院獲悉,以「中國笛王」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春齡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7歲。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記者從上海音樂學院獲悉,以「中國笛王」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春齡22日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7歲。陸春齡是上海弄堂裡走出的一代民樂宗師。1921年9月,陸春齡生於上海陋巷之中,機緣巧合,從小就向鄰居皮匠拜師學習音樂。天賦和勤奮使他在樂壇嶄露頭角,1937年參加紫韻國樂社,1940年又參與發起了中國國樂社。
  • 原來喜歡民族樂器的孩子這麼多!「民樂大講堂」進校園了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12月14日、15日下午,由深圳市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的2020深圳市「民樂大講堂」之「國樂飄香滿校園」民族樂器鑑賞及作品欣賞,分別在紅嶺教育集團的石廈初中部、安託山實驗小學部舉行。
  • 毛不易用《借》溫暖這個冬天她用民樂讓中國走向世界|一刻talks
    借一方樂土讓他容身,借他平凡一生」《歌手·當打之年》中毛不易的一首歌《借》讓talk君深受震撼,尤其是其中的詞在民樂的烘託下,無論是大時代的風雲激蕩,還是小人物的命運起伏,都表達地直擊人心。民樂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生生不息的故事。這裡就有一位在傳播民樂路上一直踐行著的國風音樂人,讓我們跟著她的經歷一起去了解民樂吧~柳青瑤,bilibili知名UP主,國風音樂人。中國樂器協會民族器樂學會會員,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會員。
  • 《閃光少女》:俗氣的劇名背後,是中國樂器的抗爭
    學校考慮的是民樂的普及度低,沒有宣傳能力,學習西洋樂器的同學甚至吐槽女主們組成的樂隊是戲臺班子,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所有學習民樂的學生:憑什麼瞧不起自己祖國的文化,沒人宣傳民樂,那麼就由我們自己宣傳!在劇中,民樂首先派出的是古箏,彈奏的是《廣陵散》,盡顯原曲殺伐戰鬥之意,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放在開頭了。西洋樂選擇以豎琴應戰,用《德彪西第一號阿拉伯風華麗曲》平息了躁動。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 古箏十大名曲分別是什麼?
    古箏十大名曲分別是什麼?古箏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特色樂器,古箏音樂在我國歷史上更是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古箏音樂中產生了許多具有傳世價值的名曲,讓我們看看有那些吧!《漁舟唱晚》古箏曲目四級名曲《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
  • 《閃光少女》: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的碰撞;感受、傳承文化魅力
    雖然這部影片的製作和創作層面還不夠優秀,但也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閃光之處,片中民樂與西洋樂多次碰撞的橋段讓人震撼,同時勾起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故事發生在一個音樂學院,這個音樂學院推崇西洋樂器,對民樂極為不重視,總是差別對待。因此,學生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與隔閡,學校便用一道鐵門將民族樂學生隔開,防止他們打擾西洋樂學生學習。
  • 「中國笛王」陸春齡97歲高齡辭世 一代民樂宗師尚有「心願未了」
    新華社上海5月22日電題:「中國笛王」陸春齡97歲高齡辭世 一代民樂宗師尚有「心願未了」新華社記者孫麗萍記者從上海音樂學院獲悉,以「中國笛王」蜚聲海內外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春齡22日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97歲。
  • 以現代審美玩民樂
    用現代審美解讀民樂經典音樂會從中國當代青年作曲家姜瑩的《敦煌》開場,一串急速的音階滑動瞬間將人們帶入神秘迷離的敦煌奇景中。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的「亮相」給人耳目一新的先鋒氣息,二胡、竹笛、揚琴、琵琶、中阮、古箏等民族樂器在演奏家們的手中變化多端,拍擊、人聲等的加入也豐富了旋律的層次和舞臺的畫面感。
  • 學樂器的女生別小瞧學這些樂器的男生,分分鐘打敗你!
    上一次,潤揚總結了十大適合女生學的樂器:專屬你的仙女樂器連結,321,來嘍!男同學們就坐不住了,不禁問道,有適合我們學的樂器嗎,其實啊,還真有,說不定有很多你們已經學過了!民族樂器民樂中,很多大神級別的人物都是男生,看看咱們王中山老師古箏登峰造極的水平和表演瀟灑的姿勢,鎖了鎖了!
  • 民樂演奏西遊主題曲《雲宮迅音》,樂器也能72變
    民樂演奏西遊主題曲《雲宮迅音》,樂器也能72變 2020-12-03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8年度中國古箏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
    原標題:「2018年度中國古箏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2018年度中國古箏十大品牌評選」是由品牌排行網主辦的全網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品牌綜合實力排名評選活動。此次評選,徵集數萬網友投票、點評,經過多輪審核精選出行業品質出眾、人氣最旺的十大品牌。
  •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在古時候,聲音是一種讓人絕美的享受,對於製造美妙的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樣有了中國樂器文化,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走吧,讓我們進入古時候的樂器時代吧!鼓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
  • 古巴阿卡貝拉音樂人唱響中國民樂
    古巴樂團正在演奏中國民樂。十三月文化供圖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張超、陳昊佺)為紀念中國與古巴建交60周年,一場古巴風情與中國民樂融合的音樂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古巴阿卡貝拉曲種樂團「人聲取樣」與具有中國鄉土色彩的民間音樂家張尕慫同臺亮相。
  • 有些樂器甚至不用學就可以入門,十大易學樂器有這些!
    其實只要是樂器,都有難學的一面,比如那些入門更難的,令多少樂器愛好者望而卻步;而那些入門簡單的,學精了更難……難道手殘的我就不配擁有樂器技能嗎?哈,你還真別說,這世上啊,還真有輕輕鬆鬆就可駕馭的了的樂器,今天,潤揚就來幫大家整理總結一下,十大最容易學的樂器,也許你的年會、朋友聚會等才藝表演啥的就有救了!吹奏類啥,你說你肺活量不夠?不用怕,以下三種樂器,不要求你的肺活量,特別容易學,基本動動嘴皮子張口就來!
  • 小粒音樂角:取民樂之所長,加西洋之精髓
    相信大家也知道一些民樂,說起琵琶第一想到的就是《十面埋伏》,說起古箏想到的就是《高山流水》,說葫蘆絲想到的就是《月光下的鳳尾竹》等等;這些樂曲都非常有名,旋律都是耳熟能詳,但是普通觀眾聽一遍就得震撼很厲害,聽多了之後就開始覺得乏味,而且民樂曲,一般都是流傳已久的,年輕的觀眾會覺得,這跟自己的生活精神沒有關聯,相距太遠,聽過一次兩次,一首兩首,就不會在聽,甚至難以接受
  • 箏琴和鳴:學民樂的孩子,活潑可愛又落落大方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頗像一架琴,有著江南儒生的雅氣,有著古典詩詞的蘊意。但讓我感覺最吃驚,甚至與印象較大反差的是,他曾經是學西洋樂和玩吉他的音樂少年!  後來遇到了他的夫人——自小學習古箏、現為國家三級演奏員的王宇婷老師,自此夫妻二人"琴箏和鳴",他逐漸為中國民樂著迷。
  • 「中國笛王」陸春齡在滬辭世
    原標題:「中國笛王」陸春齡在滬辭世   中新社上海5月23日電 (許婧 王笈)有「中國笛王」之稱的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陸春齡2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7歲。   「陸老師身上有講不完的『中國故事』。
  • 欣賞|《麥西萊普》著名笛子演奏家李增光教授演奏
    樂譜:演奏者李增光介紹:李增光,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口笛發明家,國家一級演員,現任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孔子課堂教授,曾任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國音樂中心教授,中國戲曲學院客座音樂教授,曾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笛子首席、管樂聲部長,「九·三」學社中央文工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北京竹笛文化發展協會副會長